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辞的产生

楚辞的产生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国,又称荆、荆楚,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关于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楚辞是源于楚地的歌谣。那么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楚地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楚国,又称荆、荆楚,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据《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楚国之疆域,虽然时有得失损益,但在其鼎盛时期,据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县三百余个,是战国时代最大的国家。《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可见楚国物资之丰饶。楚国土著居民众多,除了三苗及其遗民之外,还有越、濮、巴三族。楚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具有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即使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是一种光荣和自豪。

楚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富庶,文化也相当繁荣。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等方面。楚国乐器种类齐全,有钟、磬、鼓、瑟、竽、篪、排箫等,由这些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熟知的成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就是用来形容楚国音乐的。《昭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说有个善于唱歌的人在唱《下里巴人》时,能随之附和的有几千人;唱《阳阿薤露》时,能随之附和的有几百人;当唱到《阳春白雪》时,能跟着附和的却只有区区几十人了。曲子越高雅,能随之附和的人就越少。由此可以看出《下里巴人》应当是楚人、巴人杂居地区所流行的通俗歌曲,人们演唱起来,简直是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闹。其余歌曲,由于难度较大,人们能演唱的也逐渐减少。这一记载,非常真实地反映了楚国这一音乐之邦,在音乐发展中,允许夷夏并存,雅俗共赏。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薤露》《阳春》《白雪》等。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据说是楚人翻译的越国舟子的唱辞:“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舞蹈是和音乐相伴而来的,自商周以来,楚国一直盛行巫舞,巫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宗教舞蹈,在民间相当流行。除此之外还有宫廷乐舞,它不同于民间乐舞,表现场面要大得多,当然也就豪华得多。无论是民间的巫舞还是宫廷乐舞,都特别讲究舞蹈者的线条美、律动美。

楚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楚地又巫风盛行,楚人用歌舞娱神,所以才使神话得以大量保存,诗歌音乐的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同时强大的楚国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