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客,让教育理想在这里生长

博客,让教育理想在这里生长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力量。在市电教馆的支持下,我们申报了《基于BLOG教育叙事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并经批复列入山西省“十一五”规划“13150”工程。师生因博客而改变,因博客而文化,因博客而幸福,因博客而生长。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博客,让教育理想在这里生长

教育需要理想。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力量。我们的教育理想就是:推行博雅教育,让学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着力打造“书香校园,锦绣花园,和谐家园,幸福乐园”,培养读书之人、爱美之人、感恩之人、幸福之人,办一所能够成就师生理想的学校。在追寻教育理想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为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在实践中提升对教育博客的认识

2002年,博客开始引入中国;2004年,博客应用纳入国家科研项目;2005年,博客开始从精英走向大众。我也有幸接受了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关于教育博客的专题培训,得到省、市电教馆领导的支持和大同大学刘志华教授的指导。同年4月,在东四尺小学建立团队博客“泉眼无声”,创建阳泉市首家教育博客学校。在市电教馆的支持下,我们申报了《基于BLOG教育叙事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并经批复列入山西省“十一五”规划“13150”工程。2007年,在课题中期评估中,被称为“课题研究小而实的范例”,刊载于《山西电教》2007年第3期,全省推广;2008年,在全省课题推进会上,我做了重点交流并受到北师大王陆教授的高度评价,课题业已顺利结题。

在博客应用研究的过程中,我坚持写博五年不辍,写博文110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30篇,与教师们一道养成“诗意栖居博客”的习惯。我给老师们写博客的建议是:表达真实的思想;要有分享的意愿;坚持不懈写下去;要有核心的主题;要多给别人掌声。我们感觉到,教育博客(Blog)已经跳出日志的范畴,它所承载的更多的是一个理念、一种精神和一个习惯,就是要让学习、交流、分享、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所谓“勤学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我们注意到,教师们逐渐养成了在博客上学习、交流、讨论、撰写教育叙事的习惯,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方式和行走方式,教师主体意识正在觉醒。教师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决定着工作的发展,积极投身于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工作之中,以阳光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工作。

2009年2月,我们建起了“博雅教育博客圈”(包括教师圈和学生圈),教师圈网址:http://q.blog.sina.com.cn/xnkxx。如今,教师圈博文总数6400余篇,发帖300个,点击率近12万次;学生写博文4000篇,点击率破万。师生因博客而改变,因博客而文化,因博客而幸福,因博客而生长。

二、探求教育博客的应用功效

(一)基于教育博客的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实质是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它靠事实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师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知识,即把自己的岁月变成作品,沉淀思想瞬间的精华,挖掘出教育主体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教学闲暇,教师们在电脑前敲击着自己美丽的心情,有的教师一年写日志300多篇,其中不乏精品迭出,除了被博客网站评为精品,还在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教育叙事30多篇,教师们在交流互动中共享思想,共同成长。语文教师“一曲悠扬”写的教育叙事《你快乐,我幸福》、“轻风书画”写的《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孩子》在山西省“三优课”评比中获得教育叙事一等奖。2009年9月,我校一位年轻教师因病不幸离世,全校皆悲,在短短的几天内老师们从她的为人、为学、为师几方面,写出悼文近40篇。我也写了《只能敬你三炷香》,弘扬的是一种崇高师德,培育的是一种人本思想。一篇篇精美的博文就这样在叙事中产生,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和思考,增强了教师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引领教师幸福成长,推动我校的课改进程。

目前,教师们写出精品教育叙事1000余篇,教育叙事篇篇精彩,教育哲语句句精辟,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育故事中,让人悟得什么是教育以及怎样搞好教育。其实,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中蕴藏着无穷的教育智慧,只是我们缺乏思考和发现,这不正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吗?博客叙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温暖,看到了教师成长的希望。

