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具体内容

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具体内容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一读(晨读),二操,三活动,上课,自习,劳动,纪律,卫生加“文明”以及处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指导班级干部工作,找个别学生谈话及出班级板报和“学习园地”甚至班级网页等。包括班级公务管理、班级经费管理、教室环境布置的更换、学生着装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就餐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学生体检与常见病的防治、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管理。

第一节 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具体内容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最基础的工作,是每位班主任必知、必会、必须做好的工作。班主任要学会处理班级日常工作,这是班主任的责任。

班级管理虽然是一种最“基层”的管理,但是它的影响却不小,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到班级风貌的养成提升,再到学校办学质量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班级日常工作,对稳定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班级集体,促进学生健康向上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班级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一读(晨读),二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三活动(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课,自习,劳动,纪律,卫生加“文明”(文明礼貌)以及处理学生中的偶发事件,指导班级干部工作,找个别学生谈话及出班级板报和“学习园地”甚至班级网页等。

因此,班主任应全面了解班级各方面情况,重点抓好以下班级日常工作。

一、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通常是由班主任或者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根据学校的校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班级常规对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班级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班级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缺乏良好的班级常规,班级教学、班级建设,学生活动、成长等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班级常规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如考勤点名、纪律、午餐午休、课外活动与放学、生活管理。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

(一)开学初的工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班主任要在开学前就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有个整体的规划,制订班规和活动计划,预设班级发展目标;在开学初要安排好学生的入学报到、书本发放、班干部的选举与任用、室内外劳动包干区的任务布置、班级财产的清点与更换、座位编排、教室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课堂常规的训练等。有老师认为,开学初,有经验的班主任一定会为班级的各项工作上好“弦”,确定好要抓的主要工作和安排好各项工作的顺序,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唱好第一首曲子,从而第一时间在学生中树立班主任的威信,为以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资料4-1-1】

开学初班主任工作要做好五件事

1.做好学生报名注册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注册登记,是新学期班主任和学生的第一次会面,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通过这项工作,班主任既能了解学生的到校情况,又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没有到校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动向,避免因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缺少沟通而造成耽误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能掌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班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搞好第一次卫生大扫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很多老师都认为,校园卫生大扫除是学生的事,班主任的工作是给学生分配劳动任务,监督并督促学生及时、认真完成任务。这种认识没有错,但他疏远了师生间的关系,使班主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经验的班主任知道这是一个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的难得机会,因为在劳动中班主任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假期轶事、生活习惯、个性品质、家庭情况等。在学生看来,他们会认为班主任平易近人,而这有利于树立班主任的威信。

3.开好第一次班会,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第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要对一学期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这时,班主任的态度要诚恳,期望要真诚,要求要具体。同时班主任要利用好第一次班会,为学生明确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切实解决各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思想深处对自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鼓励他们不断向各自的目标迈进。

4.选好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积极能动作用。在班级建设中,班干部的作用非同一般。因此,班主任在选派班干部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扬民主。为真正选好班干部,班主任还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第一,摸清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要全面了解,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曾从事的班级工作及工作能力,学习、思想情况等;第二,毛遂自荐,实行竞聘制,竞聘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全体学生面前发表竞聘演讲,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民主选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第三,宽进严出,实行试用制,凡有兴趣当学生干部的,班主任都应该给他们机会,在工作中根据能力决定任免;第四,多鼓励,多培训,对班干部要多培养其信心和能力,经常培训他们怎样做才能当好班干部。这样既表明了班主任民主公正管理班级的态度,更为班集体形成良好的风气奠定了基础。

5.搞好第一次考勤工作,保证纪律的严明性。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过完假期刚到校,有一个适应期,需要打几天“闹台”。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心收回到学校,收回到学习上,是衡量一个班主任组织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尺。开学之际,工作头绪多,杂乱无章,且经过一个假期,有的学生难免行为散漫。为把学生的心及时收回,班主任要及时进行纪律检查,同时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拟定《德育评估细则》,在教育过程中做到有规可依,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经常化、系统化。

(资料来源:学教交流园—枫桥神剪—关小毛杰)

(二)学期中间的工作

1.纪律管理

按请假制度进行考勤、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卫生值日制度、值周、晨会等管理评比。

