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校运动健身干预方案实例

各校运动健身干预方案实例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各实验学校大课间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学锻炼的方法,拟定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和辽中县城镇第一中学大课间运动健身干预方案。目前,各校大课间活动本着灵活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场地设施、师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以及季节与气候的变化,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第四节 各校运动健身干预方案实例

一、小学组运动干预方案

(一)沈阳市保工一校大课间活动运动干预方案

表6-35 沈阳市保工一校大课间活动运动干预方案

img141

续表6-35

img142

(二)沈阳市南京九校干预方案

1.运动负荷

心率平均110~120次/分钟,每天上、下午各25分钟。

2.组织流程

组织流程如表6-2所示。

3.锻炼项目

①全校集体特色跑操: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场地,展示各种整齐划一的队列队形变化;

②国颁广播操:全校师生集体完成;

③中等强度自编操:以健美操动作为主,但平均强度偏中,整体强度变化按照低—高—低顺序进行;

④以班为单位跳大绳: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单摇、双摇、多摇跳大绳;

⑤放松退场:保持原有退场的队列队形特色。

二、辽宁地区初中组运动健身干预方案

针对各实验学校大课间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学锻炼的方法,拟定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和辽中县城镇第一中学大课间运动健身干预方案。

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情感的交流,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及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目前,各校大课间活动本着灵活多样、快乐健康、寓教于乐、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场地设施、师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以及季节与气候的变化,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一)辽中县城镇第一中学太极扇运动方案

表6-36 辽中县城镇第一中学初中二年级太极扇运动健身干预方案

img143

续表6-36

img144

(二)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初中组跑操运动方案

表6-37 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初中二年级跑操运动方案

img145

续表6-37

img146

三、高中组运动干预方案

(一)盘锦市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方案

表6-38 盘锦市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运动干预方案

img147

(二)本溪县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运动干预方案

表6-39 本溪县高级中学大课间活动运动干预方案

img148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EB/OL].http://www.csh.edu.cn/csphw/ press/biaozhun.html.

[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

[3] 张绍礼,宋学岷,门传胜,等.辽宁省青少年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行为成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106-110.

[4] 沈艳,杜国玺.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以学生体质监测结果中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21-23.

[5] 肖臻.高中学生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运动,2010(5):54.

[6]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7-431.

[7] 邓树勋,王键,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3-339.

[8]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4-248.

[9] 曲绵域,高云秋,浦钧宗,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20.

[10] 董纪文.9周课外体育锻炼对高中生身体基本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1662-1663.

[11] 李彩秋.对唐山市“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的调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06-107.

[12] 甄志平,崔景辉.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健身效果评定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35-38.

[13] 日户修一.日本人の体质[M].文芸春秋社,1941:45-46.

[14] 木田文夫.遗亻云と素质と体质[M].白水社,1942:78-79.

[15] 森茂树.体质の生成[M].北京:金盾出版社.1961:103-105.

[16] 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73:78.

[17] 尹松.网球运动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79-88.

[18] 魏冬.武术运动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7:76-79.

[19] 陈道裕,朱水敏,俞咏.处方教学增强学生耐力素质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1999(5):125.

[20] 王芳.开展中长跑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29(4):29-30.

[21] 李静娟.儿童少年青春期身高生长速度规律的研究[C].中国学校卫生, 1994,2:85-87.

[22] 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75-177.

[23] 袁伟.长春市城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212-215.

[24] 林春帧.运动教育干预对上海宝山实验中学初二学生体质的影响[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27-28.

[25] 周志俊,俞诚士.对“课课练”中发展身体素质的安排和效果的初步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1981(3):87-88.

[26] 曲宗湖.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初中学生每天一学时体育锻炼的实验[J].体育与科学,1982(2):27.

[27] 任家洲.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教学, 2010(5):68.

[28] 李玉强.青少年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调查及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35.

[29] 刘述芝,邹志春.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研究现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6):6-8.

[30] 周凤施.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6):313-314.

[31] 冯瑞,杜熙茹.不同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123-125.

[32] 毛永明.体育运动干预对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1:23-26.

[33] 许良春.健身跑是增强儿童体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1(3):95-96.

[34] 王绘宇.跑跳运动干预对10~11岁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135.

[35] 甄志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

[36] 钱建龙,赵望娣.大学体育对心理健康功效研究文献的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8.

[37] 朱丽,陈国球.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9(9):242-244.

[38] 赵进,李惠云.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育模式的元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7(1):94-96.

[39] 姜玲.论中长跑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关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51-52.

[40] 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40-42.

[41] 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11-13.

[42] 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78.

[43] 裘指挥.闲暇教育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1(6):112-115.

[44] 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8-49.

[45] 郭炎林.运动处方与体育文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6(4):39-40.

[46] 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3:215-219.

[47] 邓树勋,洪泰田,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11.

[48] 陈铮,姚兴家,王金行.小学生身体成分与身体素质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6.

[49] 中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0] 杨贵仁.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 2002,23(1):2-3.

[51] 包金萍.天津市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9,14(1):74.

[52] 史银斌.中日两国学生体质测量发展与变革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

[53] 常生.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