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构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构建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这些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结晶,更是他们自主学习溅出的智慧火花。要鼓励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突破甚至推翻原有的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创新探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构建

1.精心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满堂灌”及“满堂问”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如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学“球”字:

师:(出示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生:我记住了“球”,体育新闻足球比赛中就有这个“球”。

生:我也认识这个字,我在超市里买的“足球巧克力”里也有这个“球”。

师:再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

(此时,教师巧妙地点拨,把学生的“视线”拉到了自己身边,引发学生无穷的学习热情。)

生:我们体育室里有好多“球”,有足球、篮球、羽毛球……

生:我们教室的墙报上画着“地球”。

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热爱地球母亲。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尝到了自主学习的喜悦,识字的快乐,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激发了创新思维。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电视机》一文的过程中,在介绍电脑电视机特点和功能时,文章用了举例法说明电脑电视机具有问候、提醒、劝告的功能。我就利用这一节让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表演。有一个小小组演得非常好,他们一个扮演主人,一个扮演电视机,电视机正在播放“防非知识”,主人听不清,把声音越调越高,电视机就对主人说:“主人,请把声音调低一些。”主人就说:“那我就听不清楚了。”电视机就说:“主人,现在夜已经深了,你不能影响别人休息,你再不把音量调低点的话,我就自动关闭了。”这一段表演,是根据课文内容加以合理想象的。

可见,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发展。

(3)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后,许多学生都顺着常规思路概括出狐狸阴险狡猾、欺骗的品性。而有的学生就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文中的狐狸应是很聪明的,碰到危险善于保护自己,且灵活机智巧妙地化险为夷。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学习这种遇事冷静、灵活应变的能力。

2.精心设计培养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的主导下的主体,教是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1)培养善问问题的意识。

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时,尤其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新设想,并检验设想。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学生学习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之后,教师问:曹冲能想出巧妙的称象办法,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我们小朋友也一定会想出更好的办法,谁愿意来试一试?这么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想出了一个个办法。其中最令大家满意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称石头需要一块块地搬上搬下,太麻烦。不如让在岸上观看的官员代替石头,一个个走上船,直到水平面升到船侧的画线地方就行。若不够,再装上些石头,然后将官员与石头的重量相加,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通过大家讨论,求异思维火花绽放了,学习兴趣更高涨。

(2)注重质疑问难的训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书本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掀起思维的波澜。教师在课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懂得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就解决,课堂上不能解决的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在学完课文后,有学生提出疑问:“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在完成任务后,才壮烈跳崖?又为什么要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后再跳崖?”这些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思维的结晶,更是他们自主学习溅出的智慧火花。

又如《穷人》一课学习之后,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课文主人公是桑娜,为什么课文不以“桑娜”为题而用“穷人”呢?这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讨论结果一致认为:①文中除桑娜是穷人之外,还写到西蒙及两个孩子、桑娜的丈夫都是穷人。②文中讲述的是穷人之间的事。③文章表现的是穷人的可贵品质。通过质疑问难,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抓好课后作业的设计。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灵活性。要鼓励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突破甚至推翻原有的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创新探究能力。如在教学《田忌赛马》后,许多同学都认为齐威王作为一个国王,不可能那么愚蠢。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

假如让你去当齐威王的参谋,你将如何出谋划策?

生:假如我去当齐威王的参谋,我首先和他细细分析第一场取胜的优势,再分析双方的实力,这样做到知己知彼。第二场比赛前认真分析对方的阵势,灵活调整作战方案,以克敌制胜。

生:我会建议齐威王暂停比赛,然后找借口延缓比赛时间,一方面训练马的奔跑速度,一方面调整赛马出场参赛的顺序。

生……

这样让学生在自主的参与气氛下,懂得了一个道理:当处于弱势时,有时可调整战术,扬长避短,挽回败局。

教古诗《春》后,传统的作业只是“读、背、释”,显得枯燥乏味。我在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自主学习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3.丰富自主学习的活动内容

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会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上网找资料,增强自主学习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查找资料,自我准备。例:在上《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之前,我让学生采取各种手段,去查找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来了解神奇的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有的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有的利用班中的“自主阅读小天地”,有的上网,知道了燕子低飞,大雨将来临;蚂蟥水中翻上滚下,也是大雨来临的预兆;蚂蚁急着搬家,预示大雨即将来了;蜣螂晚上寻食,明天准是个好天气;夜蛾出现明天要下雨了。……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我让学生根据喜好自愿组成几个小组,每个组自行上网查找,并将查阅后所得到的成果用幻灯片展示出来,从而也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2)开展语文活动课,开拓语文学习的天地。

语文活动课教学强调群体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我在上完《南浦大桥上的全国之最》后,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各种桥的介绍和图片。他们收集到了古代的赵州桥、廊桥等;了解现在横跨黄浦江的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和徐浦大桥……围绕桥开展了主题队会,还举行了班中绘画展。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自信和谦虚有机结合起来。

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可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过程,自我管理与调控。如学习《地球是我家》的活动,以了解和解决地球上存在的环境问题为宗旨,学生收集环保信息,运用竞赛、朗诵、小组唱等形式来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主综合评价。总之,语文活动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已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再如在安排“语文文艺会”这一活动时,首先,师生民主讨论,根据大家的兴趣和爱好,决定语文文艺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讨论,设计活动游戏,排演童话剧、相声、快板,讲述文学家的故事,布置文艺会场等。活动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节目。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3)通过自办小报,促进学生读写的能力。

学生自办小报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一条极好的途径。众所周知,办好一张小报,要经历收集采编、设计排版、书写绘画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这些过程的完成要靠学生作出许多努力,做多方面工作,其中体现了个体的创意和操作水平,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

例如,五(1)班的《小主人报》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办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学习的栏目,如:“热点你•我•他”,围绕学生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大家在自我讨论中分清是非,对生活中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放飞心情”让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美好的愿望;“我的小秘密”专门让同学们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闪亮的星星”专门刊登同学们的想象作文;“让我露一手”鼓励学生多动手,并将从中得到的新体验、新感受写出来;“小小男子汉”“烦恼远离我”“俏皮丫丫梦”“红黄蓝小天地”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展露内心世界,抒发纯真情怀。这些小标题的创立,展示了孩子们真挚的童心、活跃的思维。

通过自办小报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曹敏之同学在松江区小学生电脑小报制作竞赛中,发挥出色,以他独特的构思、新颖的排版、恰到好处的插图点缀,灵活有动感的字体,获得了二等奖。两年来,我班的学生习作发表在全国级刊物上有3篇,获市征文一等奖2篇,区征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7篇,优秀奖3篇;有8篇文章发表在市级刊物上,50多篇文章发表在区级刊物上。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的书写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办好小报的促动下,大家乐于练字,积极临摹名家名作,在全校举行的钢笔字比赛中,我班五位同学一举获得团体一等奖,那清新、流畅的字体令老师们大为赞叹。

4.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

为了让学生的自主性评价落到实处,我们着重从以下两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合理评价。将学生评价分为两大块:一是从学习动力、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学习策略、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七部分进行综合评定,加强学习诊断与学法指导,形成指导性的评价意见,特别是在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心理评价时,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施的免监考制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二是进行特长生评选,鼓励学生坚持“综合进步+特长发展”的发展模式,实施特长生免修制,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

(2)强调多样评价。在整个学生评价过程中,我们做到五个结合:①分层评价结合教师考核评价,②自我评价结合师生多元评价,③学分制结合百分制评价,④等第制结合评语制评价,⑤对班级评价结合对学生个体评价,彻底改变传统评价的单一性与片面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