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知学习理论从其诞生至今,其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是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是衡量一个国家心理学科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集中于对人类学习的研究,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是推动美国的认知运动,特别是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教学的运动中的极为重要的人物,在心理学为教育教学服务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一、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概述

认知理论是与联结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认知,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这些刺激是否被注意或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心理结构是否选择它们,个体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因此,它阐述的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并认为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心理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因此,学习的基础是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也不是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认知学习理论从其诞生至今,其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认知理论。

二、早期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派1912年创始于德国。“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完形,也即整体。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墨(Wertheimer)、考夫卡(Koffka)与苛勒(Kohler)。该学派主要研究知觉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苛勒对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的顿悟说,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格式塔的心理学理论。

苛勒的实验是,给黑猩猩设置了许多问题情境,例如,把香蕉挂在猩猩跳起来也够不着的笼子顶上,笼子里有两只木箱,站在任何一只木箱上都够不着,只有把木箱移过来叠在一起,站在上面才能够着香蕉;再如,把香蕉放在笼子外面,只有把笼子边上的竹竿接起来才能够着香蕉。苛勒发现,黑猩猩并不是用试误的办法逐步学会拿到香蕉,而往往是突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蹲到那里,观察情境,然后表现出对情境的突然领悟。由此,他提出了学习是顿悟的过程,顿悟即突然理解,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它是通过个体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等实现的。

(一)顿悟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他们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且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因此,学习主要不是要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改变可以因新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这正是知觉重组的方式。因此,知觉重组是学习的核心,许多真正的学习都有类似的特性。

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顿悟的过程,而非试误的过程

顿悟是一个知觉重新组织过程,是一种从模糊、无组织的状态到有意义、有结构、有组织的状态。这种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因为通过顿悟习得的内容成为知识技能中永久的部分。用信息加工心理学术语来说,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长久地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4.顿悟学习本身具有奖励的性质

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当学习者了解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例如,一些人对智力拼图、字谜填空玩得津津有味,有时看上去简直不大可能完成,但当他们突然发现解决办法时,就越会有一种顿悟的快感。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类所能具有的最积极的体验之一。

(二)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家反对滥用外部奖励,如使用糖果、好分数、五角星或金钱之类的东西来驱动学习,使学习者经常关心能得到什么奖励,从而不可能达到对问题情境有顿悟的理解,而强调学习时达到的理解水平具有的自我奖励作用,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而受到了当时美国教育学家的欢迎,如杜威强调学生有更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应当通过理解问题的结构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学习。格式塔心理学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是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是衡量一个国家心理学科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主要集中于对人类学习的研究,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代表性的认知学习理论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Ausubel)的认知同化理论以及认知建构理论等。

(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因此,有人又称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为认知发现理论。

1.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认知结构是由人过去对外界物质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是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在布鲁纳看来,认知结构即表征系统,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三种,它们相互作用、顺序发展、彼此不可相互替代。

(2)学习的过程包含三个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过程:信息的获得、信息的转换及其评价。而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通过这一过程,学习建立起更完善、更系统的认知结构。

(3)学习的核心内容应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如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基本的态度与方法等。因为这些基本的知识结构可以使学生易学、易记、易迁移,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学生智力的发展。

(4)发现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只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而且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他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新情境的积极态度,主张采用发现学习,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动机强化,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的兴趣,养成科学研究所具备的素质。

2.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的借鉴意义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看到学生是主观能动的,应相信学生的能力,要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科基本结构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对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评价

布鲁纳是推动美国的认知运动,特别是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教学的运动中的极为重要的人物,在心理学为教育教学服务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的学习理论,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想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对今天的教学实践也有指导意义,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发现学习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发现学习作为一种方法是有优点的,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也是必要的,但他过于重视学生自己发现,忽视发现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受许多因素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的限制,有否定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指导作用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校教育、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学习理论也是最有影响的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之一。与其他心理学家相比,他更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认为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也是奥苏伯尔对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贡献。

1.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奥苏伯尔对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能产生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任意的联系;而机械学习只能建立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联系,即新知识不能与认知结构建立像有效学习那样的联系。能否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应具备潜在的有意义性,即材料本身能与个体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二是内部条件,即学习者应把具有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建立联系的积极心向,且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这与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的观点相反。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且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只要求学生把教学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运用。这种有意义的接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有意义的接受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同化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或者以新知识去充实、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

2.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借鉴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教学是具有启发意义的。首先,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不是机械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观念在学习中的作用;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受教师的影响很大,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同时又促进心理水平的发展;最后,应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主动地理解、消化新知识的过程。

3.对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评价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而且以学生有意义接受系统知识的课堂学习为核心,并阐明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准则和条件,这种观点是颇有见地的,也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他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的区别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在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时,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等同起来是缺乏依据的,把发现学习看做是意义学习的同义词也是站不住脚的。同样,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传授知识必然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也是不确切的,这是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所在。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支撑起到了积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从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被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1.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强调,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新的理解。它不仅强调正规的、结构化的知识背景,也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非正规的、非结构化的经验背景,且后一种经验背景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的。

(2)学习的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而后一种建构被认为更重要,因为合理而完善的经验结构有利于日后的实际应用。这一点与皮亚杰的通过同化与顺应实现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个体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经验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习惯化的认知方式,因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借鉴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意义的结果,而事物的意义与情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个体建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建构,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人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尊重,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中,操作、体验是重要的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建构创设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而不是创办代替,开放的、情境化的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学习真实有用的内容,建构知识的意义,体验相关的情感,并能促进所学内容的活学活用。这些观点对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接受为主要方式的知识学习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建构主义理论理解的过于机械化,认为建构主义是医治教学弊端的万能良方。

3.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在吸取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他们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重视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这是理论的积极之处。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虽然试图突破认知理论,例如,他们强调事物意义源于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正确的理解,则过于强调了真理的相对性,这是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