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哪儿孩子就跟到哪儿怎么办
在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特别喜欢黏人,跟父母总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亲热劲儿,父母到哪里,他们也就跟到哪里。若是父母独自将他们抛下,那么他们就会哭个不停,有时会给父母造成许多困扰。其实,孩子黏人是正常的现象,是依恋心理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发展大约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3个月,孩子对所有人的反应都没有区别,会用抓、握、微笑等方式进行回应。很多孩子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就学会了微笑,这个时候的笑容并不代表对某个人的偏爱;第二阶段是从3个月到8个月,孩子开始与父母建立真正的依恋关系,他们会一反过去对任何人都友好的态度,而变得有所选择;第三阶段是8个月之后,孩子的变化更大了,他们会更加依恋父母,并且对陌生人表现出更强的排斥性。所以,孩子黏人是正常现象,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么等孩子慢慢长大,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得到改变,若是孩子表现得太过严重,那么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一些引导,改掉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
小蝶今年快3岁了,她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全家人都十分喜欢她。不过她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特别喜欢黏着她的妈妈,她妈妈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俨然就是妈妈的“小跟屁虫”。当她在玩玩具时,时不时地就要看妈妈一眼,只要见不到妈妈,她就连玩具也不玩了,就会哭着喊着要找妈妈。若是妈妈不在身边,她就连玩游戏都没精神。有一天,妈妈有些急事要去处理,于是她把小蝶哄睡着了,就赶忙离开家去办事。等妈妈回到家之后,就见小蝶在屋子里号啕大哭,嘴里还喊着“妈妈不要我了,妈妈不喜欢我了”。妈妈见到小蝶的模样,真是又疼又怜,赶忙上去抱住小蝶,轻声抚慰小蝶,小蝶这才渐渐止住了哭声。
2~3岁的孩子,普遍都喜欢黏着父母,并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得安全感。孩子若是很少有机会和外人互动,或者不常出门和外界接触的话,这种现象就会变得更加明显。还有些孩子,天生胆小怕羞,对于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往往都会表现出一种抗拒的态度,并会紧紧贴着父母不放,或是干脆找个地方躲起来,拒绝见人。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一般而言,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这种行为就会逐渐消失。可是,现在孩子大多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掌中宝,呵护备至,使孩子养成对亲人很强的依赖性。久而久之,这种情况不仅会给父母造成困扰,同样,也会抑制孩子独立能力的形成,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指导,帮助孩子摆脱依赖心理。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孩子。
1.孩子的事情,切忌包揽包办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关注和爱护,对孩子非常重视,害怕孩子出一丁点儿的差错,经常毫无怨言地承担起孩子所有的事情,为孩子穿衣、喂饭,无形之中就会使孩子拥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加重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所以,父母应该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千万不要帮他们做了所有的事情,应该留一些事让孩子自己解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允许孩子和父母待在一起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只要你愿意的话,你可以一直和妈妈待在一起;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去玩,想妈妈了再随时回来。”这听起来好像是在放纵孩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父母允许孩子黏着时,孩子通常都会自然而然地离开父母身边。因为从爸爸妈妈的这种话语中,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安全感了。
3.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可以时常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带孩子去他们希望去的地方玩耍。孩子通过户外活动可以开拓身心,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可以结交玩伴,扩大他们的交际面,并且多一些和外界接触的机会。例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公园里玩耍,当孩子找到小伙伴一起玩时,父母就可以站在旁边看着,逐渐和孩子拉开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慢慢减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4.可以给孩子一件自己的贴身物品
父母若是很忙,无暇每时每刻照顾孩子,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一件贴身物品,例如一条围巾、一个用旧的皮夹,或者是一张照片,让孩子想父母时,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感觉到父母还在身边。这样就可以减少孩子的依赖情绪。
5.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有些父母特别不喜欢孩子黏着自己,每当孩子黏着自己时,这些父母往往表现出一种不耐烦的态度,会呵斥孩子,让他们远离。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很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而且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父母在对待孩子时,应该要多些耐心、多些鼓励。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孩子有利的行为就会得到加强,那些不好的习惯,自然也就会慢慢消失了。而批评孩子往往会适得其反,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反而会引起更大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