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需要各级各类教育的均衡。面对温岭市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各自薄弱的环节,温岭市鼓励各个学校开展特色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生教育。整体优化教育资源,全面促进教育均衡温岭在行动。
一、普及规范
学前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温岭市是一个经济发达城市,以个体、民营企业为主,人口密集。在这样一个经济特点影响下,温岭市的幼儿教育也呈现以民办幼儿园为主要形式的特色,各幼儿园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日益突出,这对普及规范学前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温岭实施新农村教育,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有意识加强对各级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实行严格的办学准入制度和办学行为管理,科学办园,科学保教,合理收费,保证教学质量,把普及规范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踏入温岭市机关幼儿园的校园,一行醒目的大字便跃入眼帘——“一切为了孩子”。几十年来,机关幼儿园秉承着陈鹤琴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创造着一轮又一轮辉煌的业绩。
1956年10月,为解决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子女入托问题,在温岭县政府的大院宿舍内,规模仅为一个班的“温岭县级机关托儿所”诞生了。随着入园儿童年龄段的变化以及班级数量的增加,1964年托儿所改名为“温岭县级机关幼儿园”。1994年撤县设市后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温岭市示范性幼儿园,2007年更名为温岭市机关幼儿园。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机关幼儿园在这方乐土上乘着与时倶进的春风,成就了老师,成就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一园三址”执著打造和谐育人环境
从县政府大院的一处私房园所到目前“一园三址”的发展规模,机关幼儿园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营造和谐、优雅的人文环境、育人环境,不断推进幼儿园高品质、显特色、社会满意度高的名园建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成长发展的条件,幼儿园本部由于原先历史条件的限制,已无法在空间上拓展,但聪明能干的机关幼儿园工作者就是在仅有的空间里打造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走进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廊道挂件、主题鲜明的楼道墙饰、墙角边添置的图文并茂的精致行为习惯提示语,承载着丰富的教育信息,体现环境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环保化、课程化的多元特色。尤其是在2007年幼儿园省规课题《利用物质材料,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带动下,更增强了以教师带幼儿、以幼儿带家长,大家共同来为创设一个既美化又环保的教育环境共同努力的教育理念。
随着声誉的打响,幼儿园十三个班的规模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机关幼儿园锦园两所分园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应运而生的。在2004年与2007年,该园先后承接温岭市国家级示范小区——锦园小区的东、西两所配套幼儿园,为快速发展这两所幼儿园,提出并积极推行“一体两翼”集团化管理制度。在三园之上设立管理总部,设东、西园负责人各一人,主持、执行一个园所的常务工作,形成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集团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规模优势,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人员的优化组合,使各条线、各个园所获得最佳发展,各园所在创省等级幼儿园活动中,均获得专家组的好评。
此外,幼儿园还十分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的营造。在提出让教师做孩子生活中的慈母、游戏中的伙伴、学习上的导师基础上,更进一步倡导教师在引领家长的工作中做到善于沟通、善于引导,让家长融入环境、融入课程、融入教学,以全方位打造起和谐的育人环境。
“教学合一”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幼儿园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永恒的主题,以做专家学者型教师、当慈母细心型妈妈为己任,用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和业务素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幼儿园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成效显著。
首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在“学”中求进步。在年轻教师居多的教师群体分布情况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有特长教师的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互帮互助等形式,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形成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阵地,积极带动年轻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获得专业水平上的提高,构建并完善幼儿园、教研组、班级教师三级教研网络。近两年,教研形式已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体系,包括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专题研讨”为系列化活动的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经验分享会、磨课、问题式教研等等。幼儿园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以园为本制度建设基地园、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园、温岭市校本教研基地园、温岭市先进教研组。
