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管理的一般技能

信息管理的一般技能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为全面而又准确地获取信息,班主任必然要对信息网中的信息加以筛选。但在现实中,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语言表达的模糊性、逻辑抽象概括的差异性、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影响的干扰性、信息的提供者或接受者反映信息的片面性等因素,而造成信息的失真,这是较为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现象。班主任筛选信息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信息要准确、真实。

第一节 信息管理的一般技能

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和运行,都需要有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离不开人、财、物、事、时、空、信息这七要素,其中信息对管理活动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班级作为学校机构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正规化组织。班级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通过信息流通,对人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收集信息的正确与否,流通过程中有无障碍,都将对管理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作为班级工作的主要组织和管理者的班主任,应该加强班级工作的信息管理,使班级管理活动信息化、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益。

信息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一方面,被管理者通过感受器把信息反映到大脑对此作出判断,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被管理者的这种反应信息,通过反馈通道传递给管理者,使管理者得以检验自己的管理效果,找出信息的偏离参数,进一步调节信息输出。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协调,使管理过程趋于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对处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班主任来说,其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拓宽思路,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班主任工作整合,探寻一条与信息时代相吻合的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班级信息化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确保信息管理的良好运作,班主任必须要做好信息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沟通三方面工作。

一、信息收集

班主任要增强信息观念,确保信息获取的全面性。

信息是班主任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又是班主任指挥、协调的媒介和手段。增强信息观念,是信息时代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实现班主任职能的需要。班主任如果掌握了信息的优化管理,犹如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就可以有效地规划、组织、指导和调控班级各项活动,使班级学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序良好地发展。

(一)班主任应广泛获取并科学筛选信息

在学校系统中,班级是基本的操作执行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学校向学生发布一定数量、内容及要求的信息,以对学生施加一定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讲,班主任是信息接受者。作为信息接受者,班主任应广泛大量地获得信息。既包括来自学校内部的信息(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各教研组、相关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等),也包括来自学校外部的信息(学校上级机构、相关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其他机构的信息等)。如此来自不同对象、通过不同渠道、侧重不同角度的信息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五花八门的信息网。为全面而又准确地获取信息,班主任必然要对信息网中的信息加以筛选。获取与筛选是相对的,获取必然要依赖筛选,在筛选过程中获取;而筛选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提高获取的质量和水平。

(二)班主任应经常研究并积极创造信息

班主任应主动研究与学生发展、班级工作有关的各类信息,加强信息的科学研究。既要关注改革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又要关注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技能。当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仅是信息接受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源。班主任在获取、筛选、研究信息的过程中,还应该创造信息,推陈出新。即能在学校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诸方面有自己的新观点、新例证、新思路、新方法,能写出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论文和改革成果。这是班主任信息管理能力的体现。

另外,班主任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要重视直接获取法,即深入学生内部,直接从信息发源体,亲自获取真实的“原始”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如找学生谈心、听课、参加学生活动等,以便直接了解情况,及时处理内部问题。当然,重视直接获取法并不排斥间接获取法。班主任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间接获得信息也很重要。所谓信息的间接获取法是指班主任通过他人口头汇报或书面文字材料(或音像材料)以及其他中间环节获得信息的方法。这样获取的信息,其特点是接触面广泛,信息量大。二是注意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获取的信息必须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但在现实中,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语言表达的模糊性、逻辑抽象概括的差异性、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影响的干扰性、信息的提供者或接受者反映信息的片面性(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等因素,而造成信息的失真,这是较为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现象。班主任为防止获取失真的信息,必须多深入学生群体,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努力做到收集的信息反复核对,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资料8-1-1】

班主任筛选信息三注意

班主任筛选信息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信息要准确、真实。所谓“准确”,即时间准、事实准、数据准、来龙去脉清楚。所谓“真实”,就是“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二是信息要有方向性、针对性。也就是反映学校办学思路、教改动向及本班学生发展状况、思想动态等信息。三是信息要有启发性、指导性。也就是说信息含金量大,能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开拓思路、提供方法,对班主任工作起指导作用。

(三)信息收集的途径

班主任工作,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查看学生档案

学生档案包括了教师对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的记录,学习和品行情况及评价,记载着学生前个学习阶段“德、智、体”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趋势,是班主任初步了解学生的重要参考资料。所以这是了解学生情况的比较权威的资料。它为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能使老师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2.家访

