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要素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在众人眼里,读书是很平常也很容易的事情,只要识字,谁都会读书。其实不然,其中有很多讲究。
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读书,如果只是一般的消遣,打发时间,那倒也罢,没什么好多说的。如果是读实用性书籍,诸如如何炒股票之类的书籍,为着马上付诸实践,立竿见影,那也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这里要探讨的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从书中获得人生教益,提升自我,乃至要做学问,成为专家。这时候,读书就要注意许多方法了。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了会有大不相同的收获,有的人完全按照字面去理解,有的人则能够进一步读懂寓于其背后更加深刻的意思,结果大不相同。人生是一本书,用一生去读,到头来也许就领悟了一两条人生哲理。书籍也一样,平淡朴实的一句话,或许要用许多年的时间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
那么,该如何读书呢?曾国藩在这里提出入门的三条原则。第一,要立志,明确读书的目的。立志并不是说非的要怀抱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才能读书。但是,作为提升自我的人生学习,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功利。以前有一个对子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对子虽然低俗,但其用意无非是想用金钱和美女去激励年轻人读书,故不可当真。读书成才了,受人尊重,获得较高的生活待遇,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有才学就有好待遇,没有才学也就没有好待遇,才学是最根本的,不明白这一点,汲汲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从一开始就很功利地想把读书变现成金钱美女,像下赌注一样读书,恐怕书读不好,到头来只是猴子捞月。而且,一旦达不到目的,岂不失望以至于堕落!
立志讲的是要把读书当作提升自我的途径,不仅要提高文化知识,更要提高品格修养,不甘居于下流,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变得聪明睿智。如果这样去读书,眼界越读越高,心胸越读越宽阔,兴趣越读越多,人生越读越丰富,读书就变成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庄子曾经批评过功利主义,提出无用乃大用之说。就以历史为例,很多人认为历史是没有用处的,既不能变钱,也不能当饭吃。其实,历史首先是人类的记忆,其次是人类智慧的宝库。试想一个人如果既没有记忆,又没有智慧,还有什么用呢?相反,学好了历史,就有洞察未来和应对纷繁世事的睿智,见过人间起落沉浮权谋机变,才会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胸怀与澹定,那才是无用之大用。
第二,要有识。曾国藩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要博学而谦虚。读书一定要广,博闻多识。知道多了,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个世界有多么宽广,人类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学问有多么精深,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那么多。其实,看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他对待学问的态度,那种夸夸其谈、一开口就评头论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大多是浅薄之人。
第三,要有恒心。要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断学习,才能耳目常新,与时俱进,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做研究更是如此,要不停地积累,不停地思考,持之以恒。读书最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激情来了,日夜苦读,囫囵吞枣,热情一退,就把书晾到一边,碰都不碰。要知道,读书就像长跑,宛如登山,重要的是不要停步,快也好,慢也罢,都没有关系,只是步子要稳,也就是书要读懂,要领悟,不要停步,量力而行,一直走下去,你就会看到一路风景如画,而等待你的将是山顶上的无限风光。
原文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致澄温沅季诸弟》)
今译
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就断然不会甘居下流;有识就会知道学问是无穷的,不敢学会一点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之流,都是没有学识。有恒就一定不会有做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