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父母面对面

与父母面对面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不仅要求生存和发育,还要求不断的完善。成长的过程,就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际关系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人际关系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接触、作用,构成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彼此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案例展台

某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自卑感很强,怯于与他人交往,除上课、睡觉与同学在一起外,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即使在宿舍或课间休息时,也很少与同学交谈。他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爱好,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不参加,自己的心事从不向同学说起,总是闷在心里,这样,他享受不到快乐,心情异常忧郁,加上缺乏体育锻炼,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终于积郁成疾,导致神经失常。

案例解读

为什么要与人交往

人不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体,而是生活在各种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中。人在生理、智力、精神各方面的成长都离不开外部社会的帮助。人离开了与周围人的联系,非但不能生活,就连做一个正常人也不可能。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这个环境,人的发育和成长就会出现异常。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交往,脱离了社会,即使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也将会丧失驾驭生活的勇气和能力,成为生活的弱者,最终被生活所淘汰,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不仅要求生存和发育,还要求不断的完善。成长的过程,就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学校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接受到各种严格的培养和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但无论是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是良好的文化修养,都不可能在集体之外培养出来,而只有在与他人的接触和交往中形成。每一个成功,都离不开社会、集体的土壤以及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总而言之,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同他人的联系,都不可能存在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供某个人去独处的世外桃源。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以社会为基础,科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的一生,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会在学业、人际交往、理想等方面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面对它们,充满信心,以勇敢的姿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挫折和困难就一定会被战胜。

人际交往有什么作用

1.有助于心理健康

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际关系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人生旅途中,谁不希望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呢?因此,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索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

什么是人际关系呢?人际关系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接触、作用,构成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彼此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现在人们常讲,人的亲和力的提升和下降即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反映。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人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疏离感及无助感,从而获得安全感、有助感和亲密感。应当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能正常的、友好的与别人交往,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规范,是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

2.人际交往的外在作用

人际交往的外在社会作用,主要指我们通过社会的人际交往所产生的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功能。

(1)熟悉环境。环境主要指人所活动的一定的场所的自然与历史情况、各种条件和人际关系的状况等因素的总和。尽快地了解、熟悉和适应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关系到事情的成败。而了解、熟悉和适应环境的过程往往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一个战役的胜利,为了开辟一块根据地,事先都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工作,这种社会调查工作实际上主要依靠人际交往工作,通过走访当地群众,通过同各种人和事的接触,对环境和条件、对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有了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下决心并取得胜利。反之,如果不事先通过人际交往来了解和熟悉环境,心中无数、方向不明,则不可能取得胜利。

对于你们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新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或者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社会活动场所,如果自己不同周围的人接触,信息不灵,消息不通,对自己所在的环境、场所的情况不甚了解,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往往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不利于自己同周围的人感情上的沟通,不利于利用环境的有利方面、克服不利方面,有时甚至会出差错、闹笑话。由此可见,在你们了解、熟悉环境的过程中,人际交往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促进团结协作。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集体的整体功能。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所形成的合力,往往不是单个力量的加法,有时甚至是乘法。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利用整体的智慧和优势来完成。

就拿你们来说,如果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同学之间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大家和谐相处,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那么,这个学校、这个班集体就会有好的校风、班风,这个学校、这个班集体学习、纪律、文明水平及各项课外活动就会生气勃勃、健康向上,每个同学也就会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温暖团结友爱的集体之中。反之,如果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的同学之间互不往来,缺乏交流和沟通,互相争斗、互相抵触,相互之间缺少团结协作精神,那么这个学校或这个班集体的校风或班风就不正,学校或班集体的整体水平就会上不去,校风或班风就会死气沉沉,同学也就不会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就会缺乏集体荣誉感。

由此可见,在一个学校或班集体中,有意识地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创造一种积极向上、民主融洽、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使同学们能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各项活动之中,对办好一个学校、管理好一个班集体、培养好一名学生,都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3)信息交换。你们每个人本身就生活在群体之中,而且你们的思想又相当活跃,渴求知识和信息的愿望又相当迫切强烈。因此你们用于相互交往、相互沟通信息的时间占了你们整个时间的绝大部分。正是通过这种交往和沟通,使你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阔。

一般的学生的相互交往、相互沟通信息主要通过交谈、听讲、阅读和书写几种方式进行。这几种方式又集中以语言交际和文字交际两种手段表现出来。语言交际是以语言作为交际的媒介,你们在校学习中,老师的课堂讲解、课后辅导,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等,都是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通过这样的语言交际,同学们接受了新的课程,同学们之间得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你们在校外、在社会上通过同长辈、同辈、亲戚朋友及各种场合下所遇到的人和事的交际,又获取了大量社会信息和知识,增加了社会阅历经验。文字交际是以文字作为交际媒介,以书刊、报纸、杂志、资料以及书信往来为信息交流的工具。通过这些交流工具,使你们获得了大量的间接信息,补充了以亲自经历而获取的直接信息,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生活空间。

