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MP3:免费音乐大餐
如果你是第一次踏进这个数位音乐MP3的世界,然而却什么也不懂,别紧张,来到这里,你将会一步一步地了解到MP3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么流行?
MP3最早是1987年起源于德国。MP3是技术术语的缩写,也就是MPEG-1 Audio Layer-3的缩写,MP3是MPEG里的一项技术分支,主要用来压缩声音。MPEG一共分三个等级(Layer),分别是Layer-1(MP1),Layer-2(MP2),Layer-3(MP3)。由于MP3可以将档案压缩为原来的1/12,也就是一张传统存放10首流行歌的光碟,现在以MP3的格式储存可收入100~120首,使得各种声音资料储存与交流变得大为便捷。而且由于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交流也更加方便。有很多热心人把流行CD唱片压缩成MP3格式,有的甚至直接把整张专辑都传至网络上,供大家下载,如果用宽频下载的话,很快就可以拥有一张最新专辑。
从1995年开始,MPEG四处散布MP3的播放软件,供人免费使用。到1997年春天,18岁男孩麦克·克拉玛玛发时间,将网络上提供的MP3播放的歌曲网站放在自己的主页上,吸引了每天超过1万人进入他的网站,下载数千首尚无版权的MP3歌曲。但大型唱片公司仍无法相信成千上万的高中、大学生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利用配备奔腾处理器的个人电脑下载或播放MP3的音乐。很显然,这对于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从因特网上下载、欣赏几乎免费的音乐,就成为一件轻而易举和非常惬意的事了。这对唱片业着实是一大打击,因为不想买CD的消费者,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钱。
MP3的流行让音乐CD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英国市场调查机构MORI 2000年的调查显示,最多在5年以内,MP3的扩张将直接导致CD的灭亡。MORI调查了1629人,询问了他们在未来5年内购买CD的习惯会有有变化。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将逐渐放弃购买CD,而倾向于MP3音乐。上网下载、数字播放器或各种各样的存储音乐的移动设备将是未来的潮流。有1/3的人表示在未来5年内,他们应该已经完全与CD脱钩。
MORI的预言表明了唱片业的发展方向。从MP3播放器的火热到网上音乐交换公司Napster的受欢迎程度就可见一斑。
你知道时下最流行的是什么吗?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你就落伍啦!这是一家MP3音乐网站上打出的广告词。
一场堪称音乐工业的风暴,正通过互联网络,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球!掀起这场风暴的主角,竟然只是一个压缩声音档案的小技术——MP3。随身听,随便听,MP3已经无所不在。
著名的消费类电子厂商看准这一巨大的市场,抓紧时间推出MP3播放产品。于是越来越精美、好用、廉价的MP3随身听产品纷纷问世。他们把收音机、CD唱机和MP3播放机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脱离个人计算机单独使用,甚至将MP3机功能成功置入移动通讯工具,开发出兼具通讯和娱乐功能的MP3手机。业内人士认为,这代表了未来电子消费类产品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三星电子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MP3产品风行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的听众,预计到2005年其市场需求将增至3000万台,超过普通录音机的销量。”
1999年12月9日,为把握这股MP3音乐大潮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小公司ReQuest发布了一款Audio ReQuest音响系统。这种装置看上去像是一套组合音响的一个组件,可是它却可以存储300个小时的数字音乐。使用者可从自己的个人电脑上将MP3音乐下载到Audio ReQuest设备上,按不同类别编制成目录和播放清单,也可以把音乐磁带、唱片和该设备内置的CD播放机播放的音乐转录成MP3格式的音乐。
出乎意料的是,一直担心侵权问题的Sony公司也在1999年10月发布其首款可下载音乐的随身听,从而正式投入竞争激烈的MP3市场。
中国的家电厂商也开始有所动作。众多厂家的竞争将会使MP3的价位很快降下来,如果MP3播放器能够进入千元价位,将有可能取代大家使用了很长时间的WALK MAN(随身听)而进入MP3时代。
MP3的狂热支持者增长迅速且分布广泛,美国MP3的使用者在2000年中增长了400%,达到400万。1999年初,美国PC装机量为1.21亿台,2/3装备CD-ROM或DVD-ROM,56%已连入Internet,意味着理论上至少有6700万台PC为数字音乐文件下载(包括合法下载和非法下载)做好了准备。据一家调查公司统计,到2000年10月为止,全球已有1000万人拥有MP3。据另一家从事新媒体研究的公司估计,今年全球网络音乐交易额约为2.8亿美元,不及全球音乐制品销售总值的1/ 100,但面对三五年内可能成长为10%的网络音乐交易,传统唱片公司仍不能小视。
国际唱片工业联合会(IFPI)认为1998年全球音乐制品销售额为400亿美元,其中将近1/3来自美国市场;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的统计表明,1998年美国通过Internet销售的音乐制品销售额占整体市场销售额的1.1%;1999年在线CD销售和数字文件下载销售分别达到8.9亿美元和100万美元,占整体市场销售额的7%,2000年为13.5亿美元和1000万美元,2003年预计为67亿美元和11亿美元。由此可见,在未来5年内,数字文件下载销售爆炸性地增长了将近1100倍,以MP3为代表的数字音乐正在市场中崛起。
