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

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个阶段:4~6岁是儿童成长期,接受学前教育。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学校的老师是主要实施教育的人员。第六个阶段:17~26岁是人的成熟期,接受高中、大学教育。作为一名学生,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避免做一个“次品”或“危险品”,也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正品”,而是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使自己成为“珍品”。接受教育是人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教育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谈到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几乎人人都承认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在不同阶段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从而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变化过程都伴随着某种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它们不仅承接以前曾有过的状态,并且还能够在现阶段得到发展或完善,同时又为迎接下一个变化奠定基础。人只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才能使自身得到全方位的拓展,才能获得健康、快乐的人生体验。

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九个阶段,在这九个阶段里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第一个阶段:胚胎形成~0岁是胚胎形成期,接受胎教。科学家们发现,当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一个胚胎后,平均每分钟生长出25万个脑细胞,它对将来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进行胎教是妈妈的事。

第二个阶段:13岁是婴幼儿的成长期,接受幼儿教育。如学会爬行、走路、吃饭、说话、使用工具、学会模仿、使用语言……这些都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教育。在这个阶段,长辈通常是老师,经验是父母育儿的教材。

第三个阶段:46岁是儿童成长期,接受学前教育。通常这种教育是在幼儿园完成,学习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学会听老师的话、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做游戏、学习唱歌……在这个阶段,幼儿园的老师是实施教育的人员。

第四个阶段:712岁是儿童发展成熟期,接受小学教育。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生存知识以外,同时学会学习,如学会认字、算术,学会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学校的老师是主要实施教育的人员。

第五个阶段:1316岁是青少年成长期,接受中学教育,也是进一步接受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教育,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个时期的施教者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己。

第六个阶段:1726岁是人的成熟期,接受高中、大学教育。这一阶段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的教育,同时培养研究能力,不断拓展知识面。这个时期的施教者主要是学习者本人和学校老师。

第七个阶段:2745岁是发展机遇期,接受社会教育。通过进入实际生活,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本人和社会生活。

第八个阶段:4665岁是更年期,接受更年期教育。随着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地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将自己的经历变成经验,再将自己的经验变成财富,同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晚辈。在这个时期,更多的是自我教育。

第九个阶段:65岁以后是老年期,接受健康、长寿教育。进一步学习如何使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学习如何能够延年益寿。这个时期完全属于自我教育。

从人的年龄及接受教育的相互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从026岁所接受的26年的教育,直接影响一个人以后50多年的社会生活。因此,从胎儿期~26岁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316岁为青少年成长阶段,是接受初中教育的最佳阶段。虽然青少年成长阶段的课程设置仅有三年,但是去掉前期的适应时间和后期的转轨时间,真正属于青少年的学习时间却很短。在这三四年的成长阶段里,青少年要经受严峻的心理考验,要经受各种好奇心的干扰,要拥有极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由于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心理上面对的是一个崭新、奇异的体验,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二、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学生也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人分四品:“有德有才是珍品,有德无才是正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危险品。”这是社会上通行的对人才的认可标准。有学生认为“有才无德是正品,无德无才是次品”,他们对“珍品”“危险品”的说法不能理解,更不能理解四种“人品”的真正含义。在学生看来,“才能”“成绩”比“品德”更重要。

作为一名学生,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避免做一个“次品”或“危险品”,也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正品”,而是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使自己成为“珍品”。

人的品德比才能更重要。

学生到学校学习,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在各个阶段获得良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教育使人获得最佳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发展、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在一个既接受“塑造”,又接受自我“设计”的阶段,不能缺少学校教育。

人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不断地补充各种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使每个人成为不断进取、勇于奋斗的人。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当他接近自己的社会价值目标时,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良好的教育中,对每个人来说不仅获得知识、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对什么是错误的认识能力,丰富了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入,使受教者获得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能力。

从另一个方面讲,接受学校教育可以获得文凭,这是进入社会阶层的阶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受到的教育层面越高,他取得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就越多。

(二)良好的教育使人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未知的问题,教育使每个人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解决问题,就如同教会一个人走路一样。“一个会走路的人”就意味着“一个能走到各处的人”,“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就意味着是“一个已经独立的人”。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生活、工作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能力也越高,人的发展会更加完善,人生将更加有意义。

为了适应环境,也为了生存,人类自然而然就具有学习的本能,有些东西很快就能学会,但有更多的东西仅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不会、学不懂的,只有接受教育,吸收前人或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才能真正摆脱自然人的本能,成为社会人,最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塑造的过程。接受什么教育,就意味着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接受良好的教育将使人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就是将人类已发现的科学文化知识、前辈们总结的经验及体会等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传授给后代,这样不仅使人类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而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接受教育是人发展的唯一出路。

人除了自我成长的小环境,还有一个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人类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体,但是个体的生命是脆弱的,一个人的力量是藐小的。就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不仅要不断地丰富学识,使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拥有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要胸怀大志,心怀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未来。

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有很多,要学的事也有很多。

由于教育是被动的,所以良好的教育适用于有能力和愿意从中获得益处的一切人。一个愿意接受教育的人,才能从良好的教育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意义

