首页 理论教育 以乐促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以乐促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时间:2023-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设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教师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打破条条框框,以激情增趣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教学中乐学氛围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围绕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出发点,实施学科教学中探究学习研究,即“学有探究,教有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以乐促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以情乐学,师生情感共鸣

倘若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怀着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就能发挥情感功能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效果。正如加籍华裔心理学家江佋伦教授所说:“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否充满热烈的情感,决定着能否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是否乐学,情感的激发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热爱学生,向学生倾注内心真挚的情感,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这样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爱学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设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教师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语文学科的“情感教学法”,以“情”为中轴组织语文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教师自身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课文中作者的语言、作者的情感也是以教师的情感为中介作用于学生的。一位教师教《春天来了》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培养、丰富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吟诵中,让学生逐步产生一种“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体验与感受。正是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让语言文字还原为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画面,活化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熔为一炉,让幼小的心灵,乘上作者思想情感的“航班”,遨游多彩的世界,使他们获得知识上、认识上、情感上的满足。

2.以趣乐学,激发内在潜力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集中表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主要体现为他们乐学的态度,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浓厚兴趣。我们从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打破条条框框,以激情增趣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教师改变了“一刀切”式的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及学习能力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分类,改传统的纸笔作业为讲故事、画图画、剪报、表演等活动性、实践性作业。有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前,学生有目的地查阅资料,制作卡片、撰写观察日记;在课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展示自己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进行讨论;在课后,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察,搜集资料,广泛阅读。有的低年级教师为学生出版充满童趣的“班级作文集”,社会课的教师让学生制作“信息册”等,使学生饱尝成功的喜悦。这些做法并没有简单地减少作业量,而是改变了学习与作业形式,尽管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却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认知能力都有提高,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信息收集、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以美乐学,陶冶高尚情操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能力弱。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与美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美育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约翰•A•辛德勤博士所说,快乐就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我校着力优化育人环境和塑造美的教师课堂形象。

(1)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作为融示范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现代学校,我们学校自身的环境,应该能体现现代社会特点、时代特色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显性的和隐性的、物质的和文化的、人文的和科学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这样一种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环境。学校的环境首要的是能吸引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体验到快乐和喜欢、难忘和热爱。为此,我们主要进行了校园文化环境、校园信息环境、校园心理环境三方面的实践研究。

(2)塑造美的教师课堂形象

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因此,我们的教师积极创设良好课堂心理氛围。我们倡导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带进”,就是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真正做到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步入课堂;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让学生乘着“乐学、爱学”之舟,愉快地航行在知识的海洋里。

4.以创乐学,培养实践能力

心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和发展平台。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有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理安全”,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二是“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创新。并且,人的创造性与“人的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人的创造性是与积极的理智感的情绪性体验相伴的。

由此可见,教学中乐学氛围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围绕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出发点,实施学科教学中探究学习研究,即“学有探究,教有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并创设一个心理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有了新奇的想法或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后,敢于说出来,而不被教师的权威所束缚。具体从“五个改变”入手,达到“四个要”。

(1)从“五个改变”入手:一是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二是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三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四是改变师生关系;五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这“五个改变”的关键是更新教学思想。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重点学习二期课改的核心思想,学习华师大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经学习讨论,我们从操作层面上把新教学理论归纳为“三个还”: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气;把创造还给师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我们就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进行大讨论,形成“三会”共识,就是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2)达到“四个要”:一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动地活动;二要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三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四要精心建立和设计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载体与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