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孩子互讲有趣的小故事

与孩子互讲有趣的小故事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述故事时要注意孩子的表情和情绪变化。孩子缠着父母讲故事,是求知欲强的表现,父母不应放弃这个教育孩子的极好机会。孩子经常听父母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会越来越懂事。孩子听故事总是关心和同情故事中的人物,所以讲故事要有圆满的结果,使孩子感到满足。不要让孩子伤心,即使有的故事必须有些曲折,也不应使孩于过分难过。还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样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记忆,提高概括能力。

7.与孩子互讲有趣的小故事

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而每个故事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故事可以在勤奋好学、自强自立、志存高远、诚实善良、团结友爱、宽宏仁爱、机智勇敢、忠诚守信、谦虚谨慎、乐观向上等多方面为家长提供素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进行针对性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讲故事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讲故事是培育天才的摇篮,许多文学家、科学家都是在这个摇篮中长大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家境贫寒,上不起学,是他的祖母在他童年的时候,给他讲了大量的故事,对他启发很大。

讲故事前,要认真阅读,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明确要对孩子进行哪方面的教育。讲述的速度,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定,太快,容易使孩子听后不留印象;太慢,又容易造成孩子情绪疲舀,分散注意力。讲述要生动,就要把握好抑扬顿挫,做到绘声绘色,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调和表情,必要时用手势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及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讲述故事时要注意孩子的表情和情绪变化。孩子表现出不感兴趣时,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听,可以暂停或提出一些问题,可以问:“妈妈刚才讲到哪里了?”把孩子的思绪拉回来。千万不要不管孩子听不听,孩子听懂了没有,就一口气讲完一个故事完事。

要求孩子复述故事的时候,应该在讲述前就告诉他。当孩子复述有困难时,可重复讲述一遍,或困难时妈妈自己讲,容易的地方由孩子讲;或妈妈讲一段,孩子讲一段;故事中有不同角色时,妈妈与孩子可以分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也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每当讲完一段故事后,妈妈要把故事中的道理简明地告诉孩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他们常常缠着父母说:“讲故事!讲故事!”讲故事,是启发孩子分辨是非、通晓某些道德观念、克服不良习惯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孩子缠着父母讲故事,是求知欲强的表现,父母不应放弃这个教育孩子的极好机会。孩子经常听父母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会越来越懂事。父母讲故事,目的是要使孩子明白道理。所以,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接受能力和需要克服的弱点、缺点,从儿童书刊、杂志中选择故事。有时孩子暴露出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故事可讲,父母可以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对幼小的孩子,可以反复地给他们讲些简短的故事,也可以讲些孩子们生活上的事情。因为他们总是把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作他们自己,所以他们不会因重复而不耐烦。对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讲些童话故事。因为他们除了认识周围的人以外,还逐渐认识了一些动物和植物,以及天体中的月亮、太阳,并且把这些当作人来看待。因此他们对童话故事格外喜爱。

孩子听故事总是关心和同情故事中的人物,所以讲故事要有圆满的结果,使孩子感到满足。不要让孩子伤心,即使有的故事必须有些曲折,也不应使孩于过分难过。

家长讲故事要讲究一点艺术。语言要生动活泼,声调要有高有低,面部要富于表情。这样,既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又能借此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在讲到情节的惊险处或主人公陷于危难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让孩子判断和推想一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主人公的结局是什么。

孩子听完故事,向父母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怎么回事时,父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所传达的的道理和意义。还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这样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记忆,提高概括能力。

孩子有时听完一遍后,还央求父母再给讲一遍,这时,父母要有耐心,可以让孩子复述,父母在一旁听。还可以引导孩子扮演故事中的正面人物,用形象的表演来表现故事的情节。这能够激发孩子的勇气,又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