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构建
一、概 述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薄弱已成为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本课题组前期在对辽宁省青少年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辽宁地区青少年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较重,直接影响课余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安排;青少年校内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不高,学校体育教学与校外体育锻炼的契合性不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个体主观因素、家庭经济因素、社会导向因素制约着辽宁省青少年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行为。归纳起来,在青少年阶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学校仅发挥教化功能,而家庭、社区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行冲突现象。
健康促进是指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有关研究从健康促进强调综合干预的视角提出综合性健康促进策略,即“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其中提到的教育指健康教育,生态学指对健康教育产生有效支持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等。Rudolph Moos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社会环境以及如何应用社会生态学模型来解释健康问题,物质环境、组织环境、人群、社会风气与健康研究有关的环境因素。Stokols创建了交互作用理论,强调人和环境是相互包含着的实体中的一部分,并提出4个假说,验证人与环境的交流发生在循环中:人影响环境,环境又对人们的健康行为产生影响。另有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观的个体为视角,讨论个体水平的理论在健康促进领域中的作用,并进而把个体水平方法延伸到社区水平上给予干预。LawrenceW.Green考虑到健康的多重影响因素,以帮助规划制订者把这些因素作为干预的重点目标,并由此产生特定的规划目标和项目评估体系,从而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PRECEDE-PROCEED模式。
由此可见,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其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全方位研究和解决健康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意识到,如果仅仅关注于导致健康问题的下游因素而忽略了上游原因,如果只关注个体而忽视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和环境,往往难以把握深层次的原因,就会错失很多促进健康的机会。新时期,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是青少年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我国的学校体育应该向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延伸,才能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要求之一。”“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在此背景下,以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为核心取向的,基于社会生态观的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健康促进理论为我们建立“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测试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测试对象
本研究以辽宁地区青少年为测试对象,样本是由课题组按照辽宁地区不同地域、学校类型、学段,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样得来的,样本量共3066人,样本抽自沈阳、本溪、盘锦、辽中等地区。其中,城市学校12所,共1600人(52.19%);乡镇学校12所,共1466人(47.81%)。其中男生1493人(48.7%),女生1573人(51.3%)。样本年龄范围是9~20岁,平均年龄为13岁(SD=3.09)。样本包括小学生1794人(54.25%),其中小学五年级898人(29.28%),小学三年级826人(24.97%);初中生711人(23.19%);高中生694人(22.64%)。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健康促进的文献,根据Stokols的交互作用理论,Mcleroy,Bkbeau,Steckler和Glaznz等人提出的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型的原理,提出一个结合学校、社区、家庭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模式框架。
2.问卷调查法
根据“三位一体”青少年健康教育促进的主要因素,编制调查问卷,发放3400份,通过缺失数据处理及诚实度调查,剔除无效样本,回收有效问卷3066份,问卷有效率为90.2%。
3.数理统计法
采用题总相关法,对初始问卷的题项进行初步筛选,对样本进行重新编号,抽取奇数号样本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EFA),进一步筛选项目和提取因子,该过程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完成;偶数号样本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CFA),验证理论模型与观察数据的拟合度,该过程通过AMOS18结构方程模型(SEM)软件完成。
三、研究结果
(一)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的理论构念
本研究以格拉斯和Stokols提出的“扎根理论”为模型理论建构的基本原则,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模型的理论构念,即模型的理论构念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诸要素,然后通过在这些要素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形成模型的理论构念。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结构方程模型包含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
1.结构模型构建
本研究的结构模型包含外因潜在变量和内因潜在变量两个层次关系。第一个层次的外因潜在变量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及理论框架。本研究以Stokols的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强调人和环境是相互包含着的实体中的一部分,即所提出的4个假说:①健康受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②环境是复杂的,要理解环境就必须考虑到环境的多重性;③环境的参与者能被划分为不同水平的子集,如个人、家庭、组织、社区和人群;④在不同的环境、子集中,存在多个水平的反馈。由Stokols的交互作用理论为引导,本研究在分析影响青少年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家庭、社区、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Mcleroy等人提出的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形成了如图5-1所示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态学模型,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3个外因潜在变量。结构模型的第二个层次为内因潜在变量,在外因潜在变量的结构内,形成3个独立的结构关系:在学校教育方面,包括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学校制度、教育政策4个内因潜在变量;在社区教育方面,包括组织活动和宣传影响2个内因潜在变量;在家庭教育方面,包括家长指导和家庭支持2个内因潜在变量。潜在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形成了本研究结构模型的理论构念。
