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教师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策略。温岭的“阳光人事”体现“教师为本”的理念,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了革新,不仅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阳光录用
近十年来,温岭市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生源供求经历了从求大于供,到供求基本平衡,再到供大于求的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三年,温岭市户籍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跟岗位需求的比例基本在3:1的水平,有些学科甚至达到5:1以上,就业竞争可谓十分激烈,同时社会公众对教育就业的关注度也相当高。
我的去向我作主
根据这一情况,温岭市推出“阳光人事”政策,将高校毕业生的录取全程向全社会公示。按张江局长的话说就是要做到两个“零权力”:教育局在人事分配上“零权力”学校在人事选择上“零权力”。在“零权力”和“全阳光”思想的指导下,市教育局在2007年相继出台了《关于下达2007年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录用计划的通知》和《2007年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择岗实施细则》,温岭市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工作分配进入“阳光录用”阶段。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切实做好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的接收安置工作,根据台州市教育局有关新教师录用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温岭市实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按需择优、阳光择岗”的原则,温岭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使温岭市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工作分配进入“阳光录用”阶段,大大增强了温岭市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择岗录用工作的透明度。
《温岭市教育局关于考试录用2007届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的意见》将温岭市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考试录用的具体程序向社会公示:
1.考试录用范围对象:①已列入温岭市教育系统就业计划的普通高校2007届师范类毕业生。②已到教育局报到但未被教育局录用,且档案在教育局的2004年至2006年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
2.实施步骤:①制订申报计划。各校(指核编单位,下同)根据教育局下达的教职工编制数,做好本校教职工的缺额情况统计,并于7月12日前向教育局提出今年接收毕业生的计划(岗位设置到中心校以下学校)。逾期不报的,视作自动放弃处理。②下达指标。教育局根据各校需求计划和缺编数,结合毕业生生源情况,于7月20日下达录用毕业生的指标给各校,并在温岭教育网上公布。③毕业生报到。时间:2007年7月10日至13日。地点:市教育局人事科。程序: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携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到指定地点报到,填写《毕业生报到登记表》。按规定应参加录用考试的毕业生,还须提供一寸照片2张,领取准考证。④确定录用对象。直接确定录用对象:省优秀毕业生{含教育部直属院校(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为准,下同)的师范类校级优秀毕业生}、取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报经教育局同意后,可在7月20日前直接与学校洽谈签约(协议书必须送报教育局人事科,否则签约无效),并办理录用手续。截至2007年7月20日,未签约的上述毕业生,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录用考试。考试确定录用对象制度除前款规定的“直接确定录用对象”外,其他毕业生均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录用考试。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先组织笔试,后组织面试,并根据笔试成绩加(减)分,从高分到低分按该学科录用毕业生指标数的一定比例(指标数5人及以下的按1:3的比例;6〜10人的按1:2的比例;11〜25人的按1:1.5的比例;26人及以上的按1:1.3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对象。加(减)分规定: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师范类校级优秀毕业生、省优秀毕业生、取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加10分,校级优秀毕业生加3分;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加2分;本科毕业生加2分。有关加分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必须在报到时提供,否则不予加分。在高校就读期间受到警告处分的减2分,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减5分,处分依据为该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名次排列制度考试总成绩由40%的笔试成绩、60%的面试成绩和加(减)分三项之和组成。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该学科毕业生的名次排列。若出现考试总成绩并列,则以面试成绩高者为先;若面试成绩仍相同,则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先后顺序。积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录用安置办法:①根据教育局下达给各校的计划,按专业由成绩高低依次挑选职位。②浙江师范大学委培生未被择优录用的,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另行安排到教育局规定的薄弱小学任教。③被择优录用的毕业生,必须在所任教学校(含中心校以下学校)服务三年以上。未满三年流动的,给予延长见习期和推迟专业技术职务确认。④被择优录用的毕业生和有关学校的校长,须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毕业生选岗会议”,并办理录用手续。会议时间、地点另行通知。⑤未按时参加“毕业生选岗会议”的毕业生,视作自动放弃处理。⑥未被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允许保留今后三年的报考资格。被择优录用的毕业生,一经查实弄虚作假的,即取消录用资格。⑦应该参加考试而未参加考试的毕业生,取消今后的报考资格。⑧因取消分配资格的空余指标不递补。