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学生会说:“学习知识。”这样说是不全面的。每一个人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在学校的大环境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学生一天比一天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好的没有学到,坏毛病却一天比一天多,渐渐地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后悔一生。

有这样一个研究:在同一个老师所教的两个初中班级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一个班级里不仅做好教学工作,而且经常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启发他们的奋斗意识,鼓励他们争做最优秀的自己。而另一个班,只做好教学工作,使他们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一年后,也就是到了初二,前一个班出现的问题比较少,学习差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有明显好转的表现。而另一个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仍保持初一时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到了初二,在前一个班讲任何做人的道理时,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而在后一个班不论讲什么道理,他们都认为老师在“忽悠”他们,不论大道理小道理,都只让他们觉得老师特别可笑,他们会觉得那些道理都是无稽之谈。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自己做人的理想和标准。通过与成绩好的学生交谈,能听到他们有的想考清华、北大,有的想当外交部长,有的想当总理,有的想成为有名气的科学家……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不敢说出自己的理想,甚至有人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再如,有的学生个性太强,明明自己错了,还要求老师和颜悦色地批评他。对老师而言,讲道理和批评是两种不同的态度,面对错误不仅要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在必要的状况下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才能纠正错误。对学生而言,通过一次错误的教训,不仅可以学到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做人的道理。所以接受老师批评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

一个能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家长、同学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还可以在书本知识中获得很多有益于自己发展的技能。能够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学校教育就会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只要有争做一名优秀中学生的愿望,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学校教育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活动,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初中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到了什么呢?

(一)学会了学习

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本、课堂等方面的学习,而是全方位的学习。

所谓学习,就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练、记、忆、实践、研究等一些过程或环节,获得对未知问题的认识,或者是获得某种能力、技巧、特长、技术等,这些都具有学习的意义。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可以使我们获得前人的智慧;通过学习名人名言,可以使我们获得前进的动力;通过认识错误,可以使我们得到失败的教训……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可以获得学习的意义。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事情有好坏之分,学好不学坏,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地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才能使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二)学会了宽容

“宽容”就是胸怀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宽容是学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学会宽容他人,不仅给自己带来吉祥,而且在宽容、理解他人的同时,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拥有了知识

学习成绩的好坏虽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学生一生的好坏,但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可以衡量青少年在中学成长阶段对自己关爱的程度,同时还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结合学校教育对自己的培养有多少。虽然有许多事情在后悔之后可以进行补救,但是在“补救过去”的事情时,我们会少做很多“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在补救的过程中,我们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所以初中生应该借用成绩这个指标检查、提醒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异,拥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四)健全了人格

健全的人格体现在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能有意识地发展并培养自己的爱好,有正常的人际关系,有健康的心理,有安全感,有较强的受挫力,能忍受冲突、挫折、孤独,善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卑不亢,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生活、学习、工作之中,能正确认识各种矛盾之间的差别,并能创造性地开创新局面。健全的人格都要在良好的教育中得到培养。

(五)开发了人类的七种智力潜能

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规律是:从出生到16岁,这段时间内,智力一直随年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趋势,发展的速度很快。16岁以后,智力的发展速度减慢,但仍有所升高。智力的发展和速度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智力的总体发展趋势上,而且还表现在智力在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把人一生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3岁获得的智力是30%47岁获得的智力增加到40%,到16岁大约增加到60%,而65岁以后的智力水平增长得非常缓慢,如果放弃自我教育和学习,智力水平将开始逐渐下降。

智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时期。如口语发展在25岁,书面语言在46岁开始得到发展,数的概念在55岁半开始发展,词汇能力在56岁开始得到发展,知觉、认知能力在612岁开始得到发展,逻辑推理和词汇的理解能力在1318岁开始得到发展,语言表达的流畅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在18岁以后才开始得到发展。因此把握不同智力组成部分的关键期是尤为重要的。

心理学家们研究后发现,人类大致有7种不同类型的潜力需要开发:语言潜力、逻辑或数学思维潜力、音乐潜力、空间或视觉潜力、运动或身体平衡潜力、人际交往潜力、内在智力与内省潜力。

人的智力开发的程度如何,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作出决策的准确程度,或承担适应环境任务的能力的多少。不论哪一种智力,通过良好的教育后,都能得到最佳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受教育的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最大的成就。

青少年处在1316岁的年龄之间,正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综合知识的能力等多种智力活动的最佳时期。

四、获得最佳的学习能力

说到学习,很多学生或家长认为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就是学习,其实不然。学生在学校学习课本知识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以书本知识为载体获得学习的能力才是根本。拥有了最佳的学习能力,才叫做会学习。

不同的阶段培养不同的能力。

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一个能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而且还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听老师讲话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在认真听课的过程中学会了模仿与拓展,在服从老师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服从,在接受老师的批评中懂得了人生的道理……所有这些都是成长的财富,都是通过学习得到的。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时间,按学期可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培养阶段,在不同时期完成不同的主要培养任务,才能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获得最佳的学习能力。

第一阶段:初一第一学期,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方式。

第二阶段:初一第二学期,学生应该培养对各学科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第三阶段:初二第一学期,学生应该培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处理多信息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初二第二学期,学生应该以培养对比思维、反向思维、类比思维等思维方法为主,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化的熏陶。

第五阶段:初三第一学期,学生应该以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为主,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在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科学验证猜想”的论证性思维方式,建立起科学创新的意识观。

第六阶段:初三第二学期,学生应该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为主,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勇气,逐步形成善于应用知识、积极投入思考、科学严谨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

不论对谁,学习活动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学科知识,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学科训练,继而从获得的学习能力中,形成最有效的应变能力。一个有心的学生会时时处处获得学习的意义!