(二)基于教育博客的课题研究

因教育博客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加以推行。我校承担了阳泉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为倡导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整合的质量和效益,教师们利用博客学思结合,交流研讨,形成共识。整合不是技术与课程的叠加,整合的实质是融合,整合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快乐灵活地实现信息的获取,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合的难点是在整合中体现学科的固有个性,不能将传统的“人灌”变为“电灌”。我的研究论文《传统与现代,要二者兼得》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中指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要做到适合、适时、适量。适合,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课型特点和教学需求,决定用与不用的问题,电教手段的应用并不是多多益善,有时不用比用还要效果好;适时,就是教师要把握应用时机,要不早也不晚,决定用在什么时候,该出手时才出手,讲求应用的艺术性;适量,就是在应用媒体时要数量合适,不太多也不太少,决定用多还是用少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理念的提出和传递使教师的整合行为不再机械和盲目,为教师更好地探求整合的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们在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师生同读同写,共同成长,开设师生网络日记“我口我心”栏目,专门发表师生日记,对优秀博文整理发表,出版我们的校刊《花开的声音》(教师版和学生版)。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思想、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始终将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以课题研究引领学科教学,促进教学改革。

(三)基于教育博客的校本研修

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我们牢牢把握“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原则,除了搞好“三小”(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研究,还根据教育教学情况,设计新颖别致的研修内容和研修形式。如:教师节,我们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是《于丹〈论语〉心得》,举办“《论语》,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专题研讨,解决教师心态问题,一时间成为教育博客的主旋律;我们将教研活动在范曾先生题字的华通生态园开展,小桥流水,花香鸟语,品茶研教,其乐融融,自然催生出好的教研成果。我们还定期在学校博客圈举办教育论坛,如:“教育博客的生命意义在哪里”、“高效课堂大讨论”、“学霍老育人精神,做人民满意教师”、“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小学班主任规定》学习与体会”、“教师心理健康”等。在我校研究推行博雅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们围绕课堂的有效、高效、如何做“懒课教师”和“导学案”进行了连续的研讨,“小芳”的《学案研究系列》一石激起千层浪,“清风别居”的《高效课堂观察记录系列》、“坦然面对”的《高效课堂思考系列》、“学子”的《课堂教学浅见》、“海上明月”的《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等博文应运而生。同时,我们与刘家垴小学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让老师们结合课例互动交流,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和操作体系愈辩愈明。副校长“一笛长风”创建“媒体与写手”博客圈,搭建媒体与写手的桥梁,荟萃教育教学精华,方便教师学习研究,指导教师写作,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四)基于教育博客的家校沟通

为了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我们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校园,为家长建立学籍档案,让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将办学理念和学校活动展示给家长。此外,我们开办博雅教育博客学生圈,目前全校有430名学生加入圈子。在学生圈中开设“家校桥梁”专栏,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家长有意见、建议和祝福都可以畅所欲言,许多家长在《印象学校·祝福学校·建议学校》中纷纷谏言献计。特别是大队辅导员“纸月”和政教主任“华彩乐章”更是把学生博客圈作为自己的阵地,了解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开展论坛、跟帖、交流活动,加强了沟通和理解,减少了摩擦和误解,增强了教育的合力。在“我行我秀”栏目,展示孩子才艺,激发孩子艺术情趣。

(五)基于教育博客的教育联盟

博客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我们加强了区域间、校际间联系,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我们一直追寻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的“教育在线”;江苏的信息技术教育“金陵叙事”;成都的学校文化“巴蜀教育”;特级教师家园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文化大师孔庆东、哲学家周国平、高效教学李炳亭;《中国教育报》记者陶继新、编辑张以瑾、《小学生拼音报》梅霞、《校长》杂志总编辑李斌等,都是无尽的教育资源,都是聚宝盆。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自己的博客上加了好友或做了链接,还彼此加入圈子,我们除了与全国各地的名校加强联系外,还与周边学校东四尺小学、刘家垴小学、红岭湾小学等博客链接,与市电教馆“影子”、阳泉十中“白菜树”、上站小学“自然”等博客联系紧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圈子,一个圈子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资源。我们每进一个圈子,总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感觉,我们博采众长,完善自我。教师素质的提高,往往就在教育的闲暇,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业余时间。