(4)优势互补。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每个人的知识、能力、气质、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各人有各人的优势,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人的特长,是任何一个群体团结向上、取得成功的保证。

对大家来说,优势互补的作用尤为明显。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中小学、不同的家庭,你们的经历、你们以往所受的教育、你们的知识结构和社会活动能力、你们的气质和性格,均不完全相同,各人有各人的优势和强项。只有通过集体内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在多方面的双向交流中,取长补短,才能既产生整体效应,又使各人的才能得到更全面的发挥和增值。

你们是跨世纪的人才。跨世纪的人才就包括需要不同知识、才能、气质和性格的人组成有效的工作或研究群体,这样的群体中所包括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所达到水平是任何单个个人的能力和作用所达不到的。同时,人才之间的知识、能力和性格上的优势互补作用,又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既提高群体的整体素质,又提高了个人的素质。

你们正是长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候,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注意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充分发挥人际交往中的优势互补功能,对于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其意义是深远的。

(5)联络感情。人不仅有其自然属性,而且有其社会属性,他只有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不断进行感情交流和联络,才能变得乐观、开朗、充满活力,其精力和智能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反之,如果脱离社会群体,长期独处,其性格就会变得扭曲、孤僻,其精神就会变得忧郁和变态。

学生虽然有较好的客观存在的交往条件,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参加集体活动,但如果自身主观上不注意进行人际交往,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仍有可能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感情淡漠,相互之间产生距离,互相封闭。这样不仅影响整个集体的欢愉、融洽的气氛和对集体的热爱,甚至还有少数同学会感到孤独、寂寞,时间一长,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也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联络和增进感情的作用,对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威信的树立,就要靠自己平时密切联系群众,增进与同学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另一方面,干部的主动性,又会带动整个集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使每一个同学都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的友谊。这对于培养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每个人的健康、积极的精神风貌,都是必要和有益的。

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勉励与促进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顺利时,它能帮助人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夺取新的胜利;在困难时,它能帮助人们振奋精神、昂扬斗志,克服困难和挫折,达到预定的目标。

对于大家来说,相互勉励与促进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考试成绩、工作与生活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何使先进的同学更先进,使后进的同学赶上先进?如何提高整个班集体的整体水平?很明显,同学之间通过交往相互勉励与促进是起很大作用的。先进的同学之间通过交往中的相互勉励与促进,会使目标更加明确,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大;后进的同学之间通过交往中的相互勉励与促进,会使信心更足、意志更坚定;先进的同学与后进的同学之间通过交往中的相互勉励与促进,会形成一种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的积极向上的和谐气氛。这种作用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一个班集体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一种强有力的动力。

3.人际交往的内在作用

大家告别了原来很熟悉的学校、老师和同学,来到一个新的较陌生的环境和群体中,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应期。有的同学交际能力强、适应能力强,会很快与新的环境、新的群体相处融洽,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学习、工作很快会出现新的局面。也有的同学不善交际,适应能力也差,换了一个环境和群体往往会产生陌生、孤独、思念和忧虑的情绪;也有少数同学还会感到一种惆怅和抑郁,严重地影响学习和正常活动。这些同学特别需要交往,需要老师和同学的主动关心,使他们能尽快地排解心中的孤独与忧虑感,与整个群体融合在一起。学校、班级或团、队组织适时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给同学提供相互间接触、交流的机会,创造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另一方面,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或者某次考试成绩不好,或者遇到一次意外的打击,如果把这些不愉快的事闷在心里,就会感到苦闷、失望、紧张,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如果能及时地通过人际交往,向老师、同学一吐为快,并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与启发下,能尽快地制定克服不利方面的措施,就会走出困境。

对你们每个人来说,积极的、健康的人际交往会使你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心理障碍能及时有效地得以消除;而孤僻、不合群、不注意人际交往,往往对你们健康成长不利。

一方面,大家在和同学与其他同龄人的交往中,以他人为衡量的尺度和借鉴的镜子,从与他人各个方面的比较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同样学习一门功课,考试的结果,自己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说明自己的学习是刻苦的,基础是好的;同样担任班干部,自己所负责的某一项工作开展得不如其他班干部好,说明自己的组织能力还不如别人强,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自己;在一场知识竞赛中,自己的得分比别人高,说明自己的知识面较广;在一场体育比赛中,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说明自己的体力与运动水平与别人还有差距。当然,这种对比、衡量、借鉴的标准,也会因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你们大家有的在小学阶段是班里甚至年级里的出类拔萃者,而一旦进入重点中学,就会成绩平平。这样他的自我认识就会发生变化,由小学时期对自己估计过高,沾沾自喜,逐步转变成对自己的估计,使自我认识在更广泛、更高层次的比较中更趋合理、成熟,逐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出差距,找准目标,进一步完善自己。

