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针对数学学习障碍有什么干预方式

针对数学学习障碍有什么干预方式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学学习障碍的干预思想和方法基于对数学学习障碍的不同假设和不同类型的理解。除针对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外,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全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并非单一,从而造成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数学学习障碍的干预思想和方法基于对数学学习障碍的不同假设和不同类型的理解。其共同的原则是,对有任何表现形式的数学学习障碍患儿都应及早诊断,在确定具体类型并明确其所处数学发展阶段后,对症下药,制定特殊的教学方案。

★感觉动作干预

所谓的感知觉—动作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知觉、动作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的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的信息处理,并做出反应的信息统合过程。只有经过感知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反应适当。对于严重的伴有视知觉、空间障碍的数学学习障碍患儿来说,可进行必要的感知觉—动作统合训练,以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可采取前滚翻、丢球、跳绳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空间运动能力;通过临摹图案、笔画、连线走迷宫来提高他们的视动协调能力。

★记忆策略训练

针对具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儿童的工作记忆缺陷,我们可以教给其不同的记忆策略。通常的记忆策略有联想、组块和借助媒介提示。联想是头脑中由一事物(或观念)想到另一事物(或观念)的心理活动。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实际上联想策略与数学过程关系不大,毕竟数学涉及的记忆不是太复杂。同样,组块也是在涉及大量、复杂的信息时,效果才比较明显。针对数学学习中的特点,我们可以要求低年级的儿童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大声说出计算步骤,或借助手以声音或手指作为媒介进行运算;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以诱导其把关键变量、关键数据写在纸上,计算步骤每步也尽量写清,从而减少自己的记忆负担,提高准确性。

★表征技术训练

这种方法指对数学题中所呈现的信息和观念进行解释和表征。许多研究表明,建构一个恰当的问题表征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解决数学问题时的表征方法包括图示的(如画图表)、具体的(如动手操作)、言语的(如语言训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指导学生辨别问题中各关键成分之间的重要关系。研究显示学生使用具体的材料学习数学,确实能更精确、更充分地理解一些数学陈述,激发更多的动机和作业行为,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给数学学习障碍患儿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去适应很多情况,弥补了他们自身的弱点。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该模式对数学学科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低的障碍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其对数学的意识,能够额外地对其进行补救。尤其是当与表征技术训练结合使用时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训练

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依据选择和采用适当的认知和元认知过程来理解、描绘和解决问题。认知过程可作为“去做”策略,元认知作为“反思”策略。认知策略的应用离不开具体的数学内容,所以认知策略的教学应作为学生面临的实际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来教,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境,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认知。①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认知策略;②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认知策略;③用认知策略指导变式训练。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知策略。思维策略的元认知外显训练和内隐训练比一般思维策略训练对小学生的解应用题能力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外显训练更有利于男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内隐训练则更有利于女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自我提问的元认知训练方法能让学生在自我监控过程中反复体验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与所教的思维方法反复对照,及时更正不正确的解题思路,使自己真正掌握老师所传授的几种相互联系的思维策略。所以解题过程当中的自我提问训练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元认知训练方法。

★情感动机干预

家长还要重视数学学习障碍的情感动机干预。

尽管不把情感动机因素纳入诊断与评估数学学习障碍的标准,但特殊教育干预中却不能忽视这些因素。一些数学落后的学生不仅存在能力不足,而且在情感上对数学有畏惧或抵制心理。因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情感上让儿童对数学有亲近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感是减少数学学习障碍的重要措施。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心理学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除针对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外,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全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超负荷训练的数学课程可能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留下阴影,促成许多数学学习障碍患儿产生“失败者”的心态,并以这种心态去面对今后的人生。因此,在帮助其克服学习障碍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上述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外部动机,外部动机转变为直接指向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更加重要的。而这一转变的实现来自于多方面:除了消除挫败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外,教师还可引导其体验的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等。

诚然,不同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整体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更多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玩具、故事等),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然而,学习障碍患儿由于从小缺乏足够的与数学相关活动的生活经验,数学相关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导致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产生极低的自我效能感。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及早诊断出这类儿童,避免给他们布置过难的作业任务,而应该不断鼓励他们走出在数学学习上的沮丧感,以更通俗、更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其思维水平、思维方式与思维特征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发展主要通过学习活动来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也应当经历不同的阶段性。而数学学习障碍患儿极有可能是既往数学活动经验不丰富且数学能力发展处于较低的阶段,与此相适应,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习素材,应当让学生经历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与所有其他障碍患儿一样,数学学习障碍患儿不仅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更需要来自家庭内部的理解和帮助。毕竟,家庭是人生最初以及最重要的课堂,而且是最温暖的心灵港湾。家庭、学校乃至社会,要对学习障碍患儿予以最真诚的理解和帮助,并相信他们能很好地克服障碍,至少相信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