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掌握知识和信息就是掌握命运。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脑、机器人等这些智能化的机器已逐渐代替了人的工作,人类甚至已将情感赋予这些机器。在未来的世界里,不是人控制机器,就是机器控制人。

能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研究信息、组合信息、创造信息的人,才是高级人才。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想象等多种思维方式整理信息,才能有助于信息的内在处理,从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中小学教育的宗旨是为培养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底子,使他们拥有最基本的能力。学校的教育形式决定了学习活动的范围和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是前人已发现的结果,在这些结果中研究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虽然每个问题的答案早已经被老师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是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仍有很多环节可以培养青少年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初中生怎样在中学学习阶段,使自己拥有一个最佳的学习方法?

①获得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思维活动更加灵活

最佳的学习能力是拥有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每一个例题、习题,或处理每个疑难问题中得到培养,并在每一次考试中得到检验,在学习新知识中得到发展。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人类已有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接受并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为迎接新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学校是允许学生失败的地方,学校也是学生接受鼓励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用他们的感官来亲身体验、感受、探索这个世界。

在学校,学生通过学习各学科内容获得用脑技能的训练。人的大脑是硬件,思维是大脑活动的内容。所有的信息,只有通过大脑的加工,才能产生出更新、更有用的信息。人类的大脑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激活更多的机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大脑的积极作用。

②借助学习活动,获得学习经验、方法的本领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发现:如果学习活动是陈旧的,学生对学习活动就没有兴趣;如果学习活动是新颖的,学生对学习活动将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如果学习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学习活动就会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通过活动中的每一次体验获得培养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学校的教育任务,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培养“智能型”人才。学校教育不仅使学生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不断掌握学习经验、方法等技巧,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融为一体;将思维方法的学习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融合在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

③通过各学科的学习,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校安排学生学习的各学科知识,集中体现了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不断增长的文化知识中,熟悉并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

人的思维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有时像直线一样,从一个现象到另一个现象,有时是突发奇想,有时是层层递进的推理……但无论哪一种思维形式,都是对事情因果关系的分析,人的认识总是在努力寻求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并对每一次的认识不断进行补充、进化和发展。没有客观现实提供的信息资料,人们就无法进行思考。从信息的观点来看,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接受、选择、加工、转化、储存、输出的处理过程。

人的思维过程不仅具有对信息的整合、处理作用,还具有对信息的再创造过程,人人都具有这种思维特征。当人的思维伴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这时的思维活动才具有生命活力。

科学的思维活动包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推理的整个过程。科学的思维是我们获取和学习新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关键。

一个会思考的人,才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有可能产生经验,并用经验、知识进行一番新的创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④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的智力仍处在开发阶段,需要进一步调整大脑的工作机能,才能继续开发大脑的潜力。

人的大脑有着神奇的作用。人脑进行科学训练越完善,被激活的区域就越多,大脑对各种信息的接受能力就越快、越敏感,大脑储备的信息量就越大,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越灵活。人脑不会因为一个新思想的到来而停滞,它只能随着新思想而延伸、拓展,并且不会回到原来的层次。人类的大脑有着不可思议的储存信息的能力。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大脑,不仅能储存原有的信息,而且还能以受训时学到的方式对信息进行重组,创造出不同于原来的信息。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发明,哪一个不是把几个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后产生的新产品?这种发明创造其实质就是新思想、新思路产生的体现。学校教育能完成对大脑的严格训练,各学科的学习过程完成的是“信息重组”训练,所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

学校教育可以使学习者具有研究性的学习能力,并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科学的思维。所以,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获得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培养灵感和直觉,让自己去想、去做,使大脑被激活的区域更多,从而使青少年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五、学会自我教育

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健康的心理是积极向上的,是我们顺利进行各项工作、愉快生活、快乐学习的基础。而且健康的心理可以使各种智力潜能和情绪潜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活泼开朗是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使自己心情愉快,保持童心,勇于面对遇到的困境,正确对待自己的冲动、消沉等一些不良情绪的影响;增加各方面的兴趣,勇敢地举手发言,勇敢地在众人面前说话都是初中生健康心理的表现。接受学校教育,是为了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获得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即获得全面的发展。自我教育是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珍惜自己

学会珍惜自己,不仅仅是为了个体得到发展,也是为了他人的发展。

一个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帮助别人;一个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一定是一个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的人。

