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学习的成绩差异

小学生学习的成绩差异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秀生主要是指在同龄学生或者同一集体中,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许多研究证明,小学优秀生的平均智商明显高于同龄的一般学生。观察和研究表明,许多小学优秀生学习中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弱点。针对小学优秀生的以上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因此教育者应加强对优秀生的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因为学生的智力、努力以及教师的素质等的不同,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态分布,即成绩优秀和学业不良的学生是少部分,大部分学生是中等。学生的成绩不同,对其心理和后继学习有不同影响,作为教师,了解不同成绩学生的心理有助于更好地教育学生。

一、优秀生的学习特点及对待

优秀生主要是指在同龄学生或者同一集体中,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教育实践表明,小学优秀生,其“优秀”大都集中在智力活动和学习成绩上,那么他们的心智活动有哪些特点?如何进一步激发和引导?他们又有哪些“瑕疵”?如何消除和转化?

(一)优秀生的学习特点

1.认知因素的特点

许多研究证明,小学优秀生的平均智商明显高于同龄的一般学生。不仅智力水平高于一般学生,同时他们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还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特点。

(1)感知过程的特点。①观察目的明确,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在进行观察的时候,优秀生知道观察什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②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关系。优秀生进行观察时很善于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关系入手,观察既细致又准确。

(2)记忆的特点。小学优秀生的记忆明显比同龄的一般学生快,而且回忆速度快,准确率高。

(3)注意的特点。小学优秀生注意的广度(范围)比较大,阅读速度快,而且注意力稳定,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活动任务上。

(4)思维的特点。思维敏捷,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且能周密地考虑,从而正确而迅速地作出结论。同时,他们思维比较深刻,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如阅读一篇课文,优秀生基本上读一遍就能比较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非认知因素活动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许多观察和研究证明,小学优秀生往往具有广泛的、长远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喜欢学习,对学习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地进行积极努力。

(2)性格特点。许多观察表明,小学优秀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优良的性格特征,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总能提前完成或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不受游戏的诱惑。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导动力,如许多小学优秀生不愿意家长带他们出去玩而耽误上课学习,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他们都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总是自觉地努力克服,表现出学习的独立性。

3.学习能力特点

许多观察表明,小学优秀生之所以学习能够高效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会自觉运用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如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上专心,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仔细考虑,勇于回答问题,善于动手操作。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许多小学优秀生会运用一些高级的学习规则。在进行学习前,他们往往能给自己制订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且能认真执行、自我监督,并且还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修正完善学习计划。

4.优秀生学习中的心理弱点

优秀生学习的优点比较突出,但许多优秀生在学习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心理弱点。观察和研究表明,许多小学优秀生学习中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弱点。

(1)负重心理。优秀生因为其学习处于拔“尖”位置,有“发展前途”,教师、家长对他们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他们感受到了这种期望,并清晰地意识到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这种期望,这种期望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但期望值过高会使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衹,造成精神过分紧张,形成心理疲劳,严重者一次考试的失败就会使他们惶恐不安,情绪低落,甚至丧失自信,产生心理问题。

(2)优越自傲心理。有些小学优秀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长处、成就和自己所处的位置,产生自己了不起,别人处处不如自己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长和老师的话只爱听赞扬、不爱听批评,有谁超过自己也不服气,总想在集体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盲目的自信,只见自己的优点,不见自己的缺点。和同学交往中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对老师同学评头论足,甚至表现出傲慢的态度。

(3)虚荣心和嫉妒心理。优秀生具有好强、不服输的心理,但这种倔强好胜的心理若失去控制,扩张下去会变成虚荣。表现为事事超过别人,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超过自己时,不是为之高兴而是怀着嫉妒心理,想方设法压倒别人,有的甚至以弄虚作假的方式来取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和荣誉,挽回自己失去的自尊。过分的虚荣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往往会使优秀生性格变得古怪,如多疑、压抑、执拗、推卸责任等。

(4)失落心理。优秀生的优势地位一旦丧失,他们便会怀疑自己是否“优秀”,产生失落心理,有的甚至颓丧、消沉或者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或者不满、抗争,甚至违反校纪或恶作剧引起别人的注目,以实现自我优越的地位。

(二)针对小学优秀生学习特点的有效教学

了解优秀生的特点,不仅可以更好地教育培养优秀生,同时还可以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班级、学校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针对小学优秀生的以上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进一步开发优秀生的智力,做好培“尖”的工作

