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向孩子隐瞒”

“不要向孩子隐瞒”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性”话题时,家长可以首先给孩子讲述一些有关自然、动物的科学知识,使得孩子自然而然地随后提问起有关性的知识。很多家长惧怕谈论性的问题,他们的尴尬沉默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诚然,孩子应该了解性知识,但回答他们问题时要讲究方法。如果一个家庭成员病了,那么跟孩子解释的时候不能具体地描述病情,以免孩子担心,同时还要考虑他/她的年龄和性格。

儿童强烈的感受可以填补他们的无知。

——何塞·卡巴尼斯(JosCabanis)

1922—2000年

自从有了童年这一概念,父母们在这几十年来一直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回避那些令人尴尬的、不得体的话题,或者家庭的隐私,旨在给孩子创造一个纯洁的成长环境。在人类的自尊心和廉耻心的驱使下,每个人在公开的生活背后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无法干预。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到来和家庭的演化,家长们会意识到,有时候儿童生活在隐情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就像生活在狱室中一样。因此,大人们要对孩子倾诉,让孩子感到被信任;坦诚的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最后,追求真相能促使人们大胆地表达。如果人们之间能畅所欲言,那么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能够做到互相理解。今天,又有谁还会想到“enfant”(法文:儿童)一词的词源infans(拉丁语:儿童)的原意是指“不说话的人”呢?总会有一些被家长过分信任的孩子难以忍受自己所知道的秘密,要求回避这些隐情,寻求安静的空间。是大人们做得过分了吗?在此类问题上,家长应该如何把握分寸以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呢?

一般来讲,告诉孩子的信息要和他们有关或者首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对于年龄很小的儿童来说,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危险是跟他们息息相关的信息。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危险意识,因此有必要提醒他们,但不能让他们害怕,因为吓唬他们会阻碍他们萌发的勇气。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孩子们因身边的种种危险无时不在反而会萌发好奇心意识。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当他们活动时,家长们一定要平静而明确地告诉他们: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后果。时刻提醒他们:火会烧,水能淹,重力引起坠落,刀刃能切割,窗户要关闭才安全。因为在这里,“教育”也就是“重复”,就是要求家长用坚定的语气将自己知道的危险不断地告诫给孩子。我们要勇于教导孩子对陌生的事物持戒备提防态度,即使孩子会因此而出现些正常的胆怯感。

这并不是对孩子做出无力和无理由的禁止,而是通过科学解释的方法向孩子告诫和重申会伤害身体的种种危险。如此做也不妨碍孩子在家长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成长。

家长最好清楚地给孩子解释跟他们的出生有关的情况,正因为如此,如今无人愿意对其收养的孩子隐瞒身世。大家都知道,一旦被收养的孩子长大以后偶然发现真相时,将会给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还有,家长是否也要把体外受精的经历,以及通过受赠精子和卵子完成受孕生子的信息都如实告诉孩子呢?可以,但不能过早,因为这个秘密涉及到孩子的身世,自然首先与其父母有关,要由他们决定在什么时候如何坦露这个复杂的生育过程,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只希望让关系最亲近的人了解。

跟孩子出生有关的其他事情是否也需要被揭露?比方说,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出生之前母亲曾经流产的事实当然可以在日后告诉孩子,但不能说得过早,并且要以一种轻松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以避免把生育一事加以悲剧化了。

父母该如何跟孩子谈有关性的知识呢?我们知道孩子常常喜欢偷听大人的谈话,当他们问起跟性有关的问题时,其实对此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

自然,在孩子对此尚未感兴趣时就过早地跟他讨论这个问题是不可取的。说到“性”话题时,家长可以首先给孩子讲述一些有关自然、动物的科学知识,使得孩子自然而然地随后提问起有关性的知识。很多家长惧怕谈论性的问题,他们的尴尬沉默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

切记,对于那些在此方面信口开河、任意引证的社会忽悠者保持警戒心。诚然,孩子应该了解性知识,但回答他们问题时要讲究方法。父母们都知道,从古至今,大多数孩子都是因母亲忙碌和缺位的缘故[1]在此时提出关于这些令人尴尬的问题。家长借机告知孩子一些性知识是恰当的,但如果就此而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就显得有些过度了。大人们可以做到用很多词来描述将两个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行为,但没有人能做到向孩子讲清楚性欲望的含义,更不要说性快感的定义了。

如何将与孩子没有直接关系的但却沉重且难堪的秘密告诉他们呢?