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比较好,但在家里却表现一般,有些学生则相反,在家里表现良好,在学校却表现一般。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上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同样,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就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要讲究家访的方法:①对待家长,态度谦和;②介绍情况,实事求是;③遇到问题,沉着冷静;④科学安排,互相配合;⑤廉洁奉公,谨言慎行。

3.同学走访

班主任直接接触了解学生。通过谈话、参加听课、跟自习等多种方式接触学生,对了解到的情况做作记录,然后分析各种因素,了解学生。

通过班委会成员了解学生。班主任要善于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营造和谐、宽松的谈话氛围,让班干部在谈话时不要感到有压力,这样他们才能够把了解的真实情况说出来。

4.科任教师印象

班主任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来了解学生。了解上课的情况,作业交纳的情况。同时班主任也将自己的管理方法以及对一些学生的了解传递给各科任教师,以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这样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管理班级。

5.班主任的观察

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学校的各种场所去观察和了解学生,“有诸内、必行于外”,学生对外界事物反应比较敏感,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也可以先确定要了解的学生,有意识地接触事先确定的学生,选好谈话内容,这样就可以对一些特殊学生、不善言谈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班主任也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总结、学生周记和作文进行书面调查了解。

6.直接与学生本人谈话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交谈去了解学生,可与学生闲谈、个别谈话,还可采用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弥补表象观察的不足。

【案例8-1-1】

通过观察与记录来获取学生信息

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特长技能,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活动范围,定位对象等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内在的特点,并对典型学生、典型特点作好观察记录。尤其要注意学生的细节变化,要做到细心观察。

开学不久,我发现李江同学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一天的下午放学,我在校门口观察到李江同学在打电话,我想学生放学不先回家而先打电话是不是有特殊事情呢?就找她来谈心,原来是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她担心父亲的病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一边安慰她一边组织同学们去医院探望她父亲,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集体来分担她的痛苦,使她比较顺利地度过了这一艰难时期……

二、信息加工

确立方法意识,力求信息运用的科学性。

维纳认为,“任何组织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内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系统能够稳定是由于信息的流动和处理能正常进行。在班级信息管理中,要提高信息运用、流通的科学性,必须确立信息方法的意识。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和理念,分析研究系统的性能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信息方法把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撇开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有目的性的运动转化为一个信息转换过程。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信息方法,可以克服研究班级具体的管理活动时的种种局限性。信息方法借助于获取、传递、加工、处理等步骤,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以实现班级管理的任务,它以信息传输为线索,通过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等主要步骤构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班级管理信息流。

(一)信息方法为班级信息管理提供了武器

班级管理工作的特征是利用指令和协商来进行的,也就是通过信息流通进行的,而计算机可以利用电脉冲(也是指令);班级管理可以组成和利用各种网络来进行工作,计算机也可组成网络。因此,班级管理系统和计算机都可视为信息转换系统,也就是说班级管理工作可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科技武器进行信息处理和运用工作。例如,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必须首先获得所要进行管理项目的有关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提取必要的认识,产生相应的判断,作出计划,着手进行工作。用信息方法来进行分析,即存在着一个获取信息、存储、加工处理、输出信息这一信息处理过程。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利用信息处理器、电子计算机来参与班级管理这一实践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使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信息化,加速班级管理活动科学化的进程。

(二)信息方法为班主任科学决策提供基础

班级信息管理中,班主任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连续不断的、足够的信息有着直接的关系。班主任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加工、变换的过程,它贯穿于决策的始终。因此,必须运用信息方法才能使决策达到科学水平。运用信息方法建立信息系统,就可以保证在决策之前,及时得到准确的情报、资料,为班主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意识层面的信息加工

新型的班级管理体系下,教师的观念、学生的思想、师生管理等等在班级中整合为一种特有的班风。因此,在这一层面,我们将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保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向上精神状态。主要包括在小组成员之间交往中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调节,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调节,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调节。

