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指导—探索模式

指导—探索模式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导—探索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他主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第四节 指导—探索模式

指导—探索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实验基础

概括该模式依据的教改实验有:福建省中学物理教改研究会的“实验探索法”教法改革实验;辽宁省实验中学胡坤英的“物理实验探索法”实验;广西玉林高中刘殿雄的“指导探究法”试验;安徽马鞍山二中物理教改试验组汪延茂的“实验—综合—引探式”实验;江苏盱眙县教师进修学校南冲“实验探索法”教学实践;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学院戴明华用“发现法”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辽宁省金县教师进修学校白娟和金县海滨中学苏福河的“实验探索”教学法教学实践等。

二、模式的操作程序

1.提出研究课题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的研究课题,同时,要激发学生探求新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研究课题的提出,一般可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引出研究课题。比如,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先提出:铁块放在水中沉入水底,但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道理呢?进而提出决定物体的浮沉条件到底是什么的研究课题。

2.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这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他们大胆提出各种假设,并展开讨论,分组(或全班集体)设计出检验的实验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实验仪器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怎样操作等)。

3.实验检验猜想或假设,得出结论

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分组实验(如果实验器材有限可代之以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取得实验数据,通过自己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否定或肯定假设,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获得知识。

4.知识应用、巩固扩展

即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物理概念、定律等知识于新情境,解释物理现象,解答物理习题,让他们在运用中巩固、深化知识。

三、运用模式的注意事项

(1)通常学生对课题的猜想和假设难免有错误之处,教师对他们提出的猜想或假设不要轻易否定,要让他们通过实验去认识,当他们通过自己做(或观察演示实验)后,自我修正了错误认识,无疑要比老师讲解印象深刻得多。

(2)由于该模式需要教师、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在教学中频繁运用该模式教学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适当安排若干次以指导——探索模式实施的教学还是非常必要的。以该模式实施教学,教学内容一般应该是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如:“阿基米德定律”、“楞次定律”、“功的原理”、“密度”、“电阻”、“玻-马定律”、“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电磁感应现象”等。

(3)初二年级起始阶段,由于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宜以演示实验探索为主;随着学生实验能力的不断提高,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步减轻指导的分量,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实验探索;高中年级宜以学生自我实验探索为主。

(4)如若以学生自我实验检验假设、进行探索,还要注意,实验应用的器材不宜太多,操作较为简便,实验现象和变化过程明显,测量的有关数据要比较精确,实验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以便让学生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分析,比较总结,探索规律。对于实验装置过于复杂,实验操作难度过大,或误差过大,一般不宜学生自我实验探索。否则,因为操作过于复杂的实验,学生难于处理好实验操作与思考探索的关系,实验过程反而会弄得忙乱不堪,妨碍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无法达到模式的目标。

四、模式的目标

该模式的目标概括如下: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该模式的核心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共同协作探索的良好的学术研究态度和风气。

(3)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培养学生掌握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5)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五、模式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教学思想。

当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研究儿童的认识发展,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皮亚杰根据他的研究,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他运用这些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提出:教育应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儿童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强调教师应当注重“自我发现法”的教学。他认为,只有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他还强调“活动法教学”,他认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是儿童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他主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并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当然,这种“发现”并不是真的让学生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知识,而只是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而对人类是已知的问题。他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强调学生要大胆猜测,要用直觉思维去感知问题情境,从而“顿悟”,解决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