其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倡导教师在“研”中求发展。幼儿园倡导人人有课题参与,也呈现出不同层次教师主持、不同级别课题并存的新气象。在课题研究中幼儿园始终坚持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积极体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科研意识,在收集资料、学习理论、收集反思案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仅07、08学年,幼儿园就有十多个课题在省、地、市级立项或结题,有四位教师分别获台州市优秀教师、台州市名师、台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台州市科研先进个人,教师获温岭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的有40多人次,教科研成果在温岭市级及以上获奖的有77篇;课题立项和已结题的有23项。所有这些,为机幼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
“园本教育”用爱高擎孩子人生起点
幼儿园不断加强教育思想的更新,以整合的教育观为导向,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本课程。
特色创建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关注和重视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幼儿园将富有研究基础的艺术综合教育和主题课程园本化研究为特色创建载体,将特色创建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教科研有机融合,使特色创建工作成为教职工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因而创建成效十分显著。将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依托教研、科研、教学的有机整合,通过研讨、交流、分享等活动,使幼儿园美术、音乐、语言文学为特色的艺术综合教育进一步凸显,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地发展。在07学年形成成果《园本教研特辑》、《主题课题园本化研究特辑》、《艺术综合教育特辑》后,在08学年里,机幼人继续积累了新一轮的研究材料,以课题“主题课程园本化研究”为依托,同时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和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如诊断式教研、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沙龙活动等。开展主题构建、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等实践研究,加强特色创建力度,教师主题环境创设、课堂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幼儿艺术表现力进一步提升,师幼在各类展示活动中获得一致好评。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有这样一个共识,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的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家长工作方面,幼儿园也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包括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倡议书、家园联系栏、QQ群、家园互动网络的形成、把家长请进课堂、周末布置亲子小任务等等。另外,在社区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幼儿园经常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参与社区组织的展示宣传活动,开展观察、参观、调查等活动。由此,机幼的家长、社会、幼儿园的教育金三角已进一步走向更为稳固的状态,孩子们在这样的一种和谐、相互支持的环境中健康茁壮的成长。
(温岭市机关幼儿园 林艺 吴景清)
近几年,政府从行政和业务两方面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幼教专干,规范各乡镇、街道幼儿园管理,撤并小型的、不符合要求的幼儿园,重视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并通过釆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如围绕主题开展学前教育成果推广会、推出城乡结对、教研区抱团发展等,加强城乡与园际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市名园、骨干园的示范辐射作用。2007年,温岭市3〜5周岁幼儿入园率已达95.19%。全市186所幼儿园中已有省示范性幼儿园5所,台州市示范性幼儿园11所,台州市二、三级幼儿园98所,全市16个镇(街道)都拥有中心幼儿园,还有中心村幼儿园73所,幼儿园优质比例占幼儿数比例达75.12%。2009年,温岭市有三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幼儿园验收,幼儿园规范化发展的形成局面迅速而有效,温岭的学前教育呈现一片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二、优质公平
优质、公平,不仅是教育热点问题,也是民生工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追求,也发生了一个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不仅要“有书读”,更要“读好书”,集中力量开展“优师强校”工程,大力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高标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温岭的教改人不断地往自己身上增加“砝码”。实践“校园一样美、师资一样优、管理一样强、特色一样有”的均衡优质教育目标,让更多的孩子沐浴在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春风里。
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
松门小学创办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几易其名。如今伴随教育改革的春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年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市“依法办学,自主发展”性示范学校、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台州市普通农村示范性学校等六十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百年的教育发展中,尤其是在实践新农村优质教育的历程中留下了清晰可辨的印记……
用心耕耘 谱写七彩乐章
松门小学从完善硬件设施到致力内涵提升,从注重刚性管理到回归情感管理。以管理立校,以科研兴校,以人才强校。“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手段;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中心;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办学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追求;学生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归宿。”松小人如是说,也这样做。
