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教育在社区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中,教育是基础,社区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对制度化教育进行改造、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一种社会化努力,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有形和无形的围墙,提升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与民众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折射着现代教育所要求的社会性和民主性。新农村教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努力促进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互动。
一、文化名镇①
① 干兴军:《璀璨明珠 熠熠生辉》(温岭市新河小学),录用时有修改。
新河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温岭市东北部,是一个江南水乡城镇,辖89个村6个居,12万人,行政区域面积71.4平方千米,是温岭市五大区块之一。
新河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南宋爱国诗人戴复古的故乡。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长屿洞天,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闸桥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清大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烽堠遗址、文笔塔、锦鸡山摩崖,省区域性重点市场——下张钢铁市场,省一级重点中学——新河中学,台州市肿瘤医院。新河镇被授予全国百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浙江省十大特色乡镇、省首批旅游强镇省文明镇、省“东海明珠工程”先进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卫生镇、省绿色小城镇、省科普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新河镇传承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禀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实施“学、赶、超”三年规划,积极开展工业服务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机械、帽业、羊毛衫三大支柱产业强劲发展,旅游、物流、房产等新兴行业日益繁荣,电瓶车、汽车内饰两大产业集群快速崛起。行政中心区、工业发展区、风景旅游区、文体教育区、江滨人居区“五区”架构初具规模,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参与式”预算改革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羊毛衫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做法得到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的批示肯定。进入“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
文化:新河的一座绿色宝库
新河,从远古走来,这里有古老文明的历史风韵。国家文保单位的闸桥群,始建于明代的金清大桥,戴复古的石屏诗词集,崇国寺的木鱼声,庄严神圣的戚公祠……无不给人以源远流长的感悟。
世界吉尼斯之最的长屿洞天,是新河的一大奇观。那里有世界最大的石碗,有自然的岩洞音乐厅。有孤洞、双连洞,还有多洞相连的洞群,洞套洞、洞叠洞,洞洞生奇,回环曲折。它们有的穿岩透空成天窗,有的高低错落成楼阁,有的削壁凿崖成长廊,有的洞壁渗水留痕,形成斑驳陆离的油画。这“油画”不禁让人联想到敦煌壁画,只是前为天成,后为人工。
“乡村名校”——新河中学,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乡村田园间大放异彩。西校区林木郁郁,石怪岩奇,环境清幽。东校园山水相映,风景如画,素淡清雅。波光潋滟的华砚湖与锦鸡山遥相呼应永远相依;湖东边的寸草廊与矗立于湖中的报春阁两两相望永不相厌;曲廊拱桥贯通东西,气势如虹;华砚湖畔杨柳拂岸、繁花灼灼。“百年名校”——新河小学,文脉相承,源远流长。文脉流长的五龙山、苍翠秀丽的锦鸡山,苍劲秀挺的文笔塔,巍然耸立的烽火台,依稀可辨的古城墙等,默默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千古文明。文化传承了文明,文明滋养了代代良师,良师培育了莘莘学子。
新河物华天宝,处处是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众多的名胜古迹凸显了她的古朴与典雅,是温岭东北部一座绿色的宝库。
经济:新河的一条星光大道
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吹遍了新河广衰的山山水水,新河大地上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新河人民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壮丽画卷,谱写了一曲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的激昂凯歌。至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9.42亿元,农业总产值2.62亿元,财政收入1.48亿元。最值得称道的是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10339元,比新中国成立前的21元增长492倍。一组组跳跃的数据,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闪烁的是60年来新河人民多姿多彩的创业故事,展现的是12万新河儿女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拼搏精神。
新河是老牌农业大镇,是温岭市的重要粮仓,获得“台州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称号。近年来,新河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茭白、甘蔗、西瓜、葡萄等支柱产业效益不断提升,食用菌、花卉等新兴特色产业迅速壮大。2009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万亩茭白基地、万亩万元田和万亩特色产业区的“三万工程”建设,促进了新河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基地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