另一方面,你们还可以通过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及自己与别人的交往来进一步完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有些方面的优缺点自己是不容易感觉到的,而周围的长辈或同辈人却很容易发现。因此,正确对待别人意见,主动征求别人意见,是使自我认识更趋完善、更趋客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使自己更趋成熟的标志。

从上述人际交往的外在的社会作用和内在的心理作用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正确、积极的人际交往对你们的健康成长和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作用是极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某校小学的两位同学同时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上中学后,其中一位同学结交了一批爱吃、爱穿、爱玩的朋友,一有时间就去逛街、看电影等,话题讨论总离不开吃、穿、玩,根本没有心思学习,结果成绩大滑坡。而另一位同学结交了一批志趣相投、有抱负、有理想的同学,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学习,交流思想和心得,有空的时候就去图书馆、资料室。这位同学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揭榜,前一位同学名落孙山,而后者收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类似的事情在学校里屡次上演。

案例解读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曾一度走红,它的主题歌中的一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耐人寻味。那“人”字一撇一捺的确是相互支撑,缺一个笔画就会瘫下来了,人需要同伴支撑、帮助和信任。我们需要朋友,渴望纯洁美好的友谊。

为什么要交朋友

朋友关系是一种忠诚可靠的人际关系,是我们交往过程中最积极、最富建设性的同伴关系。

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明我们黑暗的唯一光亮。”

鲁迅先生也曾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试之。”

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们常与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郊游等,但更多的时间是在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讨论课外知识。我们相信这样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各人都获得了两个思想。”

成为中学生的我们主动性、自觉性大大提高,我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父母、老师的话语不再是我们唯一的行动准则了。然而,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老师对自己的态度、父母的期望、学习竞争的压力、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不能被其他同学理解和支持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学习生活道路上的挫折,有时会让我们不安、烦恼、失望,变得心灰意冷,甚至产生绝望的念头。这时,朋友慰藉的话语、真诚的帮助可以缓解我们内心的重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通过“尝试错误”和“正向强化”了解我们的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如何与他人相处,怎样劝慰别人,等等。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提高了宽容和理解力,为以后步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

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们需要知心朋友。真挚的友谊如同下雨的天空下最美的那一柄伞。我们渴望拥有纯洁美好的友谊。

如何交朋友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因此,交友要择友。益友能催人奋进,助人进步;而与损友做朋友,只能让自己学坏、消沉,甚至堕落。交友不慎,轻则贻误前程,重者误入歧途。有不少的青年学生就是因为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变成少年犯的。好朋友可以造就一个人,而坏朋友则可以毁掉一个人!这就是“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同学们,请你们慎重选择你们的朋友!

我们都渴望拥有很多好朋友,成为一个人缘好、受欢迎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呢?以下几个交往技巧能帮助你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自己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

1.增强自信,消除交往羞怯心理

我们每个人心目中有关自我的评价、态度和感受是直接影响与他人交往的因素。交往成功在于自信。大部分人不喜欢过于谦虚或自卑的人,这种态度只能换取暂时的同情,而无法获得温馨或亲密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是建立自信的积极品质。一个人无法劝说自己来欣赏自己,就更不能奢望别人会欣赏自己。努力吸收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同时要注意自身仪表修养,穿着整洁,饰品搭配和谐,尽量保持外表的和谐。经常参加团队和集体合作活动,锻炼自身交往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同时,让更多的朋友了解你,肯定你的能力和价值。

2.尊重他人,以诚相待

卡耐基说过:“与人交往,待人以至诚,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同心直口快、诚实正直、言行一致的人交往,而不屑也不敢与口是心非、口蜜腹剑、挑拨离间、老奸巨猾者来往。真诚相待才能让人产生信任感,愿意继续交往,因此它是友谊的桥梁。

保持长久纯洁的友谊,需要朋友之间理解和包容彼此的缺点,不能斤斤计较。“己所欲,施与人”,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对待,就一定要先以诚待之。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遵循“互偿”的原则。只要我们真心付出,就能得到真诚的情感回报。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们在树桩上钉钉子很容易,将钉子从树桩上拔出来也很容易,但是我们却无法弥补树桩上那被钉子钉过以后留下的疤痕。与朋友交往也是这样,一旦你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即使事后你向朋友道歉,也许已经没有办法弥补所造成的伤害。接受道歉时,有人会说:“我已经原谅你了,但是我无法忘记这件事。”其实这只是不原谅的另一种说法。因此,与朋友相处时,我们应该学会彼此尊重、彼此包容,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

