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究•灵动•创新

深究•灵动•创新

时间:2023-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教学”不仅是有效的教学,而且是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而灵动与创新是智慧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灵动中透视智慧的韵律,创新中寓言智慧的结晶。从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深切地体验到温岭新农村教育过程中,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落实城乡教师共同发展的理念,也可以窥见温岭教师整体水平。

“智慧教学”不仅是有效的教学,而且是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具有目标性、高效性、民主性、创造性、多元性等基本特征。一个教师如何才能获取教学智慧,智慧教学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对于教育理念、目标、内容、策略的深究是必不可少的。而灵动与创新是智慧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灵动中透视智慧的韵律,创新中寓言智慧的结晶。智慧教学造就快乐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深究的神韵

智慧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景等要素的深刻理解。这种深刻的理解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研究,只有以深究的姿态和深究的思想,才能禅悟教学过程内在的规律,把握智慧教学的精髓,使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具有智慧的律动。

深研课文得神韵

一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我执教《老王》一课。第一次接触《老王》,我暂时没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探讨,只知道《老王》一课记叙了一个善良的老王和杨绛对老王的感谢与愧疚,至于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还是一头雾水。但经过自己反复钻研课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上出了目前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课,这令我欣喜。

在上课前一天,我布置预习作业,叫学生做好详细的批注,要求每个同学至少要提出一处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接下来,我思考如何有效导入,课文的重点在哪里。去向同事请教,他们的回答是没详细钻研课文,也没留下什么痕迹,当时的我很茫然。我想:确实的,如果不是执著备过课是很容易忘记的。

从哪里作为切入口好呢?从结尾的关键句入手,是能提纲挈领,但对学生来说太难了,毕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距离,我担心他们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课堂会卡住;让学生直接填空式开头,一个()的老王,似乎太一般了,几乎都这么上的,没什么变化;设计一段精彩华丽又切主题的段落导入,本人不擅长。

思来想去,权衡之下,还是在文题处做文章好了,而此时学生也对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不以‘王老’而用‘老王’为题目?”我一阵暗喜,正合我意。对,就以此作为课堂的切入点。

把“老王”、“王老”加以辨析作为切入口,既给课堂的导入增加思考空间,又为分析“老王”这一位普通人奠定基础。

课堂上出现的亮点是与学生一起理解“同情、关心、关注、关爱”并能顺利理解课文的主旨句,这也是自己在课堂中表现最满意的,因为这最能体现我对课前的深入备课、课堂的适度上课。

课堂上,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向更深处发问:作者同情他吗?关爱他吗?杨绛又是怎么对待老王的?学生道:同情他、关心他、关注他。教师又从另一角度阐述并列出“同情、关心、关注、关爱”,让学生从中辨析这四个词语的不同点,进而追问“同情”什么?“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关爱”什么?学生能容易得出:同情生活遭遇,关心生活状况,关注老王的命运。而关爱?

教室里静静的,学生在思考。

一时陷入困惑中……

然后,教师引导说:作者杨绛给了他什么?却给不了他什么?为什么?找句子加以印证。

学生说:给了他同情、关心。因为作者女儿知道老王得了夜盲症,给他吃大瓶鱼肝油;给老王钱,因为送杨绛丈夫看病。

教师有所疑地问:可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他要的是什么?

学生陷入沉思中。后顺着老师的引导说:老王要的是亲情、友情;更要理解、尊重。

教师概括:对!这一些杨绛没有给他,换句话说,杨绛只是给了他一定的物质帮助,却给不了精神上的抚慰。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杨绛对老王的关爱不够?