2.班务管理

包括班级公务管理、班级经费管理、教室环境布置的更换、学生着装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就餐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学生体检与常见病的防治、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管理。

3.班级文档和史志管理

如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成绩报告册的管理、班级日志的编写与保管、班史的编写与保管、班级总结等。

(三)学期结束的工作

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写好评语、登记学生成绩报告册并交给家长签字反馈,评选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其他先进个人或积极分子,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学情评选学习小能手、发言小能手、写字小能手、计算小能手等,并予以表彰鼓励。

(四)学生校外、假期生活管理工作

可以组建校外学习小组,聘请校外辅导员指导校外生活、布置假期作业、组织指导学生的假期生活、组织返校日活动等。

二、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一)培养好学上进的学风

学风反映班风的一个侧面,即学生在班级学习中表现出的一种风尚,属于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的一种微观心理环境。

1.班级学风具有指向性

不同的班级学风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指向。良好学风是通过班主任老师苦心孤诣营造成的,它会产生乐学、好问、博闻、善思、笃行等正向性指向,所以一旦班级形成好学风,学生们就会在此学风的引领下勤奋、活泼、有序地学习生活。此种情况下学风就能替代老师许多的直接要求。当然,如果班级内的不良学风在蔓延的话,情况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2.学风具有建设性

学风是班风的核心,它对于一个班级整个的风尚、面貌、特点起到支撑、建设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班形成了什么样的学风,就可能有相应的班风。要建设优良的班风,必须培养好的学风,或者说,从抓学风入手去建设班风。

3.班级学风具有浸润濡染性

学风虽然只是一种风气,但通过一定的载体是可以传播的,它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绪、行为等在班级中相互传播、相互影响。一群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影响到全班同学,而一个班级的学风也可能会濡染到其他班级乃至全校。当一个班级形成了某种学风的时候,其他新进来的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古语所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一个班级如果形成了良好学风,一般会表现出如下特征:

(1)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在班级成为主要话题;

(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班上的威望高,受到同学们的仰慕,往往成为班级的骨干,同学们之间有你追我赶的劲头,班级整体学习成绩较好;

(3)学生们求知的兴趣广泛,气氛生动而活泼,经常发现并讨论一些新知的科学现象与知识问题;

(4)班集体团结,有正气,成绩好的同学一般表现也好,他们能起骨干作用,而其他同学也关心班级,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二)班级学习纪律的管理

学习纪律是要求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和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出勤纪律、课堂学习纪律、自习纪律、考试纪律和成绩制度。学校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所以学习纪律是学校纪律的核心。

班主任如何根据学生纪律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来改进和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呢?

一是守则教育。这是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深入贯彻执行守则,使学生有“矩”可循。

二是制度教育。应遵守的校规的教育,如考勤制度、升留级制度、奖惩办法等,让学生有“章”可循。可根据需要进行宣讲,反复教育,做到人人皆知,人人遵守。

三是常规教育。除按国家和上级颁布的成文制度外,学校自身制定的如作息制度、课堂常规、实验纪律等,应尽力落实执行。

四是开展评比、批评与自我批评。奖励先进,民主评议,引导自我教育。

五是坚持正面教育。多肯定、多表扬,少否定、少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讲究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六是榜样示范。向守纪先进个人学习,可以走出校门,向英雄模范学习。

班级的纪律常常呈现波浪起伏状态,任何班级都会有纪律良好、精神振作的高峰,也会出现纪律松懈、情绪懒散的低谷。因此,纪律的管理是动态的,纪律训练既不可能一“练”而就,也不可能一“训”永逸。班主任要审时度势,善于观察分析班上学生的情绪状态。在班级情绪低潮时,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干劲;而在学生都很兴奋很“野”时,要导向有序,达到动而不乱、静而不呆的理想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远远胜过掌握知识本身。一个平庸的老师只能让学生学会,一个杰出的老师应该让学生会学;一个平庸的老师只能向学生奉献真理,一个杰出的老师应该让学生追求真理。

优秀学生的案例表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学生更快地掌握记住所学的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身正为范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学生甚至有时会把老师说过的话当作“圣旨”。在这里,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用直尺画直线,自己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如果老师不能以身作则,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某些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开始形成,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

