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简·奥斯丁
撰文/李乃清,摄影/郭一,编辑/ 杨嘉敏
英国文学史上,除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恐怕就数简·奥斯丁(Jane Austen)最具广泛的国际知名度。从时间上看,简姨与莎翁200年的距离近似我们和她之间的距离。2013年是小说《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这给了世界各地“简迷”狂欢一整年的机会。穿越时空,到英格兰南部汉普郡寻访女作家的踪迹
在“简迷”狂欢年里,从简•奥斯丁出生地史蒂文顿(Steventon)到安息所温彻斯特(Winchester),从她多次写到的古城巴斯(Bath)到创作后期定居的乔顿(Chawton),甚至电影《傲慢与偏见》的取景地雷考克(Lacock),一下子都成了热门景点。
人们兴致盎然地举办读书会和拼字比赛,穿着摄政时期的戏服,煞有介事地跳起两个世纪前流行的舞步,几支欢舞下来,累了渴了,那就坐下喝一杯“与达西先生的下午茶”……
英格兰南部汉普郡(Hampshire)的乡野生活几乎伴随了简•奥斯丁的一生,穿越时空,寻访女作家踪迹,绿树掩映的小木屋前草长莺飞,让人不禁联想起她笔下那些花事纷纷,至于她本人谜一般的身世,却只能捕捉到几丝草薰风暖的回忆。
史蒂文顿:青葱岁月 没人看见草疯长
简•奥斯丁的名字有种独特的韵味。
“简”是她受洗时的名字,这个单音词,听上去既平常又有力;而“奥斯丁”这个姓氏斯文高贵,常令人联想到性别、阶级,还有独身——这位一生创作都围绕着婚嫁题材的“奥斯丁小姐”,最终也没有嫁人。
时光流逝,这位老姑娘的作品历经200年却永葆青春,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读者。1811年至1817年间,简•奥斯丁的6部长篇小说先后出版:《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后两部小说未及出版,41岁的她就因病去世,她的哥哥在她死后主持了这两本书的出版,并公布了她的真名和身份。
来到风景如画的史蒂文顿小镇,我渐渐走近那个与自己年少时光纠缠在一起的名字。简姨在这里呆了整整25年。
简•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史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是8个孩子中的老幺,从小就喜欢写故事逗乐家人。在表妹眼里,简一本正经,常常突发奇想,还有些装模作样。15岁那年,她就写出了《爱情与友谊》,其中一个声称献给她哥哥的故事诙谐而严肃,她最要好的姐姐卡桑德拉还给配上了水粉画。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是全家人的财富,他们用这种方式嘲笑那些动不动就“一声叹息,随即晕倒在沙发上”的淑女。
来到史蒂文顿,当地人通常指引你去一座名叫圣尼古拉斯的乡村教堂(St Nicholas Church),那是简•奥斯丁父亲生前服务的教堂,建于12世纪,斑驳石壁,诺曼底柱,3英尺厚的墙壁与中世纪宗教绘画,年轻的简和家人就住在当地教区且每周日都在这座教堂做礼拜——简姨小说几乎都以教堂婚礼的大团圆收尾。
圣尼古拉斯教堂门前有一株年纪超过900岁的老迈紫杉,我溜进教堂管理的墓地转了一圈,还真发现了奥斯丁家族成员的墓碑。詹姆斯•奥斯丁,简6个哥哥中的一名,长眠于此。詹姆斯继承父亲衣钵成为一名布道者,之后也继承了这个教区。
乔治三世时代,史蒂文顿是英国最繁荣、最稳定的乡村之一,当地以乡绅为主导的中产阶级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年轻人喜爱活动, 翩翩起舞,欢笑不断。周遭的一切成了简的创作素材。在史蒂文顿25年间,她完成了《傲慢与偏见》大部分内容,以及《理智与情感》和《诺桑觉寺》的初稿。
“Oh,dear,你可别走到田里去,那是私家领地,里面兴许还有牛群,而且路面崎岖不平呢!”我正东张西望,为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继续探索而发愁,一位笑容可掬的英国老太太给我指明了去路。她介绍,如果想看奥斯丁故居,就得去找先前的教区牧师公所,而不是现任牧师的家。然后,她好心提示,奥斯丁故居如今已没什么可看。为让我死心,她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棵柠檬树,对不对?”照片里除了这棵树什么都没有,就是个普通的草场。
不论如何,按照她的指示,我沿着凹凸不平的泥泞小路,终于找到了那块被高高的灌木篱墙包围、主要风景是一棵柠檬树的“圣地”。据说,奥斯丁一家住过的宅院,1820年被詹姆斯•奥斯丁拆除另建其屋了,真不知他当年是怎么想的!
