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宣外实验学校德育校本课程概述
常瑞麒
作为学校育人重要环节的德育教育,长久以来总是给人一副严肃刻板的印象。由于它承担的都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宏大命题,同时形式上也不脱说服教育的模式,因而与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少能真正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拨动他们的心弦,改变他们的思想。
要想改变德育工作的这种局面,首先要改变我们的学生观,只有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学生,制定的方案才能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贴近他们的实际。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了我们如下几点提示:
1.学生是发展的人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在实践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只要教师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有信心,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学生,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再次,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会有反复,也会有迷惘,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的教师手中,教师应该感到肩上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
首先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不是学习的机器,他有思想、有感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生活,解放他们的时间、空间和大脑,让他们自由的发展。其次,教师要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的方面,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寻找方法和途径转化差异。
3.学生是独立的人
这是指:首先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力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真正领会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现成的结论。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上的转变,我们认真研究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变化特点和成长要求,结合他们希望学有所成的强烈愿望,再揉入传统德育教育目标,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如下:
1.清华之旅:立志教育
古语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有梦想才会有希望,为了让学生从入学之日起便树立远大的理想,我校每年都会安排高一年级到清华大学进行参观。通过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以及与在读清华的前校友进行座谈,让学生直观感受高校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高等学府的向往,同时也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
2.泰山之旅:意志教育
只有高远的志向显然还不够,为了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长远,还必须有坚韧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为此,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奔赴泰山,在攀登中体会过程的艰辛和战胜自我的喜悦。从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感想中可以获知,攀爬中学生从最初的无所畏惧到后来的精疲力竭,从最初的各自为战到后来的齐心协力,总最初的叫苦连天到后来的豪情万丈,身心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与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人心齐泰山移”“坚持就是胜利”这类貌似浅显的道理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相信他们也可以把这次泰山之行的收获延续到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去,时刻以这次经历鞭策和激励自己。
3.“三孔”之旅:传统教育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信仰缺失,浮躁喧嚣,我们面临的学生,张扬自我,反叛质疑。针对此种现状,我校特意安排学生对孔府、孔庙、孔林进行参观。作为中国最早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余年,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支柱。通过参观“三孔”,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孔子的印象与理解,在将他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圣人的远见与胸怀;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会,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4.成人之旅:心灵教育
十八岁意味着成人,也意味着责任。我校首届高三年级的成人仪式的举办恰逢奥运之年,于是特意选择了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冠军成功之路举办此次仪式。踏着奥运冠军的足迹,聆听着奥运冠军的成长历程,那一次次跌倒后的爬起,喜悦后的泪水,在深深触动着同学们心灵的同时,也让他们逐渐明晰了自己未来道路的走向。另外,此次活动也将奥林匹克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融汇其中,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5.异国之旅:文化教育
作为一所以外语为特色的学校,我校在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注重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我校共有28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以一个国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仅本班同学对对该国的历史、地理、风俗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同时更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全校同学进行分享。这种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此外,借助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契机,学校要求,各班要在研究的内容中加入对各国传统体育强项的了解,主要包括该体育项目的源起、发展、规则、在该国发展情况以及代表运动员等,并通过广播定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流,最大限度地拓宽了教育资源。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传统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路。在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上,我校虽已形成了几个相对成熟的品牌,但仍离形成系统完整的框架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探寻摸索,也希望能在与各兄弟学校的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此篇文章在原宣武区德育校长论坛交流并刊登在会议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