3.学会自我调节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地评价自我,狂妄自大或过度自卑都会让同学瞧不起,被他人所排斥。其次,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学在一起,因大家的性格、观点等的不同,往往会造成意见分歧,比如过头的玩笑不但不能让人开心,可能会给对方带来消极情绪反应。

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往往因为矛盾冲突,而使我们产生羞愧、仇恨或愤怒等情绪,我们应该及时将这些负面情绪清除。闭上眼睛,仔细地想象某种自觉轻松惬意的经验,包括视觉形象和自身感觉,能最终达到放松的目的。或者我们可以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好好体会大自然里的奇妙生命。此外,父母和老师都是我们好的倾诉对象和援助者,相信“雨过应该就会天晴”。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愿同学们经历短暂的挫折后,能体会到友谊的价值,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朋友。

与朋友相处的原则

1.必须坦诚相见

朋友相待要心胸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两面派。并且朋友之间应该直言,对于听话者来说,能够听到逆耳忠言是幸运,对于讲话者来说,能够直言不讳是美德。朋友之间不是没有争论,尤其在学习和事业上,有益的争论不但有利于彼此的发展,还能增进友谊。或许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当他人很坦诚地讲出自己的想法时,我们也会自然地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更信任对方。

2.理解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不理解别人的人也很难被别人理解,理解是信任的前提,信任是理解的延伸。愈理解才愈信任,友谊也才能长存。善于理解对方,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秘诀。试想一下,当你受了委屈时,如果同学或朋友一句“我知道你心里很委屈,难过的话就说出来吧,说出来会舒服些”等温暖的话语,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你又会给对方什么样的回应呢?反过来,当你理解他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因此,相互理解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存在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事中。

3.容许差异存在

万事统一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求100%的一致,是永远不可能和谐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你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也就不可能苛求他人和你的想法一样。人与人本身就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尊重这种差异。其实,有许多人际或观点之间的矛盾,如果站在每个人的角度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谁都有自己的道理和想法。所以,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如果因为一点分歧和成见便要相离,就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朋友。

4.用宽容化解矛盾

个体所面临的人际交往问题,有许多都是因为不善于宽容所造成的。例如,当同学或朋友有意无意地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是仇恨还是谅解?是从此分道扬镳还是宽大为怀?也许,以牙还牙,乃至伺机报复,可能更合乎那时的心情。然而除了暂时的痛快,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事实上,如果采取宽容的态度,表现出豁达的胸襟,你得到的不仅是他人的友谊或肯定,更重要的是能够净化自己的内心,使自己保持一种愉悦平和的心态。

5.宽容应讲原则

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毫无原则地姑息迁就,有时双方矛盾的确会涉及一些原则性问题,在忍让以后的平静中,双方应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切不可因容忍、宽容而失去做事交友的原则。如果原则和朋友之间真的无法调和,即使冒着失去朋友的代价,也不能失去原则。

交朋友的认识误区

1.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也叫第一印象,是指我们在最初接触一个人时,根据听到的、看到的现象所形成的印象,这个印象会对我们评价一个人产生很大影响。人际交往总是通过第一印象进行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让别人接纳你,“第一印象”实在很重要。

第一印象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具有表面性。素不相识的人初次接触,彼此会对对方的外貌、表情、仪态、谈吐等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并形成对对方的某种印象,这就容易造成以貌取人。其次,具有片面性,由于第一印象鲜明而强烈,使得人们往往偏信这一印象。所以,尽管人们知道短时间内根据有限的资料判断一个人不太可靠,甚至有很大的偏差,但却会有意无意地上当。

第一印象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克服它对人际交往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遵循它的规律,在与人初次交往中,能够意识到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作用,加强自己的个性表现力,给人以良好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成功的基础;同时学会正确认识他人,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2.刻板印象

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那是人们对年轻人的评价;又比如城市学生认为农村学生小农意识强、小气、不善交际;农村学生则认为城市学生自负清高、虚伪、不值得深交。又比如,大家通常认为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耿直、重庆人火爆等等。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说法显得偏颇和没有根据,但是我们时常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存在。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吧!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了以下实验: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特点是下颌向外翘,两眼内凹。在出示相片前对第一组被试者说此人是罪犯,而对第二组被试者说此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被试者用文字描述照片的相貌,进行评价。第一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表明其死不悔改。第二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表明其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其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以上实验所出现的现象是由于人们对罪犯和科学家都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因此就产生了认识上的不同。对某类人或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评价其人格的依据,就叫刻板印象。

由于人们的性别、民族、国家、文化、生活环境和职业等各不相同,分成了许多种类,人们对某个类型的人根据其特点往往有一种固定的看法,并积淀为一种心理定势。当我们认识一个人时,不会把他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来看待,而往往将其看作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如:军人的特点是果断、简洁、纪律性强;商人则精明、唯利是图等等。如果发现他身上表现出来的那一类人的特点不明显,我们还会感到奇怪。