3.要从细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4.校内外双轨并行

除了学校,学生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家庭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学习,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5.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了。

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人生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资料4-1-2】

如何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原则

1.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科学的学习方法应遵循或包含以下原则:

(1)循序渐进:就是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学生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深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心到、眼到、口到;“深思”就是要认真而深入地思考。

(3)自求自得:就是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我能力。要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用结合:就是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践行,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也正是基于此把它列为必修课程。

总之,适合学生自己的方法、能够产生高效益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

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培根也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2.与学习态度、方法有关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依据提示,通读课本,画出难点,完成预习作业,如读、查、思、圈、问、找。

(2)课前准备:预备铃一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3)出声早读:早读内容明确,按时到校早读,出声读书,读记结合,手脑并用。

(4)课后复习:阅读理解教材,复习笔记,记住要点,当天功课当天复习掌握。

(5)独立作业:作业保质保量,按时交;独立完成;口头作业也要完成好;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订正错误。

(6)勤学好问:刻苦用功,努力上进;不懂就问,当天的疑难当天解决;放学后可与同学互相讨论问题。

(7)晚上读书:每天晚上要读有益读物。

(8)认真审题:作业、考试先审题再作答。

(9)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字体工整,作业整洁,格式正确。

(10)整理书包:每天睡觉前要把明天要交的作业及要带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放进书包。

(11)单元总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利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比较记忆。

(12)学习分析:每次考完后,都要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13)阅读书报,勤查工具书。

3.与生理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

(1)科学用脑习惯;

(2)科学用眼习惯;

(3)写字握笔习惯;

(4)看书坐姿习惯;

(5)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内容、手段、任务乃至意义都发生了变化,学习习惯也必须适应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如应重视发现问题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收集信息的习惯、诚信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等等。即使是传统的习惯也要增加新的内涵。

(资料来源:广东省佛山南海西樵镇大桐堡小学 刘翠娇老师)

(四)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班主任绝不能只限于管好自己所教科目学生的学习,不能让学生“偏科”,而要支持、协助各科任课教师全面搞好教学工作,帮助全班学生学好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班级德育管理

德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中起着方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学校德育是按照国家制定的德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团队学生会工作、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德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任何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德育,如果没有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就是只有认识而没有行动的说教,这样的德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其弊病是会造成学生品德的知行脱节。

行为习惯这里主要指品德行为习惯,是人在长期生活、学习及与人交往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强化乃至巩固,所形成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纪律习惯、礼仪习惯、公共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

良好的习惯是在生活实践中养成的,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教学,必须有生活的支持,高尚的品德是在实践一定的道德人生、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操练一定的道德行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班主任要经常针对班情,组织开展一些品德教育方面的校内外活动。要实现班级德育工作的主体性和生成性,班主任对班级德育工作的组织引导应关注下列策略:

(一)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集中体现了社会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实际,将《守则》和《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作进一步的诠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可以邀请老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参与讨论,最终形成老师、学生、家长共同认可并制定的行为细则,如《在校一日常规》、《道德习惯二十项修炼》等。

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要让制定班级细则的过程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

(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相结合

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和班长的做法,组建班级管理机构;实行值周班长制度,提供参与管理的锻炼平台;组织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形成学习督导、纪律监察、卫生监督等管理网络,吸收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同时,制定各管理机构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并负责监督评价,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由班干部协调开展,通过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服务。

(三)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订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四)个人自治与树立品牌相结合

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对安排给学生的任务应定时间给标准,在学生咨询时提供指导,在任务完成时帮助总结。当学生有了对成功的向往意识时,就可以大胆地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形象。

总之,班主任要依据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班级德育活动,使班级德育活动既有序列、有层次,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

四、班级文体卫生管理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全面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文体课程常常被忽视。文体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文体活动的价值远远不在于其本身。毛泽东早就说过:“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做好班级文体卫生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学会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特长,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班级文体卫生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一)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法令

这要求班主任要了解国家有关学校文体卫生工作的法规法令,并遵照执行,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