坚持“工业立镇”战略,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新河工业快速发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100多家,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较强的产业格局。羊毛衫、帽业、机械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汽车内饰、电动车两个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成效明显,国、省、市三级品牌梯度有序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2家企业通过国家火炬项目验收,7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2家企业获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称号,6家企业被列入市科技重大支持项目。
深入实施三产兴镇战略,旅游、物流等新兴产业日益繁荣,现代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2008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历史文化名镇、省首批旅游强镇和省首批十大特色乡镇。长屿洞天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
二、经济强镇①
① 陈英姿:《高扬发展旗帜,勾画名镇风采》(温岭市大溪二中),录用时有修改。
大溪镇位于温岭市西北端,因一条发源于大安山的溪流而得名,是一个有4000多年文明的古镇。历史悠久的大溪镇,它从徐偃王城、盘山古道走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举发展旗帜,把一个山区小镇建设成开放发达的小康镇,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乡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先后被列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幸福小城镇单项奖职业发展最满意小城镇等。
大溪今日的辉煌,与教育的发展不无关系。大溪向来崇文重教,重视智力投资。明清就办有方岩、鸿文、鲸山、箬溪书院……现有小学22所,初级中学5所,高级中学1所。随着工业经济的腾飞,一方面镇政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仅2010年,就计划投入1096万元用于教育。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潘郎整体搬迁工程,投入150多万元用于三中、麻车屿、二小田径场建设,投入380万元对大溪二中、三中教工宿舍建造。正是大溪镇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溪教育的优质发展,为大溪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成为大溪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大溪人带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带着勇立时代潮头的傲气,以“戴红帽”、“打硬股”等形式,组建股份制企业,使大溪成为全国股份制企业的发祥地之一。小型水泵销售量占国内份额的65%以上,2002年获“中国水泵之乡”称号,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那年12月4日,是大溪人印象深刻的日子。当晚的河滨公园热闹非凡,有5万多群众和来宾聚集一堂,参加“大溪镇文化周开幕式暨‘中国水泵之乡’命名庆典仪式”。各级领导、知名人士在主席台就座。同时吸引了国内外近百名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这是大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内容最广、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文化活动。文化周期间,举办了历史文化研讨会暨《谢铎集》首发式;“中国水泵之乡”风情展•水泵科技项目洽谈会;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如民间团体表演、文艺会演及越剧、歌舞、电影专场等。
大溪的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05年,大溪镇有165家股份合作企业,400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69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3家,形成了以水泵机电、日用塑料、旅游鞋帽三大支柱产业。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最大潜水螺杆泵生产基地,浙江强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我国四大旅游帽生产基地之一,浙江鸿达集团列中国最大的规模企业第141位。2009年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泵业产业集群被列入“浙江省快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新界、谊聚等5家龙头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新界泵业上市有新的进展。大溪镇连续三年在台州市新型工业化强镇竞赛中位列示范镇第一名,被评为“台州质量工作先进集体”、“台州市科技强镇”、荣获“泵与电机高新技术示范基地”。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8亿元。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为新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大溪小学的校本课程《我是大溪人》,每年级一册,书中或缅怀乡贤,或再现大溪古老风俗民情,或介绍名优土特,或抒写优美山水风光,或绘画大溪改革轨迹、或褒美经济探潮勇士……籍大溪镇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美丽的传说及跳跃的发展全景,激发学生爱家爱家乡的情感与胸怀,锤炼学生社会实践及回馈家乡的志向和能力。结合当地的水泵、注塑产业,大溪二中与一些企业联合开设了校本课程《水泵实践与研究》、《注塑的调查与研究》。家乡新农村建设成果也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不少优秀企业家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同时,镇政府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重视成人教育,加大人才的引进。