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原则
任何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一种体现主体的目的与意志的自觉过程。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活动也不例外。它本质上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展示自己创造力量的自觉活动。因此,在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坚持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原则。
(1)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原则的涵义
它是指在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教育中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
所谓学生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知识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发展的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给定的材料选择性地吸收,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激励自己的学习热情等。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在认识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自我主动发展方面。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取得教育成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承认学生主体并不是否认教师主体。由于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客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虽然离不开成人的启发和引导,但发展的内因还在于自身的内部因素,成人的启发和引导毕竟是外因。因此,学生主体性原则正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也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体,对他们进行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结果他的大多数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为了强调天才儿童的培养,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发现法教学,主张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而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成是灌注知识的容器。结果,学生考试分数虽然上去了,但却丧失了创新的热情,创造力的发展几乎一片空白。所以,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特别需要自身的主体性,因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才会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找到创造的契机,才会不断地跳出已有框框,超越自我。可见,学生主体原则也是学生创造性自我发展的需要。
(2)贯彻创造性思维教育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承认学生不仅是教育过程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人和创造的主体。他有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只要引导得法,就可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包括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其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吸引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具有主动的求知欲望、高昂的学习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愿望,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创造的欢乐。其二,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利用提问、变式教学等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其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并尽可能采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讨论式、竞赛式等,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留给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他们自由活动的权利。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造意味着自由,自由的精神在自由的时空中才会产生思维创造的火花。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学生较高的自由度,给予他们充分的自学时间和活动空间,给予他们充分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时间,给予他们自由选课的权利、考试的权利,给予他们自愿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学科小组、科技小组活动的机会。
第四,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经验。要通过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创造型的学习者,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如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还有没有别的答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这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好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