(二)注重学生的身心调节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就会影响身体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就会真的一病不起。因此,班主任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劳逸结合、脑体并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如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身心调节,利用课间十分钟和放学后十分钟,播放古今中外世界名曲,让学生欣赏音乐,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集美育和体育于一体的好做法。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相对于心理异常而言,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一个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并具有协调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之为心理健康。它是保证一个人高效率地工作、学习和愉快生活的必要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加大,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必须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方法有很多,比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业暂时落后的学生给予关心爱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个别指导等等。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维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的自信,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有障碍的学生。这在其他章节我们也有介绍。

(四)加强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生理健康的教育

班主任要协助校医进行卫生知识特别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学生中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疾病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保证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五)搞好各种文体活动

如协助体育老师抓好体育课教学,搞好运动会和体育节活动;配合音乐和美术老师搞好艺术节活动。认真进行体育达标和体格发展状况的考核与记载。

五、班内偶发事件的处理

偶发事件又称突发事件,是指班级工作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事件。班内的偶发事件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例如:天灾人祸、外来干扰、人际冲突、财务失窃、学生早恋、家庭变故、打架斗殴、顶撞老师、恶作剧、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等。对偶发事件,如果处理得好,可能坏事变好事,对全班同学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对班级管理带来消极的危害作用。因此,有人总结出优秀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要做到“五要十忌”。

“五要”即:

一要处理好班主任与当事学生的关系;二要处理好全体同学和当事学生的关系;三要注意处理好班干部和当事学生的关系;四要注意处理好当事同学和原来小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五要注意处理好班主任和当事学生家长的关系。

“十忌”是:

一忌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二忌以力服人,主观武断;三忌任性轻率,急于求成;四忌偏心偏爱,厚此薄彼;五忌偏听偏信,时紧时松;六忌夸夸其谈,无的放矢;七忌言行不一,光说不做;八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忌管得过细,批评过繁;十忌“数罪并罚,一棒打死”。

对学生而言,班级即是一个儿童社会,“是社会影响学生个人和个人进入社会的重要通道之一”。在这样一个“微型社会”里,各“社会成员”身上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现实社会一样,班级也是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有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会趋于缓和,有时,这种矛盾又将会激化,以一些偶发事件的形式出现。小学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自我意识尚未成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自然会经常“遭遇”种种偶发事件:学生之间争吵,甚至打架;个别学生严重违纪……不少班主任整天周旋于这些“事件”之间,或一律“严惩不贷”,或一律“耐心说服”,像个救火员一样疲于应付,但往往收获甚微。

班级出现种种“偶发事件”,有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班主任只有站在学生心灵成长与心智发展的高度,来分析一个个“偶发事件”背后的诱因,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运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合理解决才能化“险”为“夷”,变“弊”为“利”,将突发的矛盾甚至是充满“火药味”的对峙衍化为促进心灵成长与进步的教育平台。

当然,在这种“衍化”中,班主任必须紧紧抓住一点,那就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培养。事实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正经历着“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逐步过渡,其真正的成熟,其实就是自我意识的成熟。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的认识、情感与监控。在小学阶段,就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而言,最为重要的年龄段即是中年级。因为中年级的学生恰恰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被唤醒,并不断增强,将会由“被管理”向“自我管理”迈进一大步,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任务,三年级时选择“无条件服从”的孩子,到了五年级时,会冒出一些个人想法与思考(“我认为……”),会显得有些不情愿(“为什么让我去……”)。其实,这就是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一个外显,言行举止的背后,是一个个体“自我”的日渐成熟。

因此,在班级日常活动中那些“偶发事件”的处理,只有依“心”而动,依“势”而动,巧妙灵活,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案例4-1-1】