2.物理层面的信息加工

教师和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班级之中进行活动,首先要保证班级的表层实体,即班级物理环境的舒适与合理。物质层面的班级管理,就要求教师在班级中创设必需的环境条件。因此,在这一层面,我们将着重对光线充足、清洁卫生、布置适宜、协调高雅、座位合理、过道通畅等物理因素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相互关系进行必要的研究。其中,将重点研究学生座位的编排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信息传输

注重理论研究,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班主任人际沟通很重要。就一个组织而言,如果没有信息沟通,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陷入瘫痪状态。任何组织的管理过程都包含两种性质的运动,一是物质流,包括人、财、物的输入和输出;二是信息流,包括各种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处理。其中,信息流不断反映物质流的状况,并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物质流的运动。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无论是确定目标,作出决策,制订计划,还是进行周密而科学的组织和指挥,实施具体方案和协调各种个体关系、群体关系或组织关系,实质上都是信息流的运动。科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以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沟通为基础。信息沟通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班级信息管理的成效。为优化班级管理,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班主任必须从理论研究着手,做好口头与书面沟通、上行与下行沟通、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的结合。

(一)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相结合

口头沟通是指借助于口头语言实现的信息交流,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采用的沟通形式(如交谈、讨论、开会、讲课等形式)。书面沟通是借助于书面文字材料实现的信息交流。(如通知、广告、文件、报刊、杂志、布告等形式)。研究表明,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混合使用的沟通方式效果最好,有利于互相弥补不足。通常传递重要的、需长期保存的信息,宜采用书面沟通,如班级的明文条例、班级考核制度、班级工作计划、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等。而传播一般的、暂时性的信息,宜采用口头沟通,如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工作、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短期性活动安排等。当学生人数较少时,口头沟通简便省时;当学生人数较多时,书面沟通效果较好。

(二)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相结合

上行与下行沟通是指在一定机构内,上级与下级部门及人员之间进行的沟通。在班级管理中,根据班主任与学生角色及职能的不同,把班主任对学生发布指令、传递信息的过程称为下行沟通;相应地,把学生向班主任汇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表明自己态度等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称为上行沟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确保信息流通的真实完整性,为增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为营造民主管理班级的轻松氛围,班主任应保证上行与下行沟通的畅通,尤其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向班主任反映情况和意见,使班主任能深入了解情况,作出客观正确的决策。同时,班主任要注意下行沟通中信息的“流向”和“流量”,即要考虑不同信息内容、不同接受信息对象的差异,使传递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保证信息传递到位,发挥相应作用;并要控制和掌握合理的信息流量,避免信息冗杂,使信息能完整、准确、扼要地传递下去,确保学生能有效接受和吸收信息。

(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相结合

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组织渠道或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组织按这些沟通达到目标。非正式沟通是指在非正式组织内部或其成员之间进行的沟通,以及在其他所有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信息传递者,为获取准确的信息,必须充分利用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种形式,尤其要充分发挥非正式沟通对正式沟通的补充作用。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用会议、便条告知、座谈、学习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正式沟通,也可用“随便说说话”、“聊天”、“串门”等非正式的方式与学生互通情况,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并接收班主任传递的信息,发挥信息传递的教育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在班级信息管理中,要警惕学生非正式组织中产生的非正式沟通现象,这种学生自发的非正式沟通,传递的信息其中既有事实,可能也有谣言,谣言的产生和存在对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破坏杀伤力。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善于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引导到理性的轨迹上来,使非正式组织成为正式组织达到目标的补充力量,也由此发挥非正式沟通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班级信息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班主任只要确立信息观念、方法意识、理论思想,做好信息的获取、运用和沟通工作,那么,一定能优化班级管理,使班级信息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促进班级发展。

四、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

(一)班级网络管理的含义

网络是学校班级管理中需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应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班级网络管理,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班级管理思想、目标和内容来开展,是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班级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班级网络管理通过网络课堂、电子学档、网上班队活动、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性

班级网络管理是一种开放性班级管理。未来的班级将趋于一种没有明显的教室界限,以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连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开放式班级管理将形成。任何人都可以是受管理者,也可以是管理者。

2.交互性

交互性是班级网络管理的一大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受管理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管理者或教育者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实现人机对话。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可以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传统班级管理工作无法比拟的。

3.趣味性

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班级活动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可以通过课件来了解教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4.能动性

在网络上开展班主任工作,受教育者是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教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接受教育。因此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二)班级网络管理的现实意义