幸运的是,灌木叶片长势十分稀疏,我踮起脚、凑近树篱,依稀可以看到后面的柠檬树,还有远处一口被栅栏保护起来的古井。据说,在简去世的1817年,詹姆斯种了这棵柠檬树。见过这棵柠檬树,就算是来过简•奥斯丁的第一个故居了吧。
史蒂文顿没太多可看的,老教堂、旧房屋前杂花生树、野草疯长,我想起了简的早慧和她天生具有的幽默感。15岁时她就写了讲述两百余年君主政体的《英国历史》,声称自己是“一位无知的历史学家,一知半解,且不乏偏见”。该书妙语连珠,而她的反讽风格在这部少年之作中已具雏形。讲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时,简的评论耐人寻味:“他解散了修道院,任由它们在时间的流逝中破败坍塌,这么做极大地改善了英国的自然风景。”
两百多年后,简的评论在她的故居前同样得到印证。
巴斯•光•年:谈谈情 跳跳舞
在简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出门旅行似乎总会遇上坏事:生病、摔跤、被吉普赛人吓得掉了魂魄,但巴斯却是例外,她们去那里,似乎就是为了收获爱情。
“他们来到了巴斯,凯瑟琳充满欢乐的热望。一到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只见她两眼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须臾之后,才得整顿思绪,寻起前往旅馆的路来。她来这里是想找寻欢乐玩个痛快,而此刻,她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名为欢乐的东西。”《诺桑觉寺》中,简•奥斯丁如许描述女主角凯瑟琳初次到达巴斯的情景。
和凯瑟琳一样,抵达巴斯时我也难掩兴奋,古远平静的小城,街巷齐整,漫步其中,我被两旁乔治王朝的建筑遗产迷住了——曼妙的月牙型广场、典雅的修道院,以及著名的古罗马浴场和大水泵房(Pump Room)。阳光映照下,蜜色巴斯岩在整座城中泛起道道金色流痕。
建于公元43年的巴斯古城因“泡澡”得名(城市名Bath即“洗浴”之意),著名的巴斯古浴场遗址是古罗马时代留下的遗迹,湖蓝色的水面上一片蒸气氤氲,仿佛能映出昔年市集欢场的繁华:每天超过100万升潺潺流动的温泉水旁,人们享乐、交易、祭祀。
罗马人走后,古浴场没于历史尘埃中,巴斯温泉却从未间断,长期吸引着贵族和病人来此享乐和疗养。18世纪时,巴斯的温泉业曾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期,简•奥斯丁曾在作品中多次强调巴斯是当时人们最向往的度假地,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她也提及哥哥爱德华取用大水泵房的“神水”来治疗风湿疾病。
简与巴斯颇有渊源,1801年父亲退休后,她随家人定居于此,在巴斯住了近5年,期间完成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在简到来前,巴斯这个花花世界就已歌舞升平两百多年,在她开始居住的1801年,巴斯也位列英国当时的最大城市之一。
“随便在城里逛逛,你会发现几乎每个角落都能在简•奥斯丁的书里找到对应的描述。”当地导游热情介绍,这里保留了最多与简•奥斯丁创作有关的文化风景。
依靠着几本传记文学中给出的零星线索,我找到了皇后广场13号,据说是简与哥哥爱德华曾经小住的寓所,如今被一家地产交易所取代;盖尔街25号,听闻是简的姐姐卡桑德拉和母亲在简去世后使用的住址,现在门外立着牙医诊所的招牌。
为纪念描绘小镇风情的女作家,巴斯在盖尔街40号设立了简•奥斯丁中心,远远地,你就能辨认出这栋精致的三层小楼,因为门前立了座简的彩塑,她戴着花边礼帽,正侧头向街上张望。
