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阅读是积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是生活创意的来源。但是,多读书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书都收进我们的计划之中,读书如同选择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需要慎重。
我们不仅要多读书还要会读书。有的孩子整天读书,却没有任何长进,是因为他们读的书都属于快餐级别,是浅阅读。浅阅读的作用仅为娱乐,有效阅读、深度阅读才是关键。哈佛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提出:要通过有目的地读书、找出主要的概念、集中你的注意力、建立你自己的图书馆、增进资讯记忆等有效阅读的方法,积累出与书的情感,自然能从书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智慧。
鲁迅先生很讲究读书的方法,他博览群书,并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泛览。鲁迅先生提倡不管什么书,拿来先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
二是直到读懂。遇到难读的必读书,要坚持读下去,但是有时难免遇到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鲁迅认为:“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但无论看了多久都不会懂,就跳过去,向前进,会发现以前看不懂的地方也看明白了。”
三是专精。鲁迅先生曾说:“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意思就是说,读书要在“泛览”的基础上挑出自己喜欢的做深入研究。
四是鲁迅先生读书时思维很灵活,注重独立思考。他认为读书时要对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进行揣摩,如果是自己又会如何写。除此之外,鲁迅先生还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只要与实践相结合,所读的书才能活起来。
五是鲁迅先生读书时,必然会连同作者的传记、其他著作一同研习,以便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位。他认为,只要这样才能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最后,鲁迅先生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重读书中标记的重点,以获得新的体悟。
多看书,会看书,去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他们的非凡创意来为我们描绘平凡的生活,塑造心灵的花园。在拥有庞大的阅读量之后,我们的视野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生命也会拓展出另一种角度。
看书时要投入,把自己当成作者,当成作品中的角色,将七种感官依据各类不同的书运用到阅读中,带着我们的感观与书一起旅行,感观就会变得灵敏,于是我们对生活的体悟会慢慢地变得敏锐,日常的一点小事都会激起我们的创意的灵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