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活能够更加殷实
实现居民人均收入倍增
这十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810元,比2002年增长了1.8倍,也就是说每个城镇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十年增加了1万多元;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977元,比十年前增加了4355元,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
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总体多了,但收入差距却在拉大。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74,已超出国际警戒线0.4的标准,明显高于印度、俄罗斯,与阿根廷、墨西哥大致相当。收入差距拉大、高房价、教育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水平低……这些因素导致中国老百姓不敢花钱,还是高储蓄低消费。
35岁的安徽省和县郊区农户张良兴读过职业中专,在附近一家化工企业打工。生产线上,他常常一站就是几小时,回到家腰都直不起来。和许多一线普通职工一样,他每月的收入不到2000元。张良兴住在父母留下的老旧平房里,家当只有简单几件必需品。“我买不起商品房,每月收入要首先保证孩子的教育经费。”他说,“十八大报告中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这一目标必然会推动底层群体收入的提高,这是我们对未来最大的期望。”
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这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和根本目标,我们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民群众收入的倍增。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报告要求到202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届时,中国将摆脱长期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扩大内需已经被确立为“战略基点”。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收入分配要更加公平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另外,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2年,我国已经着手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扩大到6亿人左右、占全民人口40%以上;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1.5亿中国人将从农民变为市民。届时将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中坚力量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他们作为私人消费的引擎,是内需的重要来源与保障,是未来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教育、金融、医疗、文化体育服务消费的增长点。
让百姓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中国梦具体而微的体现,是中国梦重要的任务和指标。中国梦不仅要解决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也要努力使个人的梦想能照进现实,生活更加富裕安康,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什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不掺假的变化。工资涨了,兜里鼓了,道路通了,家园美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身边的点滴变化,才是真真切切的实惠。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大力推进民生事业的发展。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不打折的幸福。在肯定收入增长的同时,还要看看到手的钱是否能跑赢CPI增速;在看到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同时,还要比比看病难、看病贵,高房价、高物价,上学难、就业难是否仍在吞噬群众“到手的幸福”;在看到监管、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要查查雾霾、污水、交通、有毒食品、问题药品是否依旧让百姓“添堵”。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待遇。村头多个篮球场,种田间隙切磋球技;广场添个露天影院,打工空余欣赏大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别忘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要倡导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使老人倒了有人扶,落水者有人救,邻里和睦相处,社会共享和谐。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离不开物质文化基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体现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实打实的民生红利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
我们深知,前行的道路上还存在各种风险挑战。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成为全球发展“新引擎”,但环境压力、资源瓶颈也日益凸显;整个社会活力涌动,但也要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种种难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中国梦依然在路上。
要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能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以发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到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不断夯实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在攻坚克难中,让“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