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非线性模拟助听器
1.非线性模拟不可编程助听器
与线性模拟不可编程助听器线路相比,差别在于输入输出特性,即前者的线路较复杂,除滤波、放大、限幅电路外,还有信号分析电路--监测信号的大小、时程的长短,以决定是否启用压缩、压缩的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等。
最典型的非线性模拟不可编程助听器线路是标准K AMP线路,它是一种自适应放大线路,1990年由Etymotic公司推向市场。设计者MeadKillion,Ph.D的意图是增加言语的清晰度,因为多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高频部分损失比较明显,K AMP线路具有WDRC和TILL(低输入声强时增加高频增益)的输入压缩线路,TILL线路具有在低声压级时增大高频的作用,WDRC线路的频响特性可根据输入声压级的大小自动改变,它使用ClassD放大器输出来提高言语清晰度。标准的K AMP线路助听器有VC(音量控制)、LFC(低频控制)及CK(拐点阈值)三个基本调节旋钮。VC控制助听器的总体增益,当LFC为最小值时,VC起高频提升作用。CK控制高频声音的放大量。其压缩拐点约为40dBSPL,即对轻声给予充足放大,而对于90dBSPL以上的强声,助听器几乎不做任何处理。K AMP线路在低频处的压缩比为1.3∶1;在高频处的压缩比为2.1∶1,发展后可编程的K AMP线路在高频处的压缩比可以至3∶1。因此,K AMP线路助听器非常适合轻度和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K AMP线路的频带范围很宽,从100~14000Hz,覆盖了我们日常言语中的高频语声,这些高频语声能量虽低,但对于语言分辨十分重要。K AMP电路的宽频特点,加上WDRC特征,能够较好地提高语言的分辨能力。
虽然该种线路已取得很大进步,在模拟助听器时代的应用较广,但随着数字信号处理的迅速发展,目前已很少使用。
2.非线性模拟可编程助听器
非线性模拟可编程助听器是一种很好的助听器线路,它既有对输入信号的自适应功能,让患者听到舒适、低失真的声音;又具有可编程的优点,能够灵活调节,使助听器的频率响应更适合听障者的听力损失,因而应用广泛。但随着数字助听器技术的日益发展,该种助听器已趋于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