(1)培养优秀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常常是以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设计的,这些或多或少地限制优秀生更广泛地涉猎知识和发展。因此,教师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他们较少地依赖别人的帮助进行独立地学习的自学能力就更为重要。可以使他们通过自学获取更多的知识,智力也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2)强化思维的能力。小学优秀生虽然都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不断强化和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很多方法对其进行训练,如给优秀生提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让优秀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以锻炼其思维能力等。

2.进一步加强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其最佳效益。

3.不断鼓励优秀生在学习中自觉地运用学习方法技巧,并给以指导,使其不断探索新方法。

4.消除不良心理,培养健康品格,促进更好地发展。

优秀生的心理弱点虽然不一定发生在每一位优秀生身上,但它的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教育者应加强对优秀生的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合理期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确定目标。

(2)及时发现缺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表扬的“度”,避免学生滋生优越心理和虚荣心理。

(3)运用公平原则,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优秀生。

(4)引导优秀生正确对待批评和意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5)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注意方法。

二、中等生的学习特点及对待

中等生学习的心智活动有什么特点,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很多教育者容易轻视,往往说“抓两头,带中间”,实际上“抓两头,扔中间”,甚至是“抓一头,扔后头”。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基本的要求,中等生又是绝对数量庞大的群体,占班级总数的50%~70%。因此,应重视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促使他们向优等生转化。

(一)中等生的学习特点

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中等生的平均智力发展水平虽不及优秀生,处于中等水平,但也并非是与学习有关的各种心理特点都处于中等。因为,学习是一种多变的认知活动,影响活动进行和结果的因素有多种。他们所以成绩中等,很可能是由于某一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某种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育者更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分析研究,当然中等生学习中也存在着共性。

1.认知水平不及优秀生

具体表现在:观察不够敏锐,目标不够明确,不太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关系,往往依靠教师的提示和指导;在记忆的速度和准确性上不及优秀生(但在记忆持久性上不一定差);思维能力和优秀生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如思维的速度往往没有优秀生快,而且深刻性上也相对较差。

2.各种非认知因素的组合存在缺陷

许多对优秀生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优秀生的非认知因素结构组合比较合理、优良,而中等生往往存在着不完善,甚至存在缺陷,如他们有学习的愿望和远大的理想,但无详细具体的计划,有对成功的渴望,但缺乏踏实勤奋的努力,有学习的热情,可又管不住自己;执行学习计划缺乏坚持性,正像有些教师说“有些学生是年年订计划,期期订计划,可年年期期都是新计划,最后都是空计划”。此话也许严重了些,但至少部分说明中等生确实存在不足。

3.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经大量的观察发现,大部分中等生愿意进行学习,也有学习目标和计划,也比较遵守纪律、踏实,但是学习效果就不明显,归根结底,是由于不会学习,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的方法,也不会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方法方面缺乏自觉意识和主动性,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存在一定不足。

4.存在消极心理

由于中等生是最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群体,教育者关注的是“两头”,所以可能使中等生产生一些不利于学习的消极心理。

(1)被忽视心理。反正教师不重视,课堂上也很少被提问,“出风头”的事轮不到,挨老师批评的机会也不多,总之是默默无闻的一名小卒,在心理上存在委屈心理。

(2)价值感不大。认为自己努力不努力,成绩好坏对班集体的影响都不太大,对自己易产生无奈心理,学习上出现松懈情况。

(3)缺乏自信,畏缩与保守。随着年级升高,具有各种天赋,具备各种能力、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一般都在学校、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显示出才华。而中等生在发展中逐渐失去了自信,对自己的消极方面作出夸大认知,出现畏缩与保守的心理和行为。

(4)心理敏感,渴望被尊重,但表现不明显。渴望被关注、被赞赏的心理中等生更为强烈,但由于得不到满足,心理变得脆弱,积极争取行为减少。

(5)个性化行为减少,趋向行为增多。由于缺乏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或过去的挫折,中等生较少受到积极关注,而家庭期望也相对降低,导致中等生在心理与行为与其他中等生的趋向现象增多,去个性化现象变得明显。

(二)针对中等生学习特点的有效教学

1.大力发展中等生的智力,促使其向优化发展

教师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开发中等生的智力因素,促使其智力不断地向优化发展。

2.优化非智力因素,促其最佳结合,发挥最大效益

教师应积极地关注中等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及各自的特点,培养他们形成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组合,发挥最大效益。