在严格与精细的磨合中优化学校管理,在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中凸显办学本色,坚持以管理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做到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宏观管理抓过程、重调控,微观管理抓细节、重实效。常规管理抓值周;教学管理抓过程;安全管理抓防患;教师管理抓提高;学生管理抓习惯,师生工作学习井然有序。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众,使松小凝聚力不断增强,实力迅速提升,形成了“风正、气顺、人和、事兴”的校风,“潜学、博爱、务实、高效”的教风,“勤学、守纪、文明、创优”的学风。
学校内涵发展的中心在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松小人牢牢抓住“三促”、“四带”、“过五关”等方式,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管理中谋发展,在转变中图进步,松小人默默耕耘,践行梦想。
爱心浇灌 舞动缤纷旋律
2005年,在学校完善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开始挖掘校本资源,梳理办学历史,实现非物质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互融结合,开辟了一条手工艺术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开始了“引进来,走出去”、自培结合、师徒结对的教师培训,增强夯实队伍基础,纳入教学规划,特色教育在点线面上全速铺开。随后学校又邀请到了,以浓郁海滨风情的海洋题材见长的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家、著名民间剪纸家、工艺美术家郭献忠老师当辅导员。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郭老,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松小师资队伍的传教、帮带上,为松小几年来师资队伍的成长带来了恒久贡献。2006年初,在郭老的帮助下,一本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手工艺术为题材,对学生进行艺术启蒙教育的校本教材《巧手万象》出版。现在许多美术老师都已经成为了手工艺术教育的骨干,在培养艺术尖子生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既然要争创手工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仅有几个尖子学生是不够的,我们要求98%以上学生参与,就不能只是美术教师的事。”孙伦青校长如是说。就这样勤勤恳恳的松小人又一次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全员帮扶结对工作中。研磨提高,为松松小的手工艺术教育之路不断奉献。
2009年,由孙伦青校长主编的《巧手万象》校本教材完成二次修订,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在新华书店销售。全书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新编写了《教学指导纲要》和《评价方案》,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调整了难度,新增加了学生作业等内容。
2010年9月,我校又盛情邀请到了一位民间草根艺术家——陈祥来老师担任学校手工艺术校外辅导员,娴熟的技艺,创意无限的手艺,让师生都叹为观止。
缤纷多彩的手工艺术教育,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体验中投入了。一次记者随机采访,问学生你们为什么喜欢手工制作啊?”“我学手工制作快两年了,我太喜欢了。因为可以开发我们的想象力,我情愿一整天都待在手工教室里。”六(1)班包仁虎同学争着说。“我喜欢手工制作,因为它可以让人变得聪明。”三(1)班江星宇同学也说。三(2)班陈雨柔同学更是告诉记者:“我把作品带回家,爸爸妈妈看了,都不相信是我做的,我告诉他们,真的是我做的,同学们可以作证,他们很高兴。”“通过手工制作,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高了,懂协作,有团队大局意识了……”家长们如是说。
目前,作品能在市级以上展示的学生有200多人次,占全校学生的10%。2008年5月份学校的“牵手奥运”广场特色展示活动成功举办,台州市剪纸协会领导、市教育局、妇联领导等并对这些独具特色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8年5月12日,学校组织师生赴宁波参加浙江省中小学生“迎奥运,放飞梦想”剪纸比赛优秀作品展开幕式暨浙江省中小学剪纸教学研讨会,参赛师生获奖作品居全市首位。温岭日报、温岭电视台、国家级刊物《教育现代化》杂志和《语言文字报》也相继报道了该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反响极好。
放飞梦想 奏响希望诗篇
教育原本是一种享受,把快乐带给孩子,我们的世界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瞬间和不可复制的幸福体验。曾有好事的家长问孙校长你知道减负的关键是什么吗?”孙校长回答:“其实减负,说到底就是差异发展,面向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不是吗?用一把天平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负担,焉能不重?从差异中,我们体会到了,主动与选择,只有主动学习了,才会有主体人格,主动发展。也只有让学生学会选择,甚至学会放弃,才会有兴趣特长,才会有差异发展的普惠教育。为此,老师们也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发挥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前,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要维护好学生的受教育权、休息权、交往权和其他各方面的自主权利,对于党和国家制定的这些教育政策,我们一点都不糊涂,不仅该给学生的都给学生,而且还要在给予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发展环境。不论哪一个年级段的学生,充其量只是一名学生,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有极强的可塑性,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重在感化而不是粗暴,重在方法而不是自然。总而言之,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工作,松小人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学生的未来成长负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
在松小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一道三步计算的数学题,一个学生算错了,旁边的同学发出一种笑声,老师发觉了,问:“如果你是那位同学,你算错,你的伙伴发出这种笑声,你会怎么想?”发出嘲笑声的同学,低下了头。老师继续说:“请大家仔细看,哪几步做对了?”“一步两步,前两步都对了。”“请大家为做对的两步鼓掌。”掌声中,做错题的孩子抬起了头。“很可惜最后一步错了,失败离成功就一步之遥了。”老师不断说着,所有的同学都抬起了头。
还是在这样的课堂,一次公开课《黄山奇石》,松小人听到了这样的对话:课末,老师总结特点,黄山奇石是千百年来大自然的杰作。一个小女孩举手了,她根认真地补充说,黄山奇石是大自然和人类想象的共同杰作。老师鼓掌了,听课的老师鼓掌了……
