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哀怨的抒情诗

哀怨的抒情诗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东西南北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具有深秋时令特征的景物,触动了莺莺的离怨别恨。当张生、莺莺、红娘到达十里长亭后,送别的筵席正式开始。打破了暮时清冷的气氛,撕裂了莺莺破碎的心。《长亭送别》无论是直接绘景,情缘景现,还是间接绘景,景因情生,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凄清的风景画 哀怨的抒情诗——《长亭送别》写景名曲品赏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东西南北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化入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融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

第一幅风景画,斜晖霜林图: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去长亭的路上,张生马在前,莺莺车在后,这幅画面的绘景别具匠心。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碧云、黄花、西风、飞雁四种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有机融合,构成这幅凄清图画的衬景。这幅画面的主景,即不断进入坐在车厢中行进的莺莺眼帘的,则是经霜变红的枫林。具有深秋时令特征的景物,触动了莺莺的离怨别恨。经霜的枫叶赤红如醉,本来是大自然客观景象,可是在“一夜流泪到天明”的莺莺心头,一片片树林似乎是被离愁别泪感动才染成了红色。一个“泪”字,一个“染”字,使“霜林”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不仅把画中景化为动态,令画面活起来,而且让读者透过这幅画面,想象离人在离愁重压下长吁短叹、泪如泉涌的情态。

“世传实甫作《西厢》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渴,扑地遂死。”(梁延楠《曲话》)传闻自不可靠,但这支曲子因景生情,堪称“情景交融”的绝唱,应无疑义。其妙处,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令这种变化带上了剧中人强烈的哀怨情绪。

第二幅风景画,黄叶衰草图: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塞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当张生、莺莺、红娘到达十里长亭后,送别的筵席正式开始。老夫人和普救寺长老在座,莺莺和张生纵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也只能相对无语。于是,莺莺看到:一片片枯黄的树叶在飒飒秋风中纷纷飘落,一丛丛零落的野草在袅袅烟气中一派迷茫。而斜坐席间的张生,愁眉紧蹙无精打采。在这幅风景画中,有景也有人。景是萋萋迷迷之景,人是悲悲戚戚之人。“黄叶”的飘零与莺莺失落的心态吻合,“衰草”的迷茫则象征着莺莺对前途的担忧。景是动态,人处静态,景物的凄凉映衬人物处境的悲苦。画中人张生与画外人莺莺近在咫尺,却如同远隔天涯。一个是“阁泪汪汪不敢垂”,一个是“长吁气,推整素罗衣”。此时此刻,尽管有美酒佳肴,莺莺也难以下咽,离别之恨“塞满愁肠胃”。

这幅风景画的特点是,景中有人,景中蕴情。金圣叹在《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特别提醒读者注意其与第一幅风景画的不同:“其‘风叶’、‘烟草’四句,非复写。[端正好]中语,乃是特写双文(莺莺)眼中未曾见坐于如是之地也。[端正好]是写别景,此是写坐景也。”“相对无语泪千行”,莺莺眼中之景物是凋零冷落的,张生是木讷愁闷的,画外人莺莺心境又如何?“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封建家长制度的淫威之下,一对夫妇活生生被拆散,“纷飞”的黄叶、“萋迷”的衰草,令送别的筵席笼罩着凄恻悲凉的气氛。

第三幅风景画,古道烟霭图: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张生带着对莺莺的眷恋上马启程,目送张生离去,莺莺驻足怅望。可是“青山”“疏林”遮断了莺莺的视线,“淡烟暮霭”淡去了张生的身影!张生踽踽独行在无人伴语的“夕阳古道”上,飘过禾黍的“秋风”送来了声声“马嘶”。这声声“马嘶”分明传入伫立长亭的莺莺心中!打破了暮时清冷的气氛,撕裂了莺莺破碎的心。此时此刻,莺莺的孤独、伤感、无奈可想而知,但是,声声“马嘶”毕竟是联络夫妇情感的唯一纽带,这使莺莺“懒上车儿内”,苦苦不忍离去。清代陈维崧《才子西厢醉心篇》评点[一煞]绘景技巧:“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则?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日也。”

“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当张生的身影愈来愈远,终于从莺莺的视野中消失,“遍人间烦恼填胸臆”,莺莺的哀怨也达到了极点,“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离愁重于千钧,“车儿”载不起、拖不动,曲词用夸张手法把抒情主人公无形的烦恼化作了有形,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清初毛西河特别喜爱此曲:一煞“直起下曲‘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此元词暗度金针之法”,“与李易安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同”(《毛西河论定西厢记》)。

欣赏这两支曲子,可以看出作者组合秋日不同意象的非凡笔力。与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霜林染赤的白日相比,秋日的黄昏则是另一种景观。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一骑绝尘的景象,衬托出主人公绵绵不尽的哀思,也令整折戏达到了情感奔涌的高潮。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薑斋诗话》)。《长亭送别》无论是直接绘景,情缘景现,还是间接绘景,景因情生,都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意境之悠远,意味之无穷,的确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妙合无垠”的诗化境界。

(原载《语数外学习》2002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