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重拾的不仅是工具
张福生
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应试能力的高低不是成功的所有条件,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科学文化,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与时代相吻合,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动手能力,具备创新精神,才可能够通向成功的彼岸。而高中课程改革开设的通用技术课程,正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学科。所以,通用技术:重拾的不仅是工具;还有新的课程理念、对于技术的诠释。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很久,为什么不能两全。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科学证实:人的大脑只开发了一小部分,人类对大脑的实际使用率只是10%左右还有很多潜能没被开发出来.学生时代的思维方式应得到全面开发训练。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通用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知识体验。”通用技术课程正是适应这种变化需求而设立的一门技术课程,是一门有效改善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能够产生智慧的火花。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年来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我浅谈以下几点亲身体会。
一、通用技术学科的责任与使命
高中教学适应课改的要求,及时推出新课程通用技术就意味着这门课的责任与使命。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当今世界社会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已经普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普及到各类人群中。今天,技术的应用与否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力量,技术的应用已经是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科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能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及其性质,能不能理性、恰当地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已经成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课程必须实现的基本任务。技术学习领域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历史性跨越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文化课学习、传承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在这里不必多说,有人类文明记载以来,人类就是靠着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才成为地球的主宰。文化学习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国家的教育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播,学生的文化学习、应试能力很强。国内国际中学生知识大赛上成绩优秀。但普遍反映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弱一些。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实现培养技术素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追求: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这是在纯文化课学习过程中得不到的。
二、课程特点
通用技术课的特点应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这是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内容决定的,学习的内容广泛、涉及的知识众多、强调理解和应用,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技术课的特点就是讲、练结合,这个讲有学生了解的知识、又有不了解的知识,练就是动手制作。这个动手实践不同于文化课上的实验,文化课的实验是先有了结论,只是学生去自己动手验证一次,即模仿。通用技术要求学生从一个项目的选题、制定实施方案、制作模型、产品的优化、评价、撰写说明等内容入手,是一个学生的自主设计、实践制作、完善优化、评价、撰写说明等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具体工作有:项目的调查收集资料、可行性分析方案确定画出草图、利用工具制作成品、讨论评估优化产品、写出使用说明等。这与前面所说的文化课学习中的实验动手对大脑的开发使用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一种主动地想象设计、学习使用,动手实践的过程。这里面的区别就是通用技术的试验是自己设计的自动项目、实施过程、结果评估。体现了动手能力培养的全过程。
通用技术课上安排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从事试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对于产品使用维护的能力,再通过动手加工实物,如:设计模型、画出草图、使用工具完成制作、完成书面材料等,机械传动、电子装置等实物教学的出现,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使用技术的亲身体验、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拓宽视野以及动手能力的要求,对技术理解发现过程的实践。在学生的项目设计、动手实践的体验中,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有效改善学生动手能力弱、缺乏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通过试验,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论证,培养学生习惯用技术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兴趣和能力方面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指的就是社会没有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一些发达国家这一点做的比较好,如:德国、英国、瑞士、美国等,这些国家除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提供动手设计、实践课程外,社会还提供学生动手机会,一些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除免费为学生开放外,还可以动手操作,极大的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一些工厂在提供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参与那里的简单工业劳动,我们今天的中国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家庭里基本不用孩子劳动,家长只要求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唯一的动手劳动的机会也被剥夺了,加之社会没有劳动实践的场所,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从何而来呢?我想今天机会来了,那就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的开设,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突出试验教学的实践性,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与场所,让学生手脑并用。我们高兴的看到,学生来到设计室、试验室时那种疑惑的目光和神态,在这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头一次听到看到各种电动工具、工作台面、木工、机加工工具、检测工具、工业产品模型、各种材料等,在这里他们将亲手制作实物模型。如:木工工具使用与实践,木制的桌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金工工具的使用,如何制作防盗门。我们的目的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直观感知,通过设计、使用工具、制作等方法在学生脑子里形成一种意识流,技术流的流程去探索和发现,通过动脑动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技术素养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技能,培养创新能力。通用技术教学中开展试验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培养要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和充实,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教育也应与时具进“没有技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通用技术的教学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设计的能力,又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责任感、社会意识、法律意识,能使文化课的学习丰富起来,增添了文化课学习的应用领域,动手实践场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改善,也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转换,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各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注重通用技术教学。
三、实施的方法
(一)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利用已经学过的学科知识,移植到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制作工程中,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应用、学会创新,通用技术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学科,因为技术学科给予学生的知识方式、学科特点、目标、方法、结果与文化学科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二)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实践。如在设计制作文具盒的教学过程中,可安排一些活动,如外形设计比赛,看看哪一位同学设计的外形设计最新颖、最漂亮,评出“设计发明之星”。用结构设计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墙报,校运会会徽等,比比看哪个班级设计得最有特色,最有意义,评出“设计发明之星”。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工作过程中可能用到哪些工具、材料,加工工艺如何等。2.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但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自己设计。4.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技术语言表达出来并参与讨论。学生进行了具体操作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设计变为实物,并进行评价。再进行多次的改进,使学生的设计思想不断成熟,实物制作得到改进,工艺和操作技巧更加熟练。通过多次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没有设计和反复改进优化过程,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应用和创新,也无从谈及动手能力的提高。5.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要做精要的评价。6.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
四、课程开设的目的及意义
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即书本学习,培养应试能力。技术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强调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技术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技术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技术、应用技术、实践技术的场所。新课程改革中的通用技术学科就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设计、创新”“活动”,强调“操作”“实践”,强调“考察收集资料分析”,强调“调查”“探究”,强调“经历、评价、优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开放式教学;变学生由三个一(一张纸、一枝笔、一个脑)的呆板式教学为三个动(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式教学。应该说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一线教师应努力完善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科地位、教学模式,使技术学科成为中国学生强有力的另一只翅膀。
所以,在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我们的学习、生活、生产实践已经与技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要注重学生技术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就从通用技术开始吧。
参考文献
[1]《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三部分:通用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2]通用技术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必修一,《技术与设计2》必修。
[3]北京市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材料(09年1月,顾建军在北京市平谷为北京市通用技术新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
[4]杨振宁眼里的中国留学生,http://www.sina.com.cn,2000年4月28日16: 58,南方周末。
[5]杨振宁论中国学生,2000年5月10日。
[6]是谁剥夺了孩子的创造性,莫忌华,2007-04-27。
此文获原宣武区第十二届教育论文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