学生个个很投入地找。

后来,一位向来不回答的同学站起来小声地说:“老王,你好些了吗?”中的“好些”体现对老王的关爱不够,因为那一句是出于客套话,出于表面的关心,而且我从文章最后找到老王什么时候死的杨绛都不知道,所以我说:杨绛做到了同情老王,关心老王的物质上的帮助,却少了“关注他的命运,关爱他的精神”考虑。

教师追问:你可否谈谈“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理解。

沉思片刻……

接着,他很自信地说:我认为作者是怀着惭愧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因为“我”觉得对老王关心、关爱不够。使“我”意识到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关爱身边不幸的人,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帮助,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关爱。再说,一个社会,总会有不幸的人和幸运的人。作为一个幸运者,杨绛应该不只关心不幸者老王的生活情况,而应去理解他、尊重他。可杨绛却没有很好地做到,觉得“惭愧”,而我们幸运的人要以平等观念对待不幸的人,因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但各人的境遇不同,差别很大,幸运的人应该同情不幸者的遭遇,关爱不幸者,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教室里顿时掌声不断。

课堂也达到高潮。

我适时补充《论语》中有一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疏通全句的意思之后,问:“你会怎样对待你身边的人呢?相信你会有很多话要说的,结合你的感悟先思考后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说:我们有责任去关心并关爱像老王一样的弱者,做一个有善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因为我从中学到“爱和敬”。

学生沉静在课堂交流中……

这是一所不足18个班级的农村初中的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充满着智慧的光芒,感人至深。而能够达到这样的境地的原因则是老师对课文的深入研究,功夫在课外。从这一节课我们可以深切地体验到温岭新农村教育过程中,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落实城乡教师共同发展的理念,也可以窥见温岭教师整体水平。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智慧的过程,深究才能把握其中的规律,才能上出韵味。

(温岭市东浦中学 俞金智,有修改)

让语文作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所以,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确定实践第一的观点、大语文大课堂的观点,从生活中、实践中引来源头活水,让学生在一个动态、开放的实践性的作业中提高语文素养。温岭师范附小赵伟君老师生本学习作业深度研究很有见地。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优质、规范的语文作业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为实现语文教学的“减负高效”,我们必须要减少学生课外作业的时间,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和谐共舞的课堂内作业。

“机械作业”——方法指导中以思激活。抄写、背诵等,历来被称作“机械作业”,其原因就在于教学这类作业理解的片面和指导的偏颇,只注重作业结果,不进行过程指导,把学生引入了“死抄、死读、死记”的误区。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了思维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如在抄写本课的生字前,让学生读一读字音,想一想音形的联系,以记住字音;写时,看一看字形,想一想书写的技巧,以揣摩形体;写后,记一记笔顺,想一想字形的组合,以记住字形。这样,就能发挥“抄写”的识记功能,和习惯培养功能。而背诵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可谓“背诵与理解结为一体,读记与思维融为一炉”。

“口头作业”——交际探究中发展语言智能。例如,上《司马光砸缸》一课时,让学生和组内伙伴一起讨论:还有哪些救人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佳?孩子们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争论,想出了许多种救人的方法。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文,激发学生创新火花,引起思维的碰撞,在交际探究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知行结合”——朗读教学中发展自省智能。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养提高的一个手段。在课堂上我们要考虑学生实际处境,做到知行结合,在反复的朗读中使孩子真情流露。很多课文都是德育的好素材,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纸船和风筝》等,在朗读中逐步引导学生去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发展自省智能。

“情景演练”——小组合作中发展交流智能。例如学习了《葡萄沟》、《北京》等写景写物的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些“当小小推销员”、当“小导游”等实践性作业:“如果你是新疆葡萄沟的果农,葡萄丰收了,你如何推销你的产品?”“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带游客去北京,你会如何介绍呢?”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唱起了主角,活用了语文知识。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晏子使楚》、《将相和》,就可以让学生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后置作业”——突出“实践”,张扬个性。文本实践,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观察实践,语文与生活的有利整合;探究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有效融合。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作业就不再是一种负担。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绪、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才能实施生本化的作业形式。相信,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化作业,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武器,定能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温岭师范附小 赵伟君,有删改)

二、灵动的旋律

智慧教学最动人的地方是课堂中跳跃的灵动的智慧。灵动是水一样的滋流,是风一样的舞蹈,是火一样的喷涌。灵动的课堂中充满着生成、悬念、惊喜、意外。让我们走进智慧课堂,去感受教学过程的灵动气息,去聆听师生共奏的智慧灵动的旋律。