温岭市制定的“阳光录用”政策,切实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且得到了新分配师范类毕业生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全市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也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今年的竞争很激烈,但是比往年更公开、更透明的招考政策,给了我们一个公平的机会。假如我落选了,我也无怨无悔。”一位师范类毕业生很坦然的告诉我们。一位姓吴的新聘体育教师也告诉记者:“当领导说让我先选择学校时,我还有点不相信呢。我最后选择了一所小学,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第一年参加考试就碰到这样公平、透明的新政策。”在此次的录用工作中,这位吴老师凭借实力脱颖而出,获得综合得分位列第1名的好成绩,获得了首先选择学校的资格。
2007年至今,温岭教育局不断优化新教师录用程序,“以人为本”完善制度,贯彻落实温岭市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2009年被列入温岭市教育系统就业计划的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共有529人(其中制度本科生266人,专科生263人),直接确定录用的省优秀毕业生15人。7月27曰,在经过录用考试及面试后,择优录用188人,并参加择岗。根据计划,经过审核合格后,新录用教师将于8月初由温岭市教育局开具介绍信到录用学校报到。
温岭市的“阳光录用”策略真正实现了一视同仁,让优秀人才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也让正在为钱、权、社会关系而烦恼的来自温岭农村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家庭看到了希望,为温岭市新农村和谐村居建设作出了贡献。这一创举,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温岭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陈和平)
二、阳光流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与制度的设计是相吻合、相匹配的,确保了重点的非均衡的价值取向,以及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在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处理上,一直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与制度的设计也是如此,导致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人往“低处”走
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温岭市继续对教师进城实行控制流速、控制流量和控制流向的“三控”政策。2009年,教育局对各街道教师聘任开始全面实行“逢进必考”的录用制度。对城区学校申报的招聘指标也进行严格控制,取消各学校自行设置的有定向嫌疑的各种名目不一的考试条件。对在职教师进城考试也只规定了年龄(45周岁以下)和学历(小学幼儿园教师需专科以上;中学教师需本科以上)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平等参与,实行了“阳光流动”。
校长负责制的局限
首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校长的权力委任者,从权力体系上看,它应该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但由于监督成本的限制,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校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监督无力。另外,为了便于领导,学校的有些事情都要求在校长会议上表态、拍板。事无巨细一概找校长,校长从无奈到习惯。无意中,校长的专制及权力便得到了扩张。随着校长招生权、人事权(特别是教师的调动)等权限的进一步扩大,很多地方的监督成了一种上级与下级交易的筹码。
其次,社会、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校长本人,对校长负责制的认识存在偏差,普遍认为校长说了算,就是校长负责制。大多学校原设立的学校办公室已演变成了校长办公室,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校长权力的集中,以及校长特权的公开化。实际上,在这种校长负责制的框架内,校长并不需将主要精力用来对学校教职工负责,他们只需对赋予他权力的人承担责任,便可稳坐校长位置。
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由于温岭市农村学校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村教师大量流失。随着近六年教师进城考试的推行,各农村学校流失优秀教师约千名,个别学校的流失教师人数高达50多名。农村教师的流失,主要指的是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向城镇跑,城镇教师向县城、市区跑,导致优秀教师高度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县城以上的学校。教师的流动除了选择地区外,更重要的是选择学校,从农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一般学校流动到有实力的公办学校(例如重点中学或示范初中),从较差的公办学校流向较好的民办学校。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名牌学校,普遍采用全省范围内(甚至全国范围)的教师公开招聘,开出较高工资和待遇吸引各地优秀教师任教,导致城市学校、名牌学校、条件好的学校,高学历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高度集中,形成非常明显的师资优势。同时,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师范院校毕业的优秀农村学生,毕业后很少回乡就业,大多数进入城区以上的单位和学校。例如:横山中学一直被教育界视为培养名校长、名师的摇篮。很多名校长、名师都是从该校走出去,而留下来任教的却寥寥无几。
随着近几年教育不均衡发展越来越突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对进一步发展初中教育形成了严重制约。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继续下去,农村义务教育就将面临渐成“空巢”或“空心”的危险。
