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几大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新要求

几大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新要求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大台阶后的历史必然。

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民生活总体达小康

新华社曾于1980年4月18日播发一篇通讯《雁滩的春天》。文中提到1979年岁末,兰州市雁滩公社滩尖子大队一队社员李德祥家里有6个壮劳力,从队里分了10000元,人们把他家叫“万元户”和“农村里的高干”。今天,“万元户”这个词已经成了过时的历史名词。

200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特别有象征意义的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人从填饱肚子到食不厌精,从手头拮据到家有余款,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满足生存需要到追求舒适生活……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历史巨变,逐步勾勒出一派忙碌而幸福的小康生活图景。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一年,中国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小康”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要轻徭薄赋,予民休息,让老百姓过上小安康乐的日子。后来小康发展到仅仅是低于“大同”社会的以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社会。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有“(刘)庠……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这里的小康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

img32

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的四个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创造性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小康社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社会发展目标。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一个“小康”的社会,第一次用“小康”一词来表达中国的现代化概念。1987年,邓小平为中华民族复兴设计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发展战略为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

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现实需要,提出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在“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提前实现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大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风险挑战,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巨大成就,积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丰富经验,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又迈出坚实步伐。据国家统计局科研所2011年12月发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的59.6%提高20.5个百分点。2007—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5%,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3倍多。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7.3万亿元,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0.37万亿元,是007年的2倍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4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商品出口国和外汇储备国以及对世界经济增长份额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2007—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3786元和4140元增加到21810元和977元,分别年均增长9.3%和9.7%,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由3.33∶1下降为3.13∶1。城乡居民家庭财产稳定增加,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多数地区可以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这一发展目标,更好地顺应了人民的意愿,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改,却是质的飞跃,它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在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设定了更加具体的发展目标。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历史方位。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大台阶后的历史必然。

img3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长期性的总体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坚定地按照既定的要求不断推进小康社会进程,我们国家必然会愈加强大,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报告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到2020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

img34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数次巨变,每次都令世界震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自从1840年被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中击垮后,中国综合国力从未如此强大,民族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宏伟的蓝图已经描绘,伟大的梦想终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成为我国强国梦中的重要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