3.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4.消除消极心理,恢复学习信心,取得学习成效

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和关注每一位学生,消除中等生的“被忽视”的心理;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价值,多提供给中等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恢复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从而促使其取得更优化的学习效果。特别是为中等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机会,对其成绩进行能力归因有助于中等生的自我信任感提升。

三、学习落后生的学习特点及对待

学习落后生是指在同龄儿童或同一集体中,智力正常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不能达到最低学习标准,学业成绩长期落后的学生。学业不良本质上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障碍,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考、数学计算与推理方面的落后和困难。

(一)落后生的学习特点

1.认知过程存在心理障碍

(1)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随意性大,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也容易随兴趣而转移,且观察的仔细性差,没有明确的观察步骤,条理性差。

(2)记忆中,抽象逻辑记忆发展相对缓慢,非逻辑记忆占优势。他们可能很快记住了体育课上的一些技术套路,把电影中的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模仿得惟妙惟肖,就是害怕记忆数学公式,且记忆速度较慢,不够准确,容易忘掉。

(3)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品质方面,独立性、深刻性差,遇到难学的、讨厌的内容易于偷懒取巧,自己偶然做对了,也会在盲目抄别人时改错;思考问题比较肤浅,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但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倒不一定差,因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总是能很快地想出一些非常奇妙的办法。

(4)言语发展水平一般较低。他们的语法、词汇贫乏,表达时容易出错、不连贯,不善于用科学概念来表达思路,书面语言表达方面困难更大,问题更多。

(5)想象力丰富。观察表明,许多落后生虽然各科学习成绩差,但他们的想象力却比较丰富、活跃,再造想象能力并不差,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更优于再造想象。如在一些科技制作中,他们往往能表现出能与一般同学甚至优秀生抗衡,这是许多教师都承认的事实。

2.学习策略方面存在明显欠缺

学习落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学习策略的不足表现在信息加工方面存在缺陷。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及策略对新信息进行理解、接受或探索发现的过程。研究表明,学习落后学生在信息加工方面与一般学生存在差异。俞国良认为学习不良儿童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基本认知过程和知识技能贫乏,杨心德的研究认为,学业不良儿童与学习优秀儿童相比,学业不良儿童的信息加工策略没有学习优秀儿童效率高。具体而言,学业不良儿童在学习策略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学习策略数量不足。缺乏策略的数量储备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许多数学不良儿童并不缺乏基本算术技能,学习态度也好,但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策略而仅仅依赖于试误解决问题。

(2)选择和运用策略水平不高。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少、低级、适应性差、不熟练。如学习优秀儿童能主动采取各种记忆策略,学习落后学生多采取被动的复述策略。

(3)策略执行效果低下。即使用策略的效能比较低。

(4)策略发展上出现“固着”现象,训练效果差。在低年级形成的学习策略没有进一步发展,到了中高年级,策略的使用仍停留在低年级水平上。干预训练的效果不明显。这些学习策略方面的缺陷是学习落后学生与其他学生的重要区别。

3.非认知因素发展水平较低

(1)学习动机不强或欠缺。落后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较为狭隘、短暂和外在,有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表现为:无远大目标和志向,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愿望,学习偶有成功也可能是自己幸运,不一定会为此更努力多付出;对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热情,懒惰,意志薄弱等。

(2)学习能力较弱。许多教师认为不少的学习落后生并不是智力有问题,缺乏学习的潜力,而是不会学习。缺乏学习能力、不会学习有许多主观因素作用:

1)基础知识差。学习落后学生一般基础知识相对欠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

2)基本技能差。没有把握最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书写技能,所以年级一升高,对学习的要求提高,而他们却因为基本技能没有牢固掌握,所以就影响到新的学习,导致学习越来越差。

3)学习习惯不良。大多数的落后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

4)学习情绪状态易受干扰。有人对落后生与优秀生学习中的情绪状态做了调查,发现优秀生一般都有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而将近一半的落后生处于消极的、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中。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如家庭的经济结构、成员的重大变化、父母过高不切实际的期望等)、学校的、教师的、与同学人际关系方面的,等等。这些不稳定的消极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最终在学习结果中表现出来。

5)自我认识消极。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认识存在消极取向,这种消极认识不但促进不良学习行为的产生,而且为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找到了自认为合理的理由,导致这种行为持续。