珍惜自己、珍爱生命是青少年必须懂得的第一课。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用坚硬锋利的东西在自己的胳膊上刻上心爱人的名字,这种自我伤害的目的是告诉对方自己的“忠诚”。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接受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唠叨,不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结果用离家出走的方式伤害自己和家人。几乎每一个离家出走的学生都会有“在外面的日子不好过”,“外面没有家里好”的感受。在外面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家里的饭菜、父母、同学,希望自己能背着书包上学,离家出走的学生常常后悔自己的举动。

有些学生仅仅由于学习上遇到困难,就轻率地放弃了学业,对自己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

有些事情后悔了还可以挽回局面,然后有些事情后悔却永远无法补救。

对于初中生来说,会遇到许多的心理困惑,同时也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学会战胜眼前的困难,坚守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才是一个懂得珍惜自己的人。

但是,有些青少年知道应该珍惜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珍惜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相互矛盾的认识和相互矛盾的言行举止,常常使自己处于困惑之中,导致最后做出有损于自己的行为。

有些学生不惜用生命为代价,采用自杀、自残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名誉,这种行为是愚蠢的。这是一种不会珍惜自己的可怕行为。

有些同学在受到家长的批评时,错误地认为是家里容不下他,家里人对他的关心使他心烦。他们采取强词夺理,为自己辩解等方法掩饰自己或大或小的错误。采取错误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也是一种不会珍惜自己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许多想不通的事、说不清楚的理,有些时候说明白了却难以做到,而有些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却又要必须做到,甚至很多时候很难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似乎自己从没有对的时候,所以感到非常难、非常痛苦。此时,青少年采用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该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倍加爱惜。青少年的生活应该是充实的、美好的。但是更要明白挫折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内容,不能因为挫折的存在而否认生活的美好,有生命的人才能享受生活。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轻易地将生命搭上,用死来克服眼前的困难,是一件多么划不来的事啊!

其次,应该学会沟通。

人在遇到困难时常常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有些困难、疑惑目前可能得不到解决,这时就需要你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正视它的存在。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与同学发生冲突等,都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这时你可以找一个恰当的时间与你的老师、父母、同学心平气和地谈谈你的心里话,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如果你能与他人交流,能倾听他人的心里感受,就如同让阳光、新鲜空气进入自己的胸膛,这时你的心情会好许多的。还可以通过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用你的智慧和胆识去迎接各种困难和不良情绪的挑战。

最后,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让自己的人生绽放灿烂的光彩。

人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还应该为了周围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人们而活。人活着也是为了社会、民族的发展。为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寻求人生的价值。有些人把人生当做一场梦,随心所欲,自私自利,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常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他人,这些言行举止都是在糟蹋自己的人生,糟蹋自己拥有的美好生活。

懂得珍惜自己的人,就是热爱生命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会用乐观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对他人友爱、宽容和豁达,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并能知错改错。这些道理是初中生都应该懂得的,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是不能忍受挫折的人。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满腹牢骚,悲观,甚至厌弃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每个人从珍爱自己开始,享受每一天的美好时光吧!

(二)学会管理自己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常常比较任性。不能进行自我管理的学生,一定是一个盲目从众,同时也是一个有许多不良行为举止,而且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疑惑地说:“这孩子怎么回事?小时候挺好,又听话、又聪明,还拿过很多奖,怎么长大了,反不如小时候好了?”事实上,大约70%的青少年都会给人造成这种错觉,常常是中学不如小学,高中不如初中,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学生随着学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增强,认知范围扩大,生活范围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只有懂得管住自己的耳朵、眼睛、心思、嘴巴、情绪的学生,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变越好。在学校里,常常能看到不懂得管住自己的学生经常出现行为偏差,使自己处于尴尬的状况中。

另外,学会管住自己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部分学生因受到种种成长困惑的干扰,导致学习成绩很差,也有很多学生能克服成长困惑的干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是否能管住自己。

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先学会管住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学生,往往是有坚强毅力的学生,正因为有坚强的毅力,所以才会有满意的收获!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初中生成熟与否的标志。

初中生应该懂得管住自己,在心里有个计划,到该做事时,绝不放任自己。只要心中有数,每个人都能做到管理好自己,都能成为优秀的学生。那么,初中生怎样才能管住自己?

第一,应该有管住自己的愿望。

在很多情况下,初中生常常是有意识地放任自己。他们不是不懂管住自己的意义,而是认为“难得这么一次放松,为什么不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呢”?也许他﹙她﹚早已忘了,这样的“放松”已经不是第一次或第二次了,总有一天他﹙她﹚会后悔放任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要有管住自己的愿望,通过制订计划,限制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计划办事,告诫自己“你是一个需要被管理的人”。