班级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1.“热点”冷处理

案例一:一天下午体育课,上课不久,有学生到办公室向我汇报,说教室内有两名同学在打架,打得很凶,有一个甚至耳朵被打出了血。我闻讯赶到教室,只见郑XX与张XX正气势汹汹地对峙着,若不是周围几名同学拉着,“大战”仍不会停息。周围的“战场”一片“狼藉”:几张课桌歪歪斜斜,几个书包被丢在地上,里面的书撒满一地。见此情景,我不由火冒三丈,但还是决定“冷处理”。叫走其他几个同学,我吩咐两人并排坐在我面前,足足有五分钟,我看着他们,一句话也没说。郑XX先还显得激动未平,后来见我这番情景,马上平静下来,和张XX一起疑惑地看着我。见已经“冷”得差不多了,我就让两人说说情况,但不能说“他对我怎么怎么样了”,必须说“我对他怎么怎么样了”。于是两人便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在“战斗”中的表现,说着说着,两个人便低下了头。紧接着,我从“一个巴掌拍不响”开始,联系刚学过的《跳水》一课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教育,说得他们心服口服。最后,他们握手言欢,并相互为对方收拾起书包和课桌。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件事我没有在班内当众批评,也没有向双方的家长通报,但从这几个月反馈的情况来看,两名同学再也没有相互或与他人发生过争执。

四年级的学生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用道德准则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因为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所以会产生过激行为。偶发事件中,有不少正处于“鼎沸”的热点,班主任稍有不慎就会“火上浇油”。以这件事为例,在当时相互对峙的情况下,如果班主任直接介入,当众大声呵斥这两名同学,或不分青红皂白直接请学生家长到校配合教育,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自我意识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和呵护。假如在学生自我意识萌生之初被重伤了自尊心,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逐步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将“热点”事件冷一冷,人工降温,再顺势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能有效化解“危机”,又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能力。在一个星期后的家长会上郑XX与张XX的家长分别找我谈了这件事,都说学生当天回家就主动向他们讲了事情的经过,并向家长承认了错误。

2.“焦点”共处理

案例二:今天,我们班被扣分了,原因是有同学做眼保健操时不认真。放学时,我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纷纷向我检举,说因为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揭XX做眼保健操时看《老夫子》使我们班被扣了分,要我重重处罚他。一时间,孩子们个个“义愤填膺”,矛头直指揭XX。此时揭XX成为了全班的“焦点”,没有了平时的“威风”,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见此情景,我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该怎样处罚他”、“今后怎样确保不发生类似的事”两个问题开展全班大讨论。在全班同学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安排第一个问题由揭XX来总结,也就是让他自己讲怎样处罚自己,第二个问题由班长来总结,让班干部来落实同学们的一些好的建议。结果,一向屡教不改的揭XX竟流下了不多见的眼泪,哭着请大家原谅,并愿意罚扫一个星期的地来弥补自己的过错。而来自同学们的建议由班委会落实后,班内做眼保健操的纪律大有改观。

事实上,在整个过程中,我只充当了一下组织者,所有的工作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但效果却出奇的好。偶发事件中有不少是全班同学集体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不妨就让学生民主裁决,共同处理。就班级而言,这能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就个体而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特别是对增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要求别人怎样做”的同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应该这样做”。

3.“疵点”轻处理(同学纠纷)

“疵”即瑕疵。俗话说“瑕不掩瑜”,是说虽然这玉上有点小小的瑕疵,但还是无法否认这是一块美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在偶发事件中,有不少暴露出来的只是他们身上的“疵点”而已。这时,班主任与其锱铢必较,包办代替,不如放心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

有一次,有个孩子到办公室向我告状:“XXX借了我的一本书,有一个多月了还没还。”我简单地询问了有关情况,就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自己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你自己想办法试试看。如果一个星期内不能解决,我再来帮你。”一个星期后,我再来问他,他说已经把书要回来了。我问他用了什么办法。他告诉我,他索要了几次没有结果,就认认真真地给那位同学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了友谊、信用。第二天那位同学就把书还给他了。

不要担心孩子年龄小,事实上,我们要做的是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多让他们自行解决,有必要的话,我们只需提醒一下。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充分锤炼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历练,进而丰实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让自己逐步融入集体,成为一个“社会人”。

(资料来源:宜都市实验小学 刘武)

六、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议题。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说,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小学生近两万名。其中,死亡原因占第一位的是溺水,其次是交通事故。因此,保护好每个孩子,使发生在小学生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安全教育就成为小学班主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之一。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一)渗透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班主任可以结合思想品德课程和班队会课,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二)强化应急避险教育,增强保护意识

应急避险教育包含内容十分广泛,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重点学习常见灾险的基本应急知识。掌握应对危险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应急避险演练中,班主任负责本班避险指挥工作,做好本班演练前的准备和指挥工作,及时应对活动中的突发事件,班主任和相关人员按照预订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演练,组织学生有序疏散逃生到指定位置。