当然,刻板印象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认识和了解,但刻板印象并不一定合乎实际,因为即使在同一类人中,每个人除了具有同一类人的共性,还有自己的个性,两者是有差异的,所以刻板印象并不一定正确,有时会造成偏见、成见,会导致认识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认知与交往,其影响是弊多于利的。我们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打破思维定势,用自己明亮的双眼去观察。

3.自我中心

也许你对“自我中心”这个词并不陌生,也常听到或看到,它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词,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着很大的影响。心理专家认为:自我中心的人在与人交往中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不安和心理的不平衡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自我中心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原因在于,我们中间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家人宠爱,很少有意识地替他人考虑,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自我中心的人为人处事完全从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完全从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自我中心的人,在交往中主要有三种表现:

(1)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2)唯我独尊。

(3)自尊心过强,过度防卫,有明显嫉妒心。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在对比了以上的叙述后,没有“对号入座”,那么恭喜你!倘若你恰恰有以上的表现,不妨让我们一起来克服和解决它吧。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试试看!

有一位女生在宿舍里人际关系不好。没有别的原因,她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比如她在睡觉时,别人一旦不小心弄出响声,她就大发脾气;而别人睡觉时,她却一点也不顾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久而久之,大家都对她有意见,都讨厌她了。

现在以这个例子为例,简单介绍一个方法,名字就叫“空椅子技术”。具体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把这位女生带到一间安静的屋子里,让她坐下。在她的对面放一把空椅子,代表宿舍内的某个同学坐在那里。先让这位女生想象自己睡觉时别人弄出响声来自己是何感受,可以把对同学的不满说出来。再让她坐到对面空着的椅子上,扮演宿舍某个同学的角色,从这个同学的角度想象在别人睡觉时自己不顾及他人,他人是何感受,并把这个同学对她的所作所为的看法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让该女生问自己:“如果我是她的话,会怎么样?”再下一步是让这位女生回到原来的位子上,与她辩论。最后,丢开所扮演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出发,冷静客观地分析冲突原因和解决办法。

方法介绍完毕了,聪明的你是不是受到了一点启发呢?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妨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替他人想想。这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自我中心的矫正很有帮助,值得一试。

4.爱屋及乌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喜欢上了一间屋子,他左看右看,觉得这间屋子是那么的完美,就连屋顶上的乌鸦都非常美丽。这个故事蕴涵的意思是我们对某个人形成的整体印象会直接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点的认识评价。当我们认为某个人很好时,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所笼罩,认为他具有许多好的品质,尽管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反之,当我们对某人印象不佳时,就会看他什么都不顺眼,他就会被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被认为具有所有坏的品质。

爱屋及乌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首要的是心理定势,定势现象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也不例外。光环效应就是一种心理定势,表现为一个人已有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对他人的认识和评价,个体会按照这种定势去解释他人的一切品质,并以此作为以后交往的根据。因此,好学生会被老师关怀备至,即使一些淘气的行为也会被别人解释为精力充沛、活泼可爱。而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会被老师、同学质疑,即使见义勇为,为班上争做好人好事,也会被看成是出风头、别有用心。

爱屋及乌是一种明显的从已知推及未知、由片面看全面的现象,往往会歪曲一个人的形象,导致不正确的评价。纠正的方法只能是告诫自己不要以一当十、以偏概全,导致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的错误。

案例展台

爸爸:

夜深了,我却睡不着,我想跟您说几句心里话。

您大概不会忘记我们两人的第一次争吵吧!那天,我在家温习功课,有一个男同学打电话来问我第二天的春游究竟什么时候出发,然后便聊了几句。没想到,我刚放下电话,您就从房间里走出来,劈头盖脸地问我:“这个男生是谁?干嘛打电话给你?”原来,您在房间里的分机上偷听了我的电话。我当时真是又气又急,情不自禁地回敬了您一句:“您真卑鄙,偷听我的电话。”您一听,火冒三丈地说:“什么?卑鄙,你居然敢说我卑鄙,我是你爸爸,我有权听。我告诉你,要是再听到男生打电话找你,小心我……”虽然您把那个“揍”字忍住了,可我知道,您一定相当生气。

后来,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几次。

……

爸爸,我今年14岁,已经是中学生了。我渴望自由、独立,不再希望您和妈妈对我管头管脚。我希望有自己的秘密,希望您不要再当间谍了,我的电话让我自己听,我的日记让我自己收藏,我希望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如果有必要,我也会向您公开我的日记,向您倾诉我的秘密。因为您毕竟是爸爸,我是小孩,您知识渊博、阅历丰富,我遇到困难需要您帮助解决。

爸爸,您愿意和我做个朋友吗?我期待您的回答。

女儿:黄英

案例解读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机会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是一种幸福;他们教我们咿呀学语,手把手牵着我们学会走路;他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在我们脆弱、孤独的时候,他们安慰我们,帮助我们走出心灵的困境……从我们出生到我们成人,父母的关怀、照顾和耐心的教诲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影响我们的人生。

教育类型

父母的社会地位、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都影响着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类型,而教育类型是影响我们品德和性格发展较重要的家庭因素。常见的教育类型有:溺爱型、严管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等。看一看这些教育类型,哪一种是你家中的呢?