学会用心理暗示来约束自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第二,要敢说“不”。

有很多同学后悔的原因不是他﹙她﹚不知道事情的利害关系,也不是不知道管住自己的意义,只是碍于朋友的面子,不好意思说“不”,或不敢说“不”。比如,有几个同学在一起玩得不错,渐渐成了好朋友。在一次玩耍中,其中一个同学与别班的同学发生了矛盾冲突,由于不好意思劝说自己的朋友,结果几个人合起来打群架。事后,每个人都很后悔,当时没有人劝说自己不要那么激动,也没有人劝说自己不要打群架。一个“不好意思”的心态使自己和朋友都受到处分。再如,也是几个初中生,经常在一起玩,渐渐成了好朋友,其中有一个同学染上了上网的毛病,结果其他同学不好意思说不去,也被拖下水,都染上了网瘾。而只有勇敢说“不”的初中生,才能在管好自己的前提下影响、帮助其他的同学。所以,要勇敢地说“不”,只有敢说“不”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不会失去自我。

第三,要有毅力克制自己。

管住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一个能管好自己的人,才会有很多成功的机会。在受到批评时,常能听到学生为自己辩解说:我知道这是错的,就是管不住自己。所以,能否管住自己是一种毅力的考验。如在写作业时,你遇到了难题,你是放弃呢?还是研究它、钻研它呢?人天生就具有惰性,如果你能战胜惰性,克服人性的弱点,你就是一个成功者。

(三)学会认识自己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反思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下,能够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抉择性的评断,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与自我对话的过程。

一个会反思自己、会进行自我教育的人,才是一个能不断进步的人,才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对初中生,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对初中的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问“你是否反思自己的过去”的问题后,发现初一的学生很少反省自己,很少思考自己做过的事是否正确,也很少想过自己是否做过错事或傻事;初二阶段的学生偶尔反思自己,有时能感到自己做了错事或傻事;初三阶段的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经常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深深感到自己曾经做过很多的错事和傻事。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仍然很少反思自己的行为,也不想自己是否做过错事或傻事。另外,初中生中有一个共性,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反思自己的较多,认为自己曾经做过不应该做的事,而成绩差的学生很少反思自己,也很少认为自己曾经做过不应该做的事。因此,是否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进步幅度。只有学会反思、学会认识自己的人,才能进行自我教育。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青少年是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逐渐长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断反思中认识自己

“反思”的过程就是在敲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能认识到自己的错与对,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明自我内心世界的大门已被自己悄悄地打开。

在儿童时期,支撑内心世界的精神支柱是父母和老师,而到了青少年时期,心中不仅有父母、老师,还有朋友,甚至还有一个“自我”开始在心中渐渐产生力量。当一个人能与“自我”进行交流,并注视着内心自我的发展、变化,就意味一个人正在悄悄地长大,正在走向成熟。

打开心灵的大门,就是让心享受阳光的温暖,让精神得到安慰,让心情变得愉快,让头脑变得冷静,让自己鼓起勇气和信心来战胜困难。

2.在体验是非曲直中认识自己

在老师之间经常能够听到抱怨:现在的初中生真难管理!其实不是现在的初中生难以管理,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进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不是很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常常自行其是,想怎样就怎样,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考虑问题非常偏激。这个年龄是一个体验社会、独立认知社会的阶段,是初次形成“我的经验”的阶段,是犯了错误后才能体会到“不听大人的话就会吃苦”的滋味的阶段,是自以为是的阶段,是成长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

3.在不断纠正错误中认识自己

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会经常犯错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青少年希望自己尽快成熟起来的心理作怪,由于还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出现了盲目模仿表面的现象。这些错误主要表现在言行举止与学习习惯两个方面。

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①说谎话。如说一套做一套,说话不算数,用假话掩盖自己所犯的错误,用假话掩盖自己的真正目的。

②虚伪。如明明知道是错的却要假装不知是错,明明没有想到却装腔作势表现出早知道,明明只知道一点点却装出什么都知道,经常摆出一副与众不同的架势,故意引起别人的注意。

③讲吃讲穿。染头发,戴耳环、项链、手链,有的女生偷偷抹口红、画眉毛等,有校服不穿,偏偏要穿上他(她)喜欢的服装,校门内是校服,一出学校大门立刻脱去校服换上他(她)带来的衣服。

④扮“酷”。模仿某些演艺人员的模样,行为散漫,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有些男生抽烟、喝酒、打群架,让整个班集体乱成一塌糊涂,让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⑤小偷小摸。如偷同学的笔、擦子等文具,看到同学的好东西偷偷地拿走归自己所有,或偷公共财物以满足自己用钱的需要。

⑥恶作剧。干些损人利己的事,看别人的笑话。

⑦偷懒。懒得做任何事,凡是遇到干活出力的事他(她)总是有诸多理由,借口跑掉,或从不认真、仔细地完成,很少保质保量地完成劳动、值日生工作。

⑧盲目从众。认为有些事大家都在做,自己也可以做,是非观念淡薄。常常出现偷家里的钱、不守信等行为,使自己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⑨迷恋上网。不能正确对待上网活动,贪恋网上游戏、聊天,传播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并因此出现偷钱、旷课、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

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有: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说话,看闲杂书籍,不做笔记,不写作业,考试作弊等等恶习伴随着整个学习活动。