【资料4-1-3】

火灾、电气事故、中毒、地震等常见事故的应对措施

1.火灾脱险

(1)发现火情后,要听从大人的引领和指挥,不要惊慌失措地乱跑乱蹿,或争抢着逃生;要冷静地探明着火的方位,确定风向,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2)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应通过安全通道朝底楼跑;如果楼层较低,也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通过窗户逃生。

(3)如果楼道中只有烟,没有火,可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并用透明塑料袋蒙上眼睛,防止烟气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并采用弯腰、匍匐等低姿势,逃离烟火区。

(4)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立即关闭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湿房门,防止进烟;随后采取低位,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毒气,并将身上的衣服浇湿,以免引火烧身;同时可靠近窗户和阳台呼救。

(5)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一般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

(6)拨打119“火警电话”,告知火灾发生地点及详情。

2.电、气事故脱险技能

(1)室内有焦煳味、冒烟和放电等现象时,应立即通知大人切断电源。

(2)被困电梯内时,应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管理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喊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3)如果乘坐电梯途中发生火灾,应将电梯在就近楼层停梯,并迅速利用楼梯逃生。

(4)燃气泄漏时,应立即通知大人切断气源,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家,千万不要在室内停留,应立即跑出去,同时向邻居示警、求救。

(5)燃气泄漏时,千万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气设备,不要打开抽油烟机或排风扇,不要在充满燃气的屋子里打电话,动作要轻缓,避免引起爆炸。

(6)电、气等引起火灾时,应立即通知大人关闭电、气源,并按照火灾应急避险措施逃生。

3.中毒事故脱险

(1)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或者误食化学品时,应及时用筷子或手指伸向喉咙深处刺激咽喉壁、舌根进行催吐;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求救,尽快就医。

(2)出现煤气中毒时,应立即使病人脱离中毒环境,开窗通风并注意为病人保暖。

(3)及时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告知地址、病人症状等详细情况。

4.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1)家住平房的,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室外;来不及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家住楼房的,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3)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4)正在教室上课时,应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课桌下边;正在校园里活动时,应迅速跑到操场等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电线等设施。

(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6)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7)遇到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能拥挤乱跑;脱险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对于震动不明显的地震,不必外逃。

5.交通安全教育

(1)认识并掌握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养成看交通信号的好习惯,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及“一慢、二看、三通过”。

(2)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斜穿或突然改变行路方向;骑车经过交叉路口时,要减速慢行,两人或多人一起骑车上街时,不要并行,更不能互相攀扶。

(3)不要倚坐护栏和隔离墩,也不要图省事,翻越或钻越护栏和隔离墩过马路,应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4)坐公共汽车时,等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不能在车还没停稳时就抢先上下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或撞伤。

(5)乘车时,不能把头、胳膊或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这样容易被对面来的车或路边的树枝刮伤。

(6)打出租汽车时,不要站在机动车道上;一旦不幸遇到翻车事故,不要死死地抓住车厢的某个部位,抱住自己的头并缩起全身才是上策。

(7)不能在铁路口或铁路上行走、逗留、打闹,拣拾废旧物品,也不能钻车或爬车;通过铁路道口时,必须听从道口看守人员的指挥,栏杆放下表示火车就要通过,千万不能钻栏杆过道口;不要横穿铁路,更不能在铁轨上玩耍。

(8)在火车站站台等车时,要站在安全线以外,火车进站时速度很快,离近了就有被卷入的危险。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很多情况需要注意,如非法侵害事件、公共场所突发险情等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多提醒学生,确保生命安全。假如遇到地震、火灾,最重要的是有秩序安排紧急逃生,短时间内寻找稳定的生存空间。假如被抢劫或绑架,不可一味见义勇为,作无畏的反抗,更不要流露出恐慌神色,激怒对方加深伤害,或误导入侵者乘人之危,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要冷静地等待时机,见义智为,寻求帮助,以达到脱离险境的逃生目的;同时要坚定强烈的求生避险欲望,尽量制造出现场的证据。

只要班主任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减少甚至避免很多危险和灾难的发生,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避免学生上网成瘾

