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高精神与日月争光

崇高精神与日月争光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原无论是作为统治阶层中的一员,还是被流放,始终关注民众的生存状况和同情民众遭遇的苦难;还有他主张选贤举能,反对任人唯亲,提出不论人的身份贵贱,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屈原“美政”理想的核心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

追求美政,至死不渝。屈原无论是作为统治阶层中的一员,还是被流放,始终关注民众的生存状况和同情民众遭遇的苦难;还有他主张选贤举能,反对任人唯亲,提出不论人的身份贵贱,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这些政治思想是其美政理想的体现。屈原“美政”理想的核心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另外,修明法度、以民为本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总之,相对于楚国的现实而言,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加进步,并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离骚》中“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还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可以看出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理想是美好的、追求是执著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为了不改变初衷,当矛盾无法解决的时候,只能用生命来诠释追求的真谛:“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被腐朽的贵族集团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闷彷徨地面对着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首先,女媭劝他不要“博謇好修”,应该明哲保身。但诗人通过向重华陈词,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证明了自己态度的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于是,追求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使他升腾到了天上。他去叩帝阍,阍者却闭门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再度争取楚王的信任也是不可能的。接着诗人去找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请他们指示出路。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另寻施展抱负的处所,巫咸则劝他暂留楚国,等待时机。诗人感到时不待人,留在黑暗的楚国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于是决心出走。但是这一行动又与他的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当他升腾远逝的时候,却看见了祖国的大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终于留下来了。诗人通过这一系列虚构的境界,否定了与他爱国感情和实现理想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各种道路,最后决心一死以殉自己的理想。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屈原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不是僵硬的教条,其坚韧的求索精神,表现了他试图在更广阔的历史空间、更大的文化视角探求人类生存的社会形态,探求人类精神栖息的理想模式,探求心目中的美政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虽然他失败了,但其精神永远不会磨灭。屈原坚持真理,不畏艰辛的人格精神,不仅值得后人效仿和学习,其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值得后代人赞扬和继承。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个人独立创作时代的开创者,他创作的楚辞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文化传统,让文学真正成为作家心灵世界的展示,这种原创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对文人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屈原为后世作家指出了一条明确的宽广的创作道路,即文人向民间文学学习,从屈原到白居易,这条漫长的创作道路,使民间文艺和文人的写作相结合,从而使中国文学不断地从各个时代的民间文学中汲取新鲜的养料,使得各个时代产生了代表自己时代特色的杰作;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从而形成一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以象征为特色的表现方法,对后来的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美女篇》、阮籍的《咏怀》、左思的《咏史》、李白的《古风》、杜甫的《佳人》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屈原的这种创作风格;《离骚》、《招魂》所运用的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和另一位重要诗人李贺都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就。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在对屈原思想情感的评价上,“爱国主义”是一个现当代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曾对屈原的爱国主义提出了不同看法,引起较为激烈的争论,但最终仍得到了肯定。虽然屈原当时所爱的“楚国”与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当时的屈原仅是一种“宗国”情结,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仍然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不是停留在一般信念和文字上,而是与他“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