阳光流动——紧一松
教师流动是指教师在市域内镇乡间、学校间的流动。流动是绝对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大量优秀教师进入城区,稳定农村优秀教师队伍,温岭市教育局贯彻落实“阳光流动”制度,对进城区的教师采取一紧一松的办法:一紧是指严格控制招聘指标,严格遵守“三不”政策制度在一个单位工作不满三年者不能报考,中级以上职称不满三年者不能报考及获得温岭市级二等以上业务荣誉不满三年者不能报考;一松是指市教育局统一在年龄和学历上作出规定,学校不再设立附加条件,避免了个别因人设条件的现象发生,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参与竞争。同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农村教师还要进行笔试、面试,最后按成绩高低排列根据招聘指标确定进入城区任教的教师。
教师流动是客观的,也是经常的。传统的流动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些弊端甚至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后,校长的自主权(包括聘任教师的权力)不断扩大,人情调动、暗箱操作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时甚至出现触犯党纪国法的现象。但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合理流动的实现,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而是需要通过综合建设,让教师的合理流动由强制向自发、自觉转变。改革可能会失败,但不改革肯定没有出路。教育均衡是个系统工程,单一的师资均衡改革举措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改革,实行教师进城考试制度,平衡教师的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的突破口。
温岭市教育局出台的《温岭市教育局关于2008年城区学校向非城区学校招聘教职工工作的通知》指出:
(1)“阳光流动”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教育公平更是社会公平的起点。“阳光流动”政策,一方面,严格控制了农村教师向城区流动的速度,稳定了农村优秀教师队伍,也让更多优秀年轻教师为广大农村地区服务,让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得到公平的发展;另一方面,放宽了农村教师进城考试的条件,可以让更多的农村优秀教师参与竞争,达到教师流动公平。
(2)“阳光流动”有利于师资的合理配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弱校流向强校的现象较为明显,且有增强趋势。温岭市教育局对农村教师进城区任教实行选拔考试制度,同时“阳光流动”也建立健全教师流动的法律、法规保障,增强教师流动的合理性、规范性,有效地缓解了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师资不均衡”难题。
(3)“阳光流动”仍需进一步完善。温岭市教育局对农村教师进城区任教实行了选拔考试制度,稳定了农村优秀教师队伍。但是,还应加大教师对口支援力度,通过制度安排,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地区支教。支教期间也应给予这些教师专项补助,使之安心并乐于在异地农村任教。同时,还应为农村教师到城市名校学习提供机会,让农村教师在城市名校的交流与实践中迅速成长。
“人往高处走”,教师的心态也不例外,都希望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镇级学校到城关学校流动。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师资不均衡的现象,实行“阳光流动”势在必行。通过控制流向、控制流量和控制流速的“三控”政策进行预防整治,对教师流动的流向、流量、流速三个因素均做到把握到位,使温岭市的师资得到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温岭市教育局人事科 柯春富 有删改)
三、阳光职评
一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定都是对参评教师身与心的一次考验。由于不同级别职称的教师工资存在较大的差额,并且随着年限的延长,差额不断增加,工资待遇的涨幅逐渐成为促使教师参加职称评定的关键因素。
仅凭资历是不够的
年复一年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都在上演着明争暗斗以及打骂的闹剧,让学校领导发愁,也让参评教师烦心。评上的或是心中窃喜,或是暂时的高枕无忧;没有评上的则满腹委屈和牢骚,无法安心教学。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做好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小而言之是对教师的一种关心和培养,大而言之是对学校发展、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负责。针对不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温岭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条例,将职称评定与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及任期履行职责情况考核相结合,形成了被广大教师乐意接受的“阳光职评”。
优化推评制度
2006年开始,温岭市积极探索职评推荐办法,召开各级座谈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教师专业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和《温岭市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考核办法》,几年下来,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充分吸纳各方意见,不断总结修改,逐步形成了广大教师乐于接受的推荐办法,将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推荐办法实行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与任期履行职责情况考核相结合,将推荐权下放给学校,使用量化办法综合以下五方面分值按量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推荐人选。
(1)理论考试分值30分。所有申报人员必须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理论考试,内容根据当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每年有1300多人参加考试,有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学校自主政策分值15分。学校建立教师职务评审推荐小组,根据本校实际,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学校自主政策分值量化办法,经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通过后公布,校推荐小组再根据学校自主政策给申报对象打分。