班级网络管理是现代班级管理的客观要求。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品质与能力,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管理的主旨。以“主体性发展”取代传统“规范制约性教育管理”。开放式、自主性发展,已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班级网络管理恰恰符合班级管理改革的方向。班级网络管理在功能上的特点主要有:教育内容多媒性、活动资源多源性、管理自主性、活动合作性、组织虚拟性、主体平等性、身份隐蔽性等。班级网络管理过程中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强调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对象变成了自主选择对象。实施学校班级网络管理,并不是对传统班级管理途径的否定和替代,学校传统班级管理途径还是有其优点的,主要表现在活动组织化程度高、统一安排,教育管理严格,评价机制完备等方面。

(三)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的途径

1.构建网上班级

网上班级同学录实际上是运用网络技术构建的一个虚拟社区。构建网上班级这一虚拟社区,使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个性意识互动,创造性地营造班级文化,塑造班级形象,以此来促进班级建设和学生的成长。构建网上班级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认同感。可以说,网上班级的良性运作是良好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反过来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现实的班主任日常管理,必然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虽力求平等对话,但有时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居高临下的压力,这种心理压力是无形的。由于网上班级是虚拟的,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班级BBS交流则消除了这种面对面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敢说敢言,真正实现师生平等交流,真正将自己看成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班级的荣誉就是自己的荣誉。这样可以很好地凝聚起班级所有同学的心,使他们有很强的班级认同感,从而展示出独特的班级心理氛围。

网上班级还是一个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男女同学之间,由于性生理、心理的发展和不成熟,可能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交往更加专一的“早恋”倾向,另一种是相互排斥的互不往来,男女生不愿在公众场合坐在一起交流思想,即使是探讨学业上的难题。还有一些同学由于相同的志趣,可能会形成一些交往的小群体(圈子),这样的小群体交往面是狭窄的,有的对班级管理有正向作用,有的则会有负向作用。而网上班级的构建,同学之间的交往将更加自由,可以缓解心理的闭锁性,拓宽交往面,加深同学间的了解,一旦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形成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促进班级面貌改变是有积极作用的。

2.建立学生电子学档

过去我们在评价时一直强调量化,但是今天,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鉴于量化评价方法的这些缺点,新课程大力倡导质性评价的方法。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电子学档就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性评价方法。

电子学档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主要用于现代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评价、讨论、设计等,主要由学习者本人在他人(如教师、学伴、助学者等)的协助下完成,档案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等必须体现学习者的参与。电子学档不是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设计开发,它是为了表达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想、问题解决的结果或某个想法而设计和制作的。电子学档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产物,是创新教育思想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电子学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文字处理系统写出的文章和学生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文稿也可以组成一个档案袋;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为档案袋的创建提供条件和环境,储存和组织学生的工作,扫描艺术图片,保存声音文件;可以将作品上传到网上,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

电子学档较传统的档案袋有很多优势:①电子学档可以让学生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多角度的回顾和反思;②学生可以随时修改、删减或添加电子学档中的内容;③电子学档可以把大量的内容进行压缩,这样浏览起来就比较方便。

3.组织网上主题班队活动

传统班队活动,通常是班级同学、老师围坐在一起,在黑板上写好主题活动的名称,节目一个接一个演,活动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进行。往往是由老师一手策划,队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率较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班队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很快就会厌倦,班团活动因此缺乏吸引力。校园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赋予班队活动新的意义,信息时代特有的工具给单调的班队活动形式带来了勃勃生机。形式更灵活了,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他们各显才能,踊跃参加,在信息技术时代里,开展出丰富多彩、更具时代特征的班队活动。

【案例8-1-2】

运用软件管理班级信息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你还在用纸张记录学生的资料吗?“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你快速记录学生的信息。记录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号码、迟到旷课次数、请假次数等等。支持多种方式查找,简单、方便、快捷,是老师的好帮手。

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是教育、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目的是辅助教师的教学管理活动,扩大教师的职能,提高教学效率。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Excel、Access、Word等常用软件进行班级或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学生信息管理表,从信息管理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打印通知书、信封和成绩册等实用的信息资料。

[问题讨论]

调查学校班主任利用网络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同时思考信息的传输形式和信息的传输渠道各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