大溪镇组织5000万元以上规模及成长型企业负责人赴上海交大进修、培训,有11家企业新引进高级技工以上人才。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向高科技含量、高加工要求、高产品附加值的工业泵方向延伸和拓展,引导企业走差异化竞争道路。重视科技投入,利用温岭市先导机电技术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大溪水泵研究所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利用新能源、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切实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正是教育促进了大溪工业的发展,大溪的企业家们也乐意反哺教育。他们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纷纷慷慨捐资助学,积极改善学校办学设施和校园环境。大溪的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比翼齐飞。
新河、大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教育、文化、经济构成了名镇之“金三角”,教育为他们的“金名片”,文化是他们的“金宝库”,经济是他们的“金算盘”,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演绎着名镇风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质的教育盛果更是相互依融,共同促进,文化触动教育,教育推进文化。经济与文化“软硬匹配”、“刚柔并济”,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新河、大溪的丰富、悠久、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滋润着经济的发展,为打造文化名镇、经济强镇积蓄了厚足的资本。同样,当地经济的发展也驱动了地域文化的沿承。人是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新河、大溪的教育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大批的人才,吸引大批的人才,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活力酶”,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又为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教育品质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现代新村
走进松建村,房屋、树、花园、乐园,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康型住宅,一个“远看像花园,近看似乐园”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童话一般展现在全村601户人家、1876名村民的面前。
熟悉松建村历史的人都知道,过去松建是一个海边的破旧小盐村,又叫“草甸”,松建人称为“坦人”,松建人祖祖辈辈在世袭的田地上劳作、耕耘,成了老实厚道的典型农民,但一年的收入也只能养家糊口,当地有首民谣深刻地道出了过去松建人民的艰苦境况:“洪潮起,坦人茅厂当马骑……”松建村还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房屋天女散花,道路弯弯曲曲,池塘星罗棋布,田块凌乱不堪。”
“发展松建,改造松建”的村民大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松建要发展,只有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要提高劳动效率,只有改变生产方式,着手土地整理;要着手土地整理,只有建设农业示范园,提高规模化生产,把世代务农的村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实现生态和谐村,松建人才有出路,才能致富。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经过二年多的艰苦工作,全村拆掉老屋360间,破窑1支,庙宇3座,改造低产果园160亩,平整土地700亩,净增耕地面积557亩。投入500多万元资金,对田、林、路、沟、塘、埠、桥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综合建设。在此基础上,新建了养殖园区176亩,无公害蔬菜基地901亩,大棚蔬菜基地100亩。全村粮食型园区,生态农业区,养殖实验区布局合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作业机械配备齐全。呈现出了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渠相连的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气象,使广大干部群众实实在在体验到这项工作给人们带来了好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生产方式得到了充分转变,全村有300多人从事经商办企业,有140多人购买了车辆跑交通运输,还有225人在全国12个省市承包土地种植西瓜,村民收入得到了大幅递增,为创建和谐生态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彻底改善脏、乱、差现象,松建村建立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订村规民约、卫生公约,订立奖惩制度。村里有专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加强了村民的生态、环保、卫生知识教育,使广大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环境卫生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全村“四苗”、单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五年来无传染病发生。食品经营店等场所做到“三证”齐全,从未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故。沟渠整洁畅通,河道无垃圾堆积,水面无漂浮物,垃圾实行定点存放,门前环卫实行“三包”。村里还专门配备了3名环卫管理人员,添置了垃圾清运车2辆,并设有垃圾中转仓,生活生产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户改厕率达100%。水体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环保要求。