溺爱型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对子女教育过程中,过多爱护,无原则地热情,一切服从孩子,处处时时迁就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娇生惯养,缺乏理智。具体而言,表现为:

(1)关心包办过多。家长事事代劳;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生活上尽力满足,让孩子吃、穿、玩、用都追求最好。

(2)迁就顺从过多。家长视孩子为“小太阳”、“命根子”,把一切期望押在孩子身上,因而一味纵容、迁就顺从,任孩子耍脾气,当“指挥官”;甚至让孩子以打骂父母取乐。

(3)保护过度。怕孩子受苦受累,受挫折;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顽强的品质;袒护孩子的缺点错误。

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往往缺乏耐性,意志力薄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任性,蛮横,缺乏献身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只知索取,贪图安闲和享受,消极品质多。

放任型的爸爸妈妈认为,“树大自然直”,无须专门进行教育,孩子年龄大了便会自然变好,小时候有点毛病算不了什么。对子女关心少、爱护少,任其自长。认为管教多了,会束缚孩子手脚,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不利于孩子的独立发展。当然,有的父母则是对孩子置之不理、冷漠忽视,甚至对孩子不良的行为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这实际上是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未负起养育责任。有的家长嫌麻烦,把孩子寄养在祖父母或亲戚家。这种长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多数与父母感情冷淡,也容易沾染恶习,学到不良行为;学习成绩差,性格有问题。当然,放任型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有的独立性较强,性格开朗外向,缺点是责任心差、倔强、义务感不强,缺乏良好的生活与文明礼貌习惯,最大的危险是易因误入歧途而走向堕落。

严管型的老爸老妈独揽家中所有事情的决定权,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常以家长的威严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往往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或“不打不骂不成器”的信条。这种教育产生的效果是消极的,其表现多种多样。高压之下,孩子的性格多倔强执拗,常表现出抵抗意识,与父母失和,甚至直接与父母作对;或者,使孩子畏畏缩缩、胆小怕事、性格懦弱,失去上进心和进取心,处处唯命是从,或者为避免父母责备而撒谎。从小多受责骂训斥的孩子,一旦为人父母,也很可能将粗暴迁于后代,效仿父母的教育方式,觉得此法能立即奏效,而不顾长期后果。

民主型的家庭介于严管型和放任型之间,其主要特点是:

(1)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感情亲密。

(2)父母与子女间沟通较容易。

(3)父母与子女相互尊重、谅解,彼此了解。

(4)父母有事情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互相协商,指导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

(5)奖惩分明、有理有据、分寸适当。

这种家庭中,子女一般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平等,相互信赖。民主型家庭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开朗、合群、尊重、平等、独立性、是非分明等品质,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以上是典型的四类家庭教育模式,当然还有其他的类型。如袒护型教育是极端溺爱子女的不当家教方式;情绪型家庭教育则表现为家长教育子女时情绪变化很大,教育标准不定,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随心所欲,这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情绪动荡不定。

同学们,可以看看自己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属于哪一类型。我们所提倡的是民主型的教育模式,这是比较理想的教育类型。它有利于维持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让孩子健康成长。若你们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当,也要理解父母,因为有时他们这样管教我们,完全是出于望子成龙心切,只是有时失了策略,但千万不要忘记他们爱的初衷。遇到委屈或觉得不公平的时候,请多想一想他们是多么爱我们。及时与父母沟通,争取早日改变现状。若你们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或品性,在朋友、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尽快摆脱这些缺点吧。

我们需要与父母沟通

或许,我们大部分同学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一方面觉得自己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另一方面,父母又抱怨孩子们不听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关键就在于我们孩子缺乏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

不可否认,由于我们与父母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接受的思想文化教育也有差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言谈举止、消费方式、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对事件的看法等方面都有所差异。由于我们与父母所处的地位不同,担负的责任不一样,父母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不免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约束管教。而处于中学阶段的我们也正处于“心理断乳”时期,自我意识骤增,渴望独立,那种“小时候听家长,小学听老师”的行为原则已经发展成“长大自己说了算”的处事方法,我们不再愿意简单地服从父母的要求。这难免会在自己与父母之间造成矛盾冲突。但“代沟”的存在并不能代表我们与父母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自己与家长能相处得更和睦、融洽,最好的办法就是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1.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呕心沥血地把我们养大成人。不管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如何,他们对我们的约束、管教,甚至批评、责骂,其目的只是希望我们学好,长大有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有些父母会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给孩子们,因此会更加严厉地教育孩子。有些父母一时生气,会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理解他们。

