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胸怀与见识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有道德的人,是文明社会的人生目标。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安居乐业,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就成为下一个努力的方向。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政治清明、制度优越、法律健全的时代;一定是一个民族融和、文化多元的社会,人们的个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创造热情,充满朝气,蓬勃向上,人们活得充实,活得舒心。所以,坚实的物质条件必定要能提升到文化的层面,艺术地享受生活。
构建这样的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位公民道德素养有很大的提高。如何提高人的品德呢?
首先,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富于仁爱与宽容之心。视野狭窄,胸怀就难以拓展。汉朝时,西南有个夜郎国,就在今日贵州桐梓县。汉朝派遣使者到那里,夜郎国王完全不了解外面的情况,便问汉使道:“我夜郎国和汉朝哪个大呢?”汉使回来一说,大家笑破肚皮,于是“夜郎自大”成为千年笑谈。仔细一想,夜郎国王的问题其实很正常。视野窄了,胸怀能宽到哪里呢?胸怀不宽广,如何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呢?放眼世界,拓展胸怀,知沧海之大,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之深厚,就会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就会为自己曾经无知的骄狂而汗颜。补阙而勤学,知耻而后勇,浅薄、轻浮之气渐消,厚重、踏实之风日增,品德自然大大提升。
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这里说的“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书本的学习而增长学识,这是现代社会取得知识的主要源头。书籍是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引导着我们向上、向善。二是在社会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知识,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丝毫不能轻视。书本知识没有付诸实践,不可能真正掌握;实践经验没有经过理论的总结,不能得到提升。书本和实践的知识,二者不可偏废。中国人常说要“见多识广”,如果把“见”理解为“实践”,把“识”理解为学识,那么,多读书,勤实践,便是取得真正知识的根本途径。
见识广,心胸随之开阔,品德自然提高。每一个人都努力把自己磨炼成为人才,整个社会品质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美好和谐的社会就能够实现。
原文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明〕洪应明《菜根谭》)
今译
人的品德随着胸怀而提升,胸怀因见识而扩大,所以,想要提升品德,就不能不扩大胸怀,要扩大胸怀就不能不增长见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