借着松门这片被誉为“中国基层民主曙光”——民主恳谈发祥地的东风,松建村两委通过民主恳谈的形式,按照“扩大中心村,缩拼自然村、改造空心村”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原则,全村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定位,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服务区四区分离,自成体系,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报批,统一设计,统一标高,统一管理。自2001年以来,共投入6300多万元建成小康型住宅204套、408间,204户住进了新房。建成中心休闲娱乐公园一处,道路硬化1600米,电视、电信、电力、自来水线四线地下埋设2000多米。户户通上了闭路电视,接上了电话,用上了自来水,全村清洁能源利用普及率达100%。投资420万元,建成了各类公共设施:老人公寓54套,老人活动中心500多平方米、村部办公大楼、文体活动中心、幼儿园、医疗保健中心等。一个规划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和谐生态,建筑新颖的现代化新农村渐渐形成。
如今的松建村,实现了人居环境的谐和、整合、集约和集聚。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河道洁化、管线暗化和平安村居的“七化一平安”工程,终于从花蕾结成了累累硕果。和太阳一道早早醒来的松建村民,不再肩扛锄头去田间耕耘,而是来到村头公园里舞起了长剑,跳起了健身操,练起了太极拳。身边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康型住宅就是他们温馨的家园。
松建村,从盐碱地上的“丑小鸭”蜕变成了生态村里的“白天鹅”。“浙江省首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科普示范村”,赢得这么多荣誉,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靠什么?靠的教育的力量,是教育转变了村民的思想,是教育提高了村民的智慧。
四、书香农庄①
① 黄跃军:《好一幅生态和谐的靓图》(温岭市岩下小学),录用时有修改。
十几排崭新的小康型别墅,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微波荡漾的清清河水,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打闹,休闲的村民河边悠然垂钓,妇女们在水埠头洗着衣服,欢声笑话在水面上荡漾……沿着干净宽阔的乡间水泥路进入泽国镇水澄村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人居环境和谐的画面。
水澄村位于泽国镇西南约3千米,全村878户,全村面积1.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60亩,外来人口五百多人。全村工业产值达到了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上百万元。2002年被温岭市确定为中心村建设试点村,列为全市十个重点村之一,2003年成为温岭市村庄整治合格村,2004年跃居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省级卫生村。
文化特色村建设是水澄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努力把城市文化、文明延伸到农村,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近年来,共投入20万元用于创建一类文化俱乐部。建有两个室外健身场,占地面积达800平方米。安装了两套健身设施。文化俱乐部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各一个,还有台球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电视室一应俱全,设施完备。阅览室藏书4200册,各种报刊30多种。成立了文艺演出专业队,队员30余人,定制了演出服和道具,积极参与市、镇各类文艺演出和完成本村的各项宣传任务。俱乐部已成为广大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的活动场所,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为了加快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根据《泽国镇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方案》,水澄村结合本村的实际,开展实用技术、科普知识、文明礼仪、文化艺术、家庭教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采取专家讲座、网络视频、实践操作等学习形式,力求通俗易懂,使农村妇女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并掌握一技之长。2007年5月,启动了农村妇女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采用理论知识远程授课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50多名妇女传授理论知识和上机培训,培训结束后将通过考试取得由市人事劳动局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了改变村民体力型劳动向科技型、技术型转化,水澄村将科普工作提上议程,投入15万元建造了科普中心,方便广大村民学习科普知识。近年来,该村共举办河菱、水稻、西瓜种植技术和会计、电脑等10多期实用技术培训,有600多人接受培训。
环境好了,村民富了,对住房的要求也高了。一个新农村中心规划在村干部中形成了共识。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首要环节,必须要以科学的、合理的规划为先导,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追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严谨性。2000年,村里请有关单位做了一个中心村规划,并根据本村实际几易其稿,最后委托温岭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重新修改编纂确定。现在水澄村的村庄规划设计了530幢小康型住宅、100幢立式,在未来的10年内都能满足村民建房需求。2001年下半年,村里的第一批27幢小康型别墅开始建设,2002年下半年,村民住进了新房。此后,按照规划,其他村民的小康型别墅和通天式房屋也陆续开始建设。
到目前,全村共建成小康型别墅97幢、通天式住宅80套,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住的房子好了,配套设施也要跟上。根据村自有资金充裕的条件,要求建房户只需交2万元钱,其房子的排污、排水、通电、通水、电话、电视线安装、道路、绿化等全部由村统一安排完成。村里投入资金在新建面积40亩的规划小区周围种上草坪,住宅之间建有绿化带,并种植了桂花、雪松等高档苗木。现在,<小、区的绿化率达33.3%。步入其中,吸纳清新空气,使人心境舒畅;徜徉其间,舒展筋骨,让人流连忘返;放眼四周,旖旎景色枚不胜收!
新农村建设为水澄村打造了一幅村庄美化、集体富强、村民富裕的、特色鲜明、人文和谐的靓图!