所谓意犹未尽,恰到好处,所谓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语言和过程中得到体现。而我们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感悟到很多、很多……
松小是个手工艺术特色学校,但是我们不会用所谓一种特长,去培养约束所有学生,压抑孩子的发展。我们希望孩子们有着更多的兴趣、情趣、志趣。“多元评价,多元选择,多元发展。”不仅是孩子们的选择也是我们松小人的教育理念,松小人追求的教育境界。
(温岭市松门小学 林燕飞)
近年来温岭市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新农村教育”的奋斗目标,突出“引领、均衡、品质、科学”八字方针,使农村学校成为“乡村花园、社区学园、师生乐园”,最终实现“教育品质化、教育公平化、教育最优化、教育规范化”,办人民满意教育。2007年温岭市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98.3%(基本普及标准为85%)。2007年,初中入学率已达99.77%,巩固率99.92%,初升高比例96.45%,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与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率分别达到99.98%、98.5%和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98%。现在温岭市已建成省农村示范初中9所,示范小学3所,初中、小学优质资源占初中、小学生数的比例分别达到61%和62.65%。
三、人本普惠
温岭自1992年9月创立了第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特殊教育学校——温岭市聋哑学校以来,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聋、低视力、弱智以及听力语言障碍等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工作研究与实践。相继于1993年建立了温岭市启智学校,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其中,随班就读经费纳人预算,以财政拨款为主,教育、残联、民政和慈善机构各拿出一定经费,为全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保障。“十五”期间,温岭市共投入450多万元,用于特教教师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特教事业办学条件的改善。按照“三增长一提高”的要求,在对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实行全免费的基础上,温岭市加快了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进程,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和视力、听力、智力缺陷补偿教育的专用仪器设备。
让更多的智障儿童享受阳光
1993年,温岭市启智学校正式创办,凝聚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残障人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和殷切期望,众多家庭贫困的残障少儿终于也能和正常儿童一样背起书包到学校上学了。为广大残障儿童接受优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宽残障儿童就学渠道,温岭市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建立了三级管理网络,基本形成了“以特殊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基本实现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步发展。温岭教育局先后出台《随班就读暂行规定》、《随班就读工作实施办法》,市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制定《特殊教育及随班就读工作常规》、《关于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的意见》,并规定每两年对全市中小学特殊儿童教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
“我们的课程很丰富!”
为了让智障儿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学校提出了教育的“四化”,即教育内容环境化、教材选择人本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和特长培养个性化。
教育环境是特殊教育得以成功开展的硬件保障,它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智力残疾儿童的感官意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从而有效改善培智教育的知识传授效益差这个严峻问题。学校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从学校教育内容环境化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着手,探索培智类教育环境最优化途径。在布置学校环境时,考虑到要遵循智力落后教育的直观化原则,采取各种直观的手段,丰富学生表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比如让学生学习做菜,我们就带学生到专门为学生设计的烹任室,以游戏“过家家”的方式,让他们使用煤气灶,认识锅碗瓢盆,感知酱油、米醋、调酒、油盐味精等常用的调料,并会安全、正确的使用刀具、饭铲等厨房用具。游戏和学习相结合,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在我们创设的生活环境中学会了技能。
由于智障学生个性差异大,智力差异更大。学生间的这种巨大差异给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机会多多中各得其所。因此,我们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在已编的校本教材上继续深化、研究、改革、拓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使学生在教材选择上更加富有弹性。目前学校有四套教材并用,供任课教师,按学生状况选用。同时,将有关生活素材引入课堂和有关知识结合,常走出课堂,将学到知识应用于生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如带学生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和村民一起包铰子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们能自食其力了”
智障儿童智力低下,而且生活能力存在极大的障碍,特别是劳动能力也明显不足。国务院特殊教育办公厅主任、处长谢敬仁在2007年佳木斯“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讨会”上说:“特殊教育就是职业教育,离开了这点,特殊教育就失去了意义”。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这个特殊群体能回归主流,立足社会,做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这一切的目标都指向了就业,只有掌握劳动技能,参加工作,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残而不废,能独立生活的人。因此,学校确立“一切为了残障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创特色学校,育有为人才”为奋斗目标;坚持以“育人为首要、教学为中心、康复为根本、职教为关键”的原则,拓宽教育空间,优化办学条件,朝着特殊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地方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十多项职前教育,其中包括缝纫、烹饪、面点、交易、编织、按摩,等等。温岭是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周边有很多私营、民营企业,也有很多企业业主非常支持残疾人事业。为此,我们筛选出适合弱智类学生从事的职业技能,并建立相应的职前技能实习基地。从小进行训练,使他们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应工作岗位。