图5-1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态学模型
2.测量模型构建
本研究遵循B lalock的附属理论,强调理论架构与实证世界的联结关系,以在SEM分析的模型中一个潜在变量必须以2个以上的观察变量来估计的多元指标原则,分别形成了3个测量模型:在学校教育方面,就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学校制度、教育政策等方面编制了31个观察指标;在社区教育方面,就社区条件和社区影响方面编制了10个观察指标;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家长指导和经济条件方面编制了12个观察指标。整个问卷由53道题目构成。问题采用表格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感受进行描述,采用五级评分法,即“很不符合”“不太符合”“难以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计1,2,3,4,5分。
(二)问卷题项的修订及探索性因素分析
1.题总相关法
采用题总相关法计算每个题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在0.3以上的题项保留,相关系数小于0.3的题项有第9,12,16,30,33题,共5个题项被删除,还剩48个题项。
2.探索性因素分析(EFA)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组;辽宁地区有效样本3066个,重新编号抽取奇数号样本A(1533个)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假设模型建立,偶数号样本B(1533个)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验证模型的适宜度。其次,对样本A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952,大于0.9;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33855.863(df=1128),相伴概率为0.000,表明该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正交最大旋转法,对48个题目进行因子分析,抽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潜在因子数为7个,累计贡献率为45.006%。进一步对题目进行筛选,删除载荷小于0.5的项目及在2个因子以上都有较高的载荷值的项目,每删除一次项目,重做一次因子分析,最终筛选出28个项目,潜在因子为6个,累计贡献率为58.931%。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课堂教育、学校支持、体育认知、家庭支持、家长指导、社区教育。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基本符合问卷编制的理论构念。
(三)“学校—家庭—社区”健康教育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辽宁地区青少年样本B(1533个),对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得出的“学校—家庭—社区”健康教育预测模型进行考察,选用AMOS18软件,运用极大似然法(MLM)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得出一个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初始模型。在模型参数估计中,理论模型与观察数据已适配,但是通过M I值可以看出,部分参数的修正指标较高(修正M I值较大,且相对应的PC值也较大,表示该参数应被释放,释放的结果可以使整体契合度的卡方值降低许多,且获得较大的参数改变,具有显著的实质意义),根据增列的参数关系不能违反SEM的假定和一次释放一个参数的原则,以渐进的方式对模型进行4次修正,对e1与e4,e13与e15,e6与e7,e18与e20逐次重新设定共变关系,最终结构模型如图5-2所示。
模型整体适配度的指标值如表5-1所示,绝对拟合度指标χ2=1561.625(P< 0.01,df=339),χ2/df<5,GFI值超过0.9,RMSEA值小于0.05;增值拟合度指标AGFI值、CFI值和IFI值均超过0.9,除NFI值略低于0.9外,其余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较理想的水平,表明修正后的假设模型与观察数据拟合较好,结合合理有效的理论模型,进一步证明了“学校—家庭—社区”健康教育模型的结构效度较好。
表5-1 结构模型拟合指标一览表(N=1533)
四、分析与讨论
(一)“三位一体”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
体育健康促进是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健康、达到预防疾病和提升健康水平的过程及行为。青少年良好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形成,都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教育影响的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三位一体”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结构方程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建立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多层面上的干预会比单层面上的干预有效得多。基于此,模型的构建由与青少年成长环境紧密相关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构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由1个结构模型和6个测量模型构成,其中包含1个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和2个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
图5-2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结构模型图
从路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外因潜在变量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之间存在高度的共变关系,积差相关系数均达到0.80以上,其中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差相关系数达到0.85以上。这说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三个构念均受到一个更高阶潜在特质的影响,也就是说,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可以作为高阶因素解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共变关系,与所建立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相契合。在外因潜在变量对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方面,学校教育与课堂教育和学校支持的路径系数(即标准化回归系数)高达0.90以上,与学生的体育认知的路径系数为0.77,三个直接效果值都很高。说明在学校教育方面,课堂教育和学校支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学校支持决定性作用更大。学校健康促进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全面影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学校健康促进的先决条件是学校支持,即政策、资源、行动的支持。平杰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时间、场地和方法(项目)是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学校支持的最终作用效果落实在时间、环境和方法的保障方面。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体育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态度,学习基本技能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形成科学的健康观。