奥斯丁中心楼内的房间多数都被辟为展览区,模仿那个年代的服饰和摆设,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一件展品是真正属于简本人的。“与其说这里是个博物馆,倒不如说这里是一个宣传女作家生平,介绍其著作与所处时代背景的地方。”迎宾员马丁•索尔特介绍道。每天,他都穿着奥斯丁时代的戏装、头顶华丽高帽、执着手杖来此上班,一阵闲扯后,他披露了自己最值得骄傲的身份——全巴斯甚至全英国最多人合影留念的前台接待。
巴斯一直保持着简生活年代的特色——街道、建筑以及城市景观;而简的旧居,以及小说的故事背景在中心一英里范围内都还清晰可见。
建于18世纪中期的“皇家新月”是巴斯最有气势的大型古建筑群,由连体30幢楼组成,共114根圆柱,道路与房屋都排成新月弧形,典雅风范被誉为英国最高贵的街道。这附近原本有一条砾石小径,小说《劝导》中,安妮被温特沃斯那句“你刺入了我的灵魂”全然俘获,这一关键场景就发生在这条路上。不过,现在这条路早已从沙砾路面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面,没了小说中的感觉。夏日路上有林荫,闲慢的时辰,倒是适合一家三口来此散步透气儿。
“你去过歌剧院吗?去听过音乐会吗?这是轻松、快乐的巴斯!”
走进大水泵房(即当年的公共饮水大厅),绅士淑女们都穿着金色复古服装,跳起交叉圆圈舞,追忆摄政王朝的似水年华。站在舞厅正中央,你大约能感受到简的雀跃,她曾在这盏水晶吊下跳舞,借此度过不少美丽的夜晚,并在小说许多章节中都明确写到这里的舞会。据说简是舞场高手,且相貌迷人:“个头高挑苗条,脚步轻盈坚定,健康而富有活力。深褐色头发,肤色较深;脸颊饱满,嘴唇圆润,鼻子小巧精致,眼睛明亮而深邃,头发自然蜷曲。”
巴斯因为简•奥斯丁的入住而成了浪漫之城,但矛盾的是,简后来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城市。举家迁至这个以温泉疗养闻名的城市后,她却思念起史蒂文顿的乡村生活来。在巴斯期间,她的经济状况变得捉襟见肘,父亲去世后,几次更换寓所,越换越差。另有研究者指出,简曾在早年巴斯之行中遇见了她的“达西”先生,对方是一位青年牧师,两人几乎一见钟情,但却落了个有缘无分的懊恼结局,难怪简在小说《诺桑觉寺》里借凯瑟琳之口对巴斯抱有微辞:“对于访客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但就是让人不想长住”。
乔顿:体味茶杯里的风波
有人说,简•奥斯丁的作品就是茶杯里的风波。
那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一生的事业就是找个身份合适的男人嫁掉……串起故事线的常常是喝茶情景,若没有那杯茶,就没有闲慢的时辰来拉家常,也就没有简•奥斯丁笔下那些对话了。
无论巴斯简•奥斯丁中心的“摄政茶室”还是乔顿简•奥斯丁博物馆对面的“卡桑德拉小屋”都提供和奥斯丁小姐“下午茶”。但事实上,简所处的摄政时代,下午茶仪式还没被发明出来呢!她小说里的茶,其实都是早餐用茶和正餐之后的茶。
“摄政茶室”里的服务员都扮成18世纪厨娘模样,她们头上扎着丝带,从印花围裙兜里掏出招牌菜单——“达西先生茶”(Tea with Mr. Darcy)。
三层点心瓷盘端出,第一层放手指三明治(通常夹黄瓜、鸡蛋、水芹、火腿和熏三文鱼),第二层是新鲜出炉的热烘烘的司康饼,第三层则放精致的巴腾堡蛋糕和糕饼。将司康饼一剖为二,抹上诱人的多塞特凝脂奶油,再涂一层当季新鲜的草莓果酱,吃完一口再抹一层,红白甜腻的奶油果酱,让你穿越时空,细细品味英国古旧年代繁荣的小民闲情。
“摄政茶室”从餐厅到洗手间,墙上随处可见科林•弗斯(Colin Firth)的照片:棕色卷发、眼眸深邃的科林,因1995年版《傲慢与偏见》的演出,成了众人心目中的“达西先生”。快20年了,墙上这位温柔腼腆的英伦绅士,看着世界各地来往游客坐进这栋乔治小屋享用茶点,若你点的是“达西先生茶”,还配一瓶杜洛尔香槟,让你“与往事干杯”。
