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孩子和别人比
许多父母可能曾经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街头、角落里,大人正对着孩子,大声呵斥:“瞧你这个孩子,一点也不乖,你看谁谁,又听话,又聪明,你怎么就如此不争气呢。”对于这样的比较,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也许扮个鬼脸,或赌气不理会,心理素质差点的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排斥或逆反心理,即使口中不说,心里也是十分地怨恨。
有一天晚饭后,张妈妈和儿子彬彬一起去公园散步,正好碰上邻居王妈妈和毛毛母子俩,大家一起边走边聊。说起孩子的事,王妈妈开始埋怨儿子毛毛,说:“别看他模样儿聪明伶俐,其实学习不如小他半岁的彬彬,画画不如前楼的奕奕,游泳落在晨晨后面一大截。”本来还比较开心的毛毛听着妈妈话,头一点点地低下去。
这时,张妈妈仿佛看到自己几年前的影子,那时她也是个典型的“比较妈妈”,总是不经意地拿儿子彬彬和别人的孩子相比。在比较过程中,对彬彬好过别人的地方不免有些得意洋洋,不如别人的地方就觉得有些失落,有时甚至把这种失落和不满传递给了彬彬。
彬彬不太喜欢球类运动,偶尔在和楼下和几个孩子踢球时显得有些笨拙,于是张妈妈对别的妈妈说:“我儿子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不如你们的孩子。”原以为不过是妈妈们之间随意的话题,可说了几次后,彬彬竟然越来越不喜欢运动了。后来有段时间,张妈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在学滑板,这是一项不错的运动,于是张妈妈建议儿子彬彬也练练。没想到彬彬小嘴一撅就是不肯学,还说他自己运动能力不如别人,身体协调能力也差,注定学不会。张妈妈批评彬彬不该这么看低自己,没想到彬彬竟然反驳说:“这不是你说的吗?”
案例中,不管是张妈妈还是王妈妈,把自己的儿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本意是为了激励儿子,可这也在无形中伤害到了孩子的心理。事实上,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情绪,如不开心、无安全感、愤怒和嫉妒等等,甚至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顽劣不值得疼爱的,从而最终导致孩子心理上的自卑。彬彬不去学滑板,就是产生了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
下面这个例子也是这样的,妈妈不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却和自己家的孩子比起来:
明明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打开电视。因为再过一会儿,就有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正在准备晚餐的妈妈见明明回来就顾着看电视,有点生气,忍不住数落起来:“你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了没有啊?你看弟弟多听话,一回来就做功课,做完了还帮我出去买东西。你跟他比比,还像个哥哥的样子吗?”
“是啊,是啊,什么都是弟弟好,那当初你干吗要生我?”明明生气地喊起来。明明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妈妈的孩子,弟弟老是受到表扬,而自己总是挨骂呢?难道自己就真的一无是处,真的这么多余吗?妈妈的话真的很伤他的心。
这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一个。如果你是一位妈妈,你能理解孩子遭到这种数落时的心情吗?
父母们应该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人的性格分为很多种,或内向或外向,或活泼开朗或少言寡语,或胆大或胆小。其实,无论孩子属于哪种性格,都没关系,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性格不同的孩子,父母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指导和帮助他们,如果孩子很调皮,那就多培养他的耐心,如练习绘画、毛笔字等活动就能发掘或培养孩子更为广泛的兴趣,让他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孩子胆小,父母就应该多带他参加活动,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让他明白这个社会并不可怕,而自己也不差。这样的孩子有个优点,就是懂事文静,做事情谨慎不容易出错。
另外,父母们要明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比较,更容易造成孩子之间的相互攀比、排斥、相互嘲笑,而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不是常说‘人比人,气死人’吗?我们大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又何以忍心让孩子也过早体会这样的感受?孩子小,他们不会像大人那样随意发泄出来,他们往往把不快乐藏在心里,不肯说出来,长此以往,造成孩子性格的错位,而他们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很差,而没有自信和勇气去挑战更多的困难了,他们会沮丧地对自己说‘我不行’。其实不是他们不行,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行。
事实上,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但有时无意的几句话,却真的伤害和影响了孩子的幼小心灵。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心理,也为了让孩子更加快乐地成长,父母应该多一点鼓励和赞美,让孩子顺着好的方向发展。父母也要多抽出点儿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和他们沟通,过不了多久,父母就会发现孩子笑容多了起来,因为他感觉被重视、被尊重。如果一定要比较,一定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优缺点,不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比,既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给予鼓励和赞扬,也要正视孩子的不足,积极引导,帮助他提高
很多人都知道的小诗人田晓菲,10岁出版诗集,14岁考入北京大学。在她4岁的时候,还不会写字,却在哥哥新发的作文本上胡乱涂抹了整整4大页,全是些谁也看不懂的符号,天书一般。晓菲的妈妈回来了,晓菲兴致勃勃地把本子递给妈妈说:“看我写的作文!”田妈妈看到挺好的本子被弄成这样,本想说孩子几句,转念一想:这是孩子对学写字的兴趣呀!继而马上对晓菲说:“真的,这是你写的吗?”看到这样一篇恐怕全世界任何人都读不懂的作文,她表扬了晓菲,并给买了新本子,鼓励她认字、多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随意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如果要比,就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较,肯定他的进步,鼓励他学习更多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