五、科技结社①
① 林涛:《追梦》(温岭市箬横镇第二小学),录用时有修改。
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佳合作社”。该合作社创办于2001年7月,现有社员352名,联结农户9200多户。合作社在全国十几个省份拥有21个玉麟西瓜种植基地,国外有缅甸生产基地。“玉麟”牌西瓜,享誉省内外,成为浙江省知名精品瓜、品牌瓜,被评为全省“十大最受市民喜爱的品牌农产品”。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立了“玉麟”牌西瓜销售网络,拥有150多个专卖店,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
起步:1992年,“玉麟”牌西瓜的创始人彭友达从《浙江科技报》上看到8424西瓜新杂交一代的介绍,于是高价引进了3两8424西瓜种子,搞起了西瓜大棚试验。他承包了3亩海塘地,没有大的现成的薄膜,他就用电熨斗将原来只有2米宽的塑料薄膜烫接成6米宽、30米长,用来搞塑料大棚。
就是用这个土办法,在简陋的大棚里,彭友达成功种出了8424杂交一代西瓜。8424西瓜有一特点,就是糖度高、瓜皮薄,在露天的田里种很容易“炸瓜”,常常是一碰就碎。彭友达将它移进大棚里种,不但西瓜的品质提高了,而且没有了“炸瓜”的毛病。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彭友达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育瓜技术。他培育的第一批西瓜在当年4月下旬就可以上市,比其他人的大棚西瓜早10天左右,而且产量高,西瓜肉沙味甜,批发价达到了每公斤4〜5元。到了第二年,许多客商干脆到彭友达的瓜田边等待包销。彭氏“8424”成为供不应求的精品瓜,彭友达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王。
成长:采用大棚种植西瓜获得成功后,彭友达又和几个种瓜能手一起试验种植反季节西瓜。但由于当地冬季气温低,影响了西瓜的品质。然而,彭友达没
有就此罢手,又萌生了冬季到气温较高的广东等地种西瓜的念头。
“当时大家都不想去,觉得现在在家里种瓜,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可以了。”彭友达说,“我告诉他们,我们这里人多地少,最后一定是要出去的。”几次动员之后,有11户瓜农被老彭说动了,十几个人一起南下广东揭阳,在那里承包了185亩地。在合伙种瓜过程中,彭友达和他的伙伴们摸索出了有利于调动大家积极性的股份制组织形式。
在种瓜过程中,彭友达发现,温度越高的地方,越适合种西瓜。于是,这群瓜农,追着太阳,把西瓜又种到了海南。尝到甜头后,他和他的“温岭军团”相继在十多个省份建立了中心生产基地21个,他们也被称为“追着太阳种瓜的人”。“每年12月上旬安排温岭种,第二年5月收瓜;12月下旬安排江西、广西种,第二年五六月采摘;八九月份再安排广东、海南种,春节可以上市;去年又在江苏、山西开发了新基地。每年西瓜都是冬季北运、夏季南运,全国市场上我们的西瓜一年四季都不断。”彭友达说。
随着工价上涨、土地日趋紧张,彭友达又将目光瞄向了国外。2006年8月,他带领50余位社员组成了跨国种瓜队,在缅甸租下6000多亩土地,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吃“螃蟹”的瓜农。目前他们在缅甸已经有了种植基地,接下来彭友达打算向越南、韩国、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家发展。
腾飞:彭友达带领瓜农种植的西瓜,由于上市时间早,甜度高,口感好,价格总要比别人的西瓜贵许多,因此也就有许多人拿别的西瓜冒充彭友达的西瓜。为了让消费者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打开自己产品的销路,1999年,在箬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彭友达将他们种植的精品西瓜注册了“玉麟”牌商标,实行种植、质检、包装和销售“四统一”。为了确保“玉麟”西瓜的品质,彭友达联合了本村及邻村的种瓜能手,实行“统一育苗、模式栽培、配方施肥、无公害管理”;并做到严把质量关,出运的西瓜确保“无生瓜、无激素、无坏瓜、无注糖、无药物残留”的“五无”标准。“我们的西瓜是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是货真价实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彭友达骄傲地说。
品质优良的“玉麟”西瓜很快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在杭州、上海等地供不应求。2001年5月,彭友达到杭州新塘路开了家西瓜专卖店,打出“彭氏玉麟西瓜”的牌子卖西瓜。当时,8424西瓜育种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著名育种专家吴明珠还专程到杭州为精品西瓜店开张剪彩。“玉麟”西瓜从此声名鹊起,在历届农博会上大出风头。在各地的水果摊位上“玉麟”、“8424”也成了高价西瓜、精品西瓜的代名词。
2001年,浙江正在探索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彭友达联合附近村民,按照股份合作制方式,成立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彭友达任社长。合作社为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专业服务,开展提供瓜苗、技术培训、生产标准、物资供应、合同订立、使用商标、市场销售、结算分配等“八统一”。“有了合作社管理生产,‘玉麟’牌西瓜的标准化生产更有组织保证,社员也不用为卖瓜发愁,去年底因金融危机西瓜销售不好,但是因为我们有组织,多开拓几个销售点就把西瓜卖掉了。”彭友达说。“玉麟”西瓜生产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并走上了农科教、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之路。彭友达带领社员和瓜农们切实走出了一条依靠农业致富的合作路。
