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风急”,还是“哓来风急”?
莘莘学子提出的怪问题,有时的确很难回答。比如李清照词《声声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白纸黑字,教材上写得清清楚楚。偏有好事者拿出流行读本,权威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翻至第1213页,却是“晓来风急”。学生的问题很简单:应当是“晚来风急”,还是“晓来风急”?本想以“版本不同”之语搪塞,忽然想到,虽仅一字之差,关系早晚情事,还是审慎一点。于是,话到口边缩回:“且待查阅资料。”
有疑问,且翻书。却翻出一头雾水——多数选本作“晚”,少数选本作“晓”。试举前辈词家之选本: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夏承焘《唐宋词选》作“晚”;唯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作“晓”——看来,教材持主流派观点。最有意味的是,词学大师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作“晓”,所编《全宋词》却又作“晚”。于是忽发于前辈不恭之奇想:在“晚”“晓”问题上,大师亦举棋不定否?
李清照《漱玉词》已亡佚,今本为后人所辑。不管如何,准确的用字二者只能居其一,且先弄清“晚”“晓”之来龙去脉。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是较完备的笺注本,其注“晚”“晓”二字之渊源较为清楚完整:
《古今名媛汇诗》《词的》《草堂诗余别集》《古今女史》《古今诗余醉》《词菁》《词综》《古今别肠词选》《诗余神髓》《清绮轩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晓”,《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晚’。”(该书第64页)
这似乎又可以叫人相信,“晓”为正宗,“晚”系别出。那么,今之注本作“晚来风急”之原因何在呢?盖以词之下片有云: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既有“黑”“黄昏”字样,“急风”乃“晚间”所来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且慢,真理既不决定于票数之多寡,亦不决定于表层之现象。是“晚”,是“晓”,岂可率尔定论?
静下心,想一想,还是要从意境上作一点探讨。此字之甄别,起码牵涉两个问题:其一,“晓来风急”可否讲通。其二,“晓”“晚”二字,孰优孰劣。问题一是讨论的基础,问题二是解惑的关键。
“晓来风急”应该可以讲通。感觉难以讲通,有两点疑惑:早晨,是否可饮“三杯两盏淡酒”?是否“乍暖还寒时候”?
第一点疑惑,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解释道:
古人于卯时饮酒称“卯酒”,亦名“扶头酒”。白居易《早饮湖州酒寄崔氏君》:“一榼扶头酒,澄泓泻玉壶。”贺铸《南乡子》:“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扶头”,原义当为醉头扶起。“扶头酒”是一复合的名词。宿酲未解,更饮早酒以投之,所以只是较淡的酒,以此种饮法能发生和解的作用,故亦以“扶头”称之。(该书第148页)
“卯酒”表示饮酒时间在“卯时”,即早晨5时至7时之间。“扶头”表示饮酒的目的是令头脑清醒。昨夜饮酒致醉,晨起困乏如病谓之“酲”。酒病以扶头淡酒解除,谓之“解酲”。“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白居易《卯饮》),可见卯饮扶头酒会生出和暖舒畅的感觉。李清照词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念奴娇·萧条庭院》)句,其“扶头酒”即为卯时所饮。故晨饮“三杯两盏淡酒”符合宋人饮酒之习,且于李词有证。
第二点疑惑,吴小如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解释道: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认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该书第1215页)
吴先生断“乍暖还寒时候”系“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极有见地。然“朝阳初出”云云,似乎尚于词作无证。质地清澄的“扶头酒”饮下去,必使人通体暖和,“乍暖”正因晨饮“三杯两盏淡酒”之故,而“风急”又令人感到丝丝凉意。这一个“最难将息”的“时候”,生理上的“乍暖”而心理上的“还寒”自也不可小觑。
如此说来,“晓来风急”完全可以讲通。那么,剩下的问题是,哪一种讲法更能表现词作的意境。
“晓”“晚”二字的根本区别何在?“晓来风急”乃写一整天情事,“晚来风急”则写一晚间情事。
李清照用十四个叠字,写怅惘若失心态。先是“寻寻”,“寻寻”无获,复“觅觅”。寻来觅去,找到的却是“冷冷清清”。“冷清”之感蹙凝于心,故“凄凄”;“凄凄”之情不堪承受,故“惨惨”;“惨惨”之情无以寄托,方终之于“戚戚”。所以,这泼墨狂写之“愁”,不是静态的,一时的,似乎有个动态过程,有个时间跨度。似乎不仅仅止限于“守著窗儿”的“黄昏”一刻。李清照词给人的感觉是,一大早的丧魂落魄,一整天的魂不守舍。说《声声慢》写女词人一整天的情感,是符合词作的情感节奏的。
《声声慢》所写实事有:饮酒浇愁、秋风送雁、黄花落地、雨打梧桐。这些事,不太可能完全发生于“晚”“黄昏”这同一时空条件之下。例如,“雁过”和“细雨”不太可能同时:“雨”中飞雁毕竟少见。而“风急”和“黄花”存在因果联系:正因“晓来风急”,方才有“黄花堆积”。《声声慢》的叙事,是按照拂晓、白天、黄昏、天黑的线索展开的。说《声声慢》写女词人一整天的活动,是符合词作的内在肌理的。
更重要的是,“晚来风急”和“黄昏”“细雨”存在矛盾。一般认为,李清照创作《声声慢》词,已在南渡之后,当时词人流寓江南。江南之秋风秋雨自有特色,而在李清照词作中亦多有反映。今存易安词中,风、雨意象同时出现的有十余首,下列词句直写秋风秋雨:“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黄花”(《转调满庭芳》),“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孤雁儿》)。“风狂雨骤”“小风疏雨”是秋日常见的两种风雨景象,“急风”之下,多为密雨、骤雨、斜雨,不太可能是“点点滴滴”落在心头的绵绵“细雨”。这可以说明,《声声慢》词所作的天气报告,是早晨秋风甚急,黄昏细雨连绵。比较权衡,还是“晓来风急”吻合词境。
如此“调查研究”一番,将上述理由择要告诉学生,自认为给了学生一个准确的回答。
(原载《语文学习》2004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