特殊教育就是职业教育,要从小学抓起,还需要一支业务素质强的师资队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的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是掌握一技之长的技师。因此,学校努力搭建平台,开展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技能培训,努力使每个教师掌握一技之长,为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准备前期条件,而每位教职工也可以根据自己所长,提出自己要努力成为哪方面的技师,学校一样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我还努力争取和他人联合办学,引进资金,引进设施,也引进生产线,或者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别人已经建成的职业教育中去,由他人的资源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训练。
让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并融入主流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自然人,不仅需要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使其发挥潜能,获得一技之长。
“我们的老师很有爱心”
“累并快乐着”。这不是一个流行的词语,而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的真切感受,也是他们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在启智学校广大师生的内心深处,“爱”字始终成为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可以说生活在特校的师生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十几年来老师们始终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凭借爱心与责任,凭借忠诚和智慧,全体教师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恪尽职守,保障安全。
目前,启智学校学前儿童30人,其中伴有肢体残疾学生9人,单纯的教学或者单纯的康复运动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为了教育好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全体教职工倾其全心地投入到学前康教结合教育中去。对他们进行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促使其尽早适应社会生活,培养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的能力和信心,为他们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说话时吐词错误,发音不清,“S,C,SH,CH,ZH,L,M”等相近的音相互替代,如把“老师”(lao shi)说成“lao xi”,针对这一情况,把语言训练加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习与生活相融合。经过长期训练,能较为清晰地说出“饼干”、“爸爸”等词汇。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对智残儿更为重要,在许多时候,健全儿童只需要稍加完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显得困难重重,需要很多的帮助和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老师们就有意识地对智残儿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尽管如此,由于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他们的智残程度也各不相同,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也不同,为教师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孤独症、行为问题、肢残、脑瘫等多重障碍。但老师们不灰心不放弃,而是耐心细致地了解每位学生,明悉不同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表现,为他们建立详细的成长档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有些孩子不吃饭,他们就去喂。孩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他们就去擦洗;孩子家庭困难,他们尽全力帮助他……这些特殊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那样的来之不易。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每位老师的欣慰!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含泪的欣慰!
“走进这个特殊的世界之前,我从没想到过,世界上还有这样一部分需要人们去给予特殊关爱的孩子。走进这个世界之后,我发现这些孩子的的确确是那么需要人们去关爱。”这是启智人发自肺腑的感慨。
(温岭市启智学校 蒋辉军 温岭市新河小学 李海云)
让残疾儿童少年与其他儿童少年一样享受平等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岭市不仅积极办好2所特教学校,还在全市各中小学帮助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探索出“教育内容环境化,教材选择人本化,教育过程生活化,特色培养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方法。温岭市的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以特殊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基本上实现特殊儿童教育与正常儿童教育同步发展,积极推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形成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新农村教育的生动局面。1994年、1995年和2001年,温岭市连续三度被教育部(教委)、民政部、中国残联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后,2004年又被确定为浙江省随班就读实验县(市)。
四、多维开放