MP3已经从“地下活动”状态升级为一种流行音乐文化现象,逐渐成为网上音乐消费主流。1999年6月在圣地亚哥举行的MP3高峰会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MP3已经成为网上音乐的主流。在1998年12月到1999年4月间,对1861名高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网络还不是音乐发布的最大渠道,但MP3已经成为公认的数字音乐格式,并正逐渐成为主流。该报告说,在1998年12月,7.9%的受调查人表示听说过“MP3”,而到1999年4月,这一比例则上升到了59.4%,升幅高达750%。报告发现获知MP3的人立即开始收集这类音乐,而同时表示“从未下载过MP 3文件”的人的比例从95.2%下降到了67.6%,而表示“从未下载超过250首MP3文件”的人的比例从0.5%增加到13.9%。
MP3购买者希望他们可以到处携带自己喜欢的MP3音乐,或将其转换成其他格式(如CD和磁带)。他们还希望得到音乐的文字说明,79%的被调查人表示,他们购买的MP3音乐如果配有封套或介绍材料,他们会更愿意购买。在1998年12月到1999年4月间高校学生下载的合法MP3数量增加了800%。
另据MP3.COM这个以贩卖广告、演唱会门票、艺术品、唱片为主的MP3网站统计,该网站平均每天有25万人访问,每周下载100多万首歌曲。一时间,原本视MP3为网络小玩意的大型唱片公司如梦方醒,也开始正视MP3超人气的现实。
如果说MP3的免费下载让喜爱音乐却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CD的青少年尝到了天上掉“馅饼”的滋味,那么Napster的诞生更是给了他们威力无比的拾取“馅饼”的工具。Napster是一种免费下载音乐软件,原创者萧恩·费宁,1999年5月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上了一年学就退学了。因为费宁觉得学校里教的东西太乏味,于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聊天室里。有一次,他发现室友用MP3随身听与别人交换数码音乐时,常找不到自己想听的音乐。费宁突发奇想,要创造出一种人们可以方便地寻找到想听的音乐,又可以相互聊天的方法。虽然开始时并没有完全成熟的考虑,但是他还是决定边思考边尝试。为了设计程序,费宁几乎一睁开眼睛就工作。软件设计完成时,他用自己儿时的绰号Napster为之命名。
Napster是目前网络上最吃香的软件,特别是在被称作Napster一族的青少年中。因为只要拥有这个软件,就可以听歌不用花钱。奥利约德罗是纽约市史蒂文森高中的学生,他每天在睡觉前都要用Napster下载音乐。他说:“我听音乐不必花钱。我想,大多数学生现在都在用Napster。”弗吉尼亚州高中女生阿格妮丝说:“自从有了Napster,我已好久没买CD了,用Napster软件几乎可以下载任何乐曲,它大大扩展了我的音乐视野。”Napster的一些成人用户,在使用该软件时却思想斗争激烈,一方面Npaster太方便,诱惑力太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因这种几乎不劳而获的行为感到内疚。而那些还未自立的学生们则毫无愧疚感。一名14岁的女生说:“人们并不认为这是坏事,或者连想都没想过。而我们学生本来就没有钱,所以也不想那么多。”
这种风靡在青少年中的Napster软件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使青少年甚至一些成人如此着迷?原来Napster是一套资源共享的软件。使用者首先可以从napster.com免费下载该软件,并安装进自己的电脑,这样你就成了Napster的新成员。新成员在自己的电脑上打出他想找的歌曲或歌手名字,鼠标一点“搜索”,电脑上便会出现一个名单,那是目前存有这首歌曲并联网的Napster成员的网址名单,你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与之联网,这首歌曲就会自动下载到你的电脑,它们可以存放在电脑硬盘里,或用MP3随身听播放,甚至可以自制CD盘。据说,只要你想得出来音乐和歌曲名称,全部可以通过这套软件找到,而且下载的速度很快。Napster问世后,立即成了互联网中用户增加最快的软件,估计使用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每天使用此软件下载的歌曲多达300万首。
当然在人们享受这份美妙的免费音乐大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因为这里面牵涉到版权问题,但是长远一点看,MP3肯定将会发生从以盗版为主到以正版为主的转变。传统音像出版商现在通过打击盗版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效果。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迎接挑战,顺应潮流,只有在MP3方面有所作为,才能最终保持市场优势。
2001年2月12日美国联邦法院上诉法院做出裁决,判定Napster必须停止侵犯版权的行为。作为向各大唱片公司的妥协,Napster决定自2002年起从免费下载转为付费服务。但是,美国联邦法院的裁决只能使美国国内的Napster改弦更张,却奈何不了境外Napster的仿效者。据统计,设在荷兰的类似Napster的一家公司在2001年10月份用户就达130万,在4个月内增长了480%。正是由于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使得美国的MP3爱好者仍然能够免费下载MP3音乐。看来,关于MP3的免费与收费之争仍将继续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