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诺贝尔
撰文/李乃清 供图/imagebank.sweden.se 编辑/黄亭亭
今天来到斯德哥尔摩,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梅拉伦湖畔红砖金顶的“市政厅”(Stadshuset)永远是视线中最主要的建筑:右侧塔楼高106米,顶端为3个镀金皇冠,是瑞典王国的象征,也代表着当年卡尔马联盟三国。自上世纪20年代落成至今,市政厅一直是全城最重要的地标:市政委员会在此办公,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大宴也设在这里。
市政厅始建于1911年,由瑞典民族浪漫运动启蒙大师、“怪才”建筑师让格纳尔·厄斯特伯格(Ragnar Östberg)历时12年设计完成。整栋建筑位于市中心国王岛(Kungsholmen)东端的尖角上,它不但有所谓的威尼斯式之壮丽,还兼具直线条美感的“北欧复兴式”:巍然矗立着的塔楼与沿水面展开的裙房形成强烈对比,加之装饰性很强的纵向长条窗,整栋建筑远远望去好似一座雄浑的教堂,在高低错落、虚实相谐中保持着北欧传统建筑冷凝、典雅的气质。
这是北欧最美的建筑之一,主体以800万块红砖建造,里头厅堂宏阔,诺贝尔奖大宴便设于其中最大的宴会厅“蓝厅”。蓝厅本该是蓝色,但厄斯特伯格在建造过程中改变了主意:当他看到红砖给大厅带来的美感,就不舍得再将蓝色涂在上面,但蓝厅的名字没变,因为设计图上早就这样称呼了。这里还有北欧最大的管风琴,共一万多根风琴管和135根琴弦。
自1974年起,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瑞典国王和王后会在这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隆重盛大的贺宴,1300名客人中包括瑞典王室的成员、诺贝尔奖获奖者及其家人、其他杰出的科学家和瑞典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拥挤的晚宴”,当晚,瑞典的光华在“蓝厅”闪耀至最高点。
诺贝尔颁奖晚宴每年的菜谱都不同,且不到宾客在蓝厅就座,菜单不会露面,其保密程度丝毫不亚于之前的获奖人名单。拟定菜单的工作从每年4月份就开始了,由10位厨师向诺贝尔基金会递交提案,然后把挑选范围缩小到3份菜单,并由10人在9月份进行品尝,主菜和甜食选定后,还要依次品啜配餐的葡萄酒等。近年来,晚宴菜肴非常强调北欧特色,常用食材包括三文鱼、北极虾和鹿肉等。在“鹿比人多”的瑞典,鹿肉算不上野味。还有人说,这鹿是瑞典国王亲自猎杀的。
很少人在有生之年会受邀参加诺贝尔颁奖晚宴,但如果你在春、夏、秋时来到斯德哥尔摩,可以在市政厅地下餐厅Stadshuskällaren体验一把庆典气息。在这家餐厅里,你可以享用到过去任何一年的诺贝尔颁奖晚宴菜肴,例如2010年宾客们享用的鸭肉冻卷配腌制蔬菜、炸松露大菱鲆鱼配冬季色拉、鸡油菌和松露牛尾卤汁,最后以牛奶巧克力和桔味巴伐利亚奶油作为甜点配丹麦Gammeldansk比特酒和橙子色拉收尾。
每年端出的佳肴,必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餐厅使用餐具也是晚宴特有的瑞典陶瓷和玻璃器皿。当然,正式晚宴的餐具是极其名贵的,据说宾客所用的每套金边骨瓷餐具成本高达665美元,餐具上有色彩图案和诺贝尔字样,只在一年一度的颁奖宴会上使用,平时被锁在市政厅的保险柜里。
每场晚宴都有一个文化主题,通过大厅的室内装饰、9422把精心擦亮的餐刀、5384件洁净无瑕的水晶杯、6730件瓷器和餐具套、两万三千多朵意大利进口的鲜花以及皇家爱乐乐团演奏的古典音乐来呈现。晚宴结束后,餐具通常会拖到第二年年初才清洗,每位宾客都给配备了十几把镀金刀叉、十多只金边碗碟,还有全手工制作的十几种酒杯……
在最初的29年里,诺贝尔晚宴曾在大饭店(Grand Hotel)的镜厅举行,从1934年起改到市政厅的“金厅”,再后来移师“蓝厅”。“金厅”现在是举行诺贝尔舞会的场所。藏于两扇大铜门后面的“金厅”,纵深约25米,四壁用近1900万片一厘米见方的金箔和彩色玻璃马赛克拼嵌而成,灯光映射下,无数光环笼罩,衬出墙上太阳光芒下金碧辉煌的梅拉伦湖女神壁画。这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杰作,象征着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结合而诞生的斯德哥尔摩,是整个市政厅的“镇厅之宝”。
女神壁画金光闪烁、目为之迷,但市政厅外滨湖大道及广场更迷人。滨水平台两侧树立着两座雕像,一男一女,分别代表歌唱和舞蹈。孩子们兴奋地爬上巨大的达拉纳木马,头发银白如瑞典桦木的老人坐在石椅上翻书,时而望天上行云,若有所思……也许这座城市最美的胜景,就是人类精神的熠熠光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