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约束自我,影响孩子

约束自我,影响孩子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一个遵守纪律的孩子,会少了许多的莽撞。谁都不喜欢从说教中去了解生活应有的态度,所以想要孩子有守纪律美德,家长可以运用技巧让孩子轻松地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遵守纪律的行为时,适当给予鼓励。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守纪律、品德好的人。在许多的行为教育中,千篇法则中的第一则,就是希望家长随时莫忘自己“纪律”的执行、遵守,对孩子学习模式与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约束自我,影响孩子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约定成俗的规矩中,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让人接受,什么样的行为绝对不可以表现。孩子不是一天长大的,孩子的行为也不是一时形成的,在一点一滴、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成人的表现就成了孩子衡量道德规范的第一标尺。

规范、守纪,并不是说什么事都要一板一眼,有模有样。规范不是刻意的修饰,守纪也不是纯粹的呆板。有教养不是要孩子坐不移身、笑不噤声,而是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不同场合要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一般而言,一个遵守纪律的孩子,会少了许多的莽撞。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随着团体的步调,而不会无端地阻碍别人的生活和学习。懂得尊重别人,同样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专注于别人的叮咛,也能专心的遵守规则;行为上容易得到正面的肯定,做事也较容易让人放心。

守纪行为不是一时的规范,而是让其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谁都不喜欢从说教中去了解生活应有的态度,所以想要孩子有守纪律美德,家长可以运用技巧让孩子轻松地明白这个道理。

在生活教育的故事图书里,常将有趣的人物或自然界动物以及昆虫间如何遵守纪律,以求和平共存的道理讲明白,孩子很容易从故事中了解,一个环境中物与物间的秩序关系。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表现,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同时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有一天,学校的一位年轻主任在公共汽车上与一个学生相遇,车上乘客很多,也有不少老年人,可是这个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给任何一个人让座,包括这个主任。事后,主任问这个学生:“你的父母没有教育过你要给年长者让座吗?学校也没教育过你吗?”没想到学生回答:“说过,但是大人也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父母在规范孩子的行为时,一定要先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行为环境。

张女士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儿子7岁了,正是调皮的时候,但不管同事聚会还是朋友聚会张女士都要领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孩子虽然调皮,但在聚会上一点也不吵,总是乖乖地坐在妈妈身边,大人说话,他就瞪着他的大眼睛看,吃饭的时候还会帮妈妈把餐巾弄好,很是乖巧。朋友们都向张女士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张女士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就有意的向他传递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孩子的爸爸也一样,教孩子要有绅士风度。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他爸爸,有时候,看见别的小朋友不乖,他还会偷偷地告诉我呢!”“我和他爸爸都认同一点,在特定的时间里就要做特定的事情。所以我们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就不谈工作,一家人尽情的玩,并告诉他:玩就要好好得玩,痛快得玩。相反吃饭的时候,我们会很安静,因为吃饭不是在玩。还有学习啊,睡觉啊什么的。其实刚开始他也很调皮,慢慢的他也养成了习惯,你们看他现在像个小大人似的,玩的时候可疯了。”

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况且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孩子做得不好,不要急于批评,要适当引导,不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错的,而是要告诉他这样做更好。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遵守纪律的行为时,适当给予鼓励。这是支持孩子持续此行为的良方之一。孩子从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过程中,就会养成好的习惯与正确的态度。

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守纪律、品德好的人。虽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守纪律的目的,并不是在培养一个只习惯服从权威、说一不敢言二的孩子,而是让孩子能明白事理、懂得规矩,所以当孩子违反纪律的时候,应就事立即处理并说明道理,让孩子及时纠正,而非只懂畏惧权威,到最后犯了什么错都不明白。

还有一点值得家长注意,我们总以为许多的“纪律”只是在规范孩子的行为。然而在成人的世界里,所谓的纪律就是来自大环境给予的限制,垃圾不随便扔、酒后不开车、买东西排队等。在许多的行为教育中,千篇法则中的第一则,就是希望家长随时莫忘自己“纪律”的执行、遵守,对孩子学习模式与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大人们的教子箴言行为是最能影响孩子的,大人以身作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