老师,我还想说一句

智慧课堂是一种流水行云的味道,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神态。课堂总是在流动着,就像一条河流,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有时是油油的水草在招手,有时是活泼的鱼儿在跳跃,有时是美丽的蝴蝶在上面飞舞。千姿百态的课堂,不断生成问题,是师生们智慧碰撞的结果。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民主开放而又耐心的心态,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一次偶然的借班上课,碰到了一个偶然的课堂情景,温岭市实验小学林壮丽老师却能从容地表现出智慧和气质,打开了孩子们的智慧之门。

这是一次借班上课,我要求学生根据插图——松鼠、燕子、蜜蜂等小动物和它们各自的家,用“__住在__”的句式练习说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意创设了故事情境,孩子们在动物王国里和小动物对话,帮它们找家,个个乐此不疲。“燕子住在屋檐下”,“蜜蜂住在蜂箱里”,这样的句子也早已熟练于心。这时,离下课还有五、六分钟,为了把本节课的内容作一个拓展延伸,我提示:“除了书上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家呢?”话音刚落,“哗啦啦”,小小手举起了一大片,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道:“海豚住在大海里”、“知了住在大树上”、“企鹅住在南极”……声音一个高过一个,谁也不甘示弱,看来,他们平时在课外书上学到的知识,此时正派上用场了。见他们那么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我干脆让他们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整节课也被推向了高潮。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微笑着示意下课,布置学生课后把刚才说的句子写一写。正当我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感到高兴时,“老师,我还想说一句。”小A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对他的节外生枝,我显然有点儿不高兴,但见他一脸的期待,我又不忍心拒绝了。于是,我重新放下课本,侧耳倾听。“星星住在蓝天上。”小A激动地大声喊道。“哈哈哈”,小A刚一说完,全班同学就哄堂大笑起来。“他说的不是小动物。”立刻有人对他的句子提出了异议。此时,小A的脸上也红一阵,白一阵的,显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刚刚因兴奋而闪亮的眸子立刻黯淡无光了,那份欣喜,像流星滑过天际,转瞬即逝,眼里写满了“随便插嘴”、“答非所问”后的歉意,面对同学的嘲笑,他像一只受了伤的猫咪,一声不吭地蜷缩在角落里。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他的面前,微笑着赞扬他:“你的句子多有诗意啊,听着真让人陶醉”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小A眼里有一些晶亮的东西在闪烁。

学生们对我的态度有些不解,“他说的句子并没有错啊”我解释道。“老师,不说小动物也可以吗?”“当然,只要你的想象是合理的,都可以啊。”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受了小A的启发,许多孩子也陆续举起小手,显得比刚才还要兴奋,气氛再次热烈起来。“种子住在泥土里”、“铅笔住在文具盒里、“太阳住在天空中”、“小露珠住在大荷叶上”、“雨点住在云朵里”、“美丽的春天住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呀!这简直就是诗人在作诗、画家在画画啊!他们正用诗一样的语言、梦一般的色彩把我带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太阳会魔术,风儿会歌唱,星星、月亮会说话……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此时,所有赞扬的语言都显得那么空洞而又苍白无力,我只有不住地点头、微笑、鼓掌、竖起大拇指,以表达我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与欣喜。没想到,当时仅仅是为了不让小A感到难堪而随口说出的一句善意的肯定,竟唤醒了无数孩子心中沉睡的诗意,奏响了他们心中的琴弦,让那些原本内心就栖居着诗意,扑棱着诗情的孩子,花儿一般热情地绽放了。试想,如果当时我一味追求所谓“完整的课堂”,“合理的时间安排”,面对那个孩子的意外插话,我置之不理或给一句“下课再说”的敷衍,此刻的精彩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老师,我还想说一句。”这是多么真诚的心在渴望学习。当我们读到这句话时,仿佛看到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一个个渴求的心灵。他们渴望知识,渴望交流,渴望肯定,渴望成长。课堂是孩子们思维驰骋的原野,是他们心灵放飞的天空。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牧师,引导孩子们自由地奔跑,激发孩子们自在地翱翔,不拘泥于形式,不古板于规则。林壮丽老师的这种教学精神和教学智慧值得仿效,也是温岭新农村教育理念的一朵美丽浪花。

