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校教师方面细节管理的思考
1.细节管理需要教师的民主参与
(1)教师的认同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组织成员的观念形成经历3个基本阶段:服从、认同和内化。认同是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比服从深入些。学校细节管理中直接制定的相关制度,采用服从和认同,命令或引导教师接受,忽视教师主体意愿。所以教师对相关制度的态度是接受而并不认同,内化更谈不上。要让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要有“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需要给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
(2)参与决策
从决策意义上说,就是要广大教师一起参与决策或者共同决策。在如何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管理者与教师有着同样的发言权,管理者要真诚地把教师当作学校一员,平等交流,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也虚心听取批评,将治校的良好意图转达给大家,也成为大家的意愿,形成一股合力。细节管理重视的是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更要广大教师的参与。有教师的参与,既能提高决策的执行效果,也能提高教师对学校的满意程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3)参与管理
学校教师在访谈中表明自己没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并不是说教师一起来管理学校。细节管理是操作管理,需要做细、做实,需要做大量工作。特别是在管理中各项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更需要教师参与才能更好执行。教师参与研讨、参与措施制定,加深对管理的认识,体现自身价值,主人翁意识萌生,才能增强凝聚力。
2.激励理论在细节管理中的应用
(1)教师努力的原因
①排名带来的压力
每年五年级的毕业考试决定学校在区里的排名,也决定学校的口碑。为了S校一贯的良好口碑,保持不错的排名,全校教师和领导都付出艰辛的努力。校长领导是压力大,老师更是特别累。特别是付出辛劳又得不到相应回报时,既辛酸又无奈。
②自我价值实现
以S校一个教师为具体分析:女,43岁,数学教师。从教20多年,之前一直很平凡,3年前决定申报中学高级,所有的同事都不看好她,因为她的专业并不突出。她默默奋斗了一年,准备课题、发表文章、英语考试、计算机测试、专业考试、公开课,最后到面试,许多优秀教师在其中某一关被涮下,但她竟然走到最后,成为学校唯一的小学数学中高。她后续成了学校首席教师,成了校际连动的带教师傅。她觉得中高的荣誉,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提升。但申报这一年的苦,谁都无法体会。她的事迹让所有的老师看到: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可以成功。
(2)调动教师积极性
关注教师的需要由此产生的动机。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当教师的需要转化为动机时,就成为其工作和学习的推动力量。管理者要了解和研究教师的动机并设法形成正确动机,当然一个定位不准、急功近利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好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