若想体味女作家闲坐喝茶聊天的场景,最好离开巴斯这样的繁华都市,去乡间小屋坐坐。
乔顿同样位于汉普郡,这里的简•奥斯丁博物馆陈列着不少女作家生前用过的物什。博物馆最初是简的兄长爱德华的住所,1809年夏,简随家人搬往这处乔顿小屋,和母亲、姐姐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期间完成了《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和《劝导》三部作品。
对于全球访客而言,餐室里靠窗的一张小方桌犹如神龛一般,几乎每个人都会崇敬地绕着玻璃护栏转上一圈。据说这就是奥斯丁小姐的写字台,目测直径仅18到24英寸,小得难以置信。
隔壁姐妹们绘画用的房间里,放着一架古钢琴和一套初版的《傲慢与偏见》,封面注明“一部三卷小说/《理智与情感》作者著/1813年”,简的首部作品《理智与情感》一经问世便销售一空,第二部作品《傲慢与偏见》则是当时最畅销的小说,被同时代大剧作家谢里登赞为他读过的最具智慧的小说。事实上,这也是简自己“最亲爱的孩子”,21岁时她就完成了这部作品,但拖了17年才找到“慷慨”的出版商出版。
简原本给小说起名《第一印象》,后来改名,书名来自她的文学偶像、“英国小说之母”范妮•伯尼的小说《塞西莉亚》结尾:“这桩不幸事的所有一切都是傲慢与偏见的结果。”
《傲慢与偏见》第一版印有1500册,每册定价18先令。这是一桩轻率的买卖。简拿到稿费110英镑,并放弃后续版税,而出版商仅从小说1813年的前两版里就赚了450英镑。到1817年发行第三版后,小说很快被译成法语。200年来,这部经典一版再版,迄今全球不同版本总销量已超过2000万册。据BBC报道,该书每年在英国仍有约5万册销量。
乔顿小屋的二楼卧室,简的小床上支挂着白色的帐幔,还有她和姐姐卡桑德拉二人一起做的针线活——一条素雅的棉被。简与卡桑德拉从小关系亲密,卡桑德拉的未婚夫在异国去世,姐姐也一辈子没有出嫁,两姐妹自小就分享同一间卧房,也一起分享各自的锦衾梦。
在乔顿生活时,两姐妹每天会花上几小时在乡间散步、聊天,当地为了吸引那些死心眼的书迷特别设立了一条环形散步道,全长4英里。旧时,每逢姐妹俩要去邻镇拜访女友都会走这条散步道。沿途风景宜人,能看到松软的沼泽地、羊群休憩的牧场,也会经过乔顿教堂,后者是奥斯丁母亲与姐姐的安息之地。
简•奥斯丁故居对面的“卡桑德拉小屋”以下午茶Cassandra’s Cup闻名。多年来,全球慕名而来的女读者纷纷坐进这间茶室,暗自想象着对座会出现某位绅士,能让她心里惊呼——“这是我的茶!”(This is my cup of tea,英文惯用语,表示中意某人)。
碎花窗帘和桌布将小咖啡屋装饰得格外温馨,墙上有块小黑板,由粉笔字写出一列“每日特供”,最有味的是天顶——挂满印有各式纹样的精致瓷杯!茶具也常是简描绘的对象,《诺桑觉寺》里,凯瑟琳不失时机地称道蒂尼将军购置的餐具精雅素洁,将军听了喜不自胜。
饮茶文化风靡英国,多风多雨气候阴冷的岛国,人们习惯于喝茶解乏,一杯英式红茶也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平常日子,简和她写的那些闺秀们一样,面向青葱绿树的乡间小屋闲坐,小口品啜红茶,在壁炉边啖着黄油滴滴的麦分小松饼(muffin),长日无聊的光阴便这样日复一日宛转流逝。
温彻 斯特:最后的风景与回忆
简生前就善于隐藏自己的踪迹,要走她走过的路,真的需要动点脑筋才行。简热爱风景,且是位具有鉴赏力的行家。她小说世界里提到的旅行最多也只是不超过一两小时的伴随爱情行进的徒步,或是坐马车观赏沿途风景,但我们总觉得他们走了很久很远。
“怎么那么多人来问她的墓址?”