(温岭市实验小学 林壮丽)

吊胃口的好滋味

教育教学的机会随处可见,功夫就看老师是不是一个有心人,能否设计出触发学生智慧的情景。作为教师,有别于一般知识者的是他们有教育教学的意识,会捕捉教育教学的机会,会在一定的材料和情景中产生教育教学的灵感。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面对春游消息发布,面对学生高涨的情绪,这时候应该如何展开教育,如何铺展课堂情景,温峤小学的邵小平老师告诉我们他的灵动智慧的设计。

春游“长屿洞天”的消息传开,同学们的心热了。我脑子里忽然萌出一个念头,这次春游不能光让学生们游一游,玩一玩,要让他们有所收获。上课了,同学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我清楚他们此刻的心情,既然是有“谋”而来,就试探着问道:“明天去春游了,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小手举起,问得很多什么时候到校?”“坐什么车去?”“什么时候吃饭?”“长屿洞天有什么,好玩吗?”“为什么会有长屿洞天?”……

我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耐心地等他们一个个问完。我先把活动的安排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把对“长屿洞天”的描述当作香饵撒了一把:“长屿洞天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是自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留下来的景观,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314个形态各异的洞窟,洞套洞、洞叠洞、洞洞有别,洞洞有景,气势磅礴,千姿百态。我们这次去游的是长屿洞天众多景点中的凌霄洞宫。刚入洞中,便可听到怪异的吼叫声,走近后,你可以看到这原来是一个恐龙展馆。再顺着幽幽的石洞往里,又是一个宽大的展厅,呈现在你眼前的是当年戚继光将军在温岭抗倭的场面。再稍往里,你会突然听见惊天动地的巨响,请别害怕,是洞厅里根据‘开天辟地’、‘后笄射日’、‘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布置的场景。再穿过几十米弯弯的石洞,这里告诉你的是古代二十四位孝子、孝女的故事。”

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我却停了下来,接着对他们说:“凌霄洞宫的洞厅有6000多平方米,可观看的景物很多,到时你们自己看吧”我这样一说,他们以为我要开始课文教学了,可我却清楚地知道他们此刻的心早已飞往长屿洞天,这时候的课文教学他们不走神才怪,何况我还只撒了饵料,没有下钩呢!我清了清嗓子开始吹开了长屿洞天我去过3次,有什么?怎么样?我是了如指掌。只要是关于长屿洞天的,你们要是能说出那些是我所不知道的,或是我只知道一点而大部分不知道的。你们可以罚我,不过这条件不要太苛刻。”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我接着鼓动说你们可以商讨一下,提出来难难我。”讨论相当热烈,随后小手也一只只高举起来:“你说说我们学校四周的山上能不能开采石板,怎么样的岩石才能开采石板?”“你说说恐龙有哪些种类?它们生活在什么年代?怎样灭绝的“你说说戚家军在浙江打过哪些仗?消灭了多少倭寇?”“中国的神话故事你是不是都知道?”……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击中了我的软肋,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暗喜鱼儿已经上钩。

我坦然相告,又反过来将他们一军:“这些你们也不知道呀!要是你们知道了我不知道,我才接受你们提的条件。”接着又说:“你们可以商讨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些?”这是第一次让他们策划一件事情,确也使他们觉得有些为难。最后通过我的出谋划策,根据他们各自的爱好组成“岩石的研究”、“恐龙探密”、“戚家军抗倭史”、“中国的孝文化、“神话故事知多少”五个小组去探究。

带学生游长屿洞天,我已经好多次了。以往的学生都是走一走,看一看,嬉笑一番,赞叹几句。这次的学生却十分忙碌,听到的是“记下他们的名字”“拍下它们的照片”的声音,看到的是他们面对着一段段文字细细阅读,还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的情意,就是岩洞的四壁他们仿佛也要看出个究竟。我想找“一条脱钩的鱼儿”开导一番,左盼右顾也没有寻到。我为自己设下的这个“美丽的陷阱”而暗暗得意。