2009年下半年,温岭市在第一职教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二职教中心,从而改变了温岭市各职业学校规模过小、办学分散、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温岭市以此为契机,全力争创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同时尝试与德国等职教先进国家开展国际合作,职业教育由此迈上新的发展历程。
让学校与企业全面接轨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温岭市职业教育坚持“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的培养模式,并根据温岭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使职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中职招生一年好于一年,职普招生比实现1:1。自2006年以来,职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升学率和就学率都在90%以上,职高学生参加高职招生的上线率始终居台州市首位,处全省前列。
未毕业,已经工作了半年
杨千和颜莹在浙江台州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工作已经半年多。她们分配在核算部,主要负责包干内外费用核算。该公司分部遍布全国各地,平时核算工作比较忙。虽然工作时间不长,颜莹说:“部门里各道程序的工作我们都学会了,放在哪个岗位都能胜任。”
杨千和颜莹其实还是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爱仕达班”的高三学生。据了解,该班学生每年接受爱仕达公司1000元的生活补贴费,平时可以去该厂参观、学习,高三后去该公司实习、工作。“我们现在工资是500元/月,过些天就要提到800元/月了。”4月3日,杨千和颜莹高兴地告诉记者,“毕业后,我们就是正式员工,工资在1200〜1800元之间,年终还有奖金。”
这是温岭职技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除了“爱仕达班”,还有“特力班”、“大元班”等9个冠名班。
学生在校时进企业实习,毕业后进企业工作,是一种挺不错的合作模式,但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照富摆摆手说:“这只是一小步,大动作还在后头呢。”
与企业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
早在2002年,江照富就意识到,职技校的出路是与企业进行合作。他和几位副校长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找过去,与企业负责人谈合作事宜。大部分企业一听说是与职技校合作,都婉言拒绝,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老总甚至说:“职技校学生到我厂里工作?不行不行,能力太低了。”
“这就是职技校当时面临的现实。”江照富说。但是,现在则刚好相反:企业都争着与该校合作,该校的毕业生成了企业的“香馍馍”。
学校是如何做到形势大转变的呢?江照富在担任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之初,就确定了学校的两个职能:一是为当地企业培养优秀技工,二是提高企业技能水平和素质。他从第一个职能开始做起,广泛开展社会培训,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到社会培训中来,为企业塑造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深得各个企业青睐。
与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后,再谈合作就容易多了。企业缺少专业的理论教师,职技校缺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通过合作,互通有无,实现师资力量优势互补,达到双赢。
但是,训练基地和设备始终是职技校面临的两大难题。“比如一个机械设备,就要上千万元。而一个生产流程下来,何止一个设备呢?即使有一套设备,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何况,设备更新换代还这么快呢?实际上,任何一个职技校都没有这个财力靠自身解决设备问题。因此,职技校的一贯做法是“寄生”(即企业里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里去实训。“这个我们也在做,但不是很满意。”该校一位负责人说,“学生毕竟是实习,锻炼的时间有限,学到的东西也有限。”
2005年3月,在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牵头下,由2所中职学校和14家当地龙头企业组成的温岭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学校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我们不仅要求企业投入设备,还要求企业派一批技工来操作机器,我们学生就在旁边学习,教会了一批一条流水线上的学生,企业再撤回技工。然后,由学生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一条流水线上的技术全学过来。”江照富笑着说,“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实用的、一线的、先进的技术,而且生产了产品,创造了经济价值。企业也从中受益。”他称之为“教学工厂化”——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这是最理想的职教模式。”他说。
另外,根据专业特点,学校还与贝科里公司、台湾“有意思”公司等企业合作,在校外设立分店,由学生参与经营,让学生有充分的锻炼机会。
摆正一个方向
学校大胆创新尝试,源于对职教方向精确的把握。
前几年,温岭职业技术学校一直在努力朝“去高考化”发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校大刀阔斧地改革,叫响只培养技术人员,不培养大学生的口号。“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我们怎么努力也比不过普高,而且这也背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该校几位负责人如是说。
“职业技术学校旨在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既然目标明确,那么,下一个步骤就是“去教室化”。“我们的课堂在车间,我们的知识来自于操作。”江照富表示,再过三五年,该校将彻底改变教室教学的局面,流水线成为最大的教学场地。至于德育、文化素质和理论知识的教育方面,学校实行选修制,采取讲座式授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兴趣、特长选择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包建永,学校与企业全面接轨,台州日报,2007年4月9日)