父母感情不和很少能瞒得过儿童的眼睛:他们感情细腻敏感,即使在家庭危机爆发前也能觉察到不和谐的气氛。大人不和自会间接地影响到孩子,家长需要给出委婉的解释说法。

如果一个家庭成员病了,那么跟孩子解释的时候不能具体地描述病情,以免孩子担心,同时还要考虑他/她的年龄和性格。

面对孩子的兄弟姐妹或孩子自己得了重病这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因为这个话题非常敏感,并且因人而异。

不要忘了聪明、敏感的儿童往往在家长告诉他们病情之前就已经感觉到异常气氛,并且反感父母用大人口气来表达他们不敢承认的感受,因为这些感受会让他们感到难过。

最后,关于死亡的事实——这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需要用自然的语气,言简意赅地去解释。对于这个话题,家长应当且能够向孩子述说自己真实的感受。也还可以求助于他人,如亲戚、医生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有些父母不愿意把收入方面的烦恼告诉孩子,比如自己失业的问题;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觉得保护孩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我们的建议是:家长最好还是要提示他们,或让他们了解到此类话题,避免让孩子为此慌张失措,尤其注意不要让孩子从他人那里获知自己失业的消息,毕竟这也关系到孩子。

该如何谈论关于家庭秘密的话题呢?如果涉及的是亲戚里某个成员患有精神疾病或自杀等消息,由于跟孩子没有直接关系,父母要尊重家人的生活和隐私,最好不谈详情。

最好是不要给孩子述说有关亲人私生活的闲话。因为不久孩子自己迟早会发现真相,那又何必干扰他们的精神呢?

对于儿童身边的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风流韵事、不良的感情癖好,父母该报以什么态度呢?要知道,任何年龄的孩子都不喜欢父母让他/她去见证大人的质疑和缺点。当他们小的时候,他们不需要知道父母的情感风波,这和他们无关。当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时,这些事情会干扰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尴尬。

最后,很多家长觉得必须将自己的一切行为讲述给孩子,包括每天的活动、时间安排等等,显得自己按照社会流行潮流,过着透明的生活。其实不仅孩子对这些内容未必会感兴趣,并且大人们对于繁琐私事的唠叨会影响其作为父母的正面形象。家长们要学会把握尺度,善于矜持说事,从而维持自然的、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家长不能对孩子无所保留,但有些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父亲或母亲面对孩子提出的某些具体问题无所适从的局面。该如何回答孩子所提出那些刁钻又尖锐、或者会让家庭陷入尴尬境界的问题呢?如果问题涉及孩子自己,给他一个说得过去的答复就行了,不需要给出过多的细节。如果问题跟孩子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可以温柔地跟他说“这个跟你没关系”,这种普遍做法在如今依然是可取的。

过去人们认为沉默和自问是最好的应对做法。而如今的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从直觉上会知道很多事情,正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先有了部分或全部的答案,所以他们才会再向大人提出问题。当家长回答时,一定要注意能确保孩子们能听懂并接纳了家长的话意。

很多母亲都在思考何时跟女儿解释月经现象。一般是7到8岁左右,可以跟女儿谈到跟性有关的问题,女孩比较容易接受此类性知识。

许多家长抱怨无法应付孩子提出的科学知识问题。最好的做法是花点时间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在网络或词典中寻找答案,这样做的效果强于承认自己不懂。

圣诞老人是否存在是孩子经常提问的小问题。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在5—6岁时都会对人从烟囱中爬进来这一现象产生疑问,在这个时候揭示圣诞老人的秘密是很合适的。此外,揭开这个真相会节制家庭支出,进而帮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做出别的购买选择。

如果说家长没必要对孩子什么都说的话,那么他们应该明白,孩子只要愿意会告知父母一切。孩子们有权利对危险的话题表示质疑,有权感受到担忧、产生奇异的恐惧感,并有权自己提出问题。总之,不论何时,也不论以何种方式,家长的角色是教会孩子无拘束和无羞耻感地表达他们的想法。然而,对于如何表述这个话题,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准则,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