在一般老师眼里,春游就是让学生出去放飞一下心情,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游乐游乐而已。而邵老师却把它做得十分细致,成了学生智力开发的一顿大餐,实在是高明之举。看似一个平常的事件,又是一个老套的话题,我们从这节课中却看到了丰富的内涵,学生在思考,学生在探究,学生在策划,学生在向往。知识与智慧相挟,理性与情感碰撞,形成了独特而灵动的和谐课堂。新农村教育正是因为教师们的这种追求而魅力无穷。

(温岭市温峤小学 邵小平,有删改)

三、创新的魅力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改革本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使教育的内涵不断扩大,教育的品质不断提高,创新焕发出光彩的魅力。

《书香童年》怀幽香

书香校园,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童年,让书本的厚度提高孩子们人生的高度。温岭市锦园小学依托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儿童文学阅读校本课程化实施探究》,研究开发了《书香童年》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的形态实施和管理课外阅读,是一项教育的创新工程。

《书香童年》校本教材开发

在完成了《书香重年》校本教材指导纲要编写任务后,我校着重于教材的编写研究。首先由编写组成员集中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构思基本的体例,并初步形成可行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其次,进行校本教材首课研磨活动。集中相关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流程、学生学习状态和课堂实际效果加以观察分析,逐项甄别,形成相对成熟的教案。再次,由执教教师综合大家意见,将教案转换成学生易学易操作的学习方案,同时在学习方案中加入必要的图片资料,进行排版、修饰,初步形成《书香童年》学案,并出台《锦园小学枙书香童年〉校本教材开发方案》。最后,全体语文教师按照研磨课的体例,选取必读书目中的一本,结合年级段学生特征和书目特点,依照《方案》设计学案。由各年级组加以论证,并在课堂中实施和验证,从而编写出相对完整的具有校本特征的全套教材——《书香童年》。

《书香童年》教材打破了以往“作品选编辑集”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做法,确定以学案的形式呈现,以一本必读书的导读、阅读、交流为主线,设书海导航、书林漫步和品味书韵等板块,每个板块又有相应的子栏目,同时引进卡通人物蓝猫“领航”。书海导航板块,努力从书名、封面、作家、目录、精彩片断欣赏和同伴读后感受等多点引趣,唤起阅读期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书林漫步板块以导语引领、读书方法明示及可供摘录、涂鸦等可操作的空间呈现出来,指导读书方法,明确读书任务,记录读书收获,为下个板块读书交流作好充分准备。品味书韵板块,重在组织交流分享阅读成果,享受读书快乐。

《书香童年》指导课型探索

学生虽然在环境的熏陶下会激起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但没有方法的引导终究是无生命力的,因而探究一定的指导形式并进行不失时机的指导,是引导课外阅读走向深入的保证。在《书香童年》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四种课型的探索。

阅读启蒙课:是针对刚入学儿童进行文学的启蒙教育课,以培养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我们将利用学校选编的低段儿童文学作品作为教材,尝试着情趣识字,提早起步,边识边读,试图沿着“创设情境情趣识字——试读文章——体验成功——产生兴趣”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步入阅读大门,唤起他们一生的阅读兴趣。

读物推介课:读书推介课实施“竞猜作家——示范引路——学生推介——共读好书”的教学流程。将课外阅读与运用推介有机结合,一方面便于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利于引发学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这是基于广泛涉猎的基础上的创造性行为,对于促进学生与好书为友、同享读书快乐有积极意义。

阅读交流课:读物交流课,是学生读了读物后的阶段阅读成果展示,老师结合选文特点,借鉴学生喜闻乐见的游艺节目中的呈现形式为教学所用,按照积累(辞海拾贝)、理解(脑力冲浪)和运用(各显神通)等板块组织教学,课中既有妙语连珠、佳句拾零等优美句段积累的环节展示,又有以填空、辨析、判断等形式并存的理解考验,还有说、诵、唱、画等形式的个性展示。在各板块教学推进的同时,充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实现了与文本的情感碰撞,心灵体验。整个过程,学生的阅读体验伴随着交流过程,阅读积累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

