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随身听:不能随时听
上世纪80年代索尼公司发明了一种在音质、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具有至真至美特色的微型收放机,即“随身听”,因携带方便而风靡一时,尤其在青少年中很是盛行。走到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青少年,他们戴耳机听音乐或外语,既不影响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干扰,是一种潇洒、雅致、舒适的精神享受。许多青少年就这样在与随身听朝夕相处中慢慢成长起来。
拥有随身听的青少年大都喜欢音乐,但是以喜爱音乐的理由来要求家长给自己买一款名牌的随身听,往往达不到目的,因此许多人都以学习英语为借口。只要是在与学习有关的方面花钱,家长们向来是十分慷慨的。因此在得到随身听的同时,往往也会得到一些《少儿学英语》或者《初级听力》之类的英语磁带。有的人随身听都要更换新的了,可是英语磁带还没有听过一次,有的甚至还没有开封。不过据说多听英文歌曲会对英语水平尤其是听力大有裨益。记得当初进入大学时,每当上听力课,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就个个如同云里雾里(这不是对农村的学生持有偏见,事实上现在随身听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也最怕老师提问,可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同学却认为上听力课是一件愉快的事,每次提问到她,最后老师说的都是“very good,thank you.”,别的听不懂,就这句话中的几个单词听得异常清楚。不因为别的,而是听得次数太多而且老师说得又慢,自然就熟能生巧了。后来,有同学去向她请教学习英语听力的秘诀,她说自己也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只是常常听英文歌曲。她还告诉被我们派去担当打听重任的同学,她在上小学三年级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随身听,而且是鼎鼎大名的索尼牌,那是她留学日本的小姑给她买的礼物。有了随身听,她就开始了收集自己喜欢的歌星的专辑。她比较喜欢美国的乡村音乐,对于港台和大陆的歌手倒是没有什么兴趣。她的这番说辞,我们对于后半部分倒不是怎么关心,因为询问的目的并不为了打听别人的兴趣爱好,而是想寻求怎样学习英语的诀窍。原来诀窍就在于随身听,于是终于在大学时代拥有了自己的随身听。
随身听的确给那些爱好音乐的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那些希望学好英语的青少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使用随身听时必须方法得当,否则也会出问题。笔者在一次咨询活动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位满脸焦虑的家长对笔者说,她女儿刚刚上初一,现在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期末复习课很重要,可是女儿却不肯去上学,说自己犯了头疼病,只好在家休息。她向笔者咨询这是否是因为考前焦虑的缘故。我问她以前她女儿是否发生类似的情形,她说没有。我又问她女儿的学习如何,她说女儿学习很自觉很少让父母操心,成绩也一直不错,期中考试还考了全班的第二名。要真是这样,就不可能是焦虑的缘故。我最后问她女儿有什么行为与以前不一样。她想了好一会,说没什么不一样,只是现在喜欢听随身听,就是在学习的时候也戴着耳机。我问有多长时间。她告诉我说,因为上了初中,女儿提出学习英语需要买一个随身听,她觉得这是很合理的要求,于是就去给女儿买了一款索尼的随身听。女儿几乎每天都带在身边,她有时对女儿说不要因为听随身听而耽误学习,女儿却说她就是为了把英语学习好才要多听随身听。听到这里,我断定头疼很有可能是由于听随身听而引起的。于是我建议她带女儿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后来她打电话来感谢笔者,说果然是因为听随身听的时间过长引起的神经衰弱,幸好发现的早,还不算严重,如果再晚一些后果就难以预料。原来她女儿上初中没多久迷上了摇滚乐,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听录音带,有时一夜一夜地听。长时间听随身听为什么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呢?我们不妨听听医学专家的意见:
随身听虽然给学习外语、收听广播、欣赏音乐带来许多方便,但长期使用对健康有损害。通常,这种微型录放机耳机的输出音量,一般在85分贝左右,有的高达120分贝。有研究测定,人的耳朵只能耐受85分贝以下的音量,超过85分贝的音量,就会对听觉细胞造成损害。在115分贝的声级中,人只需听15分钟就能使听觉受到损害。
据了解,使用这种随身听的人,由于外界环境嘈杂,通常都开大到最高音量,即90分贝左右。长期听这种强烈音响,极易导致听力减退,严重者还会造成神经衰弱症。人戴上耳机后,外耳道被堵塞,处于密闭状态,高音量的音频声压直接进入耳内,没有任何缓冲余地的传递到鼓膜上,对听神经是强烈刺激,极易造成听觉疲劳。尤其是立体声耳塞发出的刺耳噪声,还会引起其它许多症状,如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产生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脉搏频数、肌肉紧张等。
长期开大音量使用随身听的人,可明显损害身体健康,产生“随身听综合症”。要预防“随身听综合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每天收听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2小时。
②收听音量不宜太大,一般应控制在85分贝以下,即音量以不刺激内耳为度。
③走路、骑车、购物时,因外界噪声太大,不要听。
④如果自觉发现有听力减退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随身听,并去医院检查。
⑤必要时服用一些神经营养性药物,如维生素B1、B12和三磷酸腺苷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