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宗师”梁思成

“建筑宗师”梁思成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父亲的建议下,梁思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梁思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怕艰难险阻进行实地的调查测绘。他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了国外学术界的敬佩和赞扬,被赞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建筑宗师”梁思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是父亲梁启超送给长子梁思成的一副对联,希望自己的儿子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勇往直前。

img16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学教育家。

关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的学生档案里,你会看到这样一份材料:14岁入校,学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既是清华管乐队队长和第一小号手,又是学校合唱团的积极分子,还被聘为美术编辑,甚至设计了毕业纪念册,是五四运动时“义勇军”等爱国组织的中坚分子,被称为“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在20世纪20年代,建筑专业和考古专业等是新兴的专业,当时的中国大学还没有这些专业。在父亲的建议下,梁思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1925年,梁思成得到父亲梁启超托人送去的一本重新出版的《营造法式》(1)。虽然他看不懂,但父亲的激励促使他产生了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愿望。

img17

梁思成与林徽因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档案记载,梁思成当时每门功课的成绩基本上都是D。现在的美国大学,D可以说是很差的等第了,但在当时,D却是英文“杰出”的意思。学校的学业很重,学生一周要学60学时,其中绘图经常要画到深夜。就这样,梁思成还抽出时间到图书馆博览群书,查阅资料,参观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他的伴侣林徽因原本也要选择建筑系,但由于当时的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所以转而选择美术系。为了共同的梦想,林徽因争取到建筑系助教一职,以此修全了建筑系的所有学科。当地报纸对她的采访,道出了她的动力所在——“中国女孩致力于拯救祖国艺术”。

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学位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又在西欧和南欧进行了实地考察。有感于“中国有漫长的建筑历史,却没有产生自己的建筑学和建筑史教育”;有感于国外建筑受到妥善的保护,而中国的大批建筑却立在风雨飘摇中无人问津,他们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研究和建筑史。

1928年,应东北大学的邀请,梁思成、林徽因到沈阳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旨在发扬“中国式审美标准”的建筑系,要培养出中国式审美的建筑师。梁思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怕艰难险阻进行实地的调查测绘。

九一八事变后,梁思成一家回到北平。他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2),与林徽因一起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古建筑研究中去。

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他们离开幼小的儿女,跋山涉水,吃尽苦头。他们攀爬在泥泞中,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有时连吃的都没有,有时睡觉和蚊子、虱子为伍,有时要与大批的蝙蝠和臭虫搏斗,有时冻得只能用报纸加在被子上保暖。但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梁思成对测绘工作一丝不苟;对建筑的各个部分都要详细绘图测量;对各种构造、装饰的各个角度都要摄影记录;对所有碑文、史料都抄录无误,力求所有的成果都不能低于世界级水平。

img18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与汇刊

1934年,在调查应县木塔(3)时,为了拍到塔顶的照片,梁思成登上60多米高的塔顶,手抱着铁链,两脚悬空去丈量尺寸;然后又退到塔顶边缘去拍摄全景。可以说为了获得宝贵的资料,连命都不要了。除了艰苦劳作,他们还担心着日军侵占华北,为抢时间,夜以继日地工作。

img19

应县木塔构造图

1944年,当美军对日本本土全面大轰炸时(1945年,日本有199座城市被炸,建筑被毁平均在40%以上,最高达90%),梁思成以一个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学者身份,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劝阻美军对奈良的轰炸,这才有了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地保持有众多的古代建筑以及占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而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img20

梁思成与林徽因北京故居

1946年10月,耶鲁大学聘请梁思成到美国讲学,梁思成带着《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两本书,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他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博得了国外学术界的敬佩和赞扬,被赞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1947年,梁思成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2年1月9日逝世于北京。

【注释】

(1)《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2)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创建于1929年的北京,由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中国营造学社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3)全称释迦塔:佛宫寺释迦塔,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明清改制,唯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