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中悟情,体验文本
朗读是语文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情的有声朗读,使文章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情感,体验文本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有感情朗读的文章。因此,在上这堂课时,我非常注重让学生读中悟情。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来体验。读的时候,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首先,作者是带着对加利秘书长无比崇敬的心情写信的,那感情应真挚、充满敬意;其次,作者在倾诉自己家庭的遭遇,诉说爸爸牺牲的经过时,是用血的事实作基础的,要用满腔悲愤来控诉战争的罪恶,朗读时,要充满对战争的仇恨与憎恶;最后在发出“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铿锵有力,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来。朗读时,可老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配上音画资料朗读等多种方式,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有感情朗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文中所流淌的情感,与师生达成共鸣。
三、说中动情,激活文本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通过学生的表达,说出内心的独特感受。因此,言为心声,通过学生的嘴,说出心中的情,也是更好地激活文本、丰富文本、加深文本的一个重要载体。如我在上《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篇课文时,我一边让学生感受10岁的洛迪在洪水突然袭来的危难时刻,不顾劳累,尽全力保护妈妈、鼓励妈妈,同妈妈一起坚持着活下去的感人故事;一边让学生感受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是孩子自强不息和热爱亲人的赞歌。此时,文已完,情犹在,在学生的内心有一种情感的冲动在萌发,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说话训练:
以不同的身份,以总起句为开头,说一段话:(任选一题)
(1)爸爸:孩子,你真是一个撑门户的男子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孩子,你真是妈妈的救命恩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迪:妈妈,我不能失去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说话练习,紧扣文本的中心,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升华了人物的品格,更是进一步拓展文本,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激活,使文章变得有情有义,人物变得丰满形象。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中的某个角色,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品出文本中的人性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