(六)基于教育博客的学校文化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我们提倡“文化管人,制度管事”的文化管理理念。文化是学校一只看不见的手,总是在操纵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是工作习惯。

小南坑小学创建于1953年,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我们坚持在传统中挖掘,在现实中提炼,在未来中设计,锤炼出学校的核心理念“德润人心,文化天下”,以此来统领学校的全部工作。教育理念,就是“博雅教育,奠基生命”,以教师的博爱、儒雅,服务学生的博学、文雅,成就学校的博大、高雅,为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办学愿景,就是通过实施“博雅教育七大行动”即:书香浸润灵魂(读书)、文化滋养个性(习惯)、写字改变形象(写字)、反省提升素养(日记)、歌声陶冶情操(唱歌)、课堂成就理想(教学)、信息畅通明天(电脑),发扬“宁静致远,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着力打造“书香校园,锦绣花园,和谐家园,幸福乐园”,培养读书之人,爱美之人,感恩之人,幸福之人,追求“小小校园,大雅之堂”的办学境界。学校文化识别系统主要包括理念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对此,我们都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包括校徽、校字、校刊、报头、校旗,哪怕是教师们的工作笔记本、台历、稿纸等,也处处彰显学校文化元素。在2010年元旦,我们还举办了校刊《花开的声音》首发式,发行一枚企业金卡学校明信片,刻制了一枚纪念日戳。这些文化理念和文化元素每天在学校的博客圈中有更新、有回复、有文字、有图片。教师在教学之余,一有空闲就专注于学校博客,耳濡目染改变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因为在学校博客中传递着方向,传递着声音,传递着温暖。

(七)基于教育博客的情感沟通

在指导教师写博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真实、即时、开放、自由,这就为大家的情感交流奠定了基础,将自己的喜悦和忧伤与同伴分享,大家才能够设身处地与你同喜同悲,心心相印,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尤其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善言谈的教师正如找着一方心灵的驿站、温馨的港湾,如“雪燕冰心”、“轻风书画”、“平安是福”等,畅吐心声,温情细腻,心灵的描绘改变了教师的思维和办事方式,改变着教师的人生态度,提升着教师的生命质量。正如老师们在“探求教育博客的生命意义”中交流的:

有话写一写,让灵感成为记忆;无话看一看,让资源达到共享。(雨后彩虹)

记录着自己,了解着别人。(若水)

你快乐吗?请诉之于博客。

你不快乐吗?请诉之于博客。

你愿意分享你的快乐与不快乐吗?请加入博客圈。(叶夜雪)

英才贤达通博客,桃李芬芳满校园。

头雁高领众雁飞,春风化雨润心田。

情注博坛铸师魂,甘作春泥更护花。

淘尽浪沙始见金,一腔真情洒教苑。(紫水晶的爱)

例如教师有体罚学生或者行为不周的时候,学校领导和教师无需面对面,也许一句温馨提示,教师就能心领神会,好自为之。老师们在不断写博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感恩,学会了释放,在量的积累中,有了质的飞跃,不乏佳作频频出手,博客改变自我。

三、教育博客应用的操作路径

(一)全面培训,人人建博

首先,学校要把教师领进门,人人建立教育博客。我们本着全面培训,分层优化的原则,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第一层:学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重点内容是校园网建设和电子政务;第二层: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个人网站和教育博客创建;第三层:全校学科教师的终端设备使用及农远教育工程培训。同时,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培训活动,改变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陌生感、排斥感和担忧感。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呈现出了以个体带群体,以群体促个体,相互推动,共同提高的可喜局面。在去年“阳泉市应用年十佳系列活动”中,我校四项获奖,信息技术教师齐媛、美术教师王宝霞等教师自修钻研图片制作处理、排版应用等专业技术,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显身手。此外,举办学生博客优秀成员培训与展示,激发兴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能操作word,驾驭博客。