2.要宽容、大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会犯错,错怪、冤枉孩子这是很正常的,他们对我们的管教严厉常常是出于爱。我们不能因此怨恨、排斥他们。

3.要检讨自己

我们不要总是一味地抱怨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父母与我们之间有代沟。扪心自问,我们又何尝了解父母,何尝考虑过父母的处境、心情?试试说出: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欢吃的菜、父母空余时间常做的事、父母的身体状况怎样……尽可能列举出你所了解的有关父母的事项。我们可能花半天时间也说不完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却很难想出自己曾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乱发脾气、闹情绪。要记住,理解是双方的、相互的。

4.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学习和生活中总有许多新的矛盾要面对,只有说给父母听,才能让父母理解。如果把自己的心灵紧紧地锁起来,或者只是向日记倾吐自己的心声,而不愿让父母知道,那么父母也无从了解我们,当然更不能理解我们。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要翻看孩子的日记,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想知道孩子到底在思考些什么问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和父母交流,而是将心里话写在了日记中。我们不但要习惯表达自己的心里话,遇到了事情要学会和父母协商,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5.做父母的朋友

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是我们的良师,只要我们敞开心怀,真诚地与父母交朋友,父母也能成为益友。

试试看,只要我们真心诚意,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就会发现我们与父母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大家能相处得更加和谐、融洽,我们还可以从父母那儿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父母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等都是从一般朋友那儿难以得到的。沟通能为我们与父母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拥有幸福的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我们生活的温床。家和万事兴。融洽默契的亲子关系,身体健壮,心理健康,长幼有序,互敬互爱,邻里和睦,亲友互帮,追求精神愉悦,注重家庭心理健康,这是现代家庭的理想境界,是幸福温馨家庭的新标志。有钱能买到高楼大厦,却难买到温馨的家。我们都渴望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努力追求这样的家庭。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一个生活在尘世中的家庭,都随时有可能遭遇生老病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下岗问题、意想不到的父母婚变、父母关系的不和睦等,都可能成为家庭突发的灾难。面对家庭中这样的危机,我们怎么办?

1.父母不和睦怎么办

一要好言相劝,以情动人。你是父母的孩子,是父母手把手地把你从小拉扯大,在你身上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因此他们始终对你怀有深厚的感情。从这个基点出发,来规劝父母,感动他们,让他们为了你和好如初,为了你而相互谦让。二是要寻找契机,强化亲情。

2.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

一些父母无法接受突然下岗的境遇,他们服从国家分配到所在的企业上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辛辛苦苦,踏踏实实,一直拿着不高的工资。本指望以后有个好待遇和生活,没想到说下岗就下岗,难免会心情不舒畅,心理失衡,情绪不好。一些父母下岗后放不下“架子”,不愿从事一些在他们看来是被人瞧不起的事情,如清洁工、洗碗工、家庭保姆等。这时,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劝服父母面对现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下岗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帮助父母学习新知识,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争取练就一技之长,努力减少他们自身情况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早日找到新工作。

此外,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必须重视并正确认识父母下岗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下岗,家庭收入会大幅度减少,我们更应该注重节俭的习惯,要避免出现“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因为花钱多少并不能代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多体谅父母的难处,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时,我们要了解下岗的原因。“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一些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3.生活在单亲家庭怎么办

目前离婚率呈上升趋势,所以,父母离异的孩子为数不少。既然父母离异已成事实,我们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体谅他们的处境。“强扭的瓜不甜”,若矛盾很深的父母勉强生活在一起,痛苦的会是三个人。每个人都有选择快乐的权利。我们应该学会安慰自己,把自己处境优越的地方同别人处境恶劣的地方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心理平衡。快乐、痛苦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分为二,关键看我们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记住: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左右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快乐。

若父母一方因为灾难而远离我们,这无疑是对我们精神的严重打击。我们尚为学生,但我们也应该学会勇于面对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没有人可以躲避。正因为人生的短暂、死亡的不可避免,我们更应该早早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生存的意义,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我们要帮助家人从悲伤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我们在空余时间要多陪陪家长,聊聊知心话,帮家长分担一些家务活,让家长觉得拥有你就是一种幸福。

单亲家庭中,我们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也许会接踵而至。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磨炼坚强意志、养成坚强性格的客观条件。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磨难会使我们的意志力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4.怎样在重组家庭中找到快乐

