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使用惩罚时,绝对不能随性而用,还需要考虑和了解很多有关惩罚的特性和问题,处理好这些关键环节后,再去安排惩罚的过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惩罚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直接性
和强化的原理一样,如果惩罚物是紧接着目标行为出现的,那么这种目标行为消失的概率就会随之增加。可以试想,如果在一名学生做了一次鬼脸10分钟之后,老师才对他进行罚站的惩罚,一定会让学生迷惑不解,他不会知道自己受到惩罚的原因是什么,惩罚的效果几乎等同于零。
★一致性
如果矫正者希望惩罚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惩罚必须是在目标行为发生之后实施。一致性就是指只有在目标行为发生之后,才给予被矫正者惩罚物。在惩罚的过程中,只有目标行为和惩罚物之间具有一致性了,才会产生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理想的效果。
★惩罚物的选择
惩罚物是惩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惩罚物的数量越多,效果就会越好。但如果惩罚物的数量施与过多,使得被惩罚者不再受到惩罚的影响,这样就宣告了整个惩罚过程的彻底失败。同时,惩罚物的选择也要有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个性的,所排斥的、害怕的、不愿接受的刺激都不可能一样。所以矫正者对惩罚物的选择就特别需要注意因人而异。为被矫正者确定好一个适合他的惩罚物,甚至可以说整个惩罚过程就成功了一半。
★反复性
虽然在强化过程中,被强化了的行为也会因某些原因而自行消退,但是在惩罚中,这种反复的现象则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所谓惩罚的反复性是说,在一个惩罚过程顺利结束后,目标行为的发生率降低了,此时惩罚也到了结束的时候,但是在惩罚撤销一段时间以后,目标行为再次出现了,而且可能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就被称做惩罚的反复性。
★惩罚中的道德问题
我们对惩罚的使用需要做到小心而慎重,因为无论惩罚过程是否成功,它都会关系到学生的自尊、自信、师生关系、社会道德等问题。所以在使用惩罚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知情同意。
所谓知情同意,是指被惩罚者有知道惩罚物是什么、惩罚的时间将持续多久、被惩罚的目标行为是什么以及惩罚物的副作用等,所有关于惩罚的内容的权利。而且实施惩罚的人必须在被惩罚者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惩罚这个行为。
寻找替代方式。
由于惩罚会具有副作用并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所以就需要我们把惩罚这种矫正不良行为的方式放在最后一个去选择。在矫正的过程中,首先要在其他方式中先行挑选,如果在使用其他方式以后都没有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后再慎重考虑运用惩罚方式解决问题。而且在惩罚时我们也要注意,尽量使其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总之,在只有当问题的严重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推荐使用惩罚作为矫正的主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