学生因犯错误而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获得新的体验。有很多时候,同一个错误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如上学迟到可能是睡晚了、堵车了、肚子疼了、心情不好了……纠正一个错误可能会同时控制几个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果一个学生几乎没有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批评,那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也是每个学生的精神财富,在错误中获得成长的经验。犯错误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要怕自己犯错误,而应该正确地面对错误,知错改错,从错误中成熟,从错误中长大。

4.在困惑中认识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东西表示出全方位的怀疑和疑惑,他们需要亲自体验和感受生活,同时也有了复杂的心理体验等。如要经历性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叛逆心理、受挫心理、焦虑心理、学业不良造成的厌学心理等各种矛盾造成的重重困扰的体验。在这些困扰中,若正确认识战胜了错误的认识,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长。若错误的认识战胜了正确的认识,那么,就会使自己走弯路。青少年就是在这种思想斗争中悄悄地成长起来的。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的,是在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认识这个世界中“小小的我”,调解“我”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接受自己、发现自己、调整自己,使自己更适应班集体的生活,更适应家长、老师的要求,直至最后更适应社会的要求。

(四)学会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会听到许多的道理和感悟,在这些感悟和道理的影响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观点,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还要当一个探索者,探索不懂、不会的问题。不仅如此,一个人还要尝试当“间谍”,偷偷地学习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或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对于学生来讲,只要你会学习,你就天下无敌,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

作为一个学生,需要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不仅是因为知识会使我们更加聪明,更重要的是,知识使我们更加明白事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很多初中生还不懂得什么是成功,面对自己的失败或挫折常常处于自卑状态,面对自己的好成绩,沾沾自喜,自以为是,面对别人的成功常常以复杂心理评价。

有些初中生认为成绩是衡量成功的标尺,认为好成绩等于成功,自信心十足。自卑的学生常常认为不好的成绩等于失败,破罐子破摔。其实不然,成绩只是成才的一个要素,一个人的成才需要许多因素的累积。

有很多初中生都渴望自己是最优秀的,渴望自己将来能像某个人一样成为大家的追逐者。因为,很多成功人士的外在效应已经深深震撼并影响着青少年。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要依靠他人的教育,还要依靠自我培养。两种教育相互结合,相互弥补,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获得人生的智慧,才能使自己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才。

在调查中人们发现,大部分成功人士,在他(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树立了奋斗目标,换句话说,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一个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甚至超越自己理想的人。作为初中生,首先要做最优秀的自己,才能为将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初中生应当如何做,才能成为优秀的初中生呢?

第一,要有理想。

有理想的人才会成功。理想是人奋斗的动力,理想是人前进的目标。

成功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就初中生而言,有良好的品质,有学习能力,学业成绩优异,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心态等等就是成功的。当一个人确定了自己的前进目标后,在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在自我培养的过程中,就会自觉、主动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第二,做一个有爱心、能理解他人、讲诚信的人。

生命是脆弱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他人诚心诚意的帮助。人心是孤独的,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关心、交流,人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战胜自然灾害、疾病等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人们只有生活在和谐的环境里,才能共同开创生活的新局面。

第三,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人。

人有许多的愿望,满足了一个愿望之后,就会紧跟着有第二个、第三个……更多的愿望产生,换句话说,人的愿望无穷无尽。但是,一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如果只考虑到自己,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只有做一个全心全意为别人服务,立足于多作贡献的学生才是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第四,做一个拥有良好素质、习惯和态度的人。

人不同于动物,人是有渴望和梦想的。当人缺少积极的态度,缺少自信心、勇气、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时,就很难实现梦想,从而虚度自己的年华。

第五,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应该成为一个有开拓意识,有创意、有专业知识、有管理能力、有经济头脑的人。

对于地球、宇宙以及人类自身,还有许多的奥秘等待揭示,人为了生存,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人类的生存作出自己的贡献。虽然初中生目前还是个孩子,待长大成人后,应该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做出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事情。

一个仅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成功人士,成功人士还必须具有智慧。

只有潜心培养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成功;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人士。

六、获得学习知识的途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学生不知道学习能力是什么,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等问题。

关于知识的作用,很多在校的学生还没有准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知识就是书本上的内容,掌握知识就是考出一个好成绩。因此,导致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也很肤浅。在学生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因此为老师而学,或者为父母而学等等。其实,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了每个学生的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曾经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的学生,毕业后感慨地说:“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如同条条大道。可惜自己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现在感觉自己如走独木桥一样,很艰难!”

