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杨振宁:真正了解自己
杨振宁,华裔美国人,195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赴美时念念不忘中国的实验物理基础薄弱。事实上,他的特长并不在实验物理。杨振宁在艾里逊实验室前后20个月的工作,并不很成功。杨振宁惊愕地发现,在实验技巧方面,他缺乏其他同学那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近乎本能的直觉——一种他戏称为神秘莫测的第六知觉。实验仪器出了故障,别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到原因修好,甚至踢一脚就解决问题,其中一个最有名的玩笑是:“凡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
有一天,泰勒来到实验室,关切地询问杨振宁的工作情况,看到杨振宁愁眉苦脸,心里便明白了一半。泰勒教授以他对杨振宁才能和特长的了解,建议他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理论论文,而你在理论上是擅长的,我建议你就写一篇理论论文作为毕业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杨振宁此时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觉得十分失望,一方面也觉得力不从心。也许是该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经过两天的考虑,他决定放弃写实验论文而转向理论物理。
杨振宁有一次在中国科技大学讲学时,谈到这个转折:“我在实验物理方面不如人家,但是在学习理论物理方面,因为基础好,读的也就比较好。到学校两年之后,我写了两篇理论文章。泰勒教授就找我谈,让我去搞理论研究,把文章作为学位论文。当时,我对老师要我放弃实验物理非常失望。过了两天,我考虑了自己的具体条件,感到自己确实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实验物理学家,因此思想搞通了,就高高兴兴地请泰勒教授当我的导师,专心从事理论研究。两个月以后,我就得到了博士学位。我讲这段经历的意思是:选择专业的决心,应该随着对自己的了解而变动。如果当时我不离开实验物理,那么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