合作社创始人彭友达被人誉为“西瓜大王”,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科技部星火科技致富能人、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杰出带头人、省优秀农副产品购销大户、台州市拔尖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温岭市被命名为“中国大棚西瓜之乡”。
六、和谐社区①
① 太平街道南屏社区:《唱响和谐发展主旋律》,录用时有修改。
在温岭市太平街道,有这么一个社区,背倚东辉阁,北接万泉西路,环境幽雅,生活便利。社区于2003年7月份成立,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先进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等几十项荣誉称号。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打造文明温馨家园、创建和谐平安社区”为目标,强化领导、民主和谐、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建设高水平和谐社区,全力打造文明温馨家园,催开社区“文明花”。她就是被居民们津津乐道的“和谐家园”——南屏社区。
建和谐社区:为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增进邻里感情,营造团结、文明、互助、温馨、祥和的社区大家庭氛围,南屏社区以邻里“一家亲”为主题,把努力协调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切入点。邻居节至今举办了五届,邻里百家宴举办了四期,邻里拍张全家福,经典老歌唱响三十年,每次都有上千名居民参加邻居节活动,活动非常成功。邻居节也成为南屏社区文明建设的品牌。
邻居节成为贯穿全年的活动,居民们通过邻居节互相认识,熟悉而成为朋友,经常交流、活动,结伴出游,氛围非常好,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生活的幸福感。
建人文社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学习型社区,建设学习型社区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标志。南屏社区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读书礼仪实践活动纳入“人文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读书环境。开展一系列的读书礼仪实践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老师,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向孩子学习”,“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新观念。南屏社区里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号召广大家庭做学习之人,建学习之家。建立了社区阅览室和图书室,通过建立社区“图书银行”,向在社区“图书银行”存书的居民发放储蓄卡,增加社区图书室的藏书量,实现知识财富共享。目前,社区有藏书1000余册,其中社区居民捐书达400册。
读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2009年的邻居节期间,社区同时举办了首届读书节,倡导全民读书,提高居民素质,有邻里读书超市,让邻里传递书香,小朋友互相交换童话书,老同志交换,保健书,中年人交换科普、艺术书,居民把家中不用的书籍到读书超市换取同等数量的书籍,不仅让居民闲置的书派上新用场,还为社区里爱书人提供了一个免费置换“新书”的机会和平台。主题为“让我们一起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广场展示活动,经典诵读,诗朗诵,家庭读书心得交流,才艺展示等为居民搭建了学习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社区还专门编写了“社区读书节”节歌,合唱团在活动上演唱。各家还亮出自家绝活:剪纸、书画、摄影作品展。社区学校剪纸班的学员还现场作了展示。
2010年的第二届读书节,社区围绕和谐社区创建要求,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在社区广场开展社区书香礼仪大赛,社区七个家庭通过读书心得演讲,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家庭才艺展示等环节展开竞赛,激情的演讲,钢琴,小提琴,扬琴,书画,剪纸,合唱,舞蹈都被搬到了舞台上,营造了读书、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此外,社区还联合辖区学校市四中,文体实验学校等举办读书节,推荐家庭,经典诵读,器乐演奏等节目参加活动,共育社区人文精神,共建学习型社区。
南屏社区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开展学习型社区建设,构筑终身教育的社会化平台。2004年起,社区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需求,社区整合教育资源,探索社区教育培训新模式,建立社区学校。充分发挥社区内教师、专家等各类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的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使之成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力量。学校制订了授课制度、作息制度、出勤制度、考试制度、班委制度、评比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由于学校的课程以菜单式操作,社区在小区门口张贴广告,列出二十多个专业,由居民按照居民自己的需要选择,每三十个人就开班,授课时间都在晚上和休息日,所以居民学习的能动性很高,同时,社区还为学员印制了通讯录,选出了班委,发挥学员自主管理,在结束后还评比优秀学员,在居民中反映很好。开设了社区“大家讲坛”,邀请专家,社区里的知名人士讲课,与居民论谈。让翰墨书香飘满社区。