书香习作课:开展以童话为载体的书香习作课,让学生在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分为以下三个环节实施:(1)创设情景,诱发创作的热情;(2)放胆表达,拓展思维的空间;(3)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四种指导课型的一般模式和实施策略,使这四种课型日渐成熟。同时,我们也将触角伸向课外阅读的更广阔处,探索班级读书会的其他组织形式及实施策略,探索“绘本阅读”、“童话阅读”等不同文本的班级读书会的组织形式及实施策略。

《书香童年》激励机制构筑

第一梯度:书香儿童/少年评选

《书香童年》一共分六册,相对应年级为一到六年级。每一册教材中包括有六本必读书的学案。每一年级的学生在拿到相应一册教材后,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案开展课外阅读。学校要求一学年学生必须读完教材中的六本必读书,并完成学案中的阅读作业。只要学生完成了必读书的阅读,都可以在学年末获得“书香儿童/少年”的称号,(一、二、三年级为书香儿童;四、五、六年级为书香少年)。意在从面上进行铺开,设置较低的门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只有被评为“书香儿童/少年”的学生才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考级。

第二梯度:课外阅读“七色花”考核

课外阅读“七色花”考核是学校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检验阅读内容,巩固阅读效果所探索出的一种阅读评价方式,它是根据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阅读方法和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分为不同的登记,以尊重学生意愿,加强教师指导为前提,采取现场考试和长期作业相配套,笔试与课外阅读记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登记考核。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把考核内容分为七个级别,一级为基本级,七级为最高级。各级分别均以规定的阅读量和应完成的读书笔记为主要考核依据(一级不设读书笔记)。经考核合格后颁布“七色花”证书,证书的颜色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并在证书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原则上1—6级分别为一至六年级学生所设。学生毕业时应达到阅读六级水平。7级是为高于毕业水平的学生而设的特别级。

第三梯度:阅读之星评比

“阅读之星”评比是为了在广大学生中树立阅读榜样,以点带面,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学校在每年的读书节中,根据一学年课外阅读考级的情况,选拔出各级考核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校“阅读之星”的候选人,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量、在校内的辐射作用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评选出其中的佼佼者为校“阅读之星”,并在读书节中进行表彰。

我校还利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诗文诵读大会、作家校园行、读书经验交流会、好书义卖等。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当使其提供的东西作为一项礼物让学生接受,而不是作为沉重的负担让学生承担。“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锦园小学的课外阅读《书香童年》校本教材,是馈赠给学生最好的散发着幽香的礼物,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丰富童年美好的生活,增加了孩子生命呼吸的通道。不仅培养了孩子阅读的习惯,更加满足了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望。在温岭新农村教育中,泽国小学、泽国二小、方城小学、城北小学等打造书香校园成绩卓有成效。

(温岭市锦园小学 颜朝霞,有删改)

野百合也有春天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的因素,此项工作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育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工作,教育不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改造,教育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抚摸和感知,是以自己的敏锐体察他人的疼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扶持和引导,他们更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去爱抚和教育他们。温岭市坞根镇中心小学蒋霜霜老师勇于探索,为一个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创造了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很令人感动。

他是一名特殊的随班就读生,叫蔡蔡,由于小儿麻痹导致了身体出现残疾:右手无法正常摊开,总是呈现一个固定的弯曲的姿势,右腿比左腿稍短一点,所以走路时总是摇摆不定。嘴角向右边歪斜,当我第一次跟他交谈的时候,他那低低的模糊不清的话让我的心凉了一大截。该怎么办呢?这是我执教以来第一次接触特殊儿童,该如何面对他、如何引导他、使他茁壮成长呢?

