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器之人必有节俭之风

大器之人必有节俭之风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俭是一种美德,在孩子身上应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了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从认识到行为,做孩子的好榜样。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并不是让孩子拥有最好的物质享受,而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节俭。节俭之风对于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后来,戴维的事业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所以,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

大器之人必有节俭之风

节俭是一种美德,在孩子身上应得到继承和发扬。为了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从认识到行为,做孩子的好榜样。

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并不是让孩子拥有最好的物质享受,而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节俭。从教育的角度上看,其实,这是一个勤劳俭朴的问题。今天,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却忽视了对孩子的节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会让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而且孩子以后有可能成为一个不懂爱惜东西、珍惜金钱的人。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像,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

在美国,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百万富翁的孩子在校园里捡垃圾,他们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破纸、冷饮罐头一一收集起来,用这种方式获取一部分报酬。他们并不为此感到不好意思,反而觉得自己能挣钱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有的家庭经济上也说得过去,虽然孩子只有十几岁,但也要让孩子出外打工,为自己挣一些零花钱。

美国家长的目的不是为了孩子能挣多少钱,而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中国一直奉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精神,每一个孩子都会随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诗句,但能够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的人却没有多少。

《齐鲁晚报》以《运动会后留下满地包子》为题,报道了烟台一体育场在举行完运动会后,一些学生将吃剩的包子丢得满地都是。看着那么多包子被白白地扔掉,真让人既心疼又生气。

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这种类似的例子。孩子不懂得节俭,错并不能完全在孩子身上,更多的责任在父母的身上。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自然会迁就孩子大把大把地花钱,甚至有些父母自身也存在一种非合理消费的心理,即攀比、从众、追求时髦、喜新厌旧等。

对于节俭与奢侈,有许多人并不能正确的理解,他们认为节俭是贫穷的产物,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讲排场、夸豪富。节俭的真正意义是这样的:俭是节约不浪费,节是节制而有度。这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提倡。

节俭之风对于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节俭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把身心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上来,是成就一个人一生的事业的良好开端。节俭是人生的巨大财富,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这样说,节俭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戴维·布瑞纳是美国一位著名喜剧演员,在他小学毕业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件看似平淡无奇,却意义重大的礼物——一枚硬币,并嘱咐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份工作,到世界上闯一闯。”

后来,戴维的事业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每当他回首往事时,就会谈起那枚父亲送给他的硬币。在他的一生,他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给他最好的礼物,也正是那枚硬币才使他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所以,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

父母要帮助孩子理解节俭的价值和生活的艰辛,用节俭的故事和周围小学生节俭的事例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节俭是美德,也是生活的必需。在教育中,父母要赞赏节俭的行为,批评奢侈浪费。父母要让孩子理解生活的艰难,理解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节俭则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帮助人渡过难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