“发展无穷期,创业正有时。”看过了太平镇南屏社区发展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社区各项活动一定会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更多的群众受益。借着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南屏人一定会奏响“富裕、文明、民主、和谐”之歌,南屏社区必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七、幸福家庭①
① 市妇联:《关于幸福的故事》,录用时有修改。
现代社会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就像灿烂的星空由千千万万颗星星组成。在这片充满爱的沃土中,长出的当然是爱的新枝,组建的当然是幸福的家庭。这一个个闪耀着幸福的爱的光环,笼罩着每一个家庭。这里孕育着希望和灿烂的明天。一个个满怀着爱心和对他人的关切的人从这里走出去,在社会上播撒阳光般的笑容和使社会稳定繁荣的爱的种子。
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是《最浪漫的事》这首歌里唱的。
在温岭市区街头,我们会常常看到一对白发苍苍而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一路上或相依相伴或低低私语,一副相亲相爱的样子,他们就是余用惠、王素芳两位老人,58年来一直演绎着最浪漫的生活。
余用惠、王素芳两人原本都是临海人,1950年,有着共同志向的余用惠和王素芳走到了一起。当时余用惠是临海一所中学的校务委员会主任(就是现在的校长)。而王素芳则是当地一名小学教师。结婚以后,两人亲昵地以“惠”和“芳”单名互称。
1953年,惠被派到温岭筹建台州财经学校,两地分居三年后,芳追随到了温岭继续当“孩子王”。惠到温岭后曾先后三次参与筹建学校,作为领导他经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到学校去了,芳对惠的工作非常理解,心心里除了心疼还是心疼。“我怎么还舍得让他干家务呢?怎么能让他还为家里的事操心呢?”这就是芳当时的心情。
两人退休后,四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惠和芳又回到了两人世界。以前从不干家务的惠每天和芳一起买菜烧饭做家务,吃饭时,两人总是把好菜挟到对方的碗里。
芳曾摔过五次,造成五次骨折。惠上楼梯时也曾跌断两根肋骨。两人就互相悉心照顾,端荼送饭倒便盆服侍得周周到到。由于注意锻炼和保养,每次恢复得都不错,现在他们的健康水平比一般同龄人要好。
他好,我也好
熟悉温岭中学校长陈才锜的人无不对他表示钦佩。
他是有名的化学特级教师,省内的名校长,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假期、不分昼夜,问他现住在什么地方?回答是“办公室”现在身兼三个学校管理的他脑子里不断出台中学教学改革思路,提出通过公办民运模式,花3年迁建整个温岭中学。
而这一切都因为在他的背后有一位既平凡又非凡的好妻子——郭春莲。
她是一个智者,丈夫能有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工作就是她慧智的表现:为不让丈夫分散半点精力,他们住在了办公室的休息间。有时丈夫歉意地说“咱回家过年吧”、“我们回家过周末吧”,她的回答是“这么好这么大的校园不就是我们家吗”。她阅读了很多书籍,学会基本保健营养知识,保证丈夫有健壮的体魄投入大事业中。她认为家庭生活也要讲求效率,也要体现“1+1>2”的定律。
她是一个仁者,“吃亏是最好的奉献”,她工作调动了三次,每一处都会留下宽宏女性的记忆和助人为乐的身影。她深知“女儿读书好,丈夫就少费精力了”,晚上只要孩子做作业看书,她决不会开电视。女儿陈瑾羲考上清华大学后,说“这是父母人格力量的表现”。
她是一个强者,在丈夫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连续攻读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学位的7年里,她独自带孩子,家里的大小事一手包揽,却从不叫一声苦,说一声委曲。
郭春莲常说,“他好,我也好”,“在大家和小家工作生活中,自强和温柔一样都不能少”。
幸福的家庭是和睦的,民主的,快乐的;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在社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的快乐、美满、文明、进步,就是社会的明媚阳光的投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变化最能折射社会的变革。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个家庭做起,家庭的小和谐促进社会的大和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播撒教育的“阳光”,培育生命的“种子”。“阳光教育”,从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出发;“阳光教育”,从生命的体验出发。生命,离不开阳光的沐浴;生命,离不开教育的滋养。没有教育的阳光,生命之花,必将枯萎;没有阳光的教育,心心灵之地,必将荒凉。温岭的“阳光教育”,以文化经营学校,以品质打造名师,以幸福塑造学生,以和谐营造社区。
在温岭,阳光、文化,是温岭学校最绚丽多彩的风景。
在温岭,品质、责任,是温岭教师最耀眼夺目的光芒。
在温岭,幸福、自信,是温岭学子最富有诗意的色彩。
在温岭,和谐、奋进,是温岭社区最振奋人心的强音。
在温岭,“阳光教育”熠熠生辉照万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