根据得到的信息,蔡蔡是一个比较自卑的小男孩,因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不敢和同学们玩。他的成绩只停留在及格的边缘,因为用左手写字的缘故,速度总是跟不上。课间只喜欢一个人坐着看书,喜欢画画。

课堂上,蔡蔡总是一个人低着头涂涂画画。下课后,我特意留在教室里改作业,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老师,老师,快来看!好漂亮啊”我寻声望去,是蔡蔡的位置,围着好多学生呢。我走进人群,看见蔡蔡的桌上平摊着一本图画本。瞧,竟然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武松打虎》!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把老虎的神情、身上的皮毛都画得非常细致。“上课的时候在画这个吗?”蔡蔡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老师早就知道你的画画得不错,没想到居然这么好。我想你肯定把这篇课文看得非常仔细了,要不然怎么能画得这么生动呢?”我微笑着,“你愿意把这幅画送给我吗?”蔡蔡这才抬起头,羞涩地笑了。我把这幅画用心地装裱好,贴在墙上,换来了同学们的惊叹,画的右下角赫然写着蔡蔡的名字。

这幅画启示了我,残疾孩子是有特殊才能的,我们在教育中要创造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才是。

因为这次事件,我特意召开了一次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主题的班会,并且在班会上让同学欣赏蔡蔡的画作以及他的作业。我让学生们用左手写字,看看能写成什么样,再跟蔡蔡的工工整整的作业比较一下。对比自己和蔡蔡,想想谁看的课外书多,虽然自己口齿伶俐,但是能写出像他那样让老师充满惊喜的句子来吗?我又看到了蔡蔡羞涩的笑容了!

课外时间,我教蔡蔡整理书包,让他试着自己穿衣服、叠衣服,让他知道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会做,而且做得并不必别人差。学校广播体操比赛,蔡蔡躲在教室里不出去。“我不会做,去了别人会笑我的。”于是,我给了蔡蔡一个特殊的任务,在边上看着同学们比赛,然后回去在黑板上写下你的感想和对同学们的祝福,让同学们一回到教室就可以看到。当比赛结束的时候,同学们得到了第一名,更得到了蔡蔡的祝贺,孩子们很感动。“虽然我没有参加,但是我也很开心,好像自己也和同学们在一起一样。”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虽说教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但是这种主要作用是靠其他各方面的相互协调为基础的。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我想最大的问题是要调整好家长的心态,克服蔡蔡父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利用家访的时间带上了蔡蔡的画作,并支走了他,与他的妈妈进行了一次深谈。在我递过画纸的时候,蔡蔡妈妈的神情复杂,我知道那是一种又惊又喜,同时也饱含愧疚的神情,看得出来至少在此时她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我说:蔡蔡是个有绘画天分的孩子,竟能用左手画出如此精美的图画,不应埋没他的才华。也许是孩子的那幅画让她有了一丝触动,也许是我对蔡蔡的夸奖让她有了一点信心,她也觉得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配合学校的教育。孩子回来的时候,他的妈妈在我的示意下给了他一个赞许的微笑,蔡蔡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很开心。“老师,我已经很久没看见他那样笑了。”蔡蔡的妈妈事后跟我说。是啊,那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笑容吧。

在跟家长沟通之后,我们之间达成共识,不吝啬自己的赞扬,让蔡蔡逐渐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不过分“爱护”,做错事时该批评就批评,绝不偏袒。每当看到蔡蔡拿起笔吃力地用左手完成作业;每当听到课堂上他用不清晰地语言回答问题;每当自己亲手为他更新墙上的画作;每当看到他甜甜的害羞的微笑时,我就会觉得有一种快乐荡漾在心头。

当我们看完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后,教育者的责任和良心是如此强烈地穿透我们的胸膛。“(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里这样描述教育的责任。是啊,千百万的残疾人家庭是不幸的,他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都承受巨大的压力,愧疚、失望困扰着他们的生活。教育同样是他们所寄予的希望。教育者,我们该怎样做呢?就要像蒋老师一样,用一颗赤诚的心去为残疾孩子创造最合适的教育条件,让“野百合也有春天”!

(温岭市鸡根镇中心小学 蒋霜霜,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