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阳 图/多多爱儿童摄影机构
家庭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可怕,
冷静和沉着应对,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在陪伴中,你必须成为孩子值得信任和依赖的对象。
如何为人父母的话题,在我们父辈的青年时代,似乎不常被提及。那时,家庭教育和两代人的关系显得单纯得多,孩子们按部就班地在学校接受课本和老师的教导,回家后与父母的日常相处简单而平常,尽管有时也会产生不和谐的音符,但总是波澜不惊,终归平静安稳。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期而至,“教育”二字失去了当初的淡然与轻松,成为了家长肩头日益加重的担子。
“以前我们上学时,哪有那么多诱惑啊!现在新鲜玩意儿铺天盖地,孩子们的心静不下来,不好管教啊!”“现在的教育方式改变太多,不主张体罚,但光靠言语教育,孩子听不进去!”“如今的孩子实在难管,稍微批评一下就叛逆,稍微责罚一下就出走,做父母不容易!”……此类怨言比比皆是,“家庭教育”仿佛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不仅家长们为教育伤透脑筋,很多即将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也为此忧心忡忡,有人甚至打算延迟或放弃生育计划。
然而,当我们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过去,感叹教育今非昔比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环境从来都是双刃剑。复杂多样的环境,在带来诸多麻烦的同时,也意味着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例如智能手机,纵然有可能让孩子分心,不专注学业,但同样可以成为父母与孩子随时沟通的桥梁,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件物品本身的好坏,而在于我们能否正确使用。同理,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父母照样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家庭教育和子女关系中扮演绝对的主角。
谈到孩子的叛逆,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位母亲感叹自己的孩子,属于“隐性叛逆”,也就是说,他在老师和家长面前似乎表现得很正常,然而却经常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小杰念初中二年级,在老师眼里,是个比较文静的孩子,从来不招惹是非,在家里他也不吵不闹,很少和我们顶撞,学习成绩也说得过去。但上个月,他和同学打架,把别人的眼睛打伤了。我一直纳闷,个性温和的小杰,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后来,我从老师那里得知打架的原因。原来他喜欢班里的一个女生,就因为争风吃醋,所以才和别人发生了冲突。我和小杰的父亲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本听话的孩子,怎么忽然间成了问题少年?难道说他平时的表现,是在我们面前伪装的吗?是不是他被什么人带坏了,或者是接触了不良的媒体信息,性情发生了改变呢?”
从母亲的言辞中不难觉察她的失望和迷惑,照理说,平时懂事听话的小杰,不应该做出如此反常的事,而且就算有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在平时没有表现出来呢?更让母亲担心的是,小杰是否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性情正朝着不好的方向改变。实际上,父母没有发现孩子行为上的异常,并不代表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异常平静,况且,大多数的情况是因为父母的关注度不足,所以才导致了很多细微末节被忽略。
小杰的问题,不在于他是否会“伪装”,也不在于他有没有受环境的影响,步入“青春危险期”,而在于他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一堵隐性的高墙。经过了解得知,平时小杰的父母除了关心一下他的学习情况,偶尔询问他在学校的表现之外,很少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小杰的母亲很关注儿子的衣食住行,知道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但却不知道儿子最喜欢的书籍、音乐和电影,也不知道他在平时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她认为这些属于儿子的隐私,所以平时没怎么过问。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父母,如果还是一味采用传统的关怀模式,那么在面对信息和科技革新带来的环境冲击时,就会感觉无法招架。
很多父母对网络不甚了解,不会用即时聊天工具,也不知道微信怎么使用,甚至不会发送手机短信。孩子们喜欢的新奇事物,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潮流,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还有不少父母觉得,这些东西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应该严加控制,所以对孩子的爱好粗暴地加以干涉。殊不知,当你在不经意间拒绝一种新生事物时,也可能在无意之中,失去了一座与孩子亲近的桥梁。
如今,在亲子关系中讲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陪伴,可很多父母将陪伴简单地理解为花时间与孩子相处,却不知道,如果不讲究陪伴的技巧,那么时间花得再多也收效甚微。
经过一番沟通,小杰的父母改变了以往固有的观念,开始多方位地了解儿子,深入他的内心。小杰的母亲除了照常关心儿子的生活起居之外,开始接触他的社交圈,并且鼓励小杰将朋友带回家一同聚会。小杰的父亲用手机开通了微信朋友圈,经常在上面与儿子对话,而且能及时看到小杰发帖的信息,了解他的生活和思想动态。
小杰的父母经过一番努力才知道,儿子文静的外表下有着相当活跃的思维,只是他不习惯表达罢了,而且起初的“暴力”和“早恋”事件,也没有他们想的那样严重。虽然小杰对一名女生有好感,但二人并未发展到恋爱的程度,而且与同学起争执的根源,只是平常的口角,与争风吃醋无关。
其实在很多时候,家庭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并没有家长想象得那么可怕,冷静和沉着应对,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在陪伴中,你必须成为孩子值得信任和依赖的对象。
成为孩子值得信赖的父母,靠的不是习惯性地嘘寒问暖,也并非将各种教育方式做简单的加法,而是真正放下浮躁的情绪,做到“急孩子之所急”,不仅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更要善于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因势利导,走进孩子的世界,用自己的真诚贴近孩子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