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小学教育心理学是在小学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因此,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阐明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具体说,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一)理论任务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而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以已有的具体理论为基础的。从理论体系看,我国的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尚未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具体理论看,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也不多见,主要是借鉴、参考西方的理论和苏联的理论,翻开一本本我们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本书也不例外,起支撑作用的理论几乎都是西方或苏联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因此,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借鉴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构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基于此,小学教育心理学有大量的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如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及影响机制,学习方式、认知策略的界定、培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影响力、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等,以归因为例,我们需要探讨归因的概念、内容和归因的一般特点及小学生归因的特点,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心理和行为是如何发生影响的,在对小学生进行归因指导时,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易四种因素在学生成功和失败情况下,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等。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这些内容,不同的心理学家由于所持的哲学立场、学派观点以及个体已有认知经验和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如桑戴克从自己的实验中提出学习在于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解决问题过程是不断地“试误”过程;苛勒则从自己的实验中提出学习的“顿悟”说。同是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斯金纳主张强化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认知积极性以及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关于教师作用,有人主张教师权威、教师中心,有人主张“学生中心”,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可以说从不同的方面对问题进行了揭示。因此,构建小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时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分析已有的理论,继续探索或寻求这些理论问题的正确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在进行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时,研究者应对有关的理论问题有所认识,合理地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这些研究对于小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任务的完成是积极的,小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任务的完成也有助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作为学习者,应对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应用任务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自于小学教育实践,也应该服务于小学教育实践。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任务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角度看,教育教学效率存在着高低之分,如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的效率不如采取意义学习,而学生采用机械学习或意义学习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如勒温关于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是民主型的、专制型的或是放任型的研究,揭示了教师不同的风格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能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帮助,这就要求小学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在进行研究时,要揭示具体的心理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看,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改革启动的基础,也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以至成功的重要依据。从以往的教育改革看,教育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布鲁纳的认知主义观点所强调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本位”思想,对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美国教育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也应与时代同步,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固守传统不思变革的教育肯定是要落后的。因此,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的举措,波澜壮阔,虽存在一定问题,但成效是明显的,并将不可逆转地持续下去。这次改革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和教育心理学密不可分,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均是当今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为改革提供了理论框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理论总是为改革提供方法论依据的,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评价等无不是以教育心理学的某一理论研究为基础的。正因为小学教育心理学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效率以及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价值,小学教育心理学才会有蓬勃的生命活力。这也要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研究重心要下移,贴近小学教育实践。
二、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由于小学教育心理学所具有的理论任务和应用任务,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承担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其未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不断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职业活动中获得自我需要的满足,产生肯定的体验,而这两个任务的完成与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自觉地运用小学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是存在密切联系的。
(一)促进学生发展
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教师职业赖以存在的原因所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通常有两个目标指向:一个是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一个是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所享有的现实的权利。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因而教师对自己所肩负的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重任意识非常强烈,在行为上不敢稍有懈怠。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师过分重视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发挥,在对学生学习的理解上,认为学习是一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事情,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为未来做好准备,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努力、努力、再努力成了教师告诫学生的座右铭。在学习的策略上,注意机械背诵、大作业量,采取以日光加灯光的延长时间的方式,过分注重学习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通过经常性的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和技能。这种为学生未来准备的教学任务指向常常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学习低效化,有不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杜威曾经说过,未来准备的根本缺陷在于无视学生作为儿童现实的存在价值;其次,“准备”也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概念,如果把准备理解为获得将来可能有用的具体知识技能则是错误的,因为将来的情境会发生变化,那些与主体的经验相剥离的贮存于记忆中的知识技能不会产生真正的准备作用。尊重儿童作为人所享有的现实的权利是指教师的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的现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学生和成人一样,成人有从自己的职业生活中获得满足的要求,学生也有从学习中获得心理需要满足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需要从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的体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才能对学习发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得更好。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学生有三好(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四喜欢(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的基本特征。小学教师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规律,而且能够对如何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了解得更多,使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学生只有从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体验,才能对学习产生肯定的态度,行为更加积极主动,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反之,一味强调未来准备,忽视学生现实的体验,小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肯定的态度,也很难真正为未来做好准备。
由此可知,小学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改变对小学生及其学习心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基本潮流,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人素质专业化。教育心理学对教育与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是以事实作为依据的教学实践,实践水平的提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志。因此,小学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1.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师对小学教育中的学与教会产生正确的理解,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置于正确的理念指导之下。
2.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师是通过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教学的有效与否,效率高低与否,是衡量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基本指标。通过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针对性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升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3.有助于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产生自我价值感的满足
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教师置身于这种背景之下,也应该具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和举措。在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心理学作依据,这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也应该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背景。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创造性的、有效的劳动中,才能体验教师职业生活的快乐,在不断地成功探索中,才能产生自我价值感的实现,从而更加热爱小学教育事业,使自己更加成熟。
每一个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带来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小学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应当有一种自觉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