学校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思维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不断开发每个人的智能。不论我们获得什么,都是以书本上每一个知识点为载体得到训练和发展的。当我们拥有和掌握了一个层面的书本知识,就相当于获得了一个级别的培养水平,我们获得培养的级别越高,我们拥有的知识量也就越多,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就能发挥我们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青少年进入初中后,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多的家长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开始善于为自己辩解,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许多需要开发的智力潜能中,语言潜力的开发已经初显成效。然而在中学阶段还有许多的潜力需要继续不断地开发,才能完善人的全面成长。

在学校学到的每一门知识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认真学好每一门文化知识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在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获得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把学到的知识,从熟悉的情景或问题中迁移到不熟悉的情景和问题中,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这就是知识的作用。

在学校里,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这些有用的知识,并在这些知识的启发下,获得良好的发展。

目前,对学科知识的要求已经由单纯掌握,发展到借用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状况。由此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必须拥有灵活的应变能力。随着课堂学习的推进,学生基本具有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探索问题等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也是思维方法的体现,这些思维方法都具有顺向思维的特点,是一种由前向后的思维方式。但是,仅有这些思维方式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由后向前的逆向思维方式,以及其他的一些思维方式,才能进行科学的学习活动。

②必须学会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形式已经由前期的模仿性学习发展成思维学习和创新学习,考试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知识考查,拓展到能力考查、技能考查、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型开放,灵活多变。因此,在学校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③必须拥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在应用知识,没有应用是学不好书本知识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该非常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灵活、严谨的思维。

④必须学会理解知识的文化内涵。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在注重知识点传授的同时,也重视进一步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我们知道,每一个细小知识的背后都有前人的奋斗故事,都能体现前人的精神和灵魂,书本上的知识是死板的、有限的,而知识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却是无限的。因此,在培养学习能力、思维方法的过程中,注意对文化素养的培养,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领略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的奋斗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积累自己的成功经验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就初中生而言,我们经常看到在学习上不够努力的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呈现松懈状态,这是一种习惯。

我们还可以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认真,在自我管理上也是非常认真仔细,一丝不苟,这也是一种习惯。

在初中学习阶段,青少年通过各学科的学习和平时日常生活的亲身体验,总结自己的成功体会,使获得成功的体验成为一种习惯才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青少年,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感受。青少年的每一次进步就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可以这么说,学习成绩是初中生潜在的精神支柱和自信心的内动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拥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下的学生,欠缺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大部分都不适合自己,这是造成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总结经验,学会在失败中找到进步的方法。……与其说在每一次考试中不断地给自己定位,倒不如说在每一次的考试中评价自己的成功程度,在每一阶段的胜利中找到下一次进步的契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中生崇拜偶像成为时尚,他们羡慕歌星、体坛明星、影视明星等等,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服饰、发型、言谈举止等方面不自觉地模仿着这些明星,成为追星族中的一员。从某种角度看,追星体现了一个学生向往成功,憧憬美好未来的积极心态,但是,由于过分注意别人的成功,在虚幻中假想了自己的未来,从而耽误了学业,反倒失去了自己的未来。

对每个人来说,每次小小的进步或是小小的胜利,都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其实,在每个年龄段,每个人都获得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作为初中生,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成功体验,虽然初中生的成功暂时~不如明星们那么辉煌,但是,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努力,相信总有一天,也可以获得辉煌的业绩,拥有成功的喜悦。

学会品味自己成功的快乐是非常有意义的感受。不要小看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胜利,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是向胜利迈出的又一步。

作为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熟练掌握文化知识,使自己在接受良好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不断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逐渐学会从每一次进步中品味成功的快乐。

作为初中生,怎样才能品味到成功的快乐呢?

①认真对待每一次进步

每一次进步对青少年都是一次有益的体验,比如能顺利地完成一份试卷、找到久思不得其解的解题方案、获得老师的表扬、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等等,这些看似细小的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健康成长的关键性要素。因为这些小小的进步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向往更上一层楼的进步。

由于初中生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在自己学习、生活的每一次进步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并运用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因此,初中生应该重视自己的进步,在每次进步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营养。

②坚持自己的信念,才会有最后的喜悦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每一次的进步都可能伴随着无数个失败,只要不停止努力,不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失败就只能是暂时的。学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进步中获得智慧和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受挫一次,就会成熟一点;失败一次,就会向前迈进一步;理智一些,距离成功就更接近一步。这样的积累越多,获得成功的希望就会越大。

初中生最怕别人说自己不行,自身缺乏必要的自信心,而学会从品味成功的喜悦中增强自信,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增长聪明才智,才是最有效的自我教育的途径。

没有奋斗,就没有成功的感受。当你取得了进步,不仅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喜悦,而且还对自己能坚持长时间努力而感到振奋。每一次进步都能说明,你成功地坚守了信念,并付出自己的努力,体现了战胜自己的勇气,这个过程会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坚强。坚持的过程就是一个奋斗、拼搏的过程,否则就不会有进步,就只会站在远远的地方,羡慕别人的成功。

喜悦可以来自多方面,但是成功的喜悦是难忘的体验。因为它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追求,特别是经过屡战屡败之后所取得的胜利更会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作为学生,成功更多地体现在每一次对进步的体验,但是只有不断积累这些进步,才能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成就感的积累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许多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成为中学生品味成功的源泉。

八、开发智力潜能

很多家长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得非常重,结果把一个有可能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推到了不愿学习的边缘。

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近十二年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潜能。一个受过学校良好教育的学生,不仅是拥有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大脑得到良好开发的人。

