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思想 关注生本——《责任与我同行》课例评析
《责任与我同行》一课由奉化市实验中学应静辉老师执教,此课获2012年宁波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我认为本课例在教学设计中至少体现了以下一些教学理念,也使它成为本课的亮点:
一、以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为起点,使教材内容生本化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所以,在思品课堂选择教学资源时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导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可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零碎的道德体验上升到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应老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就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一点。
“认识责任的社会基础”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责任的来源广泛,包括法律的规定、道德原则、职业要求、传统习俗、分配的任务,而这些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讲有一定的距离感和抽象性。但这个难点又必须突破,因为只有认识了“责任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的道理,也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身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应承担的责任,从而为下面两个教学环节“担当责任”、“践行责任”做好铺垫。
本课中应老师选用了具有时效性和生活性特点的“厦门最美司机耿建平”的案例,通过层层设问:“视频中分别有哪些不同的角色?”→“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为什么是该做的或不该做的?”逐层推进,像剥笋一样,由外而内,由显性到隐性,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明确“什么是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为什么会有责任”,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然后应老师又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活动“我的角色我的责任”,通过活动建构知识,通过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及应该担负起的不同的责任。
应老师运用生活化的案例很好地打开了学生的嘴巴。课堂中,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把学生零碎的道德体验上升到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高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活动为载体,使静态知识过程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我们: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地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是一种主观体验和内化的过程,单纯的说教是不奏效的,只能在实践中体验,在内省和反思中获得。学生通过参与,能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内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求,以活动为载体,使静态知识过程化。
在本节课中,应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如“我的角色我的责任”、“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不和谐音符”、“夸夸我们班的责任之星”、“填写责任卡”等,把静态的知识活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自己身上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而且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更进一步认识到应如何学会正确担负责任并且落实到行动的道理;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责任就在身边,并学会积极担负起责任。“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既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活动过程中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内化,使课堂保持了它的魅力。
三、注重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使思品教学情感化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本课程的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所以教学中要注重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水乳交融,达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之功效。
在本节课中,应老师注重正面导向教育,在“认知责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同龄人“向日葵女孩何平”的感人事例,从三个层面进行剖析:“我承担,我无悔”;“我付出,我快乐”;“我奉献,我精彩”。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何平的“担当与负责任”,明确作为当代中学生不仅要养成“有担当”的意识,而且要掌握“会担当”的方法,更要有“乐担当”的境界,使学生从“感动”到“感悟”;从“心动”到“行动”,循序渐进地体验到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杨慧娥)
附:课例5
责任与我同行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一课第一框)
【课标要求】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学情分析】
责任意识模糊;责任感不强;对承担责任的意义认识比较空泛。
【教学重难点】
懂得承担责任的意义,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理解责任产生的社会基础以及承担责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短片】“厦门最美司机耿建平”,作简单介绍:耿师傅像往常一样驾驶着公交车在路上行驶,这时让人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名患精神病的女子举起刀,朝着耿师傅猛扎了下去,第一刀狠狠地扎在了方向盘上,接着第二刀扎中了耿师傅的右肩,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但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把车开进站点,停稳,一定要确保乘客安全。
【设问】是什么驱使耿师傅这样做?(引出《责任与我同行》课题。)
环节一:认识责任
【设问】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从车上的视频监控上看,女子行凶过程中,车内乘客都选择了沉默,无人挺身而出前来帮忙。耿师傅一边坚持开车,一边拿出手机拨打了110,后来警察处理了该事。)
【学生表现】学生回答。司机:不顾个人安危,确保乘客安全;警察:疏散乘客,维持秩序、协商调节等;乘客:冷漠、没有及时相助;患者父母:没有监护好无行事能力的子女。
【教师引导】司机和警察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而乘客和患者的父母不应该这样做。因此,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或不应该做某事(责任的概念)。
【教师追问】乘客和患者的父母正确的做法该怎样?
【学生表现】学生讨论后回答:乘客应见义勇为、及时相助;患者的父母应监护好自己的子女。
【教师追问】是什么要求乘客、父母、警察、患者的父母这样做呢?(通过分析引出责任产生的社会基础:法律的规定、道德原则、职业要求、传统习俗、分配的任务等,从而突破本课的第一个难点。)
环节二:担当责任
1.学会担当
【教师引导】教师出示现实生活中逃避责任的事例(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分析不承担责任引发的后果。教师继续出示社会热点——钓鱼岛事件,多媒体呈现市民上街游行的场景和西安部分市民上街砸毁日系车、焚烧丰田4S店的图片。
【设问】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公民肩负着什么责任?
【学生回答】公民有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责任。
【追问】有人上街砸毁日系车、焚烧丰田4S店是爱国行为吗?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教师引导】不正确担当责任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要学会正确担当社会责任。
点评:
从“积极担当责任意识”的培养到“正确担当责任行为”的判定,再进一步认识到“担当责任需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层层递进,从意识到行动,真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提高。
2.乐于担当
【播放短片】“90后最有担当的‘向日葵女孩’何平”。(她出生在一个异常贫穷的家庭,父亲因病瘫痪在床,母亲智力残疾,经常神志不清,弟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教师引导】她最多时打了7份工,一天只睡3-5小时,站着上课,带着弟弟上大学,她为什么要如此辛苦?——A.我承担,我无悔
【师生共悟】何平说:“吃下去又苦又甜——生活的味道。”“苦”是因为背负了责任,“甜”是因为负起了责任。承担责任会带来内心的快乐。——B.我付出,我快乐
【教师引导】何平的事迹即将登上话剧舞台。这表明“积极承担责任能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赞誉”。担当责任是有回报的,是快乐的。
【教师引导】何平还捐出微薄的积蓄的一半救助一名辍学男孩。她说“能够帮助别人我很开心,因为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爸爸和弟弟也就不能及时得到救助。自己会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C.我奉献,我精彩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三种人:一种是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的人;一种是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的人;还有一种是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人。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点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何平的事例,从三个层面使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不只有付出,也有回报,从而体会到积极承担责任的意义。
环节三:践行责任
1.我担当我骄傲
【学生活动】夸夸我们班的责任之星。
2.我承诺我践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填写责任卡。对照榜样,反省自身。
点评:
通过“评选班级责任之星”这一活动,进一步把榜样的范围缩小到班级,班级中的榜样更贴近学生,更能引起共鸣。认识到责任就在身边,积极担负起来。
【总结提升】让我们从今天起,做一个负责任的中学生,让我们一起播下爱的种子,并让责任之花开遍大地!
(奉化市实验中学 应静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