(二)组建圈子,强化管理

在教育博客培训中,我们对博客的概念、特性、分类、用法以及写博客的建议作了详尽的介绍,并且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些优秀博客的范例,使他们对博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引导教师写博客要体现日志的真实性、即时性、故事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在新浪网站申请自己的博客,并成立小南坑小学博雅教育教师博客圈和学生博客圈,除了本校教师还有兄弟学校和外县区的联盟者。建立《小南坑小学博雅教育博客圈管理制度》,分工负责,划片管理,包括博文审阅、批精、考核。

(三)建立机制,培育文化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需要培育一种文化,更需要一种机制。为了激发教师的热情,我们提出“建博,展示,评比”的思路。我们从网名、栏目、原创文章、日志篇数、精品文章、点击率等方面评选学校“十佳”博客,小组交流的优胜者参加学校大赛,进入学校“十佳”,就是学校博客圈的资深成员。引导教师将优秀博文在报刊发表,并设立学校“新闻发表奖”。学校领导都坚持写博客,给教师们写回复和评论,有思想引导、有教研方向、有温馨提示、有真情表白,这里的管理是思想的引领,是娓娓的谈心,没有教师犯错后面对面的尴尬,也没有教师当着众人面红耳赤。

四、教育博客应用的成效

1.教育博客,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让学习成为习惯,专业素质不断提高。2009年我校青年教师李兆婷、夏丽珍两位老师作为阳泉市教学能手,参加山西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比赛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双双获奖。语文教师郭海瑞参加“山西省名师推荐录像课评选”,与山西省教育专家崔云宏老师同台上课;体育教师孙秀栋的录像课参加全国“三优课”(课堂实录)评选;信息教师齐媛参加全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选拔赛,荣获第九届教学能手;李玉慧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获得阳泉市优质课,在“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得全国二等奖;语文教师续雅红参加全国第二届小学教学设计大赛暨特色教学观摩研讨会,她所做的《老人与海鸥》一课获得一等奖。看着众多教学新秀的成长,我们深感欣慰!

2.教育博客,让教科研降低了门槛,让教师尝到了教科研的乐趣,教师以阳光般心态从容面对教学改革,研究意识不断增强,教师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我们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理念,在抓好“三小”现象研究的同时,参与两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全校师生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华硬笔书法协会组织的全国第二届师生硬笔书法大赛,我校有64名学生获得等级奖,学校获得“全国写字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称号。在《小学生拼音报》组织的全国小学生“2009年读报用报知识竞赛”中,我校获得殊荣,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11名,获奖率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我校当之无愧获“全国十佳优秀组织奖”,张淑萍、闫淑珍等8名教师被评为“优秀组织教师”。闫慧明副校长被评为“山西省小语会先进个人”;张志明获得“全国课改治校优秀校长”和“全国教研工作先进个人”。

3.教育博客,在改变着教师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学生,改变着学校,改善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培育了学校文化。我校积极推行“博雅教育”,让读书成为力量,让博客成就理想,教师们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成长。尤其是在“晨读、午练、暮省”的校园生活中,学生们日有所诵,立字立人,让日记伴随孩子终身。有50名学生成为《阳泉晚报》小记者,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参加了全国作文大赛,受人青睐。随着师生素质提高,办学质量水涨船高,在全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名列前茅。

4.教育博客,克服了时空的限制,更容易保存、复制、传播、共享,丰富了教育资源。让我们无偿学习到教育前沿的东西,进行头脑风暴,智慧资源共享,让读书成为习惯,创造出更多的教育智慧,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生态环境的形成。

5.几点体会:办学思想上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长计议;办学过程要有设计,思路明确,整体规划,不能就教学抓教学,“好一则博”;建立教育博客不等于教师专业成长,关键要培育一种学习、反思、写作的习惯,要引导教师坚持做,创设情境和氛围,克服职业倦怠,保持教育激情。

最后愿与大家共勉:

在教育博客的田野里,我们是耕耘者,我们期待着;

在教育博客的田野里,我们是守望者,我们思考着;

在教育博客的田野里,我们是收获者,我们快乐着;

在教育博客的田野里,我们是理想者,我们追求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