作为旅行的终点站,温彻斯特是个十分理想的选择。温彻斯特大教堂中殿北侧长廊一处墓碑前鲜花簇拥,那里安葬着简•奥斯丁。在这座乡野小镇的学院街8号公寓里,简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6个星期,之后便被安葬于此,年仅42岁。
简的墓旁有两处标志,一个是年代已久的石碑,碑文并没有提到她是位作家,而是强调“她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禀赋超群,以此赢得了人们的敬爱”;墙上旁边的黄铜铭牌是1872年由她侄子换上的,刻有诗人Rudyard Kipling的敬辞:“简于温彻斯特安息,愿神荫庇祝福她;赞美主创造了她,及她所创造的一切。”
简的墓很低调,她的粉丝似乎也完全接受了她平淡无奇的个人生活,他们称她“亲爱的简”;1900年,一班“简迷”募了笔款子,在碑上装了块彩绘玻璃纪念牌。离她的墓不远处是卡纽特国王的墓,这位11世纪时叱咤风云的国王使英国成为了基督教国家。
简的作品中没有国王,她的6部小说都是关于狭小天地里普通人的生活,故事都是喜剧,就如教堂外盛开的一簇簇苹果花,它们常让人联想到潇洒的青年、欢欣的乡村舞会,还有一位可爱的衣袂飘然的单身女子。
《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后,英国摄政王希望简把她的下一部作品,也就是后来的《爱玛》献给他,这部作品得到了当时最成功的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称赞,他在1825年的一则日记里表示,简“很有天赋,她描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这是我所读过的最美妙的故事”。当玛丽安•埃文斯开始小说创作时——她后来的名字即遐迩闻名的乔治•艾略特——她和丈夫前往一座小岛居住,这对夫妇养成了在每个夜晚大声朗读作品的习惯。读什么呢?简•奥斯丁的小说。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相爱不易,有钱反而使其更难,简•奥斯丁最了解人们面对财产问题时的自我欺骗。《傲慢与偏见》中,简问伊丽莎白何时爱上了达西先生,伊丽莎白答:“我第一次看到彭伯利庄园时就动心了。”女主角看似玩笑的回答,却有助于了解为何简•奥斯丁本人27岁时曾答应过一次求婚,对方是她家的朋友哈里斯•比格威瑟。这位先生比她小6岁,相貌平平,说话口齿不清,甚至还有些木讷,但他继承了一大笔地产,包括一幢不错的别墅。然而,经过一夜思考后,简退掉了这门亲事,因为她深知,仅有豪宅对于婚姻远远不够。
简•奥斯丁傲慢吗?那也许只是有些人的偏见。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有段描述女主人公安妮的话也适合形容简本人:“她青年时不得不谨言慎行;随着年龄增长,她懂得了什么叫浪漫——以不自然开始的自然结果。”她经常谈论自然之美,并描述这种美引发的沉郁,在以往习惯谈论春天的地方谈论秋天。书中的安妮,由于自己遭受不幸,对别人的幸福与痛苦都怀着特殊的同情,直到故事结束前,她都默默承受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