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职位练技能,对准需求育人才。依托行业,借助高校,接轨企业,发展职教,校企合作,互补双赢,培养人才,服务地方。近两年是温岭市职业学校专业设施投入最多、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2005年温岭成立了以市职技校为龙头,市职业中专、钱江集团等14家单位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立以来,校企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形式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双赢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集团还尝试东西部合作办学,每年定期给企业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已有1000多名中西部省份学生前来求学,他们将成为今后推动温岭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冠名班“订单式”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理念进一步落实。“双证制”工作经验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纪实报道。2006年下半年与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致富技工班”做法被《中国教育报》等各大媒体争相登载。
五、和谐共进
社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形式之一,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温岭市建立了第一家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网络建设逐渐完善,社区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温岭市的社区教育已经走在了台州市的前列。
2006年6月温岭市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为台州独有,并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现场会参观点。2007年10月底,温岭市成功接待了参加2007社区教育国际论坛的国际友人,赢得了广泛赞誉。
让终身教育深入人心
新河镇文技校成立于1995年,坐落在温岭市东北部的新河镇木城河畔,与省重点文物——金清大桥相邻而居。
她现已单门独院,占地面积2089平方米,校舍使用面积1296平方米,拥有计算机房、图书资料室,还有能容纳110多人的多媒体培训大厅,教育设施齐备,生活配套齐全。她犹如一个蓬勃向上的少年,依偎在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镇的怀里。
新河镇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戚公祠、烽堠遗址、朱公闸、文笔塔、锦鸡山摩崖及张元勋故居、五凤楼、金清大桥等文物古迹;现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长屿洞天。新河镇文化底蕴深厚,名校众多,有被人民日报称为“乡村名校”的省一级重点中学——新河中学,有省级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新河镇中学和新河镇长屿中学,还有五百年历史的省“百年名校”——新河小学。这一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造就了一个台州市的乡村成人教育名校——新河镇文技校。
在新河镇党委政府重视和关怀下,新河镇文技校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介入、积极谋划、大胆创新,认真完成着该镇86个村6个居中约12万人口的社区教育任务,使新河镇社区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全镇建有24所村级社区学校和89个村级教学点。
经过所有新河镇文技校教职员工的一贯努力,她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婴儿,成长成有理想有抱负的少年。学校的建设和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1)党政领导集体重视,健全了社区教育领导组织机构,构建社区教育“党政领导统筹、社区教育中心主管、相关部门配合、各界积极支持、社区自主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新模式。(2)资金投入较大,改善明显办学条件,确保了社区教育健康发展。镇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严格执行每年25万元用于社区教育的镇人代会财政预算。从2005年开始至今,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80余万元。同时,日常教学办公等开支每年不少于18万元。(3)强化自身内部管理,开拓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满足村居居民学习新需求。在具体的工作中,她狠抓社教队伍建设,突出社教对村级管理的指导功能;她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劳动力素质培训;为满足居民提高文化需求,开展不同学历培训;她坚持“三全”培训,致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她积极配合镇村各项活动,努力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由于她的努力,该镇的人才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培训活动参与率达到80%。其中有70名接受该校学历教育的学员,走上书记、村长领导岗位,有58名接受学历教育的学员,成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由于她的努力,培养了大批掌握实用技术的劳动者,也培养了大批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的骨干,极大地促进了我镇茭白、果蔗、杨梅、葡萄和机械等基地的形成。
近年来,新河镇文技校的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荣获“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台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温岭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学校”、“2009年度台州市示范性社区学校”等称号。08年,镇教育中心指导下的塘下社区学校也被评为“温岭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学校”,南鉴、上方社区学校被评为“温岭市首批先进社区学校”。
吾家有女初长成。新河镇文技校好像一个少年,她定会成长成一个风姿绰约、魅力十足的乡村成人教育先行单位。
(温岭市新河镇文技校 娄夏荣)
2001年8月,太平街道斥责2400万元建成了台州市首家社区教育学院。2006年7月建立了温岭市社区学院,现在社区教育分院已遍布全市各地。温岭市已拥有市社区学院1所,镇级社区学院1所,镇级社区教育中心15所,村级社区学校238所,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正逐步完善。4所镇级社教中心已成省示范性成人文技校。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职成教司张昭文副司长等对温岭市的社区教育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浙江《教育信息报》以《“泥腿子”也走T型台——温岭农村社区教育见闻》为题报道了温岭市箬横镇田后村的社区教育培训工作。2006年7月温岭市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07年11月,100多名参加2007年台州社区教育国际论坛的国内外学者、社区教育专家来温岭市考察社区教育情况,高度评价温岭市社区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