有关研究发现,体育认知会影响体育活动的行为,在自我决定理论中,行为控制与内部动机和自我认同越契合,锻炼的意向越强烈,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越大,锻炼的时间越持久。另外,在家庭教育方面,一般的家庭比较关注对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经济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忽略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指导。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与家庭支持和家长指导的路径系数均为0.85,说明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家庭在经济和物质条件上的支持与家长指导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稳定特征来看,家庭教育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表现最为稳定、作用最为持久、影响最为深刻的。家庭支持具体表现在物质条件的保障和运动氛围的营造方面,而家长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指导能够有效增加个体之间的交流,更加突出家长在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中的作用,从而产生较好的家庭干预效果。在社区教育方面,其与诸观察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均较高,其中社区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健康知识的宣传两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WHO指出:“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活动,包括确定优先项目、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的全过程”。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社区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实施以社区为载体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和社区参与的策略是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活动的最好驱动力。杨贵仁指出,任何一种教育活动本身都是教化和内化的统一,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而言,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化是终其一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化的内容、方式、方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上述诸方面的相互影响、协调所形成的合力。刘薇娜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氛围越浓,个体自身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就越深,有利于积极情绪的产生,从而使体育锻炼者更好地坚持体育锻炼。因此,从以上路径分析可以看出,由学校、家庭、社区构建的结构模型与6个测量模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设计
Stokols的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健康促进的干预措施必须要考虑环境资源,大范围的环境变量可以影响健康行为及其他健康变量。在此基础上,Mcleroy, Bkbeau,Steckler和G laznz提出了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影响人的行为有4个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个体、人际和小组、组织和机构、社区和政策。它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建立在环境中多层面上的干预会比单层面的干预有效得多。这为本研究设计“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位一体”教育干预策略为一个多因互动的整体,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如图5-3所示。该策略核心框架为1个互动、3个层次、7个要素,即1个互动表现在个体行为与环境支持的互动,3个层次表现在家庭教育干预、学校教育干预和社区教育干预,7个要素表现为家庭支持、家长指导、学校支持、课堂教育、体育认知、社区组织活动和宣传影响。
图5-3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基本框架
个人行为与环境支持的互动,是指在学校教育干预、家庭教育干预和社区教育干预过程中,个体行为与其他一切能促使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形成的一个整合互动的系统,即个人行为与环境支持的交互作用发生在循环中:人影响环境,环境又对人们的健康行为产生影响。3个层次是指按照健康促进的生态学模型理论,结合影响个体行为的不同层次与青少年生活环境特点,由小到大,依次为:家庭教育干预、学校教育干预、社区教育干预,即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干预策略的内容和主体。3个层次是以家庭教育干预为基础层次,以学校教育干预为提高层次,以社区教育干预为发展层次的递进、互动系统。实施此策略的基本前提是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形成共同的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7个要素是指具体表现在执行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达到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教育干预层次目标的实际应用及方法手段。
按照“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设计思路,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划分成以下几个程序:①个体需求与环境条件的评估;②制订教育干预计划;③选择教育干预内容及措施;④确定教育干预方案;⑤方案的执行及适时促进;⑥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原则:第一,稳定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的。青少年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个事件,处于每个改变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学校、家庭、社区应针对其需要,提供不同的干预,以促使青少年个体向成功采纳健康行为的下一阶段转变,最终形成稳定的体育生活方式。第二,绝大多数持久性健康行为的改变是通过环境支持才实现的。这一原则体现在参与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的主体包括青少年个体,以及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与之发生关联的人群;另外,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是一个动态系统,只有有效地把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这也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实施的关键。
五、结 论
①“三位一体”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结构方程模型由1个学校、家庭、社区构建的结构模型与6个测量模型形成了一个递进、互动的整体,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所确定的模型结构和测量项目为进一步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基于健康促进生态学模型的“三位一体”教育干预策略是以个体行为和环境支持的互动为前提,由学校教育干预、家庭教育干预、社区教育干预三个递进层次,以及家庭支持、家长指导、学校支持、课堂教育、体育认知、社区组织活动和宣传影响7个因素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