正因为如此,学习成绩只能作为一个指标,在成绩面前分析各方面的得失,并为下一次考试的进步提供了可能。全力应对考试,而且用心面对考试的结果。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有些同学会问:我怎么没有感受到学习就是开发智力呢?我们天天感受到的只是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卷子、做不完的题……有这种疑惑太正常了,就像有人要问“我今天吃的一碗米饭长在身体的哪个地方了”一样,每一个人都不能否认,背课文时,必须用脑,上课时必须专心,解决一道难题必须心脑合一,上体育课时必须协调肢体共同参与活动……久而久之,大脑的各个区域得到了激活,使大脑越用越灵,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大脑得到开发的过程。

资料表明:智力的核心包含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阅读理解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问题的核心、处理问题的心态、做出决策的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认为,智力与人类的生理功能、知识、技能有密切的联系。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积累、丰富的经验、创造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人智力的发展状况,体现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智力的开发与培养是现代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习心理学的问题。智力对人类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使思维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年龄在1316岁之间的中学生,正是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等智力活动的最敏感时期,正处在智力需要进一步开发的最佳时期,所以接受学校的正规化教育,不仅可以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开发每个人的智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重视培养思维方式中开发智力

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角度、态度等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使青少年的智力表现与小学有了全然不同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青少年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且这两种思维能力逐渐地占了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问题的方式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并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水平。中学生能够借助形象思维进行非直观的思维判断,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还必须借助于具体的、直观的感性认识来实现。所以思维结果呈现单一性、片面性的特点。

2.思维的独立性有了显著的体现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更多地依赖于家长和老师,思维活动的内容是由家长和老师制定的,活动的过程是被动的,缺乏独立的思维习惯。但是进入初中后,青少年思维习惯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轻信老师、家长或书上的意见,而是主动地、独立地、批判地对待自己面对的一切。

由于思维的独立性正处在形成、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初中生常常产生片面的认识,并且思维活动非常容易受情绪的控制,遇事容易冲动。

由于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育环境的影响,所以,通过学校的学习活动,可以增进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解能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在掌握知识中开发智力

智力的开发是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中介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会模仿的同时,学会应用知识和技能,学会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智力的开发。如在掌握了动物和植物的相关概念后,学生就形成了对生物学上一系列概念与生物知识的认识,不见动植物,却知道它们的模样和生活习性,同时也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运算能力,同时也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图画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视图能力和色彩的分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欣赏能力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获取知识和技能,对培养并开发智力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青少年应该明白,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开发人类本身内在的潜力和智能,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进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具体表现在:

1.树立较高的目标

提出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确信只要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达到理想的目标。这是因为当理想越高,需要的内在动力就越大,付出的劳动就越多,智力的潜能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自然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反之,目标设置过低则不能达到高效开发智力的目的。

2.控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问题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的,如学习态度、毅力、自信心、勤奋程度、奋斗的目标及程度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调查发现,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如数学成绩差的同学表现出的是对数学学习没兴趣,不愿付出努力,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但是这些同学经过调整,只要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和同学,不仅成绩有所提高,而且学习心态也有所改变,逐渐变得不再畏惧数学学习。因此,只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会勇敢地面对困难,从而促进智力发展的水平。

3.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拥有创新意识,不仅可以使思维活跃,而且也可以充分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如在数学学习中,尝试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等都是创新意识的表现。创新意识的学习还表现在学习中灵活采用联想、类比、想象等方法,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陌生的东西进行对比,使不熟悉的东西变得熟悉,使旧的知识得到更新,使新的东西能够自由地涌现出来。其实,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创新”的成分。

(三)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促进智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处理好家长、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对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中学生早期智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身心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成年人的关心、爱护和鼓励。

拥有健康的心理就会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自觉地调整心理压力,情绪激昂、乐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九、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使自己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保障。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约90%的青少年都可以顺利地接受初中教育,虽然,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但是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部分青少年的学习状态和健康成长。

初中学习阶段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还是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在求知欲旺盛、好奇心极强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经常因为学习困难,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也常常由于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影响心理状态。面对升学压力,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一千多名儿童的跟踪调查后发现,成绩优异的人与成绩差的人相比,最明显的差别不是智力的高低,而是心理品质的差异。只有当人的情绪保持在健康的、积极的状态时,才有可能卓有建树。对身心正处于巨变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心理影响引发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在初中学习阶段,如何使青少年拥有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了解健康心理的标志。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标志有:独立,自觉,勇敢,勤奋,不怕困难,愉快,自信,自制,意志坚定,有责任心等。

其次,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

①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现实

用客观的态度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能勇敢地接受现实,如接受自己的错误、失败,承认自己的不足等。

②建立情绪上的安全感

遇事不愤怒、不焦虑、不懦弱、不悲伤,能平静地对待冲突和矛盾,有爱心等。

③学会自我控制

有控制自己行为和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能宽容、体谅他人。有正确的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苛求人。

能协调认知、情感、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协调好行为、手段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

最后,乐于将自己投入到学习之中,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能从各项活动中体会个人的价值,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有协调个体的能力,而且有协调个体与外部相互适应的能力。能在建立起和谐人际关系的同时,认真地完成个人的学习任务,有追求更高层次目标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