(3)课堂教学能力考核20分。各推荐小组组织申报人员进行课堂能力考核,采用听课或者说课的形式进行考核,具体形式由各推荐小组确定。
(4)教师评价分值15分。各推荐小组组织民主评价,先由申报人员向所在推荐单位(指标分配单位)全体教职工述职,述职形式可集中口述或利用校园网或书面述职,再按德、能、勤、绩四方面对申报人员进行民主评价,分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四个等级,其中评价等级为A的人数不超过推荐指标数,并按A为15分,B为12分,C为9分,D为6分的标准换算成教师评价分。
(5)根据教育局规定的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加分项目和分值对照表确定加分分值。学校推荐小组在对申报人员进行基本条件资格审查的基础上,对申报人员的加分项目进行审查,并确认加分。
完善评定细节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师资缺乏,农村教师在完成超负荷教学任务后,缺少精力或者条件去参加各种培训,难以达到当前教师职称评定的部分要求。所以“阳光职评”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1)在专业技术结构比例设置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按上级有关规定,在大部分小学中,高级职称的结构比例只有35%。针对广大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福利低,对提高专业职务的追求尤为迫切,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积极取得人事部门的支持,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做到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向农村学校倾斜。
(2)在推荐量化分值上,照顾农村教师:①参加市农村教师脱产培训结业加1分,优秀加3分。②推荐时,在片中片小或村完小工作的每年加1分,最高分5分。
(3)规定农村教师在评上中高级职务后,三年内不得流动,对稳定农村教师起到一定的作用。
(4)对于在农村学校任教满20年,现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中小学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时,只需提供一篇代表性的论文即可。
(5)乡镇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考试证书没有要求。
(6)在非城区中心校以下学校任教满20年的教师,其普通话要求放宽到三级甲等。
落实评审规范
在国家教育政策强调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为了使“阳光职评”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地起作用,我们竖持实行一保证二公示和三公开制度:
(1)申报人员必须保证送审材料真实。所有申报人必须签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接收的送审资料在评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后,若发现或者群众举报有弄虚作假的,经查实后,一律按有关政策予以严肃处理。
(2)坚持学校推荐公示。学校推荐小组根据量化成绩确定推荐人选后,将被推荐人的各类资料进行公示,接受学校教职工的监督。
(3)坚持评审结果公示。各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结束后,由人事局分系列将评审结果进行二次公示,最大限度地按受广大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4)坚持做到指标公开。在每年教职工调动工作基本结束后,综合考虑各学校岗位职数空岗和现有专技人员等情况,与人事局协商确定当年中高级推荐指标后及时将所有指标一次性分类下达到学校,以岗位职数为基准,不留机动名额。
(5)坚持做到评审政策公开。在评审细则公布于众前,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修改。同时,将《条例》和上级的相关文件、政策和推荐办法挂在教育网上,让教职工随时了解职评的有关政策。同时,学校进行广泛宣传,让老师们人人知晓,个个明白,最大限度上做到人人满意。
(6)坚持做到评审过程公开。从学校建立推荐小组,制订自主政策到给申报者打分,从组织申报人员的课堂能力考核到组织申报人员述职和教师民主评价,从申报人员参加理论考试到对申报人员加分的确认,从按量化总分确定推荐人选到公示的整个过程都做到公开。
现代学校管理改革中,教师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完善越来越受到重视,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合理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又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阳光职评”不断完善了教师职称的评定制度。根据温岭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改进教师专业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和《温岭市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考核办法》,通过将推荐权下放给学校,使用量化办法推荐人选,对农村教师的职称评定政策和评定过程实行完全公开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师评定制度,明确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不断完善评审条件,激励了教师积极进取,达到自我提高,也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阳光人事,做到“零研究”。温岭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新教师录用、教师进城、教师职评等“阳光人事”改革。严格实行考试录用、自主择岗的师范生毕业分配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进城考试录用制度,严格控制招聘指标,宽泛条件,成绩优先,避免“因人设岗”,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教师职评实行量化考核、评委会票决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温岭市的“阳光人事”工作将不断完善,努力求做到“零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