新成员的加入,可能破坏我们原先已经建立起与单亲的信赖亲密关系。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新的亲子关系,避免产生抗拒或排斥继父(或继母)的心理。站在父母的角度审视重组家庭的必要性。我们要尊重父母的做法,体谅他们的困境。正如我们渴望拥有知心朋友一样,父母更需要同龄人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若干年后就可能离开父母,闯天下去了,只有伴侣之间才能相互照顾、相互扶持。为了尽快接受新爸爸(或新妈妈),我们可以尝试去发掘他们的优点。

家庭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不管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我们与家长的关系如何,尝试着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相信我们都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产生代沟的原因

1.社会成长背景不同

我们的父母的生活年代的观念显得比较保守。生活上的磨难,加上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使他们的为人处事显得比较稳重、务实,不愿意做冒险的事。新潮的想法,在他们那里就显得“标新立异”。

我们生活在新的年代,新的知识大量出现,新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人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创新精神成为当今的主流。而这些变化,在我们的身上表现得比较充分。时代的变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和父母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上的很大差异,导致了代沟的产生。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使得我们难以承受

父母们往往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我们的学习成绩也许不太理想,和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相比差距比较大,这常常成为我们和父母发生冲突的焦点问题。有的时候,明明是其他的问题和父母有矛盾,他们也拿成绩问题来责难我们,这一点,恰恰是我们最难接受的。

3.好朋友们的影响

进入青春期后的我们非常希望找到知心的朋友。在很多方面,比如穿什么样的服装、说什么样的话、有什么样的爱好等,我们更看重好朋友的意见。我们渴望被同伴接纳并喜爱,大家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既可以相互分享喜悦,也可以相互倾诉烦恼,我们会把几个关系要好的朋友结成一个小群体,这样我们就有了归属感,感到不孤独。伙伴关系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于有时会放弃父母的意见,去迎合伙伴的看法,这一点,在父母的眼里也变成了十分严重的事情。由于父母没有理解我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因此,双方常常会因此发生矛盾。

4.闭锁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的心理现象。这个时期的我们,有一种不愿意向外人开启心扉的愿望,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有属于自己的心事、有写给自己的日记。这一点在女同学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这是一种心理发展的特殊过程,它可以使我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可以使自己比较深入地思考人生,探寻人生的真谛,如果加以升华,就可以产生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的动力,大家应该关注并珍视这一心理过程。但是,我们的父母没有理解这一点,看到儿女和自己的关系不再密切,总担心我们会脱离他们的监护,于是更加“严密”地“监视”我们。结果就是,父母越想要知道,我们就瞒得越严密,双方的情绪开始对立,关系变得紧张了。

逾越代沟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沟通,主动去和父母进行沟通,用我们的真诚去消除彼此的误解和隔阂,让父母重新认识我们,让我们更加热爱父母。

那么,我们进行沟通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1.找寻共同的支点:相互尊重,互相信任

要想进行沟通,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一条可以共同努力的途径,也就是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对我们做子女的来说,就是要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想想在自己的成长中,每一步不都凝聚了父母的心血和精力吗?

2.了解并理解父母的观点

我们在要求父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想过去理解他们吗?父母的唠叨真的那么不堪一听吗?为什么我们有时与父母说不了几句就吵架?难道全是因为父母不理解我们吗?父母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历、父母身上优秀的品质,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

3.我们双方都去补青春期心理这一课

可以说我们和父母双方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心理特点和问题“知之甚少”。那么,我们都应该一起去补这门“课”,增加对心理变化的了解和认识。比如:从报纸杂志中阅读有关的文章,目前许多报刊中都有相关的专版或专栏介绍有关的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找到。还有其他的媒体,如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也可以加以利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参加学校的有关学习,还可以动员父母去参加诸如“家长学校”的学习,听听老师和专家们合理的建议,相信一定会使我们都受益匪浅。

这里再介绍一些加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1)用礼貌、温和的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这种温和的语言,必须是我们内心真诚的表露,这样的语言才会有好的效果。

(2)和父母谈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沟通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交谈的时机要选择好,要选择大家心情好的时候进行,这时候的交谈会使大家心情愉快,效果才会明显。

(3)承认对问题的看法有多面性。当我们和父母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要忙于争论是非曲直,可以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多角度探讨问题,看能否找到共同点。

(4)相互接纳,求同存异。两代人各有自身的特点,要学会认识父母和自己的不同之处,接纳对方。另一方面,两代人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果我们去耐心归纳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和父母并非格格不入,两代人的看法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而对于两代人存在差异的地方,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大家要学会互相谦让。

(5)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比如:不用刺激性的语言和父母说话。如果大家都在气头上,不妨先回避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做错了事,要勇于向父母表达你的歉意。除了交谈之外,大家还可以利用写字条、送礼物、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