(二)针对学习落后生特点的有效教学

学习落后生在小学生中客观存在,虽然可能是少数,但做好落后生的工作,促使他们也获得较好、较快的发展,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学习落后生心理特点,教育者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改变观念,认识落后生,理解落后生

做好落后生的教育工作,认识理解落后生是前提。作为教育者,不能仅仅把眼睛盯在学习成绩上,应当看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仅是指学业成绩。当然,学业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衡量。教育者应摆脱习惯势力,摆正学业成绩的位置,对落后生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片面理解上。教师应形成学业成绩落后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观念,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事实上,不少学生成绩落后是由于所接受的教育指导存在问题以及没能获得一定的学习机会后造成的。如这些学生较少受教师关注,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

在对落后学生的理解上,教师需要对学习落后学生作出准确的界定。对学习落后学生的准确定义是采取积极教育行为的前提。教师避免以一次的成绩作为鉴定,因为教师一旦形成了某生是落后生的观念,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鉴别学习落后学生时应注意,一是排除智力因素,如智力落后造成的学业不良。二是学业落后是所有学科或是某些学科、某一学科。三是排除因精神疾病或躯体症状造成的学习落后等。

2.根据落后生特点,设计一套教育的方案

(1)教师应相信落后生的潜能,不因他们一时的失败与挫折便丧失信心。有的教育者看到学生学业滑坡或失败,立刻指责学生“无能”、“笨蛋”,使学生陷于绝境,反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有经验的教师和贤明的家长决不会因为学生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视之为“无可救药”,他们相信学生的智力潜能,并通过有效的帮助引导他们最终获得成功。

(2)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教师善于发现不同落后生身上的长处,尊重他们,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落后生对学习的自信和热情,减少学习的焦虑。同时,教师应注意在创建学习情境时避免使学生出现情境消极认知。如学生座位的安排,座位具有一定的“标签效应”。教师在安排落后生的座位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位置上,不应一概放在后排、边排而弃之不理。座位安排合理,学生不仅产生积极认知,而且也因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学习努力,改善学习状况。

(3)培养落后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多数落后生之所以落后并不一定是智力发展的水平低,而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发展有问题。因此,教学中优化学习落后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4)提高对学习落后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落后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自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一个学生一个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育者应充分地了解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之抱有信心,提高自尊感,获得尊重的落后生会激发起学习的愿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重视对学习落后学生的学习归因指导,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归因的结果对学生后继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关于学业不良儿童的归因倾向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归因更为消极,如对消极事件的归因,学业不良儿童常常归因为内部原因,自己没有能力、不够努力,上课没有注意听讲等。而在积极事件的归因上,常常归因于外部、不稳定因素,认为积极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因此,改变学业落后学生不良的归因方式,对于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信念是非常必要的。

3.形成落后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1)指导落后生掌握学习方法。

(2)帮助落后生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当然目标是充分考虑到落后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

(3)及时给落后生补课,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建立落后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1)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说教师对于落后生总是充满爱心的,期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自己成为学生最亲密、最重要的人。但落后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敢与教师接近,或是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产生自卑,或是由于教师的冷漠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对于教师抱有敌意,对学习丧失热情。这都需要教育者积极地做好工作,消除误解,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帮助落后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同学网。落后生在学校中因没有伙伴,孤立无援,学校生活黯然失色,从而丧失对学习的热情。有些落后生受到同学的戏弄或暴力威胁,从而处于不安与惊恐中,导致学习积极性丧失,学习活动也被扭曲。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落后学生孤独感明显偏高,同伴接受性明显偏低。引导其他同学理解,接纳学习落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助于这些学生在转变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及心理支持。

(3)及时做好落后生的家庭访问工作,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落后生处于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学习。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性别差异?小学生学习的性别差异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小学生学习的年级差异?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应该怎样对待?

3.小学优秀生、中等生、落后生的学习各有什么特点?教学中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以促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讨论题

1.小学生性别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2.小学优秀生、中等生、落后生是怎样界定的?优秀生各方面全优吗?他们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落后生都笨吗?他们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落后的学生?

三、实践题

1.利用课余活动时间深入小学,对小学生进行一次调查(可分小组进行),分别调查小学低、中、高年级的老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中有什么特点,教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2.分别对小学生中的优秀生、中等生、落后生及他们的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教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调查结束后,每个小组可提供一份总的情况报告,每位同学可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