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望闻问切”转变后进生

“望闻问切”转变后进生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中医治病讲究的是寻根究底,从你的病因出发从而达到彻底的根除。而我们把他借用到医治后进生上也特别奏效。在对每个孩子都倾注爱心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注意我们的工作方法,像中医治病一样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班里的后进生。中医的“切”是给病人把脉,诊断病情,然后开医治的药方。

“望闻问切”转变后进生

王俊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群体中的后进生,成了令老师十分头疼的对象,同时这些的学生家长也非常苦恼,于是如何转变后进生成了教师深深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来转变这些学生。对待差生的态度或者是以暴止暴,或者是对他们置之不理,或者是笼络住他们,只要你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就行了,而在学习上对这些后进生却不做过多的要求,或者是把他们当作低他人一等的个别学生来对待。这样做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的情绪,因此,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后进生的表面现象,而应该去发现造成他们差的原因,并且还要找出“医治”他们的办法。

“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中医治病讲究的是寻根究底,从你的病因出发从而达到彻底的根除。而我们把他借用到医治后进生上也特别奏效。在对每个孩子都倾注爱心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注意我们的工作方法,像中医治病一样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班里的后进生。

一、望,即给学生一双眼睛——观察

一个老师必须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对他们妄下结论。我们应该去仔细并且是长期的观察他们。在课堂上我们要观察他们的反应和表现,在课下我们应该观察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他交往的对象,对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我们在教育和改造他的时候就有了很好的材料,同时也让他感觉到老师的监督和关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距离近了,做起工作来也就更加有效了。因此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跟孩子接触的时间并不比孩子的家长短,只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我们一定能够非常了解某个学生的。这不仅对我们改造后进生,对我们教学中的任何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闻,即给学生一双耳朵——倾听

要了解一个学生,仅仅靠观察是不行的,我们还应该有意的去倾听,去聆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不仅要去听老师们对这些同学的评价,我们还要倾听这些学生的声音,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听听全班其他同学对这些同学的看法和评价。特别是对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做到并做好这一点。并不是后进生就没有发言权,后进生说的任何话都是不好的,都是错误的。要不然他们就会感觉到老师任何事情都把他们撂到一边,只有要纪律和成绩的时候才想起他们,平时只有听老师说话的份,而老师从来就不关心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从来就不采纳他们的每一个认为很好的建议。相反我们要能够倾听后进生的话和建议并且要认真的加以对待,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在班级里是有地位的,是被老师关注的。

积极倾听能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更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要。同时我们倾听的态度也能影响他们,培养他们尊重别人的品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无声的沟通,学会积极的倾听,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冲破感情的障碍。特别是对后进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他们发牢骚,并且肯定他们的某些想法和行为。特别是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能劈头盖脑地就进行批评,而是让他们自己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犯这个错误,然后在倾听的过程中从他们充足的理由中找出他们的错误之出,从而在进行批评和说服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才能让他们承认错误,才能巩固说服教育对他们的影响。

三、问,即给学生一张嘴、一颗心——关怀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给后进生戴上一些帽子:“弱智”、“笨蛋”“道德败坏”等等,然后再把他们丢到一旁,对他们问长问短、嘘寒问暖的情况却很少,而当他们犯错误时却是大声的呵斥和无休止的审问,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这些学生的心灵,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了,甚至有时候学生会故意做出一些坏的行为来报复老师。因此,教育学生的基础就是爱,而爱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关怀。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同时越是弱势群体,我们越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

后进生是班里边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因此对待这些学生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多爱,多问,多了解,从而达到转变他们的目的。

第一,询问。我们要多向班里的其他学生询问这些后进生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应经常家访,向家长询问这些学生在家的表现,从而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而向学生本人询问则更直接和有效,当他们有困难时我们应该及时的了解并帮助他们,当他们生病时我们应该及时地询问他们的病情,当他们迟到时我们应该耐心地询问他们迟到的原因……我们对他们更应该是问长问短、嘘寒问暖。

第二,疑问。对待后进我们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对待他的现状和他所犯的每一个错误我们都应该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然后再去问他们为什么。只有具有这种疑问的精神,才能够迫使自己去更多的了解这些后进生的点点滴滴。

第三、反问。虽然说鼓励有时候会使后进生会产生麻痹意识,但是批评和讽刺对于后进生却是无疑的大棒。成长需要鼓励,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在对优秀学生寄予厚望的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去鼓励那些后进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多一些鼓励,多给些反问。“很好,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你的潜力很大,难道我们不能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学习目标呢?”……

第四、提问。课堂上提问也有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变,我们应该努力使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发挥才能的地方。长期以来,由于差生经常回答不好问题,因此老师在提问问题时,经常去找那些好学生来回答。这样就让后进生感觉到自己好像是课堂的陪衬,于是上课就不认真听讲,以致老师偶尔提问时连老师提问的问题都不知道。这样的恶性循环只能使后进生越来越厌学,百害而无一益。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流畅了,可差生的思想疙瘩却越来越死了。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关注他,任何学生都不例外,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不希望老师总是把他抛在一边,更不希望老师总是惦记着他不好的一方面,他希望老师关注他们,关注他们好的方面,也让他们在好学生面前展示一下。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后进生,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来提问他们,让他们也参与到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来。这样由浅入深,在成就感的驱动下他们的兴趣也就调动起来了。

四、切,即给学生一双手——帮助

中医的“切”是给病人把脉,诊断病情,然后开医治的药方。同样我们在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后进生,并与他们搞好感情的基础上,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寻找适合每位同学的方式去“医治”他们。

“医治”后进不仅要“切”好他们的脉,更重要的是要找准医治他们的切入点。他们绝不是天生的差,一定有造成他们差的原因。所以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切入点。我们要了解他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方面,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后进,然后再对症下药。但是所有的后进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需要老师的帮助。因此,我们不仅要有一双能够给学生看“病”的手,我们还要有一双“医治”学生的手,我们更需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大自然胸怀坦荡,他宽容的接纳每一颗种子,只要这颗种子一落进土壤,他就无私的奉献出阳光、雨露、空气和营养,欣然的看着种子发芽、生根、成长。教师就是那大自然,每一个学生就是那一粒粒种子,他们需要教师奉献的知识、青春和力量。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允许班里有落后的孩子,允许孩子出错,深爱每一个孩子,理解孩子,并且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孩子的心灵。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后进生,要用一颗“父母心”去关爱他们,要用一颗“师心”去严格要求他们,要用一颗“医心”去帮助他们,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中健康茁壮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委员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