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控力,一些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导致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更有甚者模仿网上行为,搞犯罪活动,结果沦为少年犯。大量少年儿童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流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少年儿童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来矫正。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征文等形式展开有关网络安全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积极引导少年儿童健康上网。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对少年儿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更需要少年儿童自觉地增强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七、家校联系

尽管班主任和家长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在教育目标上,其实班主任与家长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希望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而班主任按照职业道德要求义不容辞地对学生教育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班主任的心与家长的心自然就应紧紧联结在一起,这也是实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合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中,只有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紧密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好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

(一)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基本要求

1.加强自身修养,取得家长信任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监督者,班主任只有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才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才能顺利开展工作。而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的基础是“爱孩子”。如果我们能将几十名孩子都视同己出、一视同仁,如果我们能选择合适的机会公正客观地将孩子的优缺点告诉家长,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的困惑,那么,我们的真诚和爱心一定会换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注意尊重、平等对待

尊重家长是班主任用来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准则。学生来自千家万户,家长涉及各行各业,各种层次,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联系中要区别不同类型的家长,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无论什么样的家长,我们都应该注意尊重、平等对待。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对家庭贫困的家长,对社会地位较低的家长,教师要主动关心、热情对待,千万不要高高在上,轻视冷淡;对狂妄自大的家长,班主任要不卑不亢;对社会地位高的家长,对经济条件好的家长,班主任既不要敬而远之,也不能格外关注,应把他们视为普通家长,平等对待。

3.了解家长需求,指导家教方法

班主任与家长相处时,一方面要虚心向家长学习,倾听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由于班主任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掌握了教育理论,懂得教育方法。因此,相对普通家长来说,班主任有专业优势,要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对于学生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不理解、不尊重孩子,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放纵;或野蛮专制、棍棒教育等等,班主任应通过家长会等各种途径,介绍科学的教育理论,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使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其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和支持作用。

(二)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基本途径

教育要取得效果,必须建立在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过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细心研究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的渠道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成功地进行家访,必须选好时机。一般来说,遇到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后进生稍有进步、学生遇到困难、学生出现异常表现或有不良苗头等情况时,班主任都应该及时家访。

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1)端正家访目的。家访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与家长沟通、交流信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家庭与班级合作的条件。因此,要注意避免把家访变成“告状”。

(2)家访前认真准备。最好先拟好谈话提纲,做到心中有数。

(3)事先预约并守时、守信。

(4)注意沟通方法和技巧。

2.家长会

开家长会的目的在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家长一起交流班级教育情况和家庭教育有关信息,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成功地召开家长会,达到预期目的呢?

(1)做好学期规划。每学期,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和班级管理需要,做好召开家长会的计划。

(2)明确目的。首先,要端正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召开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交流情况,而不是向家长告状或批判家长。其次,每一次家长会的目的应具体明确,能解决一至两个实际问题。

(3)充分准备。召开家长会前,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4)内容丰富。家长会上,不仅要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包括孩子品德言行的进步、行为习惯的形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

(5)形式多样。家长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进行座谈和讨论,可由班主任进行主汇报,也可由学生作主汇报,或请家长代表发言,还可邀请学校领导或家庭教育专家作报告。

3.电话访谈、网上访谈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不仅班主任工作越来越紧张,家长的工作也很繁忙,手机、网络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交往中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自然而然,方便、快捷的电话、手机、短信、QQ、E-mail等现代化技术交流手段,也已成为班主任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4.家长来访

家长来访也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家长来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班主任主动约请家长来访,二是家长主动来访。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家长主动来访的情况会增加。

班主任主动约请家长来访应注意的问题:一是非特殊情况不约;二是要理智、冷静、恳切地与家长交流信息;三是努力形成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

家长主动来访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家长主动来访可能比较随意,班主任要热情接待,不能因打乱自己的工作秩序而闹情绪,以致影响相互交流;二是家长主动来访可能有较大的功利性,班主任应正确指导家长的行为,对其不合理的要求以正确而又妥帖的方式回绝,对送礼者应坚决拒绝。

[问题讨论]

2010年,福建南平、广西合浦等地方发生了针对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造成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面对社会上一些突发的恶性案件,怎样使校园安全教育做得有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