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搬运砖头
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大家都知道陶侃是东晋中兴名将,但对于他的经历就不一定很清楚了。陶侃早年的经历相当坎坷,完全是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他出身贫寒,原籍鄱阳,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市。西晋王朝在中原崩溃,北方大族纷纷南逃,在南方建立起由北方士族大姓支持的东晋政权,政治上士族门阀政治进一步加强,贫寒出身的人不但难以出头,而且还被官场看不起而遭到排挤。
陶侃居住的地方,是盘瓠蛮即溪族杂居之处,陶侃本来出身就低微,再加上来自溪族之地,自己长得又不像汉族,所以更加遭人鄙视。陶侃早年丧父,和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坚强的女性,在严酷的生活处境中,她不但咬紧牙根支撑家庭,含辛茹苦培养子女,而且要求儿子一定要刻苦耐劳,自强不息。受母亲的影响,陶侃并没有贫寒子弟常有的自卑,为人开朗坦诚,结交许多朋友。有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经过此地,陶侃家里穷得拿不出东西招待客人,湛氏便剪下自己蓄留多年的青丝卖钱,让范逵畅饮而去。范逵深受感动,向庐江太守张夔赞美陶侃的才学品格,陶侃因此获得任用,当上县令。在任上,陶侃兢兢业业,把一方治理得很好,获得提升,到州里任辅佐官。以当时官场对于家庭出身的严格要求来看,陶侃对此官职大概可以满足了,再提升的前景渺茫,一般就此老于吏职。但是,陶侃的为人意外地帮助他突破了寒士当官的界限。
陶侃做人讲义气,重感情,知恩必报。张夔的知遇,让陶侃感激不已。他升任州职之后,并不像许多人那样用势利眼寻觅夤缘攀升的机会,而是踏踏实实做事,用真情去回报张夔。有一次,张夔的夫人病重,要到几百里外去请名医诊治,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僚属个个面有难色,相互推托,唯有陶侃二话没说,踏雪而去,大家无不被他的为人所折服,张夔也很感动,大力保举他为孝廉,使他得以进入首都洛阳,突破身份限制的第一道界线。
到洛阳之后不久,爆发了西晋统治集团内部毫无道义的权力争夺战“八王之乱”,特别是西晋那些觊觎中枢权位的宗室诸王勾结外族助战,结果造成胡族对华北汉族的大屠杀,西晋政权倾覆,生灵涂炭。西晋宗室中的一支司马睿在江南重新建立政权,史称东晋。这个政权是以北方各支士族为主,吸收部分南方大姓建立的,内部矛盾重重,北方士族之间争权夺利,不时爆发内乱;而且,由于北方士族对江南大姓的排挤,也促使南方大姓起而反抗。所以,东晋政权经常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八王乱起,陶侃眼看仕进无望,便回到南方。荆州刺史刘弘起用他帮助平定张昌领导的民变,这给了陶侃发挥才干的机会,故他踊跃响应,率军进驻襄阳,在刘弘亲自率领的大部队被张昌打败的不利形势下,连连发起进攻,数战数捷,平定了张昌。这一仗让陶侃声名鹊起,刘弘更是把陶侃视为自己的最佳接班人。后来,广陵陈敏见朝廷无力,起兵作乱,占据扬州。陶侃再次率部出战,平定陈敏。以后,陶侃还平定了荆、湘地区的杜弢,当上荆州刺史。以后,他又进军岭南,平定杜弢余众,任广州刺史。
广州远离政治中心,受战乱影响较小,境内比较安定。陶侃此时已经是威名远扬的中兴功臣,可以坐享名禄。但是,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自己,在广州他每天早上搬运一百块大砖到屋外,傍晚再搬回屋内。旁人不知其故,无不诧异,问其缘故,他回答道:“我正有志于光复中原,前些日子太优逸了,我担心不堪重任。”陶侃就是因为自强不息而一再突破官场和社会对于寒人的限制与歧视,建功立业的。
不论在战乱或者安逸的时候,陶侃都时刻想着天下大事,忧国忧民。在东晋浮夸玄谈的士族官场,他指斥浮华放荡,亲自处理政务,严格要求部属勤于公务,禁止酗酒赌博,发展生产,关心民间疾苦,颇得民心。他希望国家强大,收复中原。在戍守荆州时,他分别派遣部将经略巴东,从胡族手中夺回襄阳,积极谋划北伐,最后因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而作罢。然而,他不居功自傲依然积极进取的精神,难能可贵。
晚年的陶侃还以自己的余力,为朝廷作最后一搏,出兵粉碎攻入首都建康挟持皇帝的苏峻,让东晋再次转危为安。而他也因为赫赫功绩而位极人臣,掌握东晋半壁江山。晚年的陶侃,想着的是国家的安定,他不愿意再看到东晋反复上演的功臣拥兵自重,甚至问鼎谋篡的闹剧重演,所以,亲作表率,上表退位,派人把官印节传等奉还朝廷,封存府库,将军资器仗、牛马舟车等公物全都登录账簿,乘船归田,不幸病死在途中。他的事迹,“朝野以为美谈”。
陶侃的一生,是自强不息的一生。历代家训经常提到他,就是希望自家子女能够以他为榜样,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挫折委屈,都不要气馁,坚韧不拔,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原文
(陶)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晋书·陶侃传》)
今译
陶侃在州里没有什么事情,每天早晨搬运一百块大砖到屋外,傍晚再搬回屋内。旁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道:“我正有志于光复中原,前些